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129发布日期:2019-04-24 00: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全地形SUV汽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品牌厂商都推出了适合全路况的SUV车型,市场占有率一路走高。全地型SUV轮胎在复杂路面如山地、泥地、沙地等路面上的抓地力、防刺穿性、耐磨性和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在全地形的路面和沙泥山地都要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市场上存在多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结构与中国专利201620904070.4所公开的轮胎胎面结构相近或类似,然而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舒适性轿车轮胎。其在复杂路面上的抓地力、耐磨耗性能和操控稳定性等,仍无法满足SUV汽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应用于SUV汽车轮胎,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轮胎胎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轮胎胎面上的第一周向花纹筋和多条第二周向花纹筋,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的两侧;

相邻的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和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并形成一花纹沟;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的条数大于两条时,相邻的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形成另一花纹沟;

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包括若干第一花纹块,以及将相邻的所述第一花纹块连接起来的第一纵向加强筋;

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包括若干第二花纹块,以及将相邻的所述第二花纹块连接起来的第二纵向加强筋;

相邻的所述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还包括:胎肩花纹结构,所述胎肩花纹结构设于所述轮胎胎面的两侧;

所述胎肩花纹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花纹块,以及将相邻的所述第三花纹块连接起来的第三纵向加强筋;

所述胎肩花纹结构和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并形成花纹沟,相邻的所述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

优选的,相对于所述轮胎表面,所述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的高度相近,所述第一纵向加强筋、第二纵向加强筋和第三纵向加强筋的高度相近;

所述第一纵向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花纹块的高度,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加强筋。

优选的,若干所述第一花纹块依次连接形成W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花纹块呈齿轮型。

优选的,所述第三花纹块为外端盔甲式花纹结构。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相互错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向加强筋上设有第一沟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上布置有多个第二沟槽。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周向花纹筋、第二周向花纹筋和第三周向花纹筋上相邻的花纹块之间增设纵向加强筋,可增加各花纹块在变形时的相互支撑,缓解过度变形,大大增强了花纹块的抗拉扯和抗撕裂性能,保证轮胎在特殊路面的抓地力;同时,还通过在相邻的花纹筋之间增设横向加强筋,提高了各周向设置的花纹筋之间的相互联接,提高了胎面整体强度,有利于轮胎在山地、泥地、沙地等特殊路面行驶时轮胎胎面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提高,从而使轮胎有更高的抓着力与摩擦力,利于提高轮胎在特殊路面的操控性能,进而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中,第一周向花纹筋、第二周向花纹筋和第三周向花纹筋一起组成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主体部分,可增强整个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刚度。同时,相邻的两条花纹筋之间的花纹沟设计,能保证轮胎在特殊路面行驶过程中将泥水和细沙快速往后排出,提高轮胎的排水排沙性能;同时,将压缩的空气快速排掉,降低轮胎行驶噪声和湿滑性,保证轮胎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具有较高的抓地力,以及良好的耐磨耗性能和操控稳定性等,可满足SUV汽车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花纹块11、第一纵向加强筋12、第一沟槽121、第二花纹块21、第二纵向加强筋22、第三花纹块31、第三纵向加强筋32、横向加强筋4、第二沟槽5、花纹槽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为一种充气轮胎的轮胎胎面花纹,适用于行驶于山地、沙地和泥泞路面上的轮胎,在严苛的越野路面具有较好的抓地力和磨耗性能。同时,使得轮胎具有卓越的稳定性的和安全性,较好满足了全地形SUV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要求。

本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轮胎胎面,设置在轮胎胎面上的第一周向花纹筋和三条第二周向花纹筋,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两侧的胎肩花纹结构;第二周向花纹筋设置在第一周向花纹筋的两侧;

相邻的第一周向花纹筋和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并形成一花纹沟;胎肩花纹结构和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并形成另一花纹沟;

第一周向花纹筋包括若干第一花纹块11,以及将相邻的第一花纹块11连接起来的第一纵向加强筋12;

第二周向花纹筋包括若干第二花纹块21,以及将相邻的第二花纹块21连接起来的第二纵向加强筋22;

胎肩花纹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花纹块31,以及将相邻的第三花纹块31连接起来的第三纵向加强筋32;

相邻的第一花纹块11、第二花纹块21和第三花纹块31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4,进而在花纹沟中形成若干花纹槽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花纹块11、第二花纹块21和第三花纹块31相对于轮胎表面的高度相近;第一纵向加强筋12、第二纵向加强筋22和第三纵向加强筋32相对于轮胎表面的高度相近,约0.5mm~4mm高。

其中,第一纵向加强筋12、第二纵向加强筋22和第三纵向加强筋32的高度均等于第一花纹块11的二分之一高度;横向加强筋4的高度等于第一纵向加强筋12的二分之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周向花纹筋中的第二花纹块21呈齿轮型,与胎肩花纹结构相配合可提高轮胎肩部花纹块在特殊路面的抓地力,同时提高轮胎肩部的排水、排沙、排泥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周向花纹筋中的第一花纹块11呈V型,多个第一花纹块11首尾相连形成W型结构,与呈齿轮型的第二花纹块21相互配合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轮胎胎面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胎肩花纹结构的第三花纹块31为外端盔甲式花纹结构,可有效抵御特殊路面对胎侧的异物割伤、擦伤。而且,第三花纹块31外侧设有菱形凹槽,可对轮胎胎肩部横向大沟槽内的泥、水、沙等进行分流导向,同时增加轮胎胎肩部的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花纹块11、第二花纹块21和第三花纹块31的数量总计55~80个,其相隔宽度为25mm~55mm,可提高轮胎在特殊路面的抓地性,有利于轮胎操控稳定性能和耐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花纹块11、第二花纹块21和第三花纹块31 相互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花纹块11、第二花纹块21和第三花纹块31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加强筋12上设有第一沟槽121,其深度为0.2mm~2mm。第一纵向加强筋12上设置第一沟槽121可用以分散中心位置应力,防止第一周向花纹筋因应力集中导致崩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花纹块11和第二花纹块21上布置有多个第二沟槽5;第二沟槽5比较短浅,其能够吸收湿滑路面上的水分,将轮胎接地面上的水迅速的排到花纹沟中,防止轮胎打滑,同时分散各花纹块的应力,防止各花纹块接地面过于集中而崩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周向花纹筋的条数为4条,其对称分布于第一周向花纹筋的两侧;相邻的第二周向花纹筋之间间隔有距离,形成另一花纹沟。

其他地方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