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8626发布日期:2018-11-03 00:1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构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驾驶室内饰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内饰板是汽车驾驶室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内饰板不仅要具有装饰性,而且还要起到吸隔音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开始着眼在汽车内饰板结构上,以期在保证车内美观性的同时实现吸隔音的目的。目前我国汽车司机耳旁噪声水平普遍高于国外标准限值,严重影响乘用舒适性,降低国内车辆市场竞争力水平。

尽管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关注驾驶室内噪声对乘用舒适性的影响,但改进措施比较单一,多以添加吸隔音材料来降低室内噪声,没有从驾驶室内噪声分类、传递路径上进行规划分析,导致最后产品成本增高、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亟待研制一种新型驾驶室内饰板结构,提升驾驶室乘用舒适性。

现有技术内饰板多以简单硬质纤维板作为内饰板,内饰板与白车身板件之间空腔内附着一层薄薄的吸音垫;这种结构下,声音从白车身板外部投射进入空腔,一部分声能量被吸音垫直接吸收,残余声能量经过内饰板的隔声作用,一部分反射,另一部分透过进入驾驶室内,这就形成现在技术对驾驶室内噪声降低的主要措施。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没有从驾驶室内部噪声品类着手,忽略驾驶室内噪声频带比较宽的特点,驾驶室内噪声包括振动引起的高密度低频成分以及混响噪声的存在,对于此用以上现有技术难以有效降低驾驶室内噪声,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也没有充分利用空腔资源,另外空调口作为内饰板上主要部件,是驾驶室内噪声薄弱点,对司机耳旁噪声贡献量很大,现有技术没有方法吸隔、削弱空调排口的噪声,这样也使得司机耳旁噪声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室内饰板。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驾驶室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板、隔声板、空调口、回流孔,驾驶室车身板上设置有可拆卸式隔声板,所述隔声板上均匀设置有方形凹槽,隔声板的方形凹槽部分均匀密集设置有回流孔,隔声板上除去方形凹槽外部分的朝向驾驶室内部的一面均匀排列设置有方条状凹槽,且表面附着有一层吸音粘贴垫,隔声板上除去方形凹槽外部分的背面均固定设有薄孔板;

隔声板两侧底脚位置均安装有空调口,空调口由中间板和多层间隔布置的导流板层叠而成,中间板和导流板的内端部固定安装在固定架板上,每层导流板表面环形均匀布置有弯曲式导流槽,而且每层导流板的导流槽之间均匀布置有噪声流穿梭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驾驶室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板为冲压复合纤维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驾驶室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板通过销连接在车身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驾驶室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孔板为弧状曲面结构,薄孔板上密集均匀分布有微型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驾驶室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孔板两端卡接在隔声板的背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板为十字架式结构。

所述车身板与隔声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空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板为倒圆锥形结构,所述相邻层导流板之间平行设置,且导流板与固定架板之间成40-80度夹角。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内饰板,使得驾驶室外部各种声源噪声合理化逐层、回流衰减,并且保证驾驶室内部混响以及振动低频噪声在室内主动吸收、外流二次吸收,另外作为噪声主要来源的驾驶室内饰板安装空调口,创新设计为集导流与降噪于一体结构,保证车辆驾驶室司机耳旁噪声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提高驾驶室内部人员乘坐舒适性,使得国内车辆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具有以下优点:1)驾驶室内饰板采用穿孔板-隔声板-吸音棉合理布置的“三明治”结构,外界噪声流能量在宽频带上的逐层衰减,使得投射噪声流继续吸收衰减、反射(回流)噪声流二次衰减,有效保证由外到驾驶室内的噪声在宽频段上足够小。2)驾驶室内部由低频振动噪声、混响噪声、外来噪声融合的室内噪声流g6,一方面通过内饰板上附着的吸音粘贴垫、隔声板被多次吸音-隔音-吸音衰减,一方面通过回流孔重新进入空腔中,能量被穿孔板-隔音-吸音……衰减,有效保证驾驶室内的噪声在低频段上得到降低。3)驾驶室内饰板上主要室内噪声源件-空调口,采用环形导流板层叠而成,配合弯曲状导流槽,短距离上保证空调排气迅速流畅,在不影响排气阻力的情况下,在导流板上开设噪声流穿梭孔,使得无方向性的噪声流能量在穿梭孔间不断衰减,有效降低空调口对驾驶室内噪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饰板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内饰板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空调口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空调口剖面图;

图中:1、外界噪声流g1;2、空腔噪声流g2;3、车身板;4、薄孔板;5、隔声板;6、吸音粘贴垫;7、室内噪声流g6;8、薄孔板噪声流g3;9、隔声流g4;10、穿透噪声流g5;11、共振腔;12、空调口;12-1、导流板;12-2、导流槽;12-3、中间板;12-4、固定架板;12-5、噪声流穿梭孔;13、回流孔;14、排气流;15、排气噪声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为一种驾驶室内饰板,包括车身板3、隔声板5、空调口12、回流孔13等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驾驶室车身板3上固定销接有可拆卸式隔声板5,所述隔声板5为冲压复合纤维板件,其上均匀设置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的隔声板上均匀密集设置有回流孔13,凹槽两侧位置的隔声板朝向驾驶室内部的一面均匀排列设置有方条状小凹槽,其表面附着有一层吸音粘贴垫6,凹槽两侧位置的隔声板背面均固定卡有弧椭状薄孔板4,隔声板5两侧底脚位置均安装有空调口12,

如图3、图4所示,空调口12位置主要由一定间隔的导流板12-1和中间板12-3层叠而成,其内端部固定安装在十字架式的固定架板12-4上,每层导流板表面环形均布有弯曲式导流槽12-2,而且每层导流板12-1的导流槽之间均布有噪声流穿梭孔12-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外界噪声流g1是一种宽频段噪声,通过车身板3的隔声作用,削弱部分能量,之后进入车身板3与隔声板5之间的空腔中,即空腔噪声流g2,空腔噪声流g2经过薄孔板,其穿梭在弧椭状的薄孔板4微型孔之间,能量传递过程中不断衰减,形成薄孔板噪声流g3,薄孔板噪声流g3由通过隔声板5,由于隔声板隔音作用,相对比较大的部分噪声能量又反射进入空腔中,进行二次循环衰减,透射过隔声板的隔声流g4,一部分通过隔声板5上均布的共振腔能量缓冲掉,一部分正好被附着在隔声板上的吸音粘贴垫6吸收,剩余的穿透噪声流g5进入驾驶室内部,与驾驶室内部低频振动噪声以及混响融合,形成的室内噪声流g6,室内噪声流g6中一部分通过回流孔13重新进入到空腔中,又进行二次循环衰减,还有一部分直接被隔声板上吸音粘贴垫6吸收,这样合理布局使得噪声流层层衰减、多次回流二次衰减,使得最终驾驶室内部噪声在宽频段上普遍降低;对于驾驶室内部空调排气噪声,主要的排出气体通过层叠的导流板12-1之间空隙,配合上面均布的导流槽12-2,使得排气流14沿其高速排出,而排气噪声流15具有无方向性,来回穿梭在导流板上的噪声流穿梭孔内,使得空调口12既能保证排气噪声衰减,又能使得排气阻力降低,气流迅速导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