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827发布日期:2018-10-12 22:2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扶手调节,一般采用扶手调节机构来实现,目前常见的扶手调节机构一般是在某几个固定的角度锁住扶手,使得扶手不会下落。不断抬高扶手,调整到最高位置的时候,扶手可以锁住。从最高位置向下拉扶手,扶手可以自由向下旋转直到最低位置。乘客可以向上抬扶手到合适的角度,从而给予乘客很舒服的手部支撑。现有的扶手调节机构一般会用于汽车前排座椅,中排座椅,以及后排的中央扶手。

请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其包括一外壳1、一摩擦轴承2、一卡簧3、一传动片4、一锁止弹簧5、一操作弹簧6、一棘爪7、一齿圈8和一内轴承9;其主要具有以下缺点:1、总行程不够大,只有120°左右。2、可锁止的档位不足,只能在有限的位置锁住,比如最多只能在12个位置锁住。目前尚缺乏一种可进行无极调节、行程大的扶手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调节机构,无最小档位限制,可实现无极调节,并具有行程大、装配简单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调节机构,包括一卡簧和依次套设于一扶手转轴外的一外壳、一摩擦轴承和一无极调节机构,所述外壳与所述无极调节机构连接固定,所述卡簧安装于所述摩擦轴承内并对所述扶手转轴轴向限位;所述无极调节机构在一第一固定角度范围内对所述扶手转轴周向无极锁止和解锁。

优选地,所述无极调节机构包括一旋转板、一第一固定板、两锥形块、一滚动块和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形成一第一镂空部,所述旋转板套设于所述扶手转轴外并与所述扶手转轴周向固定,所述旋转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所述旋转板第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导向槽,所述旋转板的第二侧沿一第二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呈一第二固定角度,两所述锥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连接并压设于两所述锥形块之间;所述旋转板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开口部两侧凹陷分别形成一第一限位缺口和一第二限位缺口;所述滚动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之间或所述第二限位缺口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与所述旋转板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所述滚动块的直径;所述滚动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开口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镂空部的内壁凹陷形成与所述锥形块配合的两锁止口,两所述锁止口之间呈所述第一固定角度;位于两所述锁止口外侧的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间隔形成两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对所述滚动块和所述限位部限位;当所述滚动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之间时,所述滚动块对所述旋转块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缺口一侧转动的方向周向限位;当所述滚动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缺口时,所述滚动块可自由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缺口包括一第一圆弧面和一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弧面和所述第一导向槽之间,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滚动块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旋转板的径向的夹角小于8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缺口包括一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三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滚动块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块的高度大于所述滚动块的半径且小于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块远离所述锁止口的一侧形成一第四圆弧面,所述第四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滚动块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锥形块的端部包括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邻近所述第一限位缺口,所述第二斜面邻近所述第二限位缺口,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为50°,所述第二斜面的斜度为40°;所述锁止口底部形成对称的90°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角度为150°,所述第二固定角度为167.5°,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锥形块的长度,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锥形块的宽度之差小于0.1mm。

优选地,还包括一第二固定板和套设于所述扶手转轴外的一第三固定板和一同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形成一第二镂空部,所述同步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镂空部内,所述无极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摩擦轴承和所述无极调节机构之间;所述同步板与所述旋转板形成相互配合的周向限位结构;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螺接固定。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无极调节机构的采用,可以实现无极调节,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乘客需求,每一乘客都可将扶手调节至自己认为的最佳舒适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第一固定角度为150°,相较于现有机构具有更大的行程,即使在后排靠背向后大角度调节后,仍然可以让乘客把扶手调节到舒适的位置,满足今后无人驾驶对座椅的需求。无极调节机构还可实现在扶手的最高位置锁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卡簧和摩擦轴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无极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调节机构的多个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2~图19,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2和图8,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包括一卡簧1、一第二固定板6和依次套设于一扶手转轴2外的一外壳3、一摩擦轴承4、一同步板7、一无极调节机构5和一第三固定板8,卡簧1安装于摩擦轴承4内并对扶手转轴2轴向限位;无极调节机构5在一第一固定角度范围内对扶手转轴2周向无极锁止和解锁;第二固定板6中部形成一第二镂空部61,同步板7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镂空部61内;外壳3、第二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52和第三固定板8螺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角度为150°。

