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216发布日期:2018-11-23 20:4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悬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悬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休闲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有市面上户外休闲用的房车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硬顶房车,另一种是帐篷拖车。硬顶房车又分为带动力的和拖动式的,带动力的硬顶房车车存在售价昂贵、利用率低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拖动式的硬顶房车也存在售价较高、占地面积大和存放不便的问题。

与帐篷拖车,硬顶房车,使用方便,可以让更多的家庭体会到户外休闲的乐趣。但现有的硬顶房车睡眠休息区域占用房车车厢面积较大,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房车休息区域占用面积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房车休息区域占用面积小、结构简单的后悬屋。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下床板,下床板前侧设有第一合页;下床板后侧通过第二合页连接有后窗板;下床板与后窗板之间铰装有气弹簧;下床板两侧设有对称的侧板,侧板前侧设有第三合页;两侧板和后窗板上端共同设有上盖,上盖前侧设有第四合页;后窗板设有搭扣锁,上盖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卡扣部;上盖后侧设有后屋锁固定板;下床板远离第一合页的一侧设有床板锁固定板;侧连接部的长度小于与其相连接的侧板的边的长度。

优选的,后窗板上端设有后连接部;后连接部与后窗板相垂直;侧板上端均设有侧连接部;侧连接部与侧板向垂直。

优选的,后窗板设有后窗。

优选的,侧板前侧与下床板前侧不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下床板前侧位于侧板前侧前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下床板的厚度。

优选的,侧板前侧位于上盖前侧的前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侧板的厚度。

优选的,后悬屋设有两对称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与下床板相连接;支撑机构设有两条支腿,两支腿与下床板铰接;两支腿之间设有横梁;横梁与下床板之间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设有两个支撑部;两支撑部均设有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一端与横梁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梁铰接;第二支撑梁的另一端与下床板铰接;其中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还通过拉簧连接;且两支撑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行车时,后悬屋可折叠,减小其占用房车车厢的面积;使用后悬屋时,将下床板、侧板、后窗板和上盖打开组成休息区域,使用方便。且下床板设有支撑机构,当后悬屋使用时,增强了其稳定性,避免了在使用时后悬屋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中符号说明:

1.上盖;2.后窗板;3.侧板;4.下床板;5.气弹簧;6.后窗;7.床板锁固定板;8.搭扣锁;9.后屋锁固定板;10.第四合页;11.第三合页;12.第二合页;13.第一合页;14.支腿;15.横梁;16.锁定装置;17.第一支撑梁;19.第二支撑梁;20.侧连接部;21.后连接部;22.底板;23.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下床板4,下床板4前侧通过第一合页13与房车车厢后部的底板22相连接;下床板4后侧通过第二合页12连接有后窗板2;下床板4与后窗板2之间铰装有气弹簧5;后窗板2上端设有后连接部21;后连接部21与后窗板2相垂直;下床板4两侧设有对称的侧板3,侧板3前侧通过第三合页11与房车车厢尾部侧壁相连接;侧板3上端均设有侧连接部20;侧连接部20与侧板3向垂直;两侧板3和后窗板2上端共同设有上盖1,上盖1通过第四合页10与房车车厢尾部上端相连接;其中,后窗板2设有搭扣锁8,上盖1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卡扣部,搭扣锁8与卡扣部相连接,将后窗板2、侧板3和上盖1连为一个整体。其中,后窗板2设有后窗6。

行车时,将后窗板2沿第二合页12向里折叠,下床板4沿第一合页13向里折叠,使其均位于房车车厢内部;然后,侧板3沿第三合页11向房车内部折叠;上盖1沿第四合页10折叠,上盖1作为房车车厢后盖将车厢封闭。其中,上盖1设有后屋锁固定板9,后屋锁固定板9设有后屋锁,当上盖1沿第四合页10折叠将房车车厢封闭时,后屋锁将上盖1与房车车厢锁紧,避免其在行车过程中自行打开。后屋锁可以为工业机箱门锁、挂锁,也可以为其他方式的锁具,只要能将上盖1与房车车体锁住,避免其自行打开即可。

在下床板4沿第一合页13向里折叠后,为了减少其占用房车车厢的面积,下床板4远离第一合页13的一侧设有床板锁固定板7,床板锁固定板7设有床板锁;房车车厢上部设有与床板锁相配合的锁孔;折叠时,下床板4沿第一合页13向里折叠,使其均位于房车车厢内部,当其垂直于房车车厢的底板22时候,床板锁与房车车厢内部的锁孔相配合,将其固定;床板锁可以为挂锁,也可以为其他锁具,只要将下床板4与房车车厢固定即可。

当需要使用后悬屋时,沿第四合页10旋转上盖1,使其平行于地面;沿第三合页11旋转两侧板3,使其与房车车厢侧壁位于同一平面;沿第一合页13旋转下床板4,使其平行于地面;沿第二合页12旋转后窗板3使其垂直于下床板4,气弹簧10进行辅助支撑;此时侧连接部20、后连接部21均与上盖1相接触,且共同连接上盖1;然后将搭扣锁8与卡扣部相连接,将后窗板2、侧板3和上盖1连为一个整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侧板3上端的侧连接部20的长度小于与其相连接的侧板3的边的长度;以保证在使用后悬屋时,下床板4绕第一合页13旋转时,侧连接部20不影响下床板4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侧连接部20、后连接部21一方面可以限制侧板3和后窗板2的位置,另一方面可增大后窗板2和侧板3与上盖1的接触面积,保证后悬屋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下床板4部分位于房车车厢内部,部分位于房车车厢外部,以使下床板4对后悬屋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下床板4的稳定性。

在后悬屋收起时,为了减少其占用房车车厢的面积;侧板3前侧与下床板4前侧不在同一平面上,且下床板4前侧位于侧板3前侧前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下床板4的厚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段前侧指的是,在后悬屋打开时,靠近房车车厢的一侧。

优选的,侧板3前侧位于上盖1前侧的前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侧板3的厚度,本段前侧指的是,在后悬屋打开时,靠近房车车厢的一侧,这种结构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折叠时,下床板4、侧板3和上盖1尽量贴合,减少占用房车车厢的面积。

如图2所示,当后悬屋作为卧室休息时,为了增强其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对称的支撑机构23;支撑机构23与下床板4相连接;支撑机构23设有两条支腿14,两支腿与下床板4铰接;两支腿14之间设有横梁15;横梁15与下床板4之间设有锁定装置16;锁定装置16设有两个支撑部;两支撑部均设有第一支撑梁17和第二支撑梁19;第一支撑梁17一端与横梁15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梁19铰接;第二支撑梁19的另一端与下床板4铰接;其中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之间还通过拉簧连接;两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梁相连接。

当后悬屋处于收起状态时,支撑机构23折叠,以节省空间。此时,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折叠,使其相贴合,拉簧处于压缩状态;支腿14向里折叠与下床板4相贴合。

当后悬屋处于使用状态时,支撑机构23打开,以起到支撑作用。此时,支腿14打开与地面接触;同时锁定装置也处于打开状态,但是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并不位于同一直线,两者之间呈钝角,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之间的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按压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连接处,使得第一支撑梁17与第二支撑梁19位于同一直线,此时,达到紧锁状态,支腿14与下床板4相垂直,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无法改变该垂直状态。

为了适应不同高度,支腿14的高度可调节。支腿4与地面接触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底脚,旋转底脚可以调节底脚伸出支腿14的长度,从而调节支腿14的长度。

本说明书前侧均指,在后悬屋打开时,靠近房车车厢的一侧。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