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641发布日期:2019-10-22 21: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折叠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轮是一般交通工具中的必要物件,因此生产前景广阔。

公告号为CN2028068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推铁削用的弹簧轮子手推车,由手推车排和弹簧车轮组成,弹簧车轮包括导向板、轮毂内圈、轮毂外圈、弹簧、定位心轴、筋板、轴承套、车轮轴、钢筋圈。筋板为八块,八块筋板等分地焊接在轴承套与轮毂内圈之间,轮毂外圈安装二十等分二十个弹簧,弹簧两端设有定位心轴,两端定位心轴分别相对焊接在轮毂内圈和轮毂外圈上,轮毂内圈和轮毂外圈中间焊八组导向板,轮毂外圈的外径上焊两根钢筋圈。

但是这种手推车的车轮是一个完整不可折叠的,因此携带、运输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轮,其优点是:可以快速便捷的折叠起来,从而减少占用空间,以便于携带、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轮,包括轮轴、若干组轮骨以及橡胶轮带,每组所述轮骨均设有两个并关于轮轴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点对称,若干组所述轮骨由外至内的长度依次减小,同一组所述的两个轮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橡胶轮带上;当各组所述的两个轮骨均展开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橡胶轮带上时,各组所述轮骨远离轮轴的一端形成一个圆形,此时所述轮轴上设有限制各组轮骨转动的限位件;所述橡胶轮带绕设在所有轮骨远离轮轴的一端并通过扣紧件扣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折叠轮时,操作者将各组轮骨依次展开,此时各组轮骨远离轮轴的一端共同形成一个圆形,再通过限位件限制各组轮骨转动,然后操作者将橡胶轮带绕设在所有轮骨远离轮轴的一端,此时每组的两个轮骨均通过连接件稳定的连接在橡胶轮带上,最后将橡胶轮带通过扣紧件扣紧在所有轮骨上,从而快速便捷的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子,不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各组轮骨收纳起来,减少占用空间,以便于携带、运输;由于各组轮骨关于轮轴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点对称,因此这种折叠轮在使用时,所受的压力会沿同一方向指向轮轴,保证了车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在轮骨远离轮轴一端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橡胶轮带上的第一弹性卡头,所述第一弹性卡头穿设过连接板并抵触在连接板背离橡胶轮带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同一组的两个轮骨连接起来时,操作者挤压两个轮骨远离轮轴的一端使得两个连接板相背的一侧贴合,然后将橡胶轮带绕设过两个连接板,此时橡胶轮带上的第一弹性卡头先受压收缩,然后穿设过连接板,第一弹性卡头在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张开并抵触在连接板背离橡胶轮带的一侧,从而快速便捷的将两个轮骨与橡胶轮带相连接,整个过程快速便捷,操作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在轮轴上的两个抵紧块,两个所述抵紧块分别位于所有轮骨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限制所有轮骨转动时,操作者移动并固定两个抵紧块使其分别抵紧在所有轮骨的两侧,从而快速的将所有轮骨固定在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在抵紧块朝向轮骨的一侧滑移连接有限位块;当所有组所述轮骨展开时,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供各个轮骨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移动并固定抵紧块时,限位块部分延伸至各组的两个轮骨之间,此时各组轮骨分别嵌置在限位块上的各个限位槽内,从而快速便捷的减少了各组轮骨相对于轮轴转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块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移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上设有固定片,所述通槽内壁上设有限位片,所述卡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限位片和固定片之间,所述轮轴上开设有供卡杆插入的定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首先移动卡杆使的卡杆位于通槽内,此时压缩弹簧被压缩而具有弹性回复力,然后移动抵紧块使其与轮骨抵触后,松开卡杆,卡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着定位孔移动并插入定位孔内,从而快速便捷的限制了抵紧块以及限位块的移动,使得抵紧块可以通过限位块稳定的限制轮骨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卡杆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定位孔开设在导向槽槽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紧块在轮轴上移动时,导向槽可以对卡杆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从而减少卡杆绕着轮轴转动的可能,保证了抵紧块与轮骨抵触时,卡杆能位于定位孔的上方并精准的插入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紧件包括分别连接在橡胶轮带两端的拉紧片,两个所述拉紧片通过第二弹性卡头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橡胶轮带拉紧、形成车轮外圈时,操作者用力拉紧两个拉紧片,此时其中一个拉紧片上的第二弹性卡头穿过另一个拉紧片并卡住,从而快速便捷的将橡胶轮带的两端相连起来,操作快速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轮带的一端设有延伸部,另一端设有补偿槽,两个所述拉紧片分别设置于补偿槽内和延伸部上,所述延伸部嵌置于补偿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两个拉紧片连接在一起时,延伸部嵌置于补偿槽内,从而使得橡胶轮带的两端连接的更为紧密,提高了橡胶轮带两端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收纳带,所述收纳带的一端连接在最外侧一组的其中一个轮骨上,另一端绕设过所有的所述轮骨后连接在收纳带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所有轮骨收纳起来以后,可以将收纳带的一端绕设过所有的轮骨后连接在收纳带上,从而将所有的轮骨绑紧在一起,减少轮骨随意转动的可能,将轮骨稳定的收纳起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整个折叠轮可以快速便捷的折叠起来,从而减少占用空间,以便于携带、运输;