请参阅图2~图8,无极调节机构5包括一旋转板51、一第一固定板52、两锥形块53、一滚动块54和一弹性件55;第一固定板52中部形成一第一镂空部521,旋转板51套设于扶手转轴2外并与扶手转轴2周向固定,旋转板51设置于第一镂空部521内,同步板7与旋转板51形成相互配合的周向限位结构;旋转板51第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导向槽511,旋转板51的第二侧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二导向槽512,第一导向槽511和第二导向槽512呈一第二固定角度,两锥形块53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向槽511和第二导向槽512内,弹性件55连接并压设于两锥形块53的孔内;旋转板51在第一导向槽511的开口部两侧凹陷分别形成一第一限位缺口513和一第二限位缺口514;滚动块54位于第一限位缺口513与第一镂空部521内壁之间或第二限位缺口514与第一镂空部521内壁之间,第一镂空部521内壁与旋转板51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滚动块54的直径;滚动块54在第二导向槽512的开口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限位部515;第一镂空部521的内壁凹陷形成与锥形块53配合的两锁止口522,两锁止口522之间呈第一固定角度;位于两锁止口522外侧的第一镂空部521内壁间隔形成两限位凸块523,限位凸块523对滚动块54和限位部515限位;当滚动块54位于第一限位缺口513与第一镂空部521内壁之间时,滚动块54对旋转块向靠近第二限位缺口514一侧转动的方向周向限位;当滚动块54位于第二限位缺口514时,滚动块54可自由转动。

本实施例中,周向限位结构包括形成于同步板7邻近旋转板51一侧的表面的两销杆和形成于旋转板51与两销杆对应的两销孔516。另外,同步板7在与第一导向槽511和第二导向槽512位置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长槽71,长槽71的开设方向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511或第二导向槽512开设方向对应,弹性件5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长槽71,穿入锥形块53的孔内,连接两锥形块53,为锥形块53提供向外移动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缺口513包括一第一圆弧面5131和一第二圆弧面5132,第一圆弧面5131连接于第二圆弧面5132和第一导向槽51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面5131的圆弧半径约8mm;第二圆弧面5132的圆弧半径小于滚动块54的半径,本实施例中,约2mm。第一圆弧面5131与旋转板51的径向的夹角小于8度。第二限位缺口514包括一第三圆弧面5141,第三圆弧面5141的圆弧半径小于滚动块54的半径,本实施例中,约2mm,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限位凸块523的高度大于滚动块54的半径且小于旋转板51与第一镂空部521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限位凸块523远离锁止口522的一侧形成一第四圆弧面5231,第四圆弧面5231的圆弧半径小于滚动块54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锥形块53的端部包括一第一斜面531和一第二斜面532,第一斜面531邻近第一限位缺口513,第二斜面532邻近第二限位缺口514,第一斜面531的斜度为50°,第二斜面532的斜度为40°;锁止口522底部形成对称的90°夹角。

另外,第二固定角度为167.5°,第一导向槽511和第二导向槽512的深度大于锥形块53的长度接近2mm,第一导向槽511和第二导向槽512的宽度与锥形块53的宽度之差小于0.1mm。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其调节原理如下:

请参阅图8和图9,本发明实施例的扶手调节机构的初始位置是扶手9的下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导向槽512内的锥形块53插入上部的一锁止口522内,第一导向槽511内的锥形块53抵压滚动块54,且滚动块54位于第一镂空部521的最低位置。

旋转板51可在第一镂空部521内旋转,向上推动扶手9时,滚动块54可在第一限位缺口513和第一固定板52之间形成的楔形区域内被锥形块53推着绕第一镂空部521内壁向上滚动,扶手9不断抬高。

请参阅图10~图13,当扶手9抬高到行程内的任一所需的位置时,停止扶手9的抬高动作(此时扶手调节机构的状态请参见图10);再下压扶手9,此时第一限位缺口513、滚动块54和第一镂空部521内壁配合,产生自摩擦,滚动块54对旋转板51沿向下旋转方向限位,实现扶手9在该位置的锁止,此时扶手9无法被压下(此时扶手调节机构的状态请参见图11)。

请参见图14和图15,当扶手9抬高至最高位置时,滚动块54在上部限位凸块523的限位作用下,同时克服弹性件55提供的向外的张力,滚入第二限位缺口514内,同时,第二导向槽512内的锥形块53插入下部的一锁止口522内;此时扶手9在最高位置被锁止。

请参见图16和图17,之后,从最高位置用力向下拉扶手9,第二导向槽512内的锥形块53从下部锁止口522中脱出,此时,滚动块54位于第二限位缺口514内,无法自锁,扶手9可以自由的放下,不会被锁住。

请参阅图18和图19,扶手9向下回到最低位置时,滚动块54在下部限位凸块523的限位作用下移动到第一限位缺口513内,回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可以实现无极调节,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乘客需求,每一乘客都可将扶手9调节至自己认为的最佳舒适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扶手调节机构,相较于现有机构具有更大的行程,即使在后排靠背向后大角度调节后,仍然可以让乘客把扶手9调节到舒适的位置,满足今后无人驾驶对座椅的需求。同时,本发明还可实现在扶手9的最高位置锁止。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