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7394发布日期:2019-08-10 00:3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线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线缆的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附接线缆的解决方案使用常规线缆端部套管和位于线缆的中间的线缆调节器。这种现有的解决方案不是优选的,这是因为:部件元件的数量至少部分地由于通过多个线缆部分、具有一个线缆部分和支撑支架的线缆端部套管、以及叠接到其他线缆部分中的线缆调节器进行的所需组装/配置过程而导致元件价格成本增加和制造复杂度增大。特别地,与线缆端部套管和线缆调节器相关联的多个线缆部分的使用还增大了线缆张力调节所需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或减轻当前的线缆调节机构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线缆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使用多于一个的释放装置时简化和/或改进对同步释放的调节。

所提供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将包括线缆的线缆组件连接至支架的线缆调节机构,该机构包括:连接套管,该连接套管具有用于附接至支架的支架连接部、第一本体内部以及用于与线缆组件的机构本体附接的线缆连接部,第一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一本体内部的线缆;所述机构本体,所述机构本体具有第二本体内部、第一端部以及用于接纳连接套管的第二端部,第二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二本体内部的线缆,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反,第二本体内部限定调节轴线;间隔构件,该间隔构件具有用于联接至线缆组件的线缆本体的一个端部以及用于在第一端部处与机构本体联接的另一端部,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间隔构件具有第三本体内部,第三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三本体内部的线缆;以及锁,该锁用于保持机构本体上沿着调节轴线的选定相对位置,以保持连接套管与线缆本体之间的所得到的分隔距离;其中,在用锁将选定相对位置锁定之前,通过沿着调节轴线调节所述一个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联接的位置来确定选定相对位置。

所提供的第二方面是一种用于操作线缆调节机构的方法,线缆调节机构用于将包括线缆的线缆组件连接至支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支架连接部的连接套管附接至支架,连接套管具有第一本体内部,第一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一本体内部的线缆;将连接套管的线缆连接部附接至线缆组件的机构本体,机构本体具有第二本体内部、第一端部和用于接纳连接套管的第二端部,第二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二本体内部的线缆,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反,第二本体内部限定调节轴线;将间隔构件的一个端部联接至线缆组件的线缆本体并且将间隔构件的另一端部在第一端部处与机构本体联接,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间隔构件具有第三本体内部,第三本体内部用于接纳穿过第三本体内部的线缆;以及将锁定位成用于在机构本体上沿着调节轴线保持选定相对位置,以保持连接套管与线缆本体之间的所得到的分隔距离,其中,在用锁将选定相对位置锁定之前,通过沿着调节轴线调节所述一个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联接的位置来确定选定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仅作为示例而参照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线缆调节器的现有解决方案;

图2是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安装在图2的车辆中的线缆调节机构的组装图;

图4是图3的线缆调节机构的未组装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线缆调节机构的机构本体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6是图3的线缆调节机构的示例性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出了线缆调节器的现有技术,该线缆调节器用于将线缆经由常规的线缆端部套管和位于线缆中间的线缆调节器附接至支架。该现有的解决方案不是优选的,这是因为:部件元件的数量至少部分地由于通过多个线缆部分、具有一个线缆部分和支撑支架的线缆端部套管、以及叠接到其他线缆部分中的线缆调节器进行的所需组装/配置过程而导致元件价格成本增加和制造复杂度增大。特别地,使用与线缆端部套管和线缆调节器相关联的多个线缆部分也增大了线缆张力调节所需的复杂度。

参照图3和图4,示出了用于附接线缆组件22并随后对线缆组件22进行张力调节的线缆调节机构10,线缆组件22连接至与车身11联接的框架7、闭合面板14、座椅9、锁/闩锁17等——参见图2。线缆组件22具有线缆本体21,在线缆本体21内容置有线缆23(例如,金属线)。线缆23穿过线缆调节机构10的各部件而被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以通过在线缆23的与部件19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的端部的相反端部处沿线缆23的方向a-a’以可滑动的方式启动而致动与线缆23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的部件19。在一个示例中,部件19可以是车门闩锁的掣爪或释放杆(都未示出)。线缆本体21——该线缆本体21用作用于线缆23的导管以引导并防护线缆23——通过将线缆本体21连接至位于线缆调节机构10的相反端部26处的间隔构件20而间接地连接至位于线缆调节机构10的一个端部24处的连接套管15。另外,机构本体18在一个端部24与相反端部26之间设置成使得间隔构件20定位在机构本体18内。

