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扩展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058发布日期:2019-03-08 17:4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扩展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扩展的房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采用房车旅游度假。然而,目前的房车的使用面积仅限于房车的箱体本身的面积,有一些采用横轴向伸缩阳台扩展宽度或者内藏尾端来延伸长度,这些都是局部扩大使用面积,存在较大局限,不能满足多人出行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具有较大面积的房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房车,其能够巧妙地将房车的使用空间扩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扩展的房车,包括车体和扩展体,所述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所述扩展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所述扩展体包括外壳体、一顶升柜、两个侧开柜及一端开柜,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顶升柜、侧开柜及端开柜均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顶升柜与所述端开柜分别设于所述扩展体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侧开柜位于所述顶升柜与所述端开柜之间;所述顶升柜、所述侧开柜及所述端开柜均能够从所述扩展体中移动到相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两个边侧壁、两个端侧壁及一底壁,两个所述边侧壁相对设置,两个端侧壁相对设置且每一端侧壁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边侧壁,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两个所述边侧壁及两个所述端侧壁以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端开柜能够从一端侧壁朝远离另一所述端侧壁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侧开柜能够分别从所述边侧壁朝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移动;所述顶升柜能够朝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升柜内设有两个甲侧柜及一甲顶柜,两个所述甲侧柜相对设于所述顶升柜的相对两侧,所述甲顶柜位于两个所述甲侧柜之间;两个所述甲侧柜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顶升柜的方向移动;所述甲顶柜能够朝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升柜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中套柜。

优选地,所述甲侧柜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侧套柜。

优选地,所述甲顶柜内设有两个乙侧柜,两个所述乙侧柜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顶柜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甲顶柜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顶套柜;所述乙侧柜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乙套柜。

优选地,所述端开柜内设有两个端侧柜及一甲端柜,两个所述端侧柜相对设于所述端开柜的相对两侧,所述甲端柜位于两个所述端侧柜之间;两个所述端侧柜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端柜的方向移动;所述甲端柜能够朝远离所述端侧壁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甲端柜内设有两个乙端柜,两个所述乙端柜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端柜的方向移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柜、侧开柜及端开柜在初始状态下容纳外壳体内,能够方便内含多柜体的扩展体随房车运输;顶升柜、侧开柜及端开柜均能够从扩展体中移动到相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能够巧妙地将扩展体的使用空间增大,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在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柜、侧开柜及端开柜中均包含多个能够灵活容纳与移动的柜体,不仅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扩展体的空间,还增加了使用者对空间利用的多元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扩展体的扩展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可扩展的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顶套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顶升柜伸缩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端开柜的伸缩示意图。

