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561发布日期:2019-07-06 11:23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



背景技术:

车机指的是安装在汽车里面的车载信息娱乐产品的简称,车机在功能上要能够实现人与车,车与外界(车与车)的信息通讯;车机有分汽车出厂自带的内置车机以及有车主自己增加的外置车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车机从早期的CD、DVD导航,已经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现有汽车中的车机面板通常都具有一块较大的显示屏,而显示屏下方带有若干与车内系统通信连接的控制按钮,像是音箱调节按钮、空调调节按钮等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车机面板其外露的多个按钮对于喜欢简洁大方的人们来说,其整体外观显得有些累赘,而且外露的控制按钮也容易积灰、脏污,经常需要花时间去清理,较为繁琐;因此现有技术也有直接采用显示屏进行触摸控制,但是这样的很多操作并没有实体键操作来的方便与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通过将按钮安装座安装于前壳体的背面的容置腔内,再利用丝杆以及螺母等升降组件来控制按钮安装座的升降,当不使用时,其按钮升降座位于容置腔内并被盖板隐藏,而当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来控制按钮安装座上升并经按钮出口顶开盖板露出需要操作的按钮,此时用户可以进行按钮操作;其使得车机控制面板整体更加简洁大方,而将控制按钮安装座进行升降式隐藏,较于传统外露的按钮方式,其不容易积尘脏污,用户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趣味性更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包括前壳体、用于固定按钮的按钮安装座和用于驱动所述按钮安装座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前壳体的底面设有容置腔,所述前壳体顶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且用于安装显示屏的第一开口,所述容置腔内固定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下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前壳体之间形成供所述按钮安装座升降活动的间隙空间;

所述按钮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和两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底部两端且呈L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由竖直块部以及与所述竖直块部垂直连接的水平块部组成,所述竖直块部的一端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块部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水平块部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设有若干按钮安装工位,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固定于所述间隙空间内且呈对称设置的丝杆、分别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以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螺母分别固定嵌设于所述水平块部上且供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支撑板顶部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丝杆一端插入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容置腔顶壁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丝杆另一端插入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均固定嵌设有供所述丝杆插入且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轴向接触轴承,所述丝杆上于靠近第一环形凸起的位置固定套设有与所述丝杆同步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配合的第二锥齿轮;

所述前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且供所述固定板活动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设有与所述前壳体活动铰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盖板的顶面与所述前壳体的顶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壁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一侧壁铰接配合,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凸条,所述盖板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凸条与所述盖板顶部接触相抵且所述盖板的四周面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四周面接触贴合。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控制元件以及供电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以及所述供电元件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供电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元件以及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的电机控制按钮,所述前壳体顶面上于所述第一开口上方设有供所述电机控制按钮伸出的第三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按钮安装座安装于前壳体的背面的容置腔内,再利用丝杆以及螺母等升降组件来控制按钮安装座的升降,当不使用时,其按钮升降座位于容置腔内并被盖板隐藏,而当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来控制按钮安装座上升并经按钮出口露出,此时用户可以进行按钮操作;其使得车机控制面板整体更加简洁大方,而将控制按钮安装座进行升降式隐藏,较于传统外露的按钮方式,其不容易积尘脏污,用户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趣味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盖板盖合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盖板开启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A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中:1、前壳体;10、容置腔;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21、凸条;13、第三开口;2、盖板;3、按钮安装座;31、固定板;32、固定块;321、竖直块部;322、水平块部;4、支撑板;51、驱动电机;52、丝杆;531、第一锥齿轮;532、第二锥齿轮;54、螺母;551、第一环形凸起;552、第二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大屏中控车机面板,包括前壳体1、用于固定按钮的按钮安装座3和用于驱动按钮安装座3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前壳体1的底面设有容置腔10,前壳体1顶面开设有连通容置腔10且用于安装显示屏的第一开口11,容置腔10内固定有位于第一开口11下方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与前壳体1之间形成供按钮安装座3升降活动的间隙空间;具体来说,传统车用电机上具有很多的操作按钮,通过按钮安装座3来将这些操作按钮集中起来,方便管理;第一开口11用于安装触摸显示屏;如图3所示,支撑板4位于容置腔10内且与前壳体1之间形成供安装座升降活动的间隙空间,用于支撑升降组件以及按钮安装座3。