线缆调节机构10可以经由连接套管15而联接至支架13(支架13用于连接至框架7或者框架7的其他部分),连接套管15用于将线缆调节机构10锚固至支架13。线缆调节机构10还具有:机构本体18的在一个端部24处联接至连接套管15的配合调节器部件;用于在相反端部26处联接至线缆本体21的间隔构件20;以及用于保持端部24、26之间的沿着调节轴线27的分隔距离25(即,间隔)的锁16(参见图4)。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线缆本体21的端部28与连接套管15之间的分隔距离25反映了施加至线缆23的张力。通过增大分隔距离25,线缆23的从连接套管15伸出的长度可以通过增大线缆23必须占据的线缆本体21的有效长度——即,增大张力——而减小。通过减小分隔距离25,线缆23的从连接套管15伸出的长度可以通过减小线缆23必须占据的线缆本体21的有效长度——即,减小张力——而增大。机构本体18相对于间隔构件20的如通过锁16保持的轴向定位提供了分隔距离25并因此提供了施加至线缆23的张力。

提供了调节机构10,调节机构10可以有利地用于对线缆23进行张紧(即,增大或减小线缆本体21的有效长度),同时可以通过将具有不同功能的不同部件(即,连接套管15、以及锁16的调节器部件、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组合在一个单独的调节机构10中而有助于减小复杂度。所提出的和支架13的连接与线缆23的张力调节能力的组合至少部分地由于线缆组件22与支架13之间的简化的组装/配置过程而可以有助于元件价格成本的降低以及可制造性的改进。特别地,移除位于机构本体18与连接套管15之间的任何居间线缆本体21(即,由此使连接套管15与机构本体18之间直接接触)有助于简化将调节机构10连接至支架13(并最终连接至框架7)的组装/配置过程,同时有助于线缆23的张力调节过程。

再次参照图2,示出了具有车身11的示例性车辆8,车身11具有一个或更多个闭合面板14。对于车辆8而言,闭合面板14可以被称为隔板或门,隔板或门通常铰接在、但有时通过诸如轨道的其他机构附接在用于由人和/或货物进入及离开车辆8内部的开口13a的前部。还应当认识到,闭合面板14可以用作入口面板,该入口面板用于车辆8系统、比如发动机室(例如,车辆发动机罩14)并且也用于汽车类车辆8的传统行李室(即,车辆贮存室14)。闭合面板14可以被打开以提供通向开口13a的入口,或者闭合面板14可以被关闭以封闭或以其他方式限制通向开口13a的入口。就车辆8而言,闭合面板14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升降门,或者闭合面板14可以是一些其他类型的闭合面板14、比如向上摆动的车门(即,有时被称为鸥翼式门)或者铰接在门的前向边缘或后向边缘处并因此允许门远离(或朝向)车辆8的本体11中的开口13a摆动(或滑动)的传统类型的门。还设想到闭合面板14的滑动门实施方式和闭合面板14的顶篷门实施方式,使得滑动门可以是通过水平或竖向滑动而打开的类型的门,由此门被安装在下述轨道上或悬挂于下述轨道:该轨道为要通过开口13装载和卸载的设备提供更大的开口13而不妨碍进入。车辆8的内部可以包括可调节的座椅9。应当认识到,线缆调节机构10(参见图3)可以与锁/闩锁17的一个或更多个机构(比方说例如,发动机罩闩锁17装置、升降门闩锁17装置、门闩锁17装置和/或座椅闩锁17装置)相关联地用在车辆8中。例如,由在车辆8的把手29(例如,门把手——参见图3)上作用的操作者(未示出)致动线缆23可以用于致动联接至调节机构10(例如,经由支架13)的锁/闩锁17。

