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9506发布日期:2018-12-05 17:1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货车车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侧壁、端壁、车顶等。车体的钢结构由许多纵向梁和横向梁组成,车体底架通过心盘或旁承支承在转向架上。车体钢结构承担自重、载重、整备重量及由于轮轨冲击和簧上振动而产生的垂直动载荷;列车起动、变速、上下坡道时,在车辆之间所产生的牵引和压缩冲击力等纵向载荷;以及包括风力、离心力、货物对侧壁的压力等侧向载荷。

客车车体为全金属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四部分焊接而成。在钢骨架外面焊有金属地板。侧墙板、车顶板和端墙板,形成一个上部带圆弧下部为矩形的封闭壳体,俗称薄壁筒形结构车体。壳体内面除用纵向杆件和横向梁、柱加强外,还采用墙板压筋方式来代替部分杆件,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形成整体承载的合埋结构。客车车体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为使旅客上下车方便,客车两端设有通过台,并在通过台的外端设置折棚和渡板,防止风雨及寒气侵入。车体内除设置门窗、座椅及卧铺外,还需装设卫生设备、通风装置、给水设备、车电设备、取暖设备、播音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的玻璃暖风融冰的自动控制模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

其中,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发明点:

(1)对图像进行分块,计算每一个分块内的覆冰像素点的数量,将数量最大的分块对应的密度作为最大覆冰密度;

(2)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实现玻璃暖风融冰的自动控制;

(3)利用腐蚀膨胀处理消除边缘噪声性能优于开闭运算处理,以及开闭运算处理保护目标细节优于腐蚀膨胀处理的特性,在对图像进行噪声分布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图像内容特征的形态学处理机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吹风控制设备,设置在车辆的后挡玻璃的下方,用于接收吹风控制功率,并基于所述吹风控制功率控制暖风设备的吹风力度;暖风设备,设置在所述吹风控制设备的一侧,暖风口面向车辆的后挡玻璃,用于在吹送暖风时化解车辆的后挡玻璃上的冰层;数据感应设备,设置在车辆的后挡玻璃的上方,用于对车辆的后挡玻璃进行即时数据感应,以获得相应的即时感应图像,并输出所述即时感应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边缘检测设备,与所述数据感应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获取所述即时感应图像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灰度值,基于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确定其是否为边缘像素点;区域划分设备,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各个边缘像素点,基于各个边缘像素点以及到每一个边缘像素点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像素点数量的各个周围像素点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边缘区域,将剥离所述边缘区域后的即时感应图像作为非边缘区域。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分布情况检测设备,与所述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各个边缘区域和各个非边缘区域,确定每一个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及每一个非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累计各个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获得边缘噪声点总数,累计各个非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获得非边缘噪声点总数。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处理触发设备,与所述分布情况检测设备连接,计算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各个边缘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总数以获得边缘像素点总数,计算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各个非边缘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总数以获得非边缘像素点总数,将所述边缘噪声点总数除以所述边缘像素点总数以获得边缘噪声比例,将所述非边缘噪声点总数除以所述非边缘像素点总数以获得非边缘噪声比例,并在所述边缘噪声比例超过所述非边缘噪声比例时,发出边缘处理触发信号,以及在所述边缘噪声比例小于所述非边缘噪声比例时,发出内容处理触发信号;腐蚀膨胀设备,分别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和所述处理触发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边缘处理触发信号时,对所述即时感应图像执行先腐蚀后膨胀处理,以获得腐蚀膨胀图像;开闭运算设备,分别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和所述处理触发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内容处理触发信号时,对所述即时感应图像执行先开运算后闭运算处理,以获得开闭运算图像;信号合并设备,分别与所述腐蚀膨胀设备和所述开闭运算设备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腐蚀膨胀图像或开闭运算图像作为形态学处理图像,并输出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像素点解析设备,与所述信号合并设备连接,用于接收形态学处理图像,用于基于覆冰图像特征从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解析出各个覆冰像素点;密度识别设备,与所述像素点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并基于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在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分布情况确定所述后挡玻璃上的最大覆冰密度;信号转换设备,分别与所述吹风控制设备和所述密度识别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最大覆冰密度,并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其中,基于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在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分布情况确定所述后挡玻璃上的最大覆冰密度包括:对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进行分块,计算每一个分块内的覆冰像素点的数量,将数量最大的分块对应的密度作为所述最大覆冰密度。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包括:所述最大覆冰密度越大,确定的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越大。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像素点解析设备、所述密度识别设备和所述信号转换设备都设置在车里的前端仪表盘内。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在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超过限量时,确定其为边缘像素点。

