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车车厢制冷系统测试用热量模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611发布日期:2018-11-09 22: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量模拟器,特别涉及一种电车车厢制冷系统测试用热量模拟器。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或其它车辆的车厢内由于均采用空调制冷,因此在车厢内布置空调位置及规格时,需要在车厢内放置若干模拟人体热源的发热体,以便检测空调是否能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现有的人体热恋发模拟装置温度难以控制,难以准确的模拟出人体散发的热量,同时现有热量模拟器易烫伤车厢地板。现有热量模拟器发热量少,车厢内用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车车厢制冷系统测试用热量模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车车厢制冷系统测试用热量模拟器,包括圆筒状壳体,所述圆筒状壳体底部设有封闭所述圆筒状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圆筒状壳体顶部设有封闭所述圆筒状壳体顶部的顶板,所述圆筒状壳体上设有贯穿所述圆筒状壳体的出风孔,所述圆筒状壳体内设有圆柱形发热腔,所述底板顶部中心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上支撑盘、位于所述上支撑盘正下方的下支撑盘、连接所述上支撑盘中心和所述下支撑盘中心的连接柱,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均为圆盘状,所述上支撑盘底部边缘设有上导电环,所述下支撑盘顶部边缘设有下导电环,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侧面均设有连接孔,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之间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两端分别扣入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中的连接孔内,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均为绝缘体,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循环风扇,所述循环风扇出风口正对着所述发热体。

上述设计中通过圆筒状壳体使得其表面温度均匀,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之间设有电热丝,电热丝扣在连接孔内,安装更换方便,制造维修成本低;循环风扇利于将发热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使得整个热量模拟器发热功率增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中心均设有通孔,便于发热腔内空气循环。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上分别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壁与所述下支撑盘和上支撑盘侧面以及背离电热丝一端边缘贴合,所述限位套侧面设有顶住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的紧固螺钉。限位套便于上导电环和下导电环的安装,结构简单,有效保证电热丝与上导电环和下导电环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套背离电热丝一端设有散热翅片,有效防止限位套过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腔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的支撑条,即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进风腔,所述圆筒状壳体侧面设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所述隔板的循环风孔,所述循环风孔连通所述发热腔和所述进风腔。隔板有效降低底板温度,防止底板烫伤车厢地板,支撑条既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为隔板散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支腿,进一步防止底板烫伤车厢。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顶部设有调节电热丝功率的调节开关,便于根据需求调整发热功率。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孔为倾斜孔,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圆筒状壳体外侧一端较另一端高,便于热量快速向上散发,散热效率高。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状壳体内壁贴合有吸热材料,便于圆筒状壳体快速传递热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开关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U形隔离支架,有效防止调节开关过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圆筒状壳体使得其表面温度均匀,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之间设有电热丝,电热丝扣在连接孔内,安装更换方便,制造维修成本低;循环风扇利于将发热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使得整个热量模拟器发热功率增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底板,2.圆筒状壳体,3. U形隔离支架,4.调节开关,5.顶板,6.出风孔,7.循环风孔,8.支腿,9.支撑条,10.进风孔,11.进风腔,12.上支撑盘,13.散热翅片,14.上导电环,15.电热丝,16.下支撑盘,17.下导电环,18.支撑柱,19.发热腔,20.连接柱,21.连接孔,22.循环风扇,23.限位套,24.紧固螺钉,2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电车车厢制冷系统测试用热量模拟器,包括圆筒状壳体2,所述圆筒状壳体2底部设有封闭所述圆筒状壳体2底部的底板1,所述圆筒状壳体2顶部设有封闭所述圆筒状壳体2顶部的顶板5,所述圆筒状壳体2上设有贯穿所述圆筒状壳体2的出风孔6,所述圆筒状壳体2内设有圆柱形发热腔19,所述底板1顶部中心设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顶部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上支撑盘12、位于所述上支撑盘12正下方的下支撑盘16、连接所述上支撑盘12中心和所述下支撑盘16中心的连接柱20,所述上支撑盘12和所述下支撑盘16均为圆盘状,所述上支撑盘12底部边缘设有上导电环14,所述下支撑盘16顶部边缘设有下导电环17,所述上导电环14和所述下导电环17侧面均设有连接孔21,所述上导电环14和所述下导电环17之间连接有电热丝15,所述电热丝15两端分别扣入所述上导电环14和所述下导电环17中的连接孔21内,所述上支撑盘12和所述下支撑盘16均为绝缘体,所述支撑柱18上设有循环风扇22,所述循环风扇22出风口正对着所述发热体。

上述设计中通过圆筒状壳体2使得其表面温度均匀,所述上支撑盘12和所述下支撑盘16之间设有电热丝15,电热丝15扣在连接孔21内,安装更换方便,制造维修成本低;循环风扇22利于将发热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使得整个热量模拟器发热功率增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盘12和所述下支撑盘16中心均设有通孔,便于发热腔19内空气循环。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盘12和所述下支撑盘16上分别设有限位套23,所述限位套23内壁与所述下支撑盘16和上支撑盘12侧面以及背离电热丝15一端边缘贴合,所述限位套23侧面设有顶住所述上导电环14和所述下导电环17的紧固螺钉24。限位套23便于上导电环14和下导电环17的安装,结构简单,有效保证电热丝15与上导电环14和下导电环17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套23背离电热丝15一端设有散热翅片13,有效防止限位套23过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腔19底部设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与底板1之间连接有的支撑条9,即所述隔板25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进风腔11,所述圆筒状壳体2侧面设有与所述进风腔11连通的进风孔10,所述隔板25上设有贯穿所述隔板25的循环风孔7,所述循环风孔7连通所述发热腔19和所述进风腔11。隔板25有效降低底板1温度,防止底板1烫伤车厢地板,支撑条9既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为隔板25散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1底部设有支腿8,进一步防止底板1烫伤车厢。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5顶部设有调节电热丝15功率的调节开关4,便于根据需求调整发热功率。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孔6为倾斜孔,所述出风孔6位于所述圆筒状壳体2外侧一端较另一端高,便于热量快速向上散发,散热效率高。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状壳体2内壁贴合有吸热材料,便于圆筒状壳体2快速传递热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开关4与所述顶板5之间设有U形隔离支架3,有效防止调节开关过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