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7389发布日期:2018-06-29 21: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



背景技术:

随着现阶段汽车的普及化和汽车技术的成熟化,顾客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当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汽车前防撞梁作为车辆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其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铝合金型材相比传统的钢材能够从重量上减轻,并且能够保证了所需要的强度,降低了汽车的油耗。

目前一边采用的前防撞梁为片状结构、环型结构、日字型结构、目字型结构,片状结构的前防撞梁通常会设有吸能形状,但是整体的强度不高,虽然环型结构、日字型结构、目字型相比单纯采用片状的汽车前防撞梁的强度较高,能给防止汽车前防撞梁在碰撞时产生形变,但是采用这样上述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上并没有设置吸能结构,所以在发生碰撞时设置于前防撞梁两侧的吸能盒将受到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对汽车的前纵梁将同样受到较大的力,对于汽车里面的人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效果好、强度高的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有上侧板、下侧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上侧板、前侧板、下侧板以及后侧板依次连接形成空腔,所述上侧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上侧板沿下侧板至上侧板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所述下侧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下侧板沿上侧板至下侧板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还包括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空腔内连接前侧板及后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空腔内连接前侧板及后侧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截面均为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弧形凸起方向与上侧板的凸起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弧形凸起方向与下侧板的凸起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侧板截面为弧形,所述前侧板沿后侧板至前侧板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侧板设有多个半圆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形成空腔的上侧板、前侧板、下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截面均为弧形,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将所述前侧板收到的冲击力传递给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受到力的作用,所述上侧板与下侧板的弧形部位均进行弯曲变形,将传递到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力吸收一部分再传递到后侧板,通过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对碰撞的冲击力先吸收掉一部分,从而降低了对汽车里面人们的伤害,对汽车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铝合金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10,主体10包括有上侧板11、前侧板12、下侧板13以及后侧板14,上侧板11、前侧板12、下侧板13以及后侧板14依次连接形成空腔。

请参考图2,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的截面均为弧形,上侧板11沿下侧板13至上侧板11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下侧板13沿上侧板11至下侧板13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将前侧板12收到的冲击力传递给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受到力的作用下,先对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的弧形部位进行弯曲变形,将传递到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的力吸收一部分再传递到后侧板14,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经过上侧板11和下侧板13的作用吸收掉一部分能量。

在主体10的空腔内还设有截面均为弧形的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均连接前侧板12和后侧板14,第一支撑板15设置在靠近上侧板11一侧,第一支撑板15的凸起方向与上侧板11的凸起方向一致,第二支撑板16设置在靠近下侧板13一侧,第二支撑板16的凸起方向与下侧板13的凸起方向一致,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形成一个的空腔,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在提高前防撞梁强度的同时,也起到了对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上侧板11、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以及下侧板13中,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进行弯曲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

前侧板12的截面为弧形,前侧板12沿后侧板14至前侧板12方向上的延长线凸起,前侧板12还设有多个半圆形凹槽17,前侧板12的弧形部分可以下相对于平面化解掉一部分撞击能量,前侧板12上的半圆形凹槽17能够加强结构强度和耐撞性能。

上述方案中,主体包括依次连接形成空腔的上侧板、前侧板、下侧板以及后侧板,上侧板和下侧板的截面均为弧形,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将前侧板收到的冲击力传递给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侧板和下侧板受到力的作用,上侧板与下侧板的弧形部位均进行弯曲变形,将传递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力吸收一部分再传递到后侧板,通过上侧板和下侧板对碰撞的冲击力先吸收掉一部分,从而降低了对汽车里面人们的伤害,对汽车的破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