附图中,100-扩展体、200-驾驶室、1-外壳体、11-边侧壁、111-第一顶升板、12-端侧壁、13-底壁、2-顶升柜、21-甲顶柜、211-乙侧柜、2111-乙套柜、212-顶套柜、2121-平板、2122-立板、2123-侧装板、2124-上装板、22-甲侧柜、221-侧套柜、23-中套柜、24-第一立面、25-伸缩环面、3-侧开柜、4-端开柜、41-甲端柜、411-乙端柜、42-端侧柜、43-第二立面、44-伸缩面、45-伸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房车,包括车体和扩展体100,所述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200,所述扩展体100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所述扩展体100包括外壳体1、一顶升柜2、两个侧开柜3及一端开柜4。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顶升柜2、侧开柜3及端开柜4均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顶升柜2与所述端开柜4分别设于所述扩展体100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侧开柜3位于所述顶升柜2与所述端开柜4之间,能够方便内含多柜体的扩展体100随房车运输。所述顶升柜2、所述侧开柜3及所述端开柜4均能够从所述扩展体100中移动到相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能够巧妙地将扩展体的使用空间增大,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大致呈一立方体,包括两个边侧壁11、两个端侧壁12及一底壁13。两个边侧壁11相对设置,两个端侧壁12相对设置且每一端侧壁12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一个边侧壁11,底壁的周缘连接两个边侧壁11及两个端侧壁12以围成容纳空间。端开柜4与一端侧壁12通过一第一滑动板(图未示)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的一端与端开柜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侧壁12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与一线性电机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第一滑动板滑动,从而使端开柜4能够朝远离一端侧壁12的方向移动,即朝左移动。每一侧开柜3与一边侧壁11通过一第一侧滑板(图未示)滑动连接,第一侧滑板的一端与侧开柜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边侧壁11滑动连接,第一侧滑板与一线性电机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第一侧滑板滑动,从而使两个侧开柜3能够分别从边侧壁11朝远离容纳空间的方向移动,即朝前后移动。顶升柜2的相对两侧分别通过一第一顶升板111与一边侧壁11滑动连接,每一第一顶升板111的一端与顶升柜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边侧壁11滑动连接,每一第一顶升板111与一线性电机相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顶升板111滑动,从而使顶升柜2能够朝远离底壁13的方向移动,及朝上移动。当顶升柜2移动至外壳体1的上部时,通过一第一立柱(图未示)将顶升柜2支撑于外壳体1上方,以增加顶升柜2的稳定性。第一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顶升柜2、底壁13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升柜2内设有两个甲侧柜22及一甲顶柜21。两个甲侧柜22相对设于顶升柜2的相对两侧,甲顶柜21位于两个甲侧柜22之间,能在使用者不需要时收纳于顶升柜2中,能方便与车体一起运输。每一甲侧柜22与顶升柜2通过一第二侧滑板(图未示)滑动连接,第二侧滑板的一端与顶升柜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甲侧柜22滑动连接,甲侧柜22连接线性电机,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甲侧柜22沿第二侧滑板滑动,从而使两个甲侧柜22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顶升柜2的方向移动。甲顶柜21通过一第二顶升板与顶升柜2连接,第二顶升板的一端与顶升柜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甲顶柜21滑动连接,甲顶柜21与一线性电机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甲顶柜21沿第二顶升板滑动,从而使甲顶柜21能够朝远离底壁13的方向移动。两个甲侧柜22与甲顶柜21能够从顶升柜2中扩展出来,能够增加房车的使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升柜2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中套柜23,其中一中套柜23位于另一中套柜23与顶升柜2之间,位于中间的中套柜23的一侧通过一线性电机与顶升柜2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位于中间的中套柜23朝远离顶升柜2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位于中间的中套柜23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线性电机与另一中套柜23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另一中套柜23朝远离位于中间的中套柜23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以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当中套柜23移动至外壳体1的上部时,通过一第二立柱(图未示)将中套柜23支撑于外壳体1上方,以增加中套柜23的稳定性。第二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中套柜23、底壁13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甲侧柜22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侧套柜221。其中一侧套柜221位于另一中侧套柜221与甲侧柜22之间,位于中间的侧套柜221的一侧通过一线性电机与甲侧柜22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位于中间的侧套柜221朝远离甲侧柜22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位于中间的侧套柜221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线性电机与另一侧套柜221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另一侧套柜221朝远离位于中间的侧套柜221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以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当侧套柜221移动至外壳体1的上部时,通过一第三立柱(图未示)将侧套柜221支撑于外壳体1上方,以增加侧套柜221的稳定性。第三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侧套柜221、底壁13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甲顶柜21内设有两个乙侧柜211。每一乙侧柜211通过一第三侧滑板(图未示)与甲顶柜21滑动连接,乙侧柜211能够在一线性电机的驱动下沿第三侧滑板朝远离甲顶柜21的方向移动内,以两个乙侧柜211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顶柜21的方向移动,即朝前后移动,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当乙侧柜211移动至顶升柜2的上部时,通过一第四立柱(图未示)将乙侧柜211支撑于顶升柜2上方,以增加乙侧柜211的稳定性。第四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乙侧柜211、顶升柜2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甲顶柜21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顶套柜212。其中一顶套柜212位于另一顶套柜212与甲顶柜21之间,位于中间的顶套柜212的一侧通过一线性电机与甲顶柜21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位于中间的顶套柜212朝远离甲顶柜21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位于中间的顶套柜212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线性电机与另一顶套柜212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另一顶套柜212朝远离位于中间的顶套柜212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以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当顶套柜212移动至中套柜23的上部时,通过一第五立柱(图未示)将顶套柜212支撑于中套柜23上方,以增加顶套柜212的稳定性。第五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顶套柜212、中套柜23可拆连接。

