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411发布日期:2018-10-26 21:0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盒。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部配有大量的线束,线束固定的安全可靠性对整车电气安全至关重要,通常这些线束通过线束扎带固定在汽车钣金上。而对于车底的线束,简单的采用线束扎带进行固定,对线束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固定,依然会出现线束之间交叉混乱、线束相对于线束扎带易发生移位等现象,导致线束固定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起不到预期效果。

同时,采用线束扎带与线束进行固定,当出现线束故障需要拆卸下来维修时,线束扎带与线束之间的拆解比较麻烦,通常只能将线束扎带剪断,使线束扎带报废掉,无法再次使用,不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浪费资源,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盒,卡合过程与拆解过程均简单、方便、快捷、灵活,且可多次重复再利用,减少成本,实用性明显增强,同时,可对线束进行良好的整理、限位、固定,线束固定后不易移位,无松动,提高了线束固定的稳定性,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束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线束底盒、及盖合于线束底盒上的至少一线束上盖,其中,在该线束底盒上开设有一线束卡槽,该线束卡槽由线束底盒前端贯穿至线束底盒后端,在该线束底盒两外侧边分别设置有若干卡位;在该线束上盖边缘向下凸设有与卡位相匹配的若干插块,在该插块外侧边凸设有一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线束底盒两外侧边分别设置有若干卡件,所述卡位由开设于卡件上的一卡孔形成,且该卡孔贯穿至卡件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卡件下端外侧中部具有供卡块穿出的一缺口,使在该卡件下端外侧形成分别位于缺口两侧边的一限位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线束底盒下端面设置有一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束上盖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线束上盖为设置于线束底盒前端侧边的一限位前盖,另一线束上盖为设置于线束底盒后端侧边的一限位后盖,该限位前盖一侧边端部与线束底盒前端一外边缘连接,该限位后盖一侧边与线束底盒后端一外边缘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线束卡槽内壁上且位于线束底盒前端凸设有若干下限位卡棱,在所述限位前盖下端面向下凸设有与下限位卡棱相对应的若干上限位卡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限位前盖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的数量为1个,且在该限位前盖另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的数量为2个;在所述限位后盖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的数量为1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束底盒包括一底盒前段、及一体连接于底盒前段的一底盒后段,且该线束底盒整体呈L字形,该限位前盖连接于底盒前段的一外侧边上,该限位后盖连接于底盒后段的一外侧边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盒后段与底盒前段的连接端具有一弯曲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盒后段后端部侧边延伸设置有一线束托臂,该线束托臂包括连接于底盒后段后端部侧边的一线束条形托块、一体成型于线束条形托块端部内侧边上的一下托块、及一体成型于线束条形托块端部外侧边上的一上延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线束底盒与线束上盖相卡合连接的方式,卡合过程与拆解过程均简单、方便、快捷、灵活,且可多次重复再利用,减少成本,实用性明显增强,同时,可对线束进行良好的整理、限位、固定,线束固定后不易移位,无松动,提高了线束固定的稳定性,可靠性高。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束盒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束盒盖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盒,包括一线束底盒1、及盖合于线束底盒1上的至少一线束上盖2,其中,在该线束底盒1上开设有一线束卡槽11,该线束卡槽11由线束底盒1前端贯穿至线束底盒1后端,在该线束底盒1两外侧边分别设置有若干卡位12;在该线束上盖2边缘向下凸设有与卡位12相匹配的若干插块21,在该插块21外侧边凸设有一卡块211。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盒,在使用时,只要将线束放到线束卡槽11中,并由带卡块211的插块21与卡位12相配合将线束上盖2卡合于线束底盒1上,即可对线束进行整理、限位、固定等。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所述线束底盒1两外侧边分别设置有若干卡件13,所述卡位12由开设于卡件13上的一卡孔131形成,且该卡孔131贯穿至卡件13下端,在使用时,插块21插入卡孔131中。

同时,在所述卡件13下端外侧中部具有供卡块211穿出的一缺口132,使在该卡件13下端外侧形成分别位于缺口132两侧边的一限位臂133。在使用时,插块21插入卡孔131中后,插块21侧边上的卡块211卡入缺口132中,并由限位臂133对卡块211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将线束上盖2稳固的卡合于线束底盒1上。

如图2所示,为了将线束盒整体连接于相应的物体(例如车底)上,在所述线束底盒1下端面设置有一连接部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线束上盖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线束上盖2为设置于线束底盒1前端侧边的一限位前盖22,另一线束上盖2为设置于线束底盒1后端侧边的一限位后盖23,该限位前盖22一侧边端部与线束底盒1前端一外边缘连接,该限位后盖23一侧边与线束底盒1后端一外边缘连接。

为了便于对带接头的线束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在所述线束卡槽11内壁上且位于线束底盒1前端凸设有若干下限位卡棱111,在所述限位前盖22下端面向下凸设有与下限位卡棱111相对应的若干上限位卡棱221。在使用时,线束固定于线束卡槽11中的同时,线束的接头由上限位卡棱221与下限位卡棱111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限位前盖22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21的数量为1个,且在该限位前盖22另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21的数量为2个;在所述限位后盖23一外边缘上设置的插块21的数量为1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线束的限位固定,本实施例所述线束底盒1包括一底盒前段14、及一体连接于底盒前段14的一底盒后段15,且该线束底盒1整体呈L字形,该限位前盖22连接于底盒前段14的一外侧边上,该限位后盖23连接于底盒后段15的一外侧边上。同时所述底盒后段15与底盒前段14的连接端具有一弯曲部141。由底盒前段14与底盒后段15连接形成的拐弯部、及弯曲部141,使线束放到线束卡槽11中后,线束的摆放轨迹会出现弯曲与拐弯,从而加强对线束的限位固定作用。

一般线束固定后,线束需要在线束盒尾端伸出并连接于其他设备上,为了使线束能更整齐有条理的伸出,本实施例在所述底盒后段15后端部侧边延伸设置有一线束托臂4,该线束托臂4包括连接于底盒后段15后端部侧边的一线束条形托块41、一体成型于线束条形托块41端部内侧边上的一下托块42、及一体成型于线束条形托块41端部外侧边上的一上延伸块43。使用时,线束从线束盒尾端伸出,由线束托臂4对线束进行托起与牵引,使线束能够整齐有条理的伸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