参照图4,连接套管15具有线缆连接部15a(例如,机械压接部),该线缆连接部15a用于固定地连接至机构本体18、或者被过模制在机构本体18内或者例如使用超声波焊接技术被焊接在机构本体18内,使得机构本体18经由线缆连接部15a而附至连接套管。线缆23被旋拧穿过机构本体18、间隔构件20和连接套管15的相应的本体内部30a、30b、30c。连接套管15还具有用于将调节机构10锚固至支架13的支架连接部15b。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3可以具有带有接纳槽的直立突出部,而支架连接部15b包括突出的环形凸缘和环形本体,其中环形本体被接纳在槽内并且突出的环形凸缘在槽被如此接纳时抵接直立突出部以防止环形本体沿预定方向与槽断开接合。因此,一旦连接套管15被附至机构本体18和支架13两者,连接套管15就将调节机构10连接至支架13。

再次参照图4,间隔构件20具有线缆本体连接部32(例如,容纳部(receptacle)),线缆本体连接部32用于容置(线缆组件22的)线缆本体21的端部28。线缆本体21可以被过模制在线缆本体连接部32内或者使用例如超声波焊接技术被焊接在线缆本体连接部32内。一旦线缆本体21经由线缆本体连接部32而连接至调节机构10,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的沿着调节轴线27的相对轴向定位的改变就将导致调节由被旋拧穿过调节器部件的(即,锁16、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的)本体内部30a、30b、30c所经受的张力。尽管线缆23示例性地示出为被旋拧穿过锁16、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的本体内部30a、30b、30c并且终止于部件19的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部例如固定地附接至锁/闩锁17的部件)处,但线缆23可以终止于与连接套管15的连接部处,使得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的相对轴向定位的改变将导致调节由线缆23在其相反的启动端部33(例如,启动端部33联接至把手29)所经受的张力。

参照图5,机构本体18可以具有一系列花键36a,所述一系列花键36a用于例如用手指或工具夹持。机构本体18还包括连接接合部31a、31b,连接接合部31a、31b用于与连接套管15联接(例如,经由与和槽31b连接的突出凸部31a卡扣配合或压配合——参见图4、图5),并且连接接合部31a、31b定位在线缆连接部15a上,以当调节间隔构件20相对于机构本体18的位置时允许机构本体18绕调节轴线27旋转。这可以有助于机构本体18能够在线缆23是固定的且不可旋转的情况下相对于连接套管15和间隔构件20旋转。机构本体18还可以具有位于本体内部30b中的螺纹部38a,该螺纹部38a用于在间隔构件20的螺纹部38b被插入机构本体18的本体内部30b中时与螺纹部38b(参见图4)配合/联接(参见图3)。因此,螺纹部38a、38b(经由间隔构件20绕调节轴线27的旋转)的配合提供了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的可调节联接,同时有助于调节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的沿着调节轴线27的相对轴向定位。

机构本体18还具有一对叉状部(prong)40,所述一对叉状部40在相反端部26处弹性地连接至机构本体18。叉状部40可以具有一系列花键42a(朝向调节轴线27面向内),所述一系列花键42a用于与间隔构件20的花键42b(花键42b相对于调节轴线27向外突出——参见图3)联接。一旦锁16与叉状部40固定地(但也可释放地)接合(即,锁16能够沿着调节轴线27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花键42a、42b就被迫彼此接合使得在花键42a、42b之间的绕调节轴线27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因此,一旦锁16被固定地(但可释放地)接合处于锁定位置(参见图3),锁16就导致花键42a、42b彼此固定地接合并由此限制间隔构件20绕调节轴线27的进一步旋转。限制间隔构件20的旋转使得线缆23的设定张力固定,即,使端部24、26之间的分隔距离25固定。当锁16未与叉状部40固定地接合——即,锁16处于解锁位置,参见图4——时,叉状部40仍可以用残余力而被朝向花键42a弹性地偏置,以在绕调节轴线27彼此相对旋转时有助于在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与花键42b进行棘齿或掣爪作用(即,花键42a、42b对彼此进行作用使得:当未与锁16固定地接合时,可以促使叉状部40远离彼此偏转,使得相邻的花键42a、42b可以在他们相对旋转时通过花键42a、42b的峰部滑移并且接合花键42a、42b的谷部),由此有助于对分隔距离25以及因此对张力进行阶梯式或增量式精细调整并且有助于在这种精细调整之后(即,当锁16沿着调节轴线27处于解锁位置时)对张力进行保持。随后锁16与叉状部40的固定接合(一旦分隔距离25被设定并且锁16靠近相反端部26处于锁定位置)进一步使得叉状部40保持与花键42b固定地接合,而无论调节机构10在其使用期间所经受的任何振动或温度变化、以及所诱导的间隔构件20与本体机构18之间的绕调节轴线27的任何潜在相对运动如何。因此,调节机构10提供对线缆23的张力的精细调节(当锁16定位在解锁位置时——即,远离相反端部26定位并且未与叉状部40接合)、以及在以可以是简单且稳固的方式精细调节之后对这种张力的锁定(当锁16定位在锁定位置时——即,靠近相反端部26定位并与叉状部40接合)。因此,应当认识到,锁16可以远离相反端部26定位(即,定位在解锁位置)以提供花键42a、42b之间的绕调节轴线27的受限/滑移相对运动,或者锁16可以靠近相反端部26定位/定位在相反端部26处(即,定位在锁定位置)以限制花键42a、42b之间的绕调节轴线27的任何受限/滑移相对运动。

