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8817发布日期:2018-12-12 01: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6月2日提交的名称为“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10238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的前车门设置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设置于前车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将卷收器配置于比下部安全带锚定器靠后方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1-406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将卷收器8配置于比下部安全带锚定器11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开闭车门时的力矩变大。另外,卷收器8接近安全带取出口10的下方,因此在浸入水的情况下水有可能附着在卷收器8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对安全带锚定器、卷收器进行保护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成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设置在车辆的前车门1上的座椅安全带装置8、9、10、11,具备:设置于上述前车门1、且可拉出地卷绕对乘客进行束缚的织带8的卷收器9;设置于上述前车门1、且安装有上述织带8的一端的安全带锚定器11;以及将上述前车门11卡止在车身上的闩锁12,上述闩锁12设置于上述卷收器9和上述安全带锚定器11的车身前后方向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安全带锚定器、卷收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从车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的图,图1中的(b)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的图。

图2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将车门饰板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周边的放大图,图2中的(c)是安全带锚定器部分的详细图。

图3中的(a)是从车外侧观察将外板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3中的(b)是图3中的(a)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b)的i-i剖视图。

符号说明

1:车门(前车门)

2:外板

3:内板

5:梁部件

5a:梁前端安装部

5b:梁后端安装部

6:车门饰板

6a:安全带通过孔

7:加强用的刚性部件

8:座椅安全带(织带)

8a:上游侧织带

8b:下游侧织带

9:安全带卷绕装置(卷收器)

9a:支承部件

10:通过环

11:安全带锚定器

12:车门闩锁

13:加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结构进行说明。

<车门结构>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将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前车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的(a)是从车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的图,图1中的(b)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的图。图2中的(a)是从车内侧观察将车门饰板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周边的放大图,图2中的(c)是安全带锚定器部分的详细图。图3中的(a)是从车外侧观察将外板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拆除后的状态的图,图3中的(b)是图3中的(a)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周边的放大图。图4是图3中的(b)的i-i剖视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汽车的车门中的副驾驶席侧的车门内部设置的座椅安全带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驾驶席侧的车门、后座侧的左右的车门(包括滑动车门)。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在对连通车厢内外的车身侧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前车门和后车门之间未设置中柱的、所谓的无柱式车辆,在将前车门和后车门打开的状态下,在车身侧部形成既能够通往前座也能够通往后座的一个连续的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例如可应用于轻型汽车等的副驾驶席侧的车门。车门1具备车宽方向外侧(车外侧)的外板2和车宽方向内侧(车内侧)的内板3。在内板3的上部形成有窗框部4。在内板3的车外侧设置有在板面的宽度方向(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梁部件5。梁部件5是承受从车身侧部输入的碰撞载荷的中空圆筒状的长条部件、且从内板3的前端向后端延伸。梁部件5,与其前端部连接的梁前端安装部5a安装在内板3上,并通过与其后端部连接的梁后端安装部5b安装在加强用的刚性部件7上。

另外,在内板3的车外侧、且在梁部件5的上方,设置有在板面的宽度方向(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部件13。加强部件13是承受从车身侧部输入的碰撞载荷的金属制成的板部件,其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具有宽度、且从内板3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延伸。加强部件13,其前端部安装于内板3的前端部,其后端部安装于内板3的后端部。

另外,在内板3的车内侧外装有车门饰板6。另外,在内板3以及窗框部4的车身后方侧,遍及车身上下方向地安装有刚性部件7。为了对车门的后部赋予与以往的中柱同样的刚性而设置有刚性部件7。

另外,在内板3的车内侧的后端下部,设置有被称作elr(紧急锁紧卷收器emergencylockingretractor)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以下称为卷收器)9,其能够对为了将乘客束缚在座椅上的座椅安全带8进行卷绕以及拉出。卷收器9通过支承部件9a安装在内板3上。卷收器9在通常情况下以用户能够将座椅安全带拉出的规定的卷起力进行卷绕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且,在紧急制动、发生碰撞等时的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作用于车身、座椅安全带时,卷收器9以座椅安全带不能被拉出更多的方式进行固定。

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的前端部插通于在内板3的窗框部4的后端上部设置的通过环10,并以被通过环10架设的状态向下方延伸而安装于在内板3的后端下部设置的安全带锚定器11。从卷收器9向上方延伸的上游侧的座椅安全带部分(以下称为上游侧织带)8a的比窗框部4靠下方的部分介于内板3和车门饰板6之间而无法从车内侧目视观察到,从通过环10向下方延伸的下游侧的座椅安全带部分(以下称为下游侧织带)8b露出在车门饰板6的车内侧而能够由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客进行操作。

另外,在内板3的车内侧的后端下部设置有车门闩锁12,该车门闩锁12与在车身侧设置的车门锚定器(未图示)卡合而将车门1保持为关闭状态。如图2中的(b)所示,从车内侧观察,车门闩锁12配置于比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靠下方的位置、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卷收器9和安全带锚定器11之间。车门闩锁12能够与在车身侧设置有未图示的卡止爪的车门锚定器(未图示)卡合并且能够解除该卡合。

<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卷收器9、能够相对于卷收器9卷绕及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通过环10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上述各部如后所述安装在内板3上。