如图1至图5所示,按钮安装座3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31和两对称固定于固定板31底部两端且呈L形的固定块32,固定块32由竖直块部321以及与竖直块部321垂直连接的水平块部322组成,竖直块部321的一端面与固定板31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直块部321的另一端面与水平块部32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固定板31顶部设有若干按钮安装工位,升降组件包括两固定于间隙空间内且呈对称设置的丝杆52、分别与丝杆52螺纹配合的螺母54以及分别用于驱动丝杆52转动的驱动电机51,螺母54分别固定嵌设于水平块部322上且供丝杆52穿过,支撑板4顶部上分别设有供丝杆52一端插入的第一环形凸起551,容置腔10顶壁上分别设有供丝杆52另一端插入的第二环形凸起552,第一环形凸起551以及第二环形凸起552内均固定嵌设有供丝杆52插入且与丝杆52配合的轴向接触轴承(图中未示),丝杆52上于靠近第一环形凸起551的位置固定套设有与丝杆52同步转动的第一锥齿轮531,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531传动配合的第二锥齿轮532;前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连通容置腔10且供固定板31活动伸出的第二开口12,第二开口12上设有与前壳体1活动铰接的盖板2,盖板2处于盖合状态时,盖板2的顶面与前壳体1的顶面平齐;具体来说,固定板31与固定块32之间如图4所示,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通过胶水相互粘固连接成型;而需要固定块32之所以是L形状,其需要一个水平块部322来供丝杆52穿过,这样丝杆52与按钮安装座3之间的配合就不会影响到固定板31伸出第二开口12外,其形成一个较好的避让;将螺母54固定嵌设在水平块上,使得丝杆52穿过螺母54与螺母54螺纹配合,从而利用转动丝杆52来带动螺母54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按钮安装座3上下移动;另外通过第一锥齿轮531和第二锥齿轮532的配合就可以方便驱动电机51水平安装放置,而且方便驱动丝杆52转动;本实施例中按钮安装座3的升降原理是,通过驱动电机51来驱第二锥齿轮532转动,第二锥齿轮532与第一锥齿轮531转动配合从而带动丝杆52转动,因此带动螺母54上下运动,而螺母54是与水平块部322固定配合的,最终通过螺母54的上下运动来带动按钮安装座3的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51可以采用市面上常用于电动推杆的正反转电机,其能够实现正反转,从而实现驱动按钮安装座3升降运动。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按钮安装座3安装于前壳体1的背面的容置腔10内,再利用丝杆52以及螺母54等升降组件来控制按钮安装座3的升降,当不使用时,其按钮升降座位于容置腔10内并被盖板2隐藏,而当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51来控制按钮安装座3上升并经按钮出口露出,此时用户可以进行按钮操作;其使得车机控制面板整体更加简洁大方,而将控制按钮安装座3进行升降式隐藏,较于传统外露的按钮方式,其不容易积尘脏污,用户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趣味性更好;这不仅满足了部分用户追求简约大方的控制面板需求,而且也能够保留传统的按钮操作方式,其能够得到双重操作体验,更具操作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板4的一侧壁与容置腔10的一侧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具体来说支撑板4可以是与前壳体1同一的材质,但是如果是一体成型的话,其模具的开模成本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胶水的方式进行固定,其可以在支撑板4与前壳体1内壁接触的一侧面上设置折弯部,来增加与支撑板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另外通过胶水进行粘接,其可以减少开孔,使得前壳体1整体更加整洁,安装也更加方便。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固定板31的一侧壁与第二开口12内的一侧壁铰接配合,第二开口12内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凸条121,盖板2处于盖合状态时,凸条121与盖板2顶部接触相抵且盖板2的四周面与第二开口12内的四周面接触贴合;具体来说,设置凸条121的目的是在盖合的时候用来支撑盖板2,其凸台的高度需要进行控制,保证能够避让固定板31,其中凸条121与盖板2顶部接触相抵且盖板2的四周面与第二开口12内的四周面接触贴合,其保证盖合的时候,盖板2与前壳体1之间产生的缝隙较小,整体更加美观,当然用户也可以采用一些装饰品来掩盖这一缝隙。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1的控制元件以及供电元件,控制元件以及供电元件均固定于支撑板4上,供电元件分别与控制元件以及驱动电机51电连接,驱动电机51与控制元件电连接;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不采用供电元件,其直接接电车内电源也可以,供电元件可以是蓄电池,通过车内电源进行补充供电;而控制元件则可以是选用市面上常见的电控推杆内的带有控制芯片的编码器,通过脉冲数准确反馈马达主轴转动圈数,从而精确计算电动推杆行程变化,实现精确控制,通过程序编设好升降的所需要的转动圈数,从而来进行控制升降。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与控制元件电连接的电机控制按钮,前壳体1顶面上于第一开口11上方设有供电机控制按钮伸出的第三开口13;具体来说,通过在前壳体1的顶面开设一个第三开口13来安装电机控制按钮,方便用户操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