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汇流排的电极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855发布日期:2018-10-19 23: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汇流排的电极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及城市轨道列车的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汇流排的电极板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因燃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城市开始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城市轨道列车。电驱动以电能替代了燃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动力驱动方式,虽然使用功能一样,但是电动车辆以其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逐渐普及。当前市面上使用的纯电动车辆,一般通过在车顶安装汇流排进行快速充电,汇流排由两个或四个电极板组成,充电时,充电站的充电弓下降,充电弓下方的充电极板与汇流排的电极板接触并对车辆进行充电。但是,在充电弓与汇流排接触时,由于不能保证充电极板与电极板的完全平行,往往导致充电极板与电极板的端面不能可靠接触,进而造成充电极板或电极板的损坏,并造成车辆不能安全可靠地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汇流排的电极板支撑机构,能够加大电极板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绝缘距离,避免瞬时大电流击底部设备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提高汽车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支撑模块的弹性结构设计,使电极板的端面在接触充电极板时自适应找平,实现充电极板和电极板的可靠接触,避免了不完全接触造成的充电极板或电极板的损坏,并保障了车辆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汇流排的电极板支撑机构,包括极板托架和支撑模块,电极板通过支撑模块设置在极板托架的上方;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上支块和下支块,下支块固定设置在极板托架上,上支块通过固定机构连接在下支块上方,电极板固定设置在上支块上端面;

所述上支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安装板和竖向卡块,电极板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上端面,竖向卡块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下方,且竖向卡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所述下支块的上端面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与竖向卡块匹配的卡槽,卡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连接孔,卡槽的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同轴的盲孔;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绝缘固定盖板和固定螺栓,绝缘固定盖板固定设置在卡接部的外侧并与连接孔位置对应,固定螺栓的一端接触固定盖板,固定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孔、安装孔和盲孔后将上支块和下支块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支块的下端面设有底座,底座向下凸起构成限位部,极板托架上设有与限位部匹配的限位槽,限位部卡设在限位槽内。

所述底座的截面为T型结构,底座下端面的条状凸起构成限位部,极板托架为U型托架,限位部卡设在U型托架内并通过螺栓与U型托架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卡块与卡槽之间设有间隙,且竖向卡块下端面和卡槽槽底之间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平衡弹簧,竖向卡块的安装孔中设有滚轮轴承,固定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安装孔和盲孔后将上支块和下支块铰接在一起。

所述卡槽的槽底或竖向卡块的下端面设有与平衡弹簧匹配的限位槽,平衡弹簧设置在限位槽内,且平衡弹簧的自由长度大于限位槽的槽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将下支块用于通过固定螺栓的孔设置为盲孔,并在支撑模块上设置绝缘的固定盖板,增大了整个充电装置的爬电距离和绝缘距离,避免了传统的固定螺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的瞬时大电流击穿底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保障了车辆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通过在底座下设置限位部,并在极板托架上设置与限位部匹配的限位槽,实现对支撑模块进行限位,保证了支撑模块与极板托架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3)通过在上支块和下支块之间设置平衡弹簧,并通过上支块和下支块之间结构和间隙的设置,使电极板能够实现一定的转动,在充电过程中能够通过平衡弹簧自然调平,实现了与充电极板之间的自适应找平,从而实现充电极板与电极板之间的可靠接触,保障了车辆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通过在竖向卡块的下端面设置卡槽,并将平衡弹簧的上端设置在凹槽内,在保证平衡弹簧对上支块的自适应调平的同时,实现了平衡弹簧的限位,避免了在反复的伸缩过程中平衡弹簧出现偏移的状况发生,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模块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极板;2、极板托架;3、上支块;4、下支块;401、卡接板;402、限位板;5、滚轮轴承;6、平衡弹簧;7、固定螺栓;8、固定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极板托架2和支撑模块,电极板1通过支撑模块设置在极板托架2的上方;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上支块3和下支块4,下支块4固定设置在极板托架2上,上支块3通过固定机构连接在下支块4上方,电极板1固定设置在上支块3上端面;

上支块3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安装板和竖向卡块,电极板1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上端面,竖向卡块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下方,且竖向卡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下支块4的上端面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与竖向卡块匹配的卡槽,卡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连接孔,卡槽的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同轴的盲孔;

固定机构包括绝缘固定盖板8和固定螺栓7,绝缘固定盖板8固定设置在卡接部的外侧并与连接孔位置对应,固定螺栓7的一端接触固定盖板8,固定螺栓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孔、安装孔和盲孔后将上支块3和下支块4连接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两组支撑模块,两组支撑模块左右设置在极板托架2上,保证了电极板1与极板托架2之间的稳定性。下支块4的下端面设有底座,底座的截面为T型结构,底座下端面的条状凸起构成限位部,极板托架2为U型托架,限位部卡设在U型托架内并通过螺栓与U型托架固定连接。限位部的设置,提高了极板托架2和支撑模块之间的结构稳固性,保障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稳固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支撑模块包括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上支块3和下支块4,上支块3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安装板和竖向卡块,电极板1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上端面,竖向卡块设置在横向安装板下方,且竖向卡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下支块4的上端面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上设有与竖向卡块匹配的卡槽,设卡槽左侧侧壁为卡接板401,卡接板401上设有卡孔,设卡槽的右侧侧壁为限位板402,限位板402上设有与卡孔同轴的限位盲孔;固定机构包括绝缘固定盖板8和固定螺栓7,绝缘固定盖板8固定设置在卡接部的外侧并与连接孔位置对应,固定螺栓7的一端接触固定盖板8,固定螺栓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卡孔、安装孔和限位盲孔后将上支块3和下支块4连接在一起。

传统的支撑装置中上支块3和下支块4之间的连接螺栓暴露在外,导致金属导体距离电极板1过近,大大缩短了整个装置的爬电距离和绝缘距离,在雨雪天气或雷电天气下,电极板1极易产生瞬时大电流并击穿底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绝缘固定盖板8将固定螺栓7封闭在绝缘的上支块3和下支块4内部,隔绝了固定螺栓7与电极板1之间的导电可能性,增加了整个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绝缘距离,提高了车辆充电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安全实用。

如图2所示,在竖向卡块与卡槽之间设有间隙,竖向卡块下端面和卡槽槽底之间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平衡弹簧6,且竖向卡块的下端面设有与平衡弹簧6匹配的限位槽,平衡弹簧6设置在限位槽内,且平衡弹簧6的自由长度大于限位槽的槽深;竖向卡块的安装孔中设有滚轮轴承5,固定螺栓7依次穿过连接孔、安装孔和盲孔后将上支块3和下支块4铰接在一起。

当对汇流排进行充电时,充电弓的充电极板落下并与汇流排的电极板1接触,当接触到电极板1后,支撑模块中的上支块3在平衡弹簧6的作用下沿电极板1的径向转动,实现自然调平,保证了充电极板与电极板1之间的可靠接触,当充电完成后,充电极板撤离电极板1表面,上支块3在平衡弹簧6的作用下恢复至自然状态。支撑模块的设置,使电极板1能够实现一定的转动,在充电过程中能够通过平衡弹簧6自然调平,实现了与充电极板之间的自适应找平,从而实现充电极板与电极板1之间的可靠接触,保障了车辆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将平衡弹簧6的上端设置在凹槽内,在保证平衡弹簧6对上支块3的自适应调平的同时,实现了平衡弹簧6的限位,避免了在反复的伸缩过程中平衡弹簧6出现偏移的状况发生,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