更具体地,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在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未超过限量时,确定其为非边缘像素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所用于的车辆后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车辆按用途有客车和货车两大类。常见的客车有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软卧车、餐车、行李车、邮政车等。

常见的货车则有平车、敞车、棚车、罐车、保温车等。按轴数有四轴车、六轴车、八轴车等。轴数越多,车轮也越多,载重量就越大。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所用于的车辆后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车辆后窗的框体,2为车辆的后挡玻璃。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包括:

吹风控制设备,设置在车辆的后挡玻璃的下方,用于接收吹风控制功率,并基于所述吹风控制功率控制暖风设备的吹风力度;

暖风设备,设置在所述吹风控制设备的一侧,暖风口面向车辆的后挡玻璃,用于在吹送暖风时化解车辆的后挡玻璃上的冰层;

数据感应设备,设置在车辆的后挡玻璃的上方,用于对车辆的后挡玻璃进行即时数据感应,以获得相应的即时感应图像,并输出所述即时感应图像。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边缘检测设备,与所述数据感应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获取所述即时感应图像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灰度值,基于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确定其是否为边缘像素点;

区域划分设备,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各个边缘像素点,基于各个边缘像素点以及到每一个边缘像素点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像素点数量的各个周围像素点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边缘区域,将剥离所述边缘区域后的即时感应图像作为非边缘区域。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分布情况检测设备,与所述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各个边缘区域和各个非边缘区域,确定每一个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及每一个非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累计各个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获得边缘噪声点总数,累计各个非边缘区域中的噪声像素点的数量以获得非边缘噪声点总数。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

处理触发设备,与所述分布情况检测设备连接,计算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各个边缘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总数以获得边缘像素点总数,计算组成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各个非边缘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总数以获得非边缘像素点总数,将所述边缘噪声点总数除以所述边缘像素点总数以获得边缘噪声比例,将所述非边缘噪声点总数除以所述非边缘像素点总数以获得非边缘噪声比例,并在所述边缘噪声比例超过所述非边缘噪声比例时,发出边缘处理触发信号,以及在所述边缘噪声比例小于所述非边缘噪声比例时,发出内容处理触发信号;

腐蚀膨胀设备,分别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和所述处理触发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边缘处理触发信号时,对所述即时感应图像执行先腐蚀后膨胀处理,以获得腐蚀膨胀图像;

开闭运算设备,分别与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和所述处理触发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内容处理触发信号时,对所述即时感应图像执行先开运算后闭运算处理,以获得开闭运算图像;

信号合并设备,分别与所述腐蚀膨胀设备和所述开闭运算设备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腐蚀膨胀图像或开闭运算图像作为形态学处理图像,并输出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

像素点解析设备,与所述信号合并设备连接,用于接收形态学处理图像,用于基于覆冰图像特征从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解析出各个覆冰像素点;

密度识别设备,与所述像素点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并基于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在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分布情况确定所述后挡玻璃上的最大覆冰密度;

信号转换设备,分别与所述吹风控制设备和所述密度识别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最大覆冰密度,并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

其中,基于所述各个覆冰像素点在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中分布情况确定所述后挡玻璃上的最大覆冰密度包括:对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进行分块,计算每一个分块内的覆冰像素点的数量,将数量最大的分块对应的密度作为所述最大覆冰密度。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包括:所述最大覆冰密度越大,确定的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越大。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像素点解析设备、所述密度识别设备和所述信号转换设备都设置在车里的前端仪表盘内。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在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超过限量时,确定其为边缘像素点。

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所述边缘检测设备在所述即时感应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到其邻域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均值的偏离程度未超过限量时,确定其为非边缘像素点。

另外,在所述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中,还包括:光纤连接设备,与所述信号转换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吹风控制功率,并将所述吹风控制功率通过光缆发送到远端的服务器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在多模光纤中,芯的直径是50μm和62.5μm两种,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常用的是9/125μ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俗称包层,包层使得光线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即涂覆层,用来保护包层。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他质地脆,易断裂,因此需要外加一保护层。

采用本发明的智能化车辆暖风控制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的玻璃暖风融冰的自动控制模式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图像进行分块,计算每一个分块内的覆冰像素点的数量,将数量最大的分块对应的密度作为最大覆冰密度;基于所述最大覆冰密度确定对应的吹风控制功率,实现玻璃暖风融冰的自动控制;尤为重要的是,利用腐蚀膨胀处理消除边缘噪声性能优于开闭运算处理,以及开闭运算处理保护目标细节优于腐蚀膨胀处理的特性,在对图像进行噪声分布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图像内容特征的形态学处理机制;从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