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及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3695发布日期:2020-05-19 20:3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车辆、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及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以及采用所述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的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中引入了智能模块,在提高司机驾驶体验的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司机的个性化定制要求,因此越来越受到司机的欢迎。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一般需要人工进行开启发动机或关闭发动机,而用户一般在上下车时需要收拾行李、观看周边情况等,所以很多时候忘记启动或关闭车辆,特别是在室外时,用户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已经关闭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一直耗电,导致电池被损坏或者需要救援等。

针对现有技术的多方面不足,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车辆、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及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及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能够主动检测是否需要自动控制车辆,从而能够协助用户及时地开启或关闭发动机,避免发动机一直干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能够简化用户的日常开车操作,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

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的步骤,还包括:

若验证未通过,维持发动机的原有状态。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自动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提供一用户接口,用于获取用户的设置操作;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

若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获取用户的鉴权信息;

生成与所述鉴权信息对应的用户权限,所述用户权限包括自动启动发动机和自动关闭发动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过程:

通过车门传感器、座位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过车门传感器、座位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车门传感器和座位传感器的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其中,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或,通过车载摄像头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进入车辆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离开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设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继续坐着,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

所述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定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未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的步骤中,所述身份验证所采用的鉴权方式包括指纹认证、虹膜验证和声纹验证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指纹验证方式的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方向盘,用于在用户控制方向盘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验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自动控制装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自动控制装置配置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车辆自动控制装置执行如上所述的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配置有上述的车辆自动控制装置。

本申请车辆、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及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所述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本申请能够主动检测是否需要自动控制车辆,从而能够协助用户及时地开启或关闭发动机,避免发动机一直干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能够简化用户的日常开车操作,改善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辆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101,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步骤s102,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

步骤s103,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和步骤s102还可同步进行,既可以先进行身份验证再检测上下车动作,也可以同时进行身份验证和检测上下车动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的步骤,还包括:若验证未通过,维持发动机的原有状态。容易理解的是,由于验证未通过,一般情况不是车主本身,那么则不需要进行控制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自动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

s1,提供一用户接口,用于获取用户的设置操作;

s2,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

s3,若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获取用户的鉴权信息;

s4,生成与所述鉴权信息对应的用户权限,所述用户权限包括自动启动发动机和自动关闭发动机。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获取用户的鉴权信息,可以通过指纹采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或者进行虹膜识别的方式进行获取,其具体可以获取指纹、虹膜和人脸采集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过程:通过车门传感器、座位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具体而言,可以是车门传感器和车载摄像头进行组合,也可以通过麦克风和车载摄像头进行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车门传感器、座位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包括下述两种实施方式:

方式一,通过车门传感器和座位传感器的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其中,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或方式二,通过车载摄像头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进入车辆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离开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的步骤,具体还包括: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设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继续坐着,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

相对应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的步骤,具体还包括: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定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未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不难理解的是,有些时候是用户临时下车,或者临时上车取东西,所以这些时候如果盲目启动或关闭发动机,会给发动机带来额外的损耗,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增加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误差识别和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的步骤中,所述身份验证所采用的鉴权方式包括指纹认证、虹膜验证和声纹验证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指纹验证方式的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方向盘,用于在用户控制方向盘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验证。

容易理解的是,用户上车后,如果是开车则会手握方向盘,而如果下车,则会放开方向盘,因此在方向盘设置指纹采集模块的方式可以给用户带来操作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自动控制装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自动控制装置配置有存储器20和处理器21,所述存储器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1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车辆自动控制装置执行如上图1及其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

具体而言,所述处理器21用于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所述处理器21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所述上下车动作判断用户的目标意图;

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开车,所述处理器21用于控制自动启动发动机;若验证通过且所述目标意图为下车,所述处理器21用于控制自动关闭发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可以先进行身份验证再检测上下车动作,也可以同时进行身份验证和检测上下车动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若验证未通过,所述处理器21用于维持发动机的原有状态。容易理解的是,由于验证未通过,一般情况不是车主本身,那么则不需要进行控制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21还可以用于提供一用户接口,用于获取用户的设置操作,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若接收到用户的设置操作,获取用户的鉴权信息,接着,生成与所述鉴权信息对应的用户权限,所述用户权限包括自动启动发动机和自动关闭发动机。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获取用户的鉴权信息,可以通过指纹采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或者进行虹膜识别的方式进行获取,其具体可以获取指纹、虹膜和人脸采集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21用于通过车门传感器、座位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

具体而言,可以是车门传感器和车载摄像头进行组合,也可以通过麦克风和车载摄像头进行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包括下述两种实施方式:

方式一,通过车门传感器和座位传感器的组合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其中,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或方式二,通过车载摄像头检测并获取用户的上下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进入车辆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若检测到用户离开驾驶位,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若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后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坐下,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设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继续坐着,判断为用户上车动作。

相对应的是,本实施方式若座位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起来后所述车门传感器检测到开门,启动定时器倒计时,若在预定时间段内车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关门且所述座位传感器未检测到用户坐下,判断为用户下车动作。

不难理解的是,有些时候是用户临时下车,或者临时上车取东西,所以这些时候如果盲目启动或关闭发动机,会给发动机带来额外的损耗,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增加定时器的方式进行误差识别和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述身份验证所采用的鉴权方式包括指纹认证、虹膜验证和声纹验证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指纹验证方式的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方向盘,用于在用户控制方向盘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验证。

容易理解的是,用户上车后,如果是开车则会手握方向盘,而如果下车,则会放开方向盘,因此在方向盘设置指纹采集模块的方式可以给用户带来操作的便利性。

所述车辆自动控制装置可以为单独的处理系统,也可以为车机设备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图2及其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配置有上述的车辆自动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车辆可以为无人驾驶车辆、人工驾驶车辆,或可自由切换无人驾驶/人工驾驶的智能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鉴权信息可以存储到云服务器或者本地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车辆自动控制装置、车辆和云服务器均可以采用wifi技术或5g技术等,比如利用5g车联网网络实现彼此的网络连接,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5g技术可以是一个面向场景化的技术,本申请利用5g技术对车辆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其同时实现连接人、连接物或连接车辆,其具体可以采用下述三个典型应用场景组成。

第一个是embb(enhance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使用户体验速率在0.1~1gpbs,峰值速率在10gbps,流量密度在10tbps/km2;

第二个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端到端的时间延迟为ms(毫秒)级别;可靠性接近100%;

第三个是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连接数密度,每平方公里连接100万个其他终端,10^6/km2。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利用5g技术的超可靠、低时延时的特点,结合比如雷达和摄像头等就可以给车辆提供显示的能力,可以跟车辆实现互动,同时利用5g技术的交互式感知功能,用户可以对外界环境做一个输出,不光能探测到状态,还可以做一些反馈等。进一步而言,本申请还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的协同里面,比如车辆编队等。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通信增强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并且可以满足车内乘客对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电影、移动办公等车载信息娱乐,以及高精度的需求。本申请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3d高精度定位地图的下载量在3~4gb/km,正常车辆限速120km/h(千米/时)下每秒钟地图的数据量为90mbps~120mbps(兆比特每秒),同时还可以支持融合车载传感器信息的局部地图实时重构,以及危险态势建模与分析等。

在本申请中,上述车辆的基于鉴权的车辆自动控制方法,均可以使用到具备车辆自动控制装置或者车辆tbox的车辆系统中,其还可以连接到车辆的can总线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can总线可以包括三条网络通道can_1、can_2和can_3,车辆还可以设置一条以太网网络通道,其中三条can网络通道可以通过两个车联网网关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相连接,举例而言,其中can_1网络通道包括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其中can_2网络通道包括运行保障系统,其中can_3网络通道包括电力测功机系统,以太网网络通道包括高级管理系统,所述的高级管理系统包括作为节点连接在以太网网络通道上的人-车-路模拟系统和综合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can_2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综合信息采集单元中;can_3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人-车-路模拟系统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发动机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电机mcu、电池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tcu(transmissioncontrolunit,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以及混合动力处理器hcu(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单元);can_2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台架测控系统、油门传感器组、功率分析仪、瞬时油耗仪、直流电源柜、发动机水温控制系统、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系统、电机水温控制系统以及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系统;can_3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电力测功机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的速率为250kbps,采用j1939协议;can_2网络通道的速率为500kbps,采用canopen协议;can_3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mbps,采用canopen协议;以太网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0/100mbps,采用tcp/ip协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联网网关可以配备有ieee802.3接口、dspi接口、esci接口、can接口、mlb接口、lin接口和/或i2c接口。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比如,ieee802.3接口可以用于连接无线路由器,为整车提供wifi网络;dspi(提供者管理器组件)接口用于连接蓝牙适配器和nfc(近距离无线通讯)适配器,可以提供蓝牙连接和nfc连接;esci接口用于连接4g/5g模块,与互联网通讯;can接口用于连接车辆can总线;mlb接口用于连接车内的most(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总线,lin接口用于连接车内lin(局域互联网络)总线;ic接口用于连接dsrc(专用短程通讯)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此外,本申请可以通过采用mpc5668g芯片对各个不同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将不同的网络进行融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车辆tbox系统,telematicsbox,简称车载tbox或远程信息处理器。