在操作中,锁16能够沿着调节轴线27例如绕机构本体18的外周滑动44,使得图4中的锁16的轴向位置表示花键42a、42b未处于固定的锁定接合中,而图3中的锁16的轴向位置表示花键42a、42b处于固定的锁定接合中。锁16的内部尺寸46(例如,直径)大于机构本体18的在一个端部24的花键36a附近的外部尺寸48a,从而提供锁16与机构本体18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相反,锁16的内部尺寸46(例如,直径)略小于机构本体18的在相反端部26处的叉状部40附近的外部尺寸48b,由此一旦锁16移动到叉状部40上,就提供叉状部40朝向机构本体18的本体内部30b的调节轴线27的进一步压缩并且由此促进花键42a、42b的固定接合。例如,锁16可以是能够沿着调节轴线27从一个端部24朝向相反端部26移动的,直到被牢固地定位在叉状部40上为止(参见图3),由此叉状部40朝向机构本体18的本体内部30b的弯曲将锁16牢固地(例如,经由摩擦配合)定位在机构本体18上并且因此将花键42a、42b彼此固定地锁定或以其他方式接合以便限制花键42a、42b之间的进一步相对运动。在锁定位置,由于外部尺寸48b大于内部尺寸46的事实,锁16与叉状部40的接合使得叉状部40被朝向调节轴线27弯曲。

参照图2至图6,在调节机构10的操作100中,通过将间隔构件20的螺纹部38b与机构本体18的螺纹部38a接合102来执行初始组装,使得叉状部40邻近于机构本体18的相反端部26定位,从而将间隔构件20机械地联接至机构本体18。接下来,将线缆本体21插入104到间隔构件20的线缆本体连接部32中,并且将线缆23插入穿过间隔构件20的本体内部30c和机构本体18的本体内部30b并插入连接套管15的本体内部30a中。在机构本体18的一个端部24处,将(连接套管15的)线缆连接部15a连接106至机构本体18,然后将支架连接部15b连接108至支架13。在一个选项中,线缆连接部15a与机构本体18的连接可以使花键36a与一组花键32b(位于连接套管15的本体内部30a中)彼此接合,从而阻止连接套管15与机构本体18之间的相对旋转。替代性地,在第二选项中,机构本体18和连接套管15可以压配合在一起以允许机构本体18和连接套管15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得如上所述地利用连接接合部31a、31b。在任何情况下,一旦调节机构10完成初始组装,在该设定中,端部24、26之间的分隔距离25就使得线缆23的张力小于期望的张力(例如,是最小值或零)。此外,在该阶段,线缆23的可操作性连接是利用部件19确认/进行的。