而且,卷收器9配置于比安全带锚定器11靠车身前方的位置。如图2中的(a)所示,在设置于内板3的车内侧的车门饰板6上形成有安全带通过孔6a,该安全带通过孔6a是为了使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的上游侧织带8a向通过环10穿过,通过将卷收器9配置于比安全带锚定器11靠车身前方的位置,以当雨水等浸入该安全带通过孔6a的情况下避开向下方滴下的水所通过的路径r1的方式将卷收器9错开地配置于车身前方,因此,能够降低水直接附着在卷收器9上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2中的(a)的箭头a1所示,卷收器9从车身前方朝向车身后方而在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以使得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朝向车身后方且车身上方地从卷收器9拉出。换言之,卷收器9(未图示的安全带卷绕轴)倾斜地配置,以使得从卷收器9向通过环1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游侧织带8a从车内侧观察时从车身前方向后方倾斜。这样,通过以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向斜上方被拉出的方式对卷收器9进行配置,能够减小座椅安全带8(上游侧织带8a)与车窗玻璃重叠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大乘客的视野。

另外,安全带锚定器11,如图2中的(c)所示,安装有座椅安全带8的前端部的部分11a在朝向车身前方的轴x和朝向车身上方的轴z所成的角度(直角)的范围内,以朝向车身前方且车身上方的方式紧固连接于内板3的后端下部。如

图2中的(b)所示,在碰撞时束缚乘客的座椅安全带8的张力作为拉伸载荷fe以及fa作用于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而且,上述拉伸载荷fe以及fa的合力f通过车门闩锁12以及车身侧的车门锚定器(未图示)而有效地传递至车身。详细而言,作用于卷收器9的拉伸载荷fe和作用于安全带锚定器11的拉伸载荷fa,分别对车门板(内板3)产生力矩me、ma,但两者的力矩方向为相反朝向,由此成为力矩相互抵消的结构。这样,通过形成在碰撞时由于座椅安全带8的张力而在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上作用有拉伸载荷fe、fa,并且由于上述载荷而产生的力矩me、ma相互抵消的结构,减少提高车门板的刚性的必要性,因此能够将刚性设定得较低,能够相应地减轻车门整体的重量。

此外,如图2中的(b)所示,从车内侧观察,车门闩锁12配置于比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靠下方的位置、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之间。由此,能够缩短图2中的(a)所示的车身前后方向的车门前端部(车门铰链)与卷收器9之间的距离l。这样,通过将车门内部的重物配置为接近于车门铰链,能够使开闭车门时的力矩最小化而降低车门的开闭操作所需的载荷,从而能够提高开闭车门时的操作性。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从车身侧面观察时(从车宽方向观察时)梁部件5(详细而言,梁后端安装部5b侧的梁部分)与卷收器9配置为重叠。这样,保护卷收器9以免其由于从车身侧部输入的碰撞载荷而破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关于座椅安全带装置,车门内部的卷收器9和座椅安全带8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从车宽方向观察时不重叠、且卷收器9配置于比安全带锚定器11靠前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在水浸入车门内部的情况下水附着在卷收器9上的可能性。另外,能够减小开闭车门时的力矩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被拉向配置于车门板的车身后方且车身上方的通过环10。由此,减小从卷收器9拉出的座椅安全带8(上游侧织带8a)与车窗玻璃重叠的面积。

另外,安全带锚定器11以安装有座椅安全带8(下游侧织带8b)的前端部的部分11a位于车身前方和车身上方之间的方式紧固连接于内板3。由此,座椅安全带8从卷收器9被拉向后方,安全带锚定器11朝向车身前方地被紧固连接,由此能够构成为使得碰撞时座椅安全带8的张力作用于卷收器9以及安全带锚定器11而产生的力矩me、ma相互抵消。

另外,通过使在内板3的下部设置的车门闩锁12位于安全带锚定器11与卷收器9之间,能够将碰撞载荷从车门闩锁12传递至车身侧,能够对安全带锚定器11和卷收器9进行保护。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本发明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对下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变形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结构当然还可以应用于汽车以外的其他车辆。

[实施方式的总结]

(第一方式)

一种设置在车辆的前车门1上的座椅安全带装置8、9、10、11,具备:

设置于上述前车门1、且可拉出地卷绕对乘客进行束缚的织带8的卷收器9;

设置于上述前车门1、且安装有上述织带8的一端的安全带锚定器11;以及

将上述前车门1卡止在车身上的闩锁12,

上述闩锁12设置于上述卷收器9和上述安全带锚定器11的车身前后方向之间。

根据第一方式,在碰撞时使载荷向闩锁12释放,因此能够对安全带锚定器11和卷收器9进行保护。

(第二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上述卷收器9配置于比上述安全带锚定器11靠车身前方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式,能够减小开闭车门时的力矩。

<第三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还具备设置于上述前车门1、且插通有上述织带8的通过环10,从上述卷收器9拉出的上述织带8,朝向在车身后方且车身上方设置的上述通过环10而从上述卷收器9拉出。

根据第三方式,减小从卷收器9拉出的织带8与窗口重叠的面积,从而能够扩大视野。进一步地,能够降低水浸入时水附着在卷收器上的可能性。

<第四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在上述安全带锚定器11中用于安装上述织带8的部分朝向车身前方和车身上方之间而紧固连接。

根据第四方式,织带8从卷收器9被拉向后方,并且安全带锚定器11朝向车身前方地紧固连接,因此能够将碰撞时产生的力矩me、ma互相抵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