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669发布日期:2018-12-22 08:5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充电桩一般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其中,使用交流充电桩时必须携带有车载充电机,而由于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功率一般都比较小,所以交流充电桩无法实现快速充电。具体的,交流充电桩有以下特点: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只提供电力输出,没有充电功能,起一个控制电源的作用。而直流充电桩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可以实现快充的要求。具体的,直流充电桩有以下特点:主要安装在大型充电站内,以三相四线制的方式连接电网,能够提供充足的电力,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

由上可知,直流充电桩的优势更明显,输出功率更大,充电过程更为快速。但充电枪头的挂枪位置比较固定,而车辆的充电接口位置不固定,具体的,充电接口可设置在车辆尾部左侧或右侧,而车辆的停车位置也有偏差,导致充电枪头可能要绕过车辆尾部才能与充电接口插接,而连接充电枪头的输出总线较重,且也比较硬,不便于长距离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在连接充电桩底部开设一槽道,连接充电枪头的输出总线横向活动在槽道中,而输出总线与充电桩的输出端在槽道中滑动导电接触,以便于充电枪头的移动,且不影响电流输出,本发明解决了充电枪头及其输出总线移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包括:

充电桩本体,其为空心框架结构,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贯穿开设一槽道,所述槽道上方的两侧所述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插接座,两侧的所述插接座之间通过若干导电滑杆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电子元件布置在所述空心框架内,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入端与三相电源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导电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座;

滑动头,其横向贯穿有若干导电通孔,所述导电滑杆一一贯穿所述导电通孔,使得所述滑动头横向滑动在所述导电滑杆上,且所述导电滑杆与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导电通孔导电连接;所述滑动头底部设置一衔接头,所述衔接头位于所述槽道内;以及

充电枪头,其通过一输出总线与所述衔接头连接,所述输出总线内分立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充电枪头输出端子一一连接的线路;

其中,每个所述导电通孔通过一引线在所述衔接头内与一所述线路导电连接,所述输出总线第一端随所述滑动头横向移动在所述槽道中。

优选的,所述空心框架左右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一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槽道上方两侧,所述槽道在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空心框架底部。

优选的,所述插接座设置在所述绝缘板的底部,所述插接座包括若干间隔开设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横向贯穿所述绝缘板,其中一侧的所述插接座上的对接孔为导电接孔,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外侧壁之间预留一间隙,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沿着所述间隙连接至所述导电接孔上。

优选的,各个所述导电接孔绝缘间隔分布,其中,第一导电接孔与充电通信线路s+连接,第二导电接孔与充电通信线路s-连接,第三导电接孔与充电连接确认线路cc1连接,第四导电接孔与充电连接确认线路cc2连接,第五导电接孔与直流电源线路dc+连接,第六导电接孔与直流电源线路dc-连接,第七导电接孔与低压辅助电源线路a+连接,第八导电接孔与低压辅助电源线路a-连接,第九导电接孔与设备地线pe连接。

优选的,两侧的所述对接孔一一对应,两侧对应的所述对接孔之间插接一导电滑杆,且所述导电滑杆与两侧的所述插接座固定,所述导电滑杆与所述导电接孔导电连接,所述导电滑杆与所述充电桩本体框架绝缘设置。

优选的,各个所述导电滑杆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滑动头为绝缘体,所述滑动头上的所述导电通孔与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导电滑杆导电滑动接触。

优选的,各根所述引线之间绝缘间隔设置,所述引线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通孔导电连接,所述引线第二端沿经所述滑动头内部直至所述衔接头中,所述引线第二端与所述输出总线中的对应线路导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通孔的具体结构为:

贯穿孔,其横向贯穿所述滑动头,各个所述贯穿孔间隔分布;

导电管壁,其由两个半圆形管道构成,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对称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且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相向设置,且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径向活动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包络在所述导电滑杆外周,所述引线与所述半圆形管道导电连接;

弹簧,其径向分布在所述半圆形管道中心外侧,所述弹簧径向内侧端与所述半圆形管道外侧壁中心抵触,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插接座外周的所述绝缘板上开设一圆形凹槽,两侧的所述圆形凹槽之间安装一绝缘空心滑轨,所述滑动头为滑动设置在所述绝缘空心滑轨内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绝缘空心滑轨底部沿轴向贯穿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槽道对应,所述开口在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空心框架底部,所述衔接头从所述开口中引出并活动在所述槽道中。

优选的,所述槽道距离地面间隔一定距离,且所述槽道四周设置有橡胶套保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含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充电桩底部设置有导电滑杆,每个导电滑杆与一线路对应连接,充电枪头通过输出总线导电滑动设置在导电滑杆上,为充电枪头及其输出总线的移动提供了便捷和足够的移动空间;

2、有效避免了连接充电枪头的输出总线受辗轧而受损;

3、降低了充电枪头的充电挂枪阻力,有效避免了充电枪头及充电接口受损,提高了充电枪头与充电接口的连接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电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绝缘空心滑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绝缘空心滑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滑动头与充电枪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滑动头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滑动头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走线引接的直流充电桩,充电桩本体100其为空心框架结构,直流充电桩的电子元件都布置在所述空心框架内,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入端与三相电源连接,经过直流充电桩整流调压滤波后输出直流电,为汽车电池包充电。

本发明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00底部贯穿开设一槽道200,槽道200距离地面一定距离,便于连接充电枪头,所述槽道200上方的两侧所述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插接座130。具体的,所述空心框架左右两侧分别纵向设置一绝缘板110,所述绝缘板110位于所述槽道200上方两侧,所述槽道200在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空心框架底部。

