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632发布日期:2018-11-09 22: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领域,涉及到一种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



背景技术:

在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是发生频次较高的事故形态,由于司乘人员与车门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大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所以侧面碰撞在交通事故中显得尤为危险。为了保护乘员的,通常会在车门内设置车门防撞杆作为车门的加强件来抵御侧面碰撞。

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204149824U;公告日:2015.2.11)中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车门,包括车门本体,车门本体上设置有前内框与后内框,前内框与后内框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防撞杆与第二防撞杆。两个防撞杆承载起提高车门侧向结构强度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车门上需要焊接上第一防撞杆与第二防撞杆,这样容易造成整体质量较大,而且第一防撞杆与第二防撞杆呈水平设置,与人体的贴合度不高,对人体的保护较为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侧向强度下减少防撞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上设置有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包括用于安装铰链的第一侧边和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一端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第一侧边的中部,所述防撞梁另一端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第二侧边的底部。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防撞梁一端连接在中部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底部位置,防撞梁呈倾斜设置的结构,这样一根防撞梁能够覆盖较多的车门面积,在节约车门重量的同时,也能够确保车门的防撞性能。而且防撞梁的位置设置的较为靠近底部,这样结构与人体坐在车内座椅内的部分相互吻合,身体躯干部分可以依靠汽车C柱等进行保护,而防撞梁能够补充对双脚等部位进行防撞保护,确保防撞梁对车内乘客的保护效果。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防撞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上。支撑板的结构能够提供防撞梁的安装结构,支撑板与车门内板可以有较大的安装面积,能够确保为防撞梁提供较为稳定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防撞梁端部配合的嵌槽。嵌槽的结构能够确保支撑板与防撞梁的连接稳定。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防撞梁为中空的圆管状,所述防撞梁上与第二侧边底部连接的一端上具有用于给布线让位的凹陷部。圆管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形变能力,而且也能够吸收侧边冲击过来的冲击力,起到防撞的效果。而凹陷部的结构也便于让出空间,为车门内部的结构进行走线。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设置有用于保证车门内板结构强度的车门加强板,且车门加强板设置在防撞梁上方。车门加强板的结构能够将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支撑稳定,进而阻碍车门在出现内缩的形变。同时,将车门加强板设置在防撞梁上方,能够起到辅助乘客胸部的作用。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车门内板上用于安装铰链部分的表面贴合设置有铰链加强板。铰链加强板能够增加铰链位置车门内板的结构强度,车门在开闭的过程中,铰链位置承载支撑与转动的力量,提高局部结构强度能够保证车门开闭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碰撞过程中出现铰链位置大幅形变而难以开门。

在上述的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中,所述车门内板顶部设置有上部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上用于安装把手位置设置有把手加强板。把手位置加强板可以控制车门锁区域的变形,避免碰撞过程中出现车门开启问题对乘客造成的伤害。上部加强板与把手加强板均位于整体车门的中部位置,在增加局部结构强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增加对乘客胸部位置的防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出了防撞梁总成结构设计的要求,提高碰撞中防撞梁的防撞作用,降低碰撞中车门的侵入,提高碰撞性能,而且也将整体重量大幅降低。

2、通过防撞梁与加强板的结构避免由于车门变形侵入过大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3、对车门局部进行加强,保证碰撞过程之后车门依旧能够进行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防撞梁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除去防撞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门本体;11、车门内板;12、第一侧边;13、第二侧边;21、防撞梁;211、凹陷部;22、支撑板;221、嵌槽;31、车门加强板;32、铰链加强板;33、上部加强板;34、把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减小侧碰伤害的车门,包括车门本体1,车门本体1上设置有车门内板11,车门内板11安装在车门本体1内侧且位于车门本体1上车窗部分的下方,车门内板11用于安装整个防撞总成。

如图1所示,车门内板11包括用于安装铰链的第一侧边12和与第一侧边12相对的第二侧边13,在第一侧边12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板22,在第二侧边13的底部位置也设置有支撑板22,两个支撑板22之间设置有倾斜状的防撞梁21。

如图3所示,支撑板22上与车门内板11贴合的部分其结构形状与车门内板11表面形状一致,两者通过焊接固定。在支撑板22上设置有嵌槽221,嵌槽221截面为半圆柱形状,且嵌槽221正好能够让防撞梁21的端部嵌入到嵌槽221内部,防撞梁21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在嵌槽221内。

如图2所示,防撞梁21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结构,防撞梁21由高强度钢锻造而成,具有较强的抗弯折性能。防撞梁21用于与第二侧边13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往内弯曲的凹陷部211,凹陷部211内部留出一定的空间,其结构能够供车门内电路走线。

如图1所示,车门内板11顶部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上部加强板33,上部加强板33与车门内标表面形状相互贴合,进而能够提高车门本体1中部位置的结构强度。在车门内板11第二侧边1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加强板34,把手加强板34设置的位置处于上部加强板33的旁边位置,把手加强板34将把手安装的位置包围起来,进而保护把手,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防止把手位置形变过大,而造成车门难以打开。

如图1与图3所示,在车门内板11的第一侧边12上还设置有铰链加强板32,铰链加强板32呈竖直延伸,铰链加强板32能够增加第一侧边12的结构强度,铰链加强板32将车门内板11上用于安装铰链的孔位包裹,能够让车门在侧向撞击的过程中,铰链位置尽可能少的形变,进而让车门能够顺利打开与关闭。

如图1与图3所示,在车门内板11上还设置有车门加强板31,车门加强板31横向设置,且位于上部加强板33与防撞梁21之间。车门加强板31两侧分别与车门内板11的第一侧边12及第二侧边13固定连接。车门加强板31能够防止车门往内弯曲,提高车门内板11自身结构强度,同时能够对乘客的胸部位置进行保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车门本体;11、车门内板;12、第一侧边;13、第二侧边;21、防撞梁;211、凹陷部;22、支撑板;221、嵌槽;31、车门加强板;32、铰链加强板;33、上部加强板;34、把手加强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