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7706发布日期:2020-05-26 16:4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能够控制排放到车辆内部的调节空气的流动的通风单元。



背景技术:

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汽车空调系统的大多数通风单元通过围绕铰链轴轴向旋转的翼来打开流动孔从而控制调节空气的排放。这些弯曲单元安装在车辆中,并且乘客可以通过旋转和控制翼来控制调节空气的方向。然而,我们发现通过翼排放的调节空气被集中吹出,因此乘客身体的特定或局部区域被过度加热或冷却,由此使乘客的舒适感劣化。

因此,我们发现需要一种新的通风单元,其增加调节空气的排放区域并改善乘客的舒适感。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能够控制从汽车空调系统排放到内部(interior,室内)的调节空气的流动,并且能够通过集中或分散地吹出排放的调节空气来改善乘客的舒适感。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可以包括:边框(bezel),其安装在所述车辆上,以环形形状形成为中心处有流动孔,并且具有彼此周向间隔开的多个第一通孔;间隔件,其与边框交叠并接合到所述边框,以环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边框旋转,并且具有彼此周向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使得当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相对于所述边框的周向旋转而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时,调节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排放到内部;以及翼,其设置在所述边框的所述流动孔中,通过铰链轴接合到所述间隔件,通过围绕所述铰链轴轴向旋转并与所述间隔件一起相对于所述边框周向相对旋转来控制所述调节空气通过所述流动孔的排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间隔件可以由内间隔件和围绕所述内间隔件的外间隔件组成,所述翼可以通过所述铰链轴接合到所述内间隔件,彼此周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二通孔可以在所述外间隔件处形成,并且锁定结构可以在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外间隔件的彼此面对的每个侧面上形成,因此当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翼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外间隔件可以不旋转;并且当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翼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外间隔件可以一起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突出部可以在所述外间隔件的内侧上形成,锁定到所述突出部的旋转控制突片可以在所述内间隔件的外侧上形成,并且当所述旋转控制突片通过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翼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接触时,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可以在所述突出部上滑动而不干涉所述突出部;并且当所述旋转控制突片通过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翼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接触时,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可以被锁定到所述突出部以使得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外间隔件一起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当所述内间隔件和所述翼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和所述突出部可以具有彼此面对的斜面,使得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可以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斜面上滑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缝隙可以在旋转控制突片的边缘上形成,使得当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斜面上滑动时,所述旋转控制突片可以通过弹性来移回。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突出部可以齿轮齿的形状形成在所述外间隔件的内侧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边框的所述第一通孔可以沿空气排放方向在所述边框中向外倾斜,使得可以分配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排放的所述调节空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突出旋转止动突片可以在所述边框的内侧上形成,并且所述突出旋转止动突片插入并锁定在其中的旋转止动槽可以在所述间隔件的外侧上形成,并且多个旋转止动突片或旋转止动槽可以周向地形成,使所述间隔件可以在所述边框上逐步地(stepbystep)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通风单元还可以包括翼连接器,所述翼连接器形成为环形并设置在所述间隔件内以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周向旋转,其中所述翼可以通过铰链轴接合到所述翼连接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边框可以向上敞开并且其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通孔可以在所述边框的下端形成,所述间隔件可以插入所述安装空间中,环形盖可以接合到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的上端,第三通孔可以在所述盖上形成,并且当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间隔件的周向相对旋转而对准时,调节空气可以排放到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当所述边框和所述盖组合时,所述边框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盖的所述第三通孔可以对准,并且所述第二通孔可以沿周向相对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所述通风单元还可以包括旋钮,所述旋钮接合到所述间隔件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边框的下端暴露于外部,其中供所述旋钮穿过并沿所述旋钮的周向旋转路径延伸的引导孔可以在所述边框的所述下端处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可以控制从汽车空调系统排放到内部的调节空气的流动,并且可以通过集中或分散地吹出排放的调节空气来改善乘客的舒适感。