所述乙侧柜211中依次滑动嵌套有两个乙套柜2111。其中一乙套柜2111位于另一乙套柜2111与乙侧柜211之间,位于中间的乙套柜2111的一侧通过一线性电机与乙侧柜211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位于中间的乙套柜2111朝远离乙侧柜211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位于中间的乙套柜2111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线性电机与另一乙套柜2111连接,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另一乙套柜2111朝远离位于中间的乙套柜2111的方向移动即向左运动,以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当乙套柜2111移动至侧套柜221的上部时,通过一第六立柱(图未示)将乙套柜2111支撑于侧套柜221上方,以增加乙套柜2111的稳定性。第六立柱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乙套柜2111、侧套柜221可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中套柜23、侧套柜221、顶套柜212及乙套柜2111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中以顶套柜212的结构进行说明。顶套柜212包括一平板2121、两个立板2122、一侧装板2123及一上装板2124,平板212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立板2122以形成一“凹”型,侧装板2123的一侧转动地装设于其中一个立板2122上,上装板2124的一侧转动地装设于另一立板2122远离平板2121的一端。当顶套柜212收纳于甲顶柜21中时,侧装板2123贴合于其中一立板2122,上装板2124贴合于另一立板2122,以方便乙侧柜211能够从甲顶柜21的相对两侧滑出;当顶套柜212从甲顶柜21中滑出后,转动侧装板2123并通过插销(图未示)将其与平板2121及一立板2122固定,转动上装板2124并通过插销(图未示)将其与另一立板2122固定,得到具有一侧开口的顶套柜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开柜4内设有两个端侧柜42及一甲端柜41。两个所述端侧柜42相对设于所述端开柜4的相对两侧,所述甲端柜41位于两个所述端侧柜42之间。甲端柜41与端开柜4通过一第四滑动板(图未示)滑动连接,第四滑动板的一端与甲端柜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端开柜4滑动连接,第四滑动板与一线性电机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第四滑动板滑动,从而使甲端柜41能够朝远离端开柜4的方向移动,即朝左移动。每一端侧柜42与甲端柜4通过一第五侧滑板(图未示)滑动连接,第五侧滑板的一端与端侧柜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甲端柜4滑动连接,第五侧滑板与一线性电机连接,线性电机能够驱动第五侧滑板滑动,从而使两个端侧柜42能够分别从甲端柜4的相对两侧朝远离甲端柜4的方向移动,即朝前后移动,起到增加房车使用空间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甲端柜41内设有两个乙端柜411,两个所述乙端柜411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端柜41的方向移动。每一乙端柜411通过一第六侧滑板(图未示)与甲端柜41滑动连接,乙端柜411能够在一线性电机的驱动下沿第六侧滑板朝远离甲端柜41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乙端柜411能够相对彼此朝远离所述甲端柜41的方向移动,即朝前后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升柜2、甲顶柜21、乙侧柜211、乙套柜2111、顶套柜212、甲侧柜22、侧套柜221、中套柜23、侧开柜3、端开柜4、甲端柜41、乙端柜411、端侧柜42的柜板均由伸缩板与伸缩杆连接,以使柜体能够拉伸至与外壳体1体积相同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顶升柜2与端开柜4的结构进行说明。

顶升柜2大致呈一矩形立方体,包括两个第一立面24及一伸缩环面25,两个第一立面24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立面24分别连接于伸缩环面25相互背离的一周缘,伸缩环面25为伸缩板,初始状态下,伸缩环面25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时,将伸缩环面25朝左右方向拉伸即得到一与外壳体1体积相同的柜体。

端开柜4大致呈一矩形立方体,包括两个第二立面43,一伸缩面44及两个伸缩件45,两个第二立面43相对设置,伸缩面44相互背离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第二立面43,两个第二立面43背离伸缩面44的一侧通过伸缩件45相连接,伸缩面44为伸缩板,伸缩件45为伸缩杆。初始状态下,伸缩面44与伸缩件45均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时,将伸缩面44与伸缩件45均朝左右方向拉伸,即得到一与外壳体1体积相同的柜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所有柜体均扩展后的状态而言,甲侧柜22朝向顶升柜2的柜板设有开口,侧套柜221朝向中套柜23的柜板设有开口,乙侧柜211朝向甲顶柜21的柜板设有开口,乙套柜2111朝向顶套柜212的柜板设有开口,侧开柜3朝向朝向外壳体1的柜板设有开口,端侧柜42朝向端开柜4的柜板设有开口,乙端柜411朝向甲端柜41的柜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均便于使用者在各柜体间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线性电机均与一控制系统相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有线性电机的运行,控制系统装设于驾驶室200内。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