2、由于各组轮骨关于轮轴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点对称,因此这种折叠轮在使用时,所受的压力会沿同一方向指向轮轴,保证了车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轮骨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轮轴;2、轮骨;21、导向槽;3、橡胶轮带;31、延伸部;32、补偿槽;33、减震孔;4、连接件;41、连接板;42、第一弹性卡头;5、限位件;51、抵紧块;52、限位块;521、限位槽;53、通槽;54、卡杆;55、固定片;56、限位片;57、压缩弹簧;58、定位孔;59、拉环;6、扣紧件;61、拉紧片;62、第二弹性卡头;7、收纳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折叠轮,如图1和图2,包括轮轴1、若干组轮骨2以及橡胶轮带3,每组轮骨2设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轮骨2均转动连接在轮轴1上,各组的两个轮骨2均关于轮轴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对称,各组的轮骨2长度由外至内依次减小,各组轮骨2转动展开至工作位置时,同组两个轮骨2远离轮轴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相连,此时各组轮骨2远离轮轴1的一端形成一个圆形,操作者将橡胶轮带3绕设在所有轮骨2远离轮轴1的一端,此时每组的两个轮骨2均通过连接件4稳定的连接在橡胶轮带3上,最后将橡胶轮带4通过扣紧件6扣紧在所有轮骨2上,即可快速便捷的得到一个完整的车轮。由于各组轮骨2关于轮轴1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点对称,因此这种折叠轮在使用时,所受的压力会沿同一方向指向轮轴1,保证了车轮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连接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轮骨2远离轮轴1一端的连接板41以及设置在橡胶轮带3上的第一弹性卡头42,连接板41远离轮轴1一侧的外缘设为弧形,且这个弧形的弧度与所有轮骨2形成的整圆弧度相同。两个轮骨2上的两个连接板41相背设置,操作者先将两个连接板41贴合在一起,然后将橡胶轮带3绕设过两个连接板41,此时橡胶轮带3上的第一弹性卡头42先受压收缩,然后穿设过连接板41,第一弹性卡头42在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张开并抵触在连接板41背离橡胶轮带3的一侧,从而快速便捷的将两个轮骨2与橡胶轮带3相连。此时两个轮骨2与轮轴1形成一个三角形,两个轮骨2的受力点在轮轴1中心。

如图3,限位件5包括限位块52和抵紧块51,抵紧块51设有两个且分别滑移连接在轮轴1的两端,此时两个抵紧块51分别位于所有轮骨2的两侧,限位块52沿轮轴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轮轴1上,并且限位块52位于抵紧块51朝向轮骨2的一侧,抵紧块51向着轮骨2移动时,限位块52便在抵紧块51的驱动下向着轮骨2移动。

如图4和图5,限位块52朝向轮骨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供各个轮骨2嵌入的限位槽521,当所有轮骨2均嵌置在限位槽521内时,抵紧块51需要固定在轮轴1上,因此抵紧块51上沿周缘等间距开设有四个通槽53,通槽53内滑移连接有卡杆54,卡杆54上固设有固定片55,通槽53内壁上固定设有限位片56,卡杆54上套设有压缩弹簧57,压缩弹簧57位于限位片56和固定片55之间,轮骨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1,导向槽21设有四个并与四个通槽53一一对应,卡杆54在导向槽21内滑动,导向槽21的槽底开设有定位孔58,卡杆54远离轮轴1的一端连接有拉环59。操作者移动抵紧块51前,首先将四个指头插入四个拉环59内并向外张开,此时卡杆54与导向槽21的槽底相分离,然后移动抵紧块51直至限位块52与所有轮骨2抵触,松开四个拉环59,四个卡杆54便在压缩弹簧5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着导向槽21槽底移动并插入定位孔58内,从而快速便捷的固定了抵紧块51以及限位块52的位置,此时限位块52便可以限制轮骨2绕着轮轴1转动,从而使得轮骨2可以随着轮轴1同步转动。抵紧块51也可以直接螺纹连接在轮轴上,操作者拧紧抵紧块51即可固定抵紧块51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橡胶轮带3的一端设有延伸部31,另一端设有补偿槽32,橡胶轮带3的两端相抵触时,延伸部31嵌置于补偿槽32内,从而消除了橡胶轮带3两端之间的间隙。扣紧件6包括两个拉紧片61和固定在其中一个拉紧片61上的第二弹性卡头62,两个拉紧片61分别固定连接在延伸部31和补偿槽32的槽底上,需要将橡胶轮带3拉紧、形成车轮外圈时,操作者用力拉紧两个拉紧片61使得橡胶轮带3的两端相抵触,此时其中一个拉紧片61上的第二弹性卡头62穿过另一个拉紧片61并卡住,从而快速便捷的将橡胶轮带3的两端相连起来,操作快速方便。橡胶轮带3拉紧形成一个整圆,与所有轮骨2共同形成一个车轮。橡胶轮带3的厚度设置为3cm,且橡胶轮带3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减震孔33。

如图6,最外侧的一个轮骨2上连接有收纳带7,操作者将所有轮骨2收纳起来以后,可以将收纳带7的一端绕设过所有的轮骨2后连接在收纳带7上,从而将所有的轮骨2绑紧在一起,减少轮骨2随意转动的可能,将轮骨2稳定的收纳起来。

使用过程:需要使用折叠轮时,操作者首先解开收纳带7并移除收纳带7,然后将各组轮骨2分别沿着轮轴1外缘展开并形成一个整圆,此时相邻两组轮骨2之间的夹角相同,然后操作者将橡胶轮带3绕设过所有轮骨2,并通过第一弹性卡头42将各组两个轮骨2上的两个连接板41与橡胶轮带3固定起来,再将橡胶轮带3的两端通过扣紧件6扣紧,然后操作者移动抵紧块51使得限位块52向着轮骨2移动,限位块52将所有轮骨2抵紧后,通过卡杆54以及定位孔58的配合固定抵紧块51和限位块52,此时所有轮骨2均位于嵌置槽内,从而将各组轮骨2与轮轴1相固定,快速便捷的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轮。

折叠轮跑动时,L形连接板41可以将力均与的分散至各个轮骨2上,且所有轮骨2的受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均指向同一点,因此本折叠轮的稳定性也极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