特别地,本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可以被制造成与用于车辆的现有通风单元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即使不改变现有车辆的内在结构,也可以为车辆安装新的通风单元。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他适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很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作为示例给出的其各种形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通风单元的平面图,其中间隔件被旋转;

图3是图1中的通风单元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形式的通风单元中的锁定结构的细节图;

图5是图4中的内间隔件中的锁定结构的细节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通风单元的细节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形式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a-a截取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7中的线b-b截取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7中的线c-c截取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的截面图;并且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形式的通风单元中的彼此对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截面图。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使用。应当理解,在整个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对应的部分和特征。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的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包括:边框100,其安装在所述车辆上,以环形形状形成为中心处有流动孔140,并且具有彼此周向间隔开的多个第一通孔120;间隔件200,其与边框100交叠并接合到边框,以环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边框100旋转,并且具有彼此周向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220,使得当第二通孔200通过相对于边框100的周向旋转而与第一通孔120对准时,调节空气通过第二通孔220和第一通孔120排放到内部;以及翼300,其设置在边框100的流动孔140中,通过铰链轴320接合到间隔件200,通过围绕铰链轴320轴向旋转并与间隔件200一起相对于边框100周向旋转来控制调节空气通过流动孔140的排放。用于车辆的通风单元通过管道连接到空调系统,由此将调节空气排放到车辆的内部。

在用于车辆的常规通风单元中,仅当通过绕铰链轴相对旋转打开翼时才能排放调节空气,并且排放的调节空气被集中吹走,因此我们发现乘客的舒适感已经劣化。因此,为了以各种方式排放调节空气,本公开具有可通过除翼300之外的间隔件200集中地和分散地将调节空气吹到车辆内部的结构。即如图1所示,对于调节空气的分散排放,当间隔件200旋转并且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和间隔件200的第二通孔220对准时,调节空气甚至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220排放。此外,当间隔件200旋转并且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和间隔件200的第二通孔220未对准时,如图2所示,调节空气未通过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220分散地排放。由于翼300与间隔件200一起沿周向相对旋转,因此可以独立地控制来自翼300的调节空气的方向,如在常规通风单元中那样。因此,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翼300或间隔件200并相对地旋转翼300来确定各种排放模式。

同时,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间隔件200由内间隔件240和围绕内间隔件240的外间隔件260组成。翼300通过铰链轴320接合到内间隔件240,并且彼此周向间隔开的第二通孔220在外间隔件260处形成。锁定结构250在内间隔件240和外间隔件260的彼此面对的每个侧面上形成,因此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外间隔件260不旋转;并且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外间隔件260也可以旋转。在通风单元的分解图中,如图3所示,当翼30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外间隔器260不旋转,因此只能控制通过翼300排放的调节空气的方向。相反,当翼300沿第二方向旋转时,外间隔件260也旋转,因此不仅可以控制通过翼300排放的调节空气的方向,而且还可以通过基于外间隔件260的旋转控制第一通孔120与第二通孔220的对准来控制边框100处的调节空气的排放。如上所述,在图4中,通过在间隔件200上形成锁定结构250,同时控制翼300的旋转和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的打开/关闭,或者仅控制翼300的旋转,由此使得乘客能够更方便地控制调节空气的方向并打开/关闭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突出部252在内间隔件240的外侧和外间隔件260的内侧中的一者上形成,并且锁定到突出部252的旋转控制突片254在另一者上形成。如图4所示,例如,突出部252在外间隔件260的内侧上形成,并且旋转控制突片254在内间隔件240的外侧上形成。当旋转控制突片254通过内间隔件240和翼300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而与突出部252接触时,它在突出部252上滑动而不干涉突出部252;并且当旋转控制突片254通过内间隔件240和翼300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而与突出部252接触时,它被锁定到突出部252,因此内间隔件240和外间隔件260可以一起旋转。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旋转控制突片254和突出部252具有彼此面对的斜面,因此旋转控制突片254可以在突出部252的斜面上滑动。

