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手动座椅及手动座椅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11185发布日期:2019-09-18 01:12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手动座椅及手动座椅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手动座椅和手动座椅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成本和重量是车型开发的重要考虑因素。由于手动座椅具有成本较低、重量较轻等优点,在许多经济型车型中,都用到了手动座椅的配置。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手动座椅调节装置都没有锁止状态提醒的装置和功能,车辆使用者在调节完座椅位置之后,无法直观判断座椅是否已经锁止。而由于手动座椅结构、装配工艺的原因,手动座椅较容易在调整后发生单边锁止的情况,如果座椅滑轨未锁止或者仅单侧滑轨锁止,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座椅会发生脱轨失效,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手动座椅上增加锁止状态提醒装置是必要和有效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手动座椅及手动座椅控制方法,以解决在前后调节手动座椅后,不能判断手动座椅是否已经锁止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滑轨、下滑轨、锁止机构和按压开关;所述下滑轨一侧侧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上滑轨设置于所述下滑轨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设于所述上滑轨内部,与所述上滑轨转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凸起和按压部件;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一端,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另一端,并凸出于所述上滑轨,用于在按压时使所述锁止机构相对于所述上滑轨转动;所述按压开关设置于所述按压部件表面或所述上滑轨表面,在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状态下,所述按压开关与所述上滑轨接触或与所述按压部件接触,并输出按压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轨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下滑轨设有第一卡槽的一侧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锁止机构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轨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下滑轨未设有第一卡槽的一侧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设有限位孔,所述按压部件通过所述限位孔凸出于所述上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上滑轨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固定孔,所述锁止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并列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按压开关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按压开关输出的按压信号判断所述调节装置是否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调节装置未锁止时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轨的上表面设有座椅安装孔,用于将所述上滑轨与车辆的座椅固定连接;所述下滑轨的下表面设有车身安装孔,用于将所述下滑轨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手动座椅,包括两个任一所述的手动座椅调节装置,两个所述手动座椅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座椅的两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手动座椅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所述手动座椅的两个按压开关是否被按压;在任一所述按压开关未被按压时,判断所述手动座椅未被锁止机构锁止;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前后调节手动座椅后,若手动座椅未锁止或仅单侧锁止,车辆能够根据按压开关的按压信号判断手动座椅未处于或未完全处于锁止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的锁止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的未锁止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

1-上滑轨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

2-下滑轨21-第一卡槽3-锁止机构

31-凸起32-按压部件4-按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上滑轨1、下滑轨2、锁止机构3和按压开关4;

其中,所述下滑轨2一侧侧壁设有第一卡槽21;所述上滑轨1设置于所述下滑轨2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滑轨2滑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设于所述上滑轨1内部,与所述上滑轨1转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3包括凸起31和按压部件32;所述凸起31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3一端,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1;所述按压部件32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3另一端,并凸出于所述上滑轨1,用于在按压时使所述锁止机构3相对于所述上滑轨1转动;所述按压开关4设置于所述按压部件32表面或所述上滑轨1表面,在所述凸起31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1的状态下,所述按压开关4与所述上滑轨1接触或与所述按压部件32接触,并输出按压信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滑轨2包括两个高度不同的侧壁,多个所述第一卡槽21并列设置在相对较高的一侧侧壁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滑轨1设置于所述下滑轨2的两侧侧壁之间,所述上滑轨1包括第一侧壁11,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下滑轨2设有第一卡槽21的一侧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11并列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锁止机构3的凸起31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滑轨1还包括第二侧壁12,所述第二侧壁12与所述下滑轨2未设有第一卡槽21的一侧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12设有限位孔,所述按压部件32通过所述限位孔凸出于所述上滑轨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开关4可以设置在所述上滑轨1的限位孔的表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上滑轨1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机构3还包括固定孔,所述锁止机构3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3的凸起31有多个,如三个,多个所述凸起31并列设置于所述锁止机构3的一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按压开关4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按压开关4输出的按压信号判断所述调节装置是否锁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调节装置未锁止时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滑轨1的上表面设有座椅安装孔,用于将所述上滑轨1与车辆的座椅固定连接;所述下滑轨2的下表面设有车身安装孔,用于将所述下滑轨2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上滑轨1通过所述座椅安装孔与车辆的座椅固定,所述下滑轨2通过所述车身安装孔与车辆的车身固定。当所述车辆的用户需要前后调整座位时,向下按压所述按压部件32,使所述上滑轨1相对于下滑轨2运动,此时,所述按压开关4将不会受到按压,所述按压开关4不会输出按压信号;当所述上滑轨1相对于下滑轨2运动到合适位置时,用户释放所述按压部件32,如果所述凸起31卡接于所述卡槽,所述按压部件32将归位,所述按压开关4会再次受到按压,此时,所述按压开关4输出按压信号,如果所述凸起31未卡接于所述卡槽,所述按压部件32将不会归位,所述按压开关4也不会受到挤压,此时,所述按压开关4不输出按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可根据所述按压开关4输出的按压信号判断所述调节装置是否锁止,若未收到所述按压信号,则判断所述调节装置未锁止。所述提醒装置可在所述调节装置未锁止时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动座椅,包括两个任一所述的手动座椅调节装置,两个所述手动座椅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座椅的两侧。

所述手动座椅的实施例与所述手动座椅调节装置的实施例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动座椅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所述手动座椅的两个按压开关是否被按压;在任一所述按压开关未被按压时,判断所述手动座椅未被锁止机构3锁止;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灯光提醒、声音提醒或文字提醒等方法向车辆的用户发出提醒。

所述方法的实施例与所述手动座椅调节装置的实施例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

本发明实施例的手动座椅控制方法,在所述按压开关中有一个或者两个按压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时,判断所述手动座椅未锁止,还可通过视觉或者听觉提醒,提示使用者进行确认并重新调整,直至两个按压信号都处于接通状态,减少了车辆受到碰撞时单侧或双侧滑轨脱开的风险,从而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