为了调节线缆23的张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构件20可以围绕调节轴线27旋转110,从而增大端部24、26之间的分隔距离25并且因此增大线缆本体21的有效长度。随着分隔距离25增大,由于在线缆组件22的线缆本体21在另一端部26处被保持在线缆本体连接部32中的同时分隔距离25的增大,线缆23中的张力也随着线缆组件22的线缆23在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内占据的空间的增加而增大。一旦达到线缆23的所需张力或线缆23的从连接套管15伸出的所需长度(即,当端部24、26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增加时,线缆23的张力也随着伸出长度减小而增大),锁16就在机构本体18的外部尺寸48a上朝向叉状部40的外部尺寸48b滑动112到叉状部40的外部尺寸48b上。可以认识到,当间隔构件20旋转时,机构本体18的共同旋转可以通过花键36a、36b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随后将锁16迫压到叉状部40上使得叉状部40朝向调节轴线27向内弯曲,从而使花键42a、42b固定地接合,以限制花键42a、42b滑过彼此。一旦花键42a、42b被限制相对于彼此进行运动,则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的进一步相对旋转受到限制,因此只要锁16的定位抑制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的进一步相对旋转运动,线缆23的设定张力就被保持。

如上所述,可以认识到,连接套管15可以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机构本体18,因此如果线缆23是不可旋转的,则机构本体18可以围绕调节轴线27旋转。替代性地,在线缆23可以围绕调节轴线27旋转的示例情况下,可以提供连接套管15与机构本体18之间的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间隔构件20围绕调节轴线27旋转以调节分隔距离25。此外,锁16(例如,套筒)可以沿着机构本体18朝向叉状部40滑动以将叉状部40固定,使得防止叉状部40远离彼此偏转以便于间隔构件20相对于机构本体18围绕调节轴线27旋转。

如上所述,线缆调节机构10可以用于将线缆组件22连接至框架7,该机构包括:连接套管15,该连接套管15具有用于附接至框架7的支架连接部15b、第一本体(例如,套管)内部30a以及用于与线缆组件22的机构本体18附接的线缆连接部15a,第一本体内部30a用于接纳穿过第一本体内部30a的线缆;机构本体18,该机构本体18具有第二本体内部30b、邻近于叉状部40的第一端部(例如,相反的端部26)以及用于接纳连接套管15的第二端部(例如,一个端部24),第二本体内部30b用于接纳穿过第二本体内部30b的线缆23,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反,第二本体内部30b限定调节轴线27;间隔构件20,该间隔构件20具有用于联接至线缆组件22的线缆本体21的一个端部6a(例如,邻近于花键42b的线缆本体连接部32)以及用于在第一端部(例如,相反的端部26)处与机构本体18联接的另一端部6b(例如,邻近于螺纹部38b),所述另一端部6b与所述一个端部6a相反,间隔构件20具有第三本体内部30c,第三本体内部30c用于接纳穿过第三本体内部30c的线缆23;以及锁16,该锁16用于保持机构本体18与间隔构件20之间的沿着调节轴线27的选定相对位置,以限定连接套管15与线缆本体21之间的所得到的分隔距离25;由此,通过沿着调节轴线27调节所述一个端部6a相对于第一端部(例如,相反的端部26)联接的位置来确定选定相对位置。

此外,可以认识到,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40围绕调节轴线27位于机构本体18的第一端部(例如,相反的端部26)处,使得当间隔构件20联接至机构本体18(例如,经由螺纹部38a、38b的配合)时,间隔构件20定位在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40之间。此外,可以认识到,锁16可以构造成用于将弹性叉状部40朝向调节轴线27压缩,以限制机构本体18和间隔构件20围绕调节轴线27的共同旋转,从而提供对选定相对位置的固定地(且可释放地)保持,进而提供所得到的分隔距离2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用于将包括线缆23的线缆组件22连接至支架13的线缆调节机构10,所述机构包括:

连接套管15,所述连接套管15具有用于附接至所述支架的支架连接部15b、第一本体内部30a以及用于与所述线缆组件的机构本体18附接的线缆连接部15a,所述第一本体内部30a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一本体内部30a的所述线缆;

所述机构本体,所述机构本体具有第二本体内部30b、第一端部26以及用于接纳所述连接套管的第二端部24,所述第二本体内部30b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二本体内部30b的所述线缆,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反,所述第二本体内部限定调节轴线27;

间隔构件20,所述间隔构件20具有用于联接至所述线缆组件的线缆本体21的一个端部6a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端部处与所述机构本体联接的另一端部6b,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所述间隔构件具有第三本体内部30c,所述第三本体内部30c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三本体内部30c的所述线缆;以及