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为远距离通信的电信(telecommunications)与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其定义为通过内置在车辆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卫星车辆自动控制装置、交换文字、语音等信息的互联网技术而提供信息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接入互联网(车联网系统),为车主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此外,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的综合,当车辆行驶当中出现故障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服务中心,进行远程车辆诊断,内置在发动机上的计算机可以记录车辆主要部件的状态,并随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和原因。通过用户通讯终端接收信息并查看交通地图、路况介绍、交通信息、安全与治安服务以及娱乐信息服务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还可以在后座设置电子游戏和网络应用。不难理解,本实施方式通过telematics提供服务,可以方便用户了解交通信息、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确认当前位置,还可以与家中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及时了解家中的电器运转情况、安全情况以及客人来访情况等等。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所述adas可以利用安装于车辆上的上述各种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对应地,本申请adas还可以采用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传感器,可以探测光、热、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车辆状态的变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不难看出,上述adas功能所使用的各种智能硬件,均可以通过以太网链路的方式接入车联网系统实现通信连接、交互。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主机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实现osi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上面五层的运行和/或功能操作。因此,主机会生成用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和/或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处理,并且还会对从网络接受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同时,主机可通过执行相应指令和/或运行一种或多种应用程序来为本地用户和/或一个或多个远程用户或网络节点提供服务。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方式中,主机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协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实现车联网系统网络连接的可以为交换机,其可以具有avb功能(audiovideobridging,满足ieee802.1的标准集合),和/或包括有一条或多条非屏蔽双绞线,每一端可以具有8p8c模块连接器。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车联网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车身控制模块bcm、动力总线p-can、车身总线i-can、组合仪表cmic、底盘控制装置和车身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控制模块bcm可以集成车联网网关的功能,进行不同网段,即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之间的信号转换及报文转发等,例如,挂接在动力总线上的处理器如需要与挂接在车身总线i-can上的处理器进行通信,则要经过车身控制模块bcm进行两者之间的信号转换及转发等。

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分别与车身控制模块bcm相连。

组合仪表cmic与动力总线p-can相连,且组合仪表cmic与车身总线i-can相连。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组合仪表cmic与不同的总线,如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均相连,当组合仪表cmic需要获取挂接在任意总线上的处理器信息时,均无需通过车身控制模块bcm进行信号转换以及报文转发,因此,可减轻网关压力、减少网络负载,且提高组合仪表cmic获取信息的速度。

底盘控制装置与动力总线p-can相连。车身控制装置与车身总线i-can相连。在一些示例中,底盘控制装置和车身控制装置可分别向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上进行信息等数据广播,以便挂接在动力总线p-can或车身总线i-can上的其它车载处理器等设备获取该广播的信息,从而实现不同处理器等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

此外,本实施方式车辆的车联网系统,可以使用两条can总线,即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将车身控制模块bcm作为网关,将组合仪表cmic与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均相连的结构,可以省去了传统方式中组合仪表cmic挂接在两条总线上的一条上时的底盘控制装置或车身控制装置的信息通过网关转发给组合仪表cmic的操作,由此,减轻了车身控制模块bcm作为网关的压力,减少了网络负载,且更加方便将多条总线,如动力总线p-can和车身总线i-can上挂接的车载设备的信息发送至组合仪表cmic上进行显示、信息传输实时性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

1.用户坐入车内,首次使用时使用车辆钥匙启动车辆;

2.车机设备正常启动;

3.用户点击触摸屏进入指纹设置选项;

4.车机设备界面弹出密码,用户输入购车时获取的设置密码;

5.密码匹配成功后车机设备弹出提示框,比如【请输入新密码】;

6.用户输入两次新密码,如果密码不相同则提示重新设置,如果两次密码相同则提示设置新密码成功;

7.用户点击设置指纹启动车辆功能进入指纹采集界面;

8.用户使用手指触碰置于方向盘上的指纹采集模块;

9.指纹采集成功后,车机设备提示指纹设置成功;

10.用户车辆关闭后再次进入车辆后,开始启动自动控制系统;

11.用户双手握住方向盘,手指(如拇指)触碰到指纹采集模块;

12.指纹模块将采集到的指纹与预设的指纹进行对比,如果两者相匹配则通过can总线通知发动机的控制模块系统启动,车辆开始正常工作;

13.当用户走出驾驶室,驾驶座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重力为0左右后则通过can通知发动机控制模块关闭。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