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718发布日期:2019-02-12 23: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产品领域,特别是安装在汽车上的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左、右后视镜分别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它们能够扩大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驾驶者有时候需要透过边窗玻璃去观察左、右后视镜,如果边窗玻璃起雾或有雨雪冰霜覆盖,则会严重影响驾驶者观察的视线,给行驶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夹层玻璃的热塑性中间层中嵌入加热金属丝;例如专利cn1522553a公开了一种加热窗玻璃,包括两个单个的窗玻璃,它们通过插入热塑性中间层被粘合而连续地彼此连接,两个汇流条和直径约为85微米的铜加热丝埋在该中间层的表面中,这些铜加热丝在处于安装位置的该窗玻璃的下边和上边之间以环路的形式延伸,每个环路的第一端部连接到其中一个汇流条,第二端部连接到另一个汇流条,这些铜加热丝完全绝缘地从其中一个汇流条上面穿过;又例如专利cn1887030a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玻璃板,它包括两个沿纵向基本上彼此平行且平行于其底边缘布置的不同极性的接触汇流排以及一束与接触汇流排电气地接触的电热丝,两个接触汇流排沿其纵向基本上布置成一直线,通过构造补偿迂回环和/或通过变化呈波浪形敷设电热丝的波幅,使电热丝具有相同的长度;这些专利技术利用加热金属丝使边窗玻璃具有加热功能,虽然能够及时地除霜除雾,但它们的布丝路径多次迂回和布丝图案复杂,使得工艺复杂,给生产制造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边窗玻璃存在布丝图案复杂和生产制造的难度较大等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开口处,并能够在所述开口处内做升降运动,其具有上边缘、下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在所述热塑性中间层中嵌入至少两条加热导线,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每条加热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位于前边缘,所述第二汇流母线位于后边缘,每条加热导线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向所述第二汇流母线单向延伸,相邻两条加热导线中的长度较长的一根加热导线的直径小于另一条加热导线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导线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与外玻璃板相接触的表面或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与内玻璃板相接触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边缘、后边缘、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被汽车车身的开口处的边框遮挡。

进一步地,当其中两条加热导线的长度差小于或等于10%时,更进一步地小于或等于5%,两条加热导线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最长的加热导线的长度lmax与最短的加热导线的长度lmin之比lmax/lmin≤6,更进一步地lmax/lmin≤2。

进一步地,相邻两条加热导线的直径差小于或等于0.02mm,更进一步地小于或等于0.01。

进一步地,相邻两条加热导线的间距为2~20m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导线两两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通过根据加热导线的长度的不同,对应调整每条加热导线的直径,从而保证并联的每根加热导线的加热功率基本相等,将整体上的加热功率差异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整体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能够避免加热导线多次迂回的布置结构,保证了加热导线的整体布置形状与所述汽车边窗玻璃的外边缘形状相似,而且避免了加热导线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的局部交叉,从而无需做额外的绝缘处理,实现了外观整齐的美观效果以及布丝工艺简单等,还可以采用机械手等自动化布丝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开口处,并能够在所述开口处内做升降运动,其具有上边缘100、下边缘101、前边缘102和后边缘103,包括外玻璃板1、热塑性中间层2和内玻璃板3,热塑性中间层2夹设在外玻璃板1和内玻璃板3之间,在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中嵌入至少两条加热导线4,在外玻璃板1和内玻璃板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每条加热导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位于前边缘102,所述第二汇流母线6位于后边缘103,每条加热导线4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向所述第二汇流母线6单向延伸,相邻两条加热导线4中的长度较长的一根加热导线的直径小于另一条加热导线的直径;本发明能够根据加热导线4的长度的不同,对应调整每条加热导线的直径,从而保证并联的每根加热导线4的加热功率基本相等,将整体上的加热功率差异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整体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能够避免加热导线多次迂回的布置结构,保证了加热导线的整体布置形状与所述汽车边窗玻璃的外边缘形状相似,而且避免了加热导线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的局部交叉,从而无需做额外的绝缘处理,实现了外观整齐的美观效果以及布丝工艺简单等,还可以采用机械手等自动化布丝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汽车边窗玻璃的上边缘100对应于图1中的图示方向上的顶部边缘,位于所述开口处的顶部;所述下边缘101对应于图1中的图示方向上的底部边缘,位于所述开口处的底部;所述前边缘102对应于图1中的图示方向上的右侧边缘,位于所述开口处的汽车前进方向的前侧;所述后边缘103对应于图1中的图示方向上的左边边缘,位于所述开口处的汽车前进方向的后侧。在图2中,所述加热导线4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与外玻璃板1相接触的表面;不限于此,所述加热导线4也可以位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与内玻璃板3相接触的表面。通常为了美观,所述下边缘101、前边缘102和后边缘103是被隐藏起来的,即被汽车车身的开口处的边框遮挡,同样为了美观,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和第二汇流母线6也是被隐藏起来的,即也被汽车车身的开口处的边框遮挡,从而不会影响外观效果。

在图1和图2中,本发明具体示出了七条加热导线4,即l1、l2、l3、l4、l5、l6和l7,它们从上边缘100向下边缘101依次排列,加热导线l1、l2、l3、l4、l5、l6和l7的长度依次变短、直径依次变大。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具体示出了十条加热导线4,即l10、l11、l12、l13、l14、l15、l16、l17、l18和l19,所述第一汇流母线5具有两段,即第一段母线51和第二段母线52;其中,l10、l11、l12、l13、l14和l15分布在第一段母线51和第二汇流母线6之间,它们的长度依次变长、直径依次变小;l16、l17、l18和l19则分布在第二段母线52和第二汇流母线6之间,它们的长度依次变短、直径依次变大。

在本发明中,虽然图1和图2示出了七条加热导线4,图3和图4中示出了十条加热导线4;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实际中可以根据情况布置数量更少或更多的加热导线4。为了优化布丝工艺,优选当其中两条加热导线4的长度差小于或等于10%时,更优选小于或等于5%,两条加热导线4的直径相等。

为了实现更均匀的整体加热效果,本发明优选最长的加热导线4的长度lmax与最短的加热导线4的长度lmin之比lmax/lmin≤6,优选≤2。考虑到避免出现加热热点等问题,优选相邻两条加热导线4的直径差小于或等于0.02m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01mm。

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加热导线4具有不同直径的,需要减少相邻两条加热导线4的间距对整体加热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影响,优选相邻两条加热导线4的间距为2~20mm,更优选为5~10mm,这样既能够解决因间距过大而存在的升温慢且加热效果低等问题,又能够解决因间距过小而存在的易烫伤、工艺难度大且影响人眼观察效果等问题。同时,还优选所述加热导线4两两之间的间距相等,避免因间距变化给工艺操作带来难度。本发明所述的加热导线4可以选用钨丝、铜丝或漆包线等。

以上内容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