此外,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在图4中逆时针旋转时,旋转控制突片254在突出部252的斜面上滑动,因此外间隔件260不旋转,由此可以控制仅从翼300排放的调节空气的方向。相反,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顺时针旋转时,旋转控制突片254的右侧与突出部252进行表面接触,因此旋转控制突片254不能在突出部252上滑动,由此外间隔件260也一起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从翼300排放的调节空气的方向,并且可以打开或关闭外间隔件260的第二通孔220。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旋转控制突片254的边缘上形成缝隙256,因此当旋转控制突片254在突出部252的斜面上滑动时,旋转控制突片254可以通过弹性(通过诸如塑料的材料提供)移回。旋转控制突片254具有能够向后移动的结构,可以引起旋转控制突片254在突出部252上平滑地滑动。因此,可以抑制旋转控制突片254和突出部252被损坏或磨损,并且还可以独立地控制分散排放和集中排放。

如图4所示,旋转控制突片254可以在内间隔件240的外侧上形成,并且突出部252可能以齿轮齿的形状在外间隔件260的内侧上形成。由于突出部252以齿轮齿的形状连续形成,因此旋转控制突片254顺序地与突出部252进行接触。因此,当内间隔件240和翼300顺时针旋转时,可以立即控制第二通孔220的打开或关闭,因此确保了控制的连续性并改善了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如图11所示,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沿空气排放方向在边框100中向外倾斜,因此可以分配通过第一通孔120排放的调节空气。因此,调节空气不会竖直排放,并且沿路径“a”排放的调节空气的吹出角度增加,因此调节空气的排放面积增加。此外,抑制或减少了调节空气的集中吹风,因此可以改善乘客的舒适感。

参照图6,突出旋转止动突片t在彼此面对的间隔件200的外侧和边框100的内侧中的一者上形成,并且旋转止动突片t插入并锁定在其中的旋转止动槽h在另一者上形成。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突出旋转止动突片t在边框100的内侧上形成,并且旋转止动槽h在间隔件200的外侧上形成。多个旋转止动突片t或旋转止动槽h周向地形成,因此间隔件200可以在边框100上逐步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当间隔件200旋转时,旋转止动突片t和旋转止动槽h彼此锁定,因此产生暂时锁定的感觉。由于暂时锁定的感觉,乘客可以逐步地精细旋转间隔件200并且可以精确地控制间隔件200的旋转。

参照图7至图10,本公开包括翼连接器340,该翼连接器形成为环形形状并设置在间隔件200内侧以相对于间隔件200周向旋转,并且翼300可以通过铰链轴320接合到翼连接器340。根据该结构,翼300和间隔件200独立地旋转,并且乘客可以仅控制翼300的方向或者可以单独控制仅打开/关闭间隔件200的第二通孔220。

如图8至图10所示,边框100向上敞开并且其内侧具有安装空间s。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形成在安装空间s的下端处,间隔件200插入安装空间s中,环形盖400接合到安装空间s的敞开的上端,并且第三通孔420形成在盖400上。因此,当第一通孔120、第二通孔220和第三通孔420通过间隔件200的周向相对旋转而对准时,调节空气可以排放到内部。如图8至图10所示,当边框100和盖400组合时,边框100的第一通孔120和盖400的第三通孔420对准,并且第二通孔220可以沿周向相对旋转。本公开还包括旋钮500,该旋钮接合到间隔件200的下部并通过边框100的下端暴露于外部,并且供旋钮500穿过并沿旋钮500的周向旋转路径延伸的引导孔160可以在边框100的下端处形成。旋钮500被配置为间隔件200的柄部,因此容易旋转间隔件200。因此,如图7所示,可以使用引导孔160中的旋钮500来容易地控制间隔件200的第二通孔220的打开/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分散排放不是由翼控制,而是由单独的旋钮500控制,因此用于集中排放和分散排放的控制部件是分开的。因此,乘客可以直观地操作控制部件。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形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形式,而是相反旨在覆盖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