所述插接座130设置在所述绝缘板110的底部,所述插接座130包括若干间隔开设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横向贯穿所述绝缘板110,其中一侧的所述插接座130上的对接孔为导电接孔,以便与充电桩的输出端导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左侧插接座130上的对接孔设置为导电接孔,导电接孔的与充电桩的输出端子一一连接。

所述绝缘板110与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外侧壁之间预留一间隙,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沿着所述间隙连接至所述导电接孔上。

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导电接孔绝缘间隔分布,其中,第一导电接孔131与充电通信线路s+连接,第二导电接孔132与充电通信线路s-连接,第三导电接孔133与充电连接确认线路cc1连接,第四导电接孔134与充电连接确认线路cc2连接,第五导电接孔135与直流电源线路dc+连接,第六导电接孔136与直流电源线路dc-连接,第七导电接孔137与低压辅助电源线路a+连接,第八导电接孔138与低压辅助电源线路a-连接,第九导电接孔139与设备地线pe连接。

两侧的所述对接孔一一对应,两侧对应的所述对接孔之间插接一导电滑杆140,从而使得两侧的所述插接座130之间通过若干导电滑杆140连接;且所述导电滑杆140与两侧的所述插接座130固定,避免导电滑杆140在对接孔中移动。所述导电滑杆140与所述导电接孔导电连接,所述导电滑杆140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00框架绝缘设置,各个导电滑杆140之间绝缘间隔设置,且与槽道200平行。

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导电连接至左侧的所述插接座130,且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的端子对应连接至不同的导电接孔上,也就是与对应的导电滑杆140导电连接。

滑动头400横向贯穿有若干导电通孔410,所述导电滑杆140一一贯穿所述导电通孔410,使得所述滑动头400横向滑动在所述导电滑杆140上,具体的,各个所述导电滑杆140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滑动头400为绝缘体,所述滑动头400上的所述导电通孔410与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导电滑杆140导电滑动接触。且所述导电滑杆140与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导电通孔410导电连接,也就是导电通孔410与所述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的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滑动头400底部设置一衔接头420,所述衔接头420位于所述槽道200内。充电枪头300通过一输出总线310与所述衔接头420连接,所述输出总线310内分立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充电枪头300输出端子一一连接的线路。

其中,如图8所示,每个所述导电通孔410通过一引线在所述衔接头420内与一所述线路导电连接,所述输出总线310第一端随所述滑动头400横向移动在所述槽道200中。

具体的,各根所述引线之间绝缘间隔设置,所述引线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通孔410导电连接,所述引线第二端沿经所述滑动头400内部直至所述衔接头420中,所述引线第二端与所述输出总线310中的对应线路导电连接。

充电枪头300通过滑动头400与导电滑杆140滑动导电接触,以便于充电枪头移动,而导电滑杆140与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的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了充电枪头300与直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出端端子的滑动导电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座130外周的所述绝缘板110上开设一圆形凹槽120,两侧的所述圆形凹槽120之间安装一绝缘空心滑轨150,绝缘空心滑轨150两端贯通,绝缘空心滑轨150两端头152插设固定在所在位置处的圆形凹槽120中。

所述滑动头400为滑动设置在所述绝缘空心滑轨150内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绝缘空心滑轨150底部沿轴向贯穿开设一开口151,所述开口151与所述槽道200对应,所述开口151在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空心框架底部,所述衔接头420从所述开口151中引出并活动在所述槽道200中,以配合输出总线310第二端的横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槽道200距离地面间隔一定距离,且所述槽道200四周设置有橡胶套保护套,避免输出总线310来回移动而使得在槽道200四周摩擦受损。

实施例二

如图9-10所示,所述导电通孔410的具体结构为:

若干贯穿孔横向贯穿所述滑动头400,各个所述贯穿孔间隔分布,各个贯穿孔平行设置;具体的,滑动头400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411,第二贯穿孔412,第三贯穿孔413、第四贯穿孔414、第五贯穿孔415、第六贯穿孔416、第七贯穿孔417、第八贯穿孔418和第九贯穿孔419;每个贯穿孔中对应插设一导电滑杆140;

贯穿孔外周设置一导电管壁401,导电管壁401由两个半圆形管道构成,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对称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且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相向设置,具体的,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径向活动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两个所述半圆形管道包络在所述导电滑杆140外周,使得导电管壁401与导电滑杆140滑动导电接触,实现导电滑杆140与导电通孔410的导电接触;引线与导电管壁401连接,从而使得导电滑杆140与充电枪头300导电连接;

弹簧403径向分布在所述半圆形管道中心外侧,具体的,半圆形管道中心外侧径向开设一凹腔402,弹簧403设置在凹腔402内,在所述弹簧403径向内侧端与所述半圆形管道外侧壁中心抵触,且所述弹簧403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导电管壁401始终与导电滑杆140导电滑动接触,避免导电管壁401与导电滑杆140之间出现送到而导致接触不良。

由上所述,本发明在充电桩底部设置有导电滑杆,每个导电滑杆与一线路对应连接,充电枪头通过输出总线导电滑动设置在导电滑杆上,为充电枪头及其输出总线的移动提供了便捷和足够的移动空间;同时,有效避免了连接充电枪头的输出总线受辗轧而受损;进一步的,降低了充电枪头的充电挂枪阻力,有效避免了充电枪头及充电接口受损,提高了充电枪头与充电接口的连接稳定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的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