锁16,所述锁16用于在所述机构本体上沿着所述调节轴线保持选定相对位置,以保持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的所得到的分隔距离25;

其中,在用所述锁将所述选定相对位置锁定之前,通过沿着所述调节轴线调节所述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联接的位置来确定所述选定相对位置。

2.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处的围绕所述调节轴线的一对弹性叉状部40,使得所述间隔构件定位在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之间。

3.根据段落2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锁被定尺寸成用于将所述弹性叉状部朝向所述调节轴线压缩,以限制所述机构本体和所述间隔构件围绕所述调节轴线的共同旋转,从而提供所述保持。

4.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还包括:所述机构本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第一花键36a,所述第一花键36a用于与所述连接套管的第二花键36b配合以抑制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

5.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还包括:所述机构本体和所述连接套管通过连接接合部而联接至彼此,以便于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

6.根据段落5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接合部包括凸部31a和槽31b。

7.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锁的内部尺寸46大于所述机构本体的在所述第二端部24处的外部尺寸48a,从而提供所述锁与所述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

8.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所述锁的内部尺寸小于所述机构本体的在所述第一端部处的外部尺寸48b,从而当所述锁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端部处时限制所述锁与所述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

9.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支架用于连接至车辆8的框架7。

10.根据段落9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线缆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车辆的部件19。

11.根据段落10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部件是闩锁17。

12.根据段落2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具有第一组花键42a,所述第一组花键42a被朝向所述间隔构件上的第二组花键42b偏置。

13.根据段落12所述的机构,其中,当所述锁远离所述第一端部定位在解锁位置时,所述偏置提供残余力以便在所述间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机构本体旋转时所述第一组花键与所述第二组花键进行相互作用。

14.根据段落13所述的机构,所述机构使得:当所述锁远离所述第一端部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组花键与所述第二组花键的所述相互作用包括迫使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远离彼此偏转,使得在所述间隔构件相对于所述机构本体旋转时,所述第一组花键和所述第二组花键通过所述第一组花键的峰部和所述第二组花键的峰部滑移并接合所述第一组花键的谷部和所述第二组花键的谷部。

15.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锁围绕所述机构本体的外部定位,使得所述锁能够沿着所述调节轴线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间隔构件具有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第一螺纹部38a,所述第一螺纹部38a用于与所述间隔构件的第二螺纹部38b联接。

17.根据段落12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锁能够围绕所述机构本体的外周沿着所述调节轴线滑动,使得所述锁的邻近于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的第一轴向位置表示所述第一组花键和所述第二组花键处于彼此固定且锁定接合,而所述锁的远离所述一对弹性叉状部的第二轴向位置表示所述第一组花键和所述第二组花键处于彼此解锁接合。

18.根据段落1所述的机构,其中,所述机构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套管而锚固至所述支架。

19.一种用于操作线缆调节机构10的方法,所述线缆调节机构10用于将包括线缆23的线缆组件22连接至支架13,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支架连接部15b的连接套管15附接至所述支架,所述连接套管具有第一本体内部30a,所述第一本体内部30a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一本体内部30a的所述线缆;

将所述连接套管的线缆连接部15a附接至所述线缆组件的机构本体18,所述机构本体具有第二本体内部30b、第一端部26和用于接纳所述连接套管的第二端部24,所述第二本体内部30b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二本体内部30b的所述线缆,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反,所述第二本体内部限定调节轴线27;

将间隔构件20的一个端部6a联接至所述线缆组件的线缆本体21并且将所述间隔构件20的另一端部6b在所述第一端部处与所述机构本体联接,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所述间隔构件具有第三本体内部30c,所述第三本体内部30c用于接纳穿过所述第三本体内部30c的所述线缆;以及

将锁16定位成用于在所述机构本体上沿着所述调节轴线保持选定相对位置,以保持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的所得到的分隔距离25,

其中,在用所述锁将所述选定相对位置锁定之前,通过沿着所述调节轴线调节所述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联接的位置来确定所述选定相对位置。

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得到的分隔距离是所述间隔构件与所述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