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1218发布日期:2020-02-22 02:1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车主在进行汽车充电时,很容易碰到汽车充电桩,导致充电桩的碰坏。此外,目前充电桩的充电线通常挂在桩体之外,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对充电线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该充电桩通过设置收卷机构、防缠绕机构以及三个层次的缓冲保护组件,使得充电桩具有防撞功能,能够避免汽车直接撞击充电桩桩体而使得充电桩毁坏,而且可以根据收卷的充电线的厚度自动调整防缠绕机构的位置,保证充电线的收卷平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充电桩耐用性差且充电线收纳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

该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包括桩体、箱体、缓冲机构、收卷机构、防缠绕机构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箱体均安装在所述桩体内,且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缓冲机构的上方;所述收卷机构用于缠绕待收纳的充电线,所述防缠绕机构用于在缠绕前对待收纳的充电线进行压平;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防撞板组件、一级缓冲组件、二级缓冲组件和三级缓冲组件,所述防撞板组件通过所述一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所述桩体一侧壁的外侧,所述三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所述桩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一级缓冲组件相对的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三级缓冲组件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三级缓冲组件的压力并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板组件包括防撞板、弹性垫和推杆,所述弹性垫包覆在所述防撞板的外侧面上,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板上且与所述弹性垫相对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一级缓冲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桩体靠近所述防撞板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结构;所述一级缓冲组件包括套筒以及安装于所述套筒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套筒与所述通孔结构的上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套筒内且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夹持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与所述推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缓冲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一滑块、第二弹性件和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上具有限位件,所述滑槽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通孔结构的下侧壁且与所述套筒分离设置,另一端折弯形成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套筒且与所述推杆相对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三级缓冲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齿条的下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滑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夹持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缓冲组件包括齿轮、第二齿条、缓冲体和第三弹性件,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缓冲体连接所述桩体的内侧壁,且与所述桩体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缓冲体电连接;所述缓冲体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所述桩体的内侧壁形成所述梯形的下底边,所述梯形的上底边与所述第二齿条相抵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三弹性件夹持在所述梯形的上底边和所述桩体的内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与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输出轴,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缠绕机构包括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两个滑动结构;所述第三转动杆和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动结构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转动杆与所述第四转动杆上下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杆与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上方;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结构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产生吸附力。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块和限位板,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限位板通过支撑杆连接,且所述滑动结构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三转动杆和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处理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无线通讯器和报警器,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缓冲体的侧面上,且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对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缓冲体的压力变化,生成压力信号并发送至处理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移变化,生成位移信号并发送至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位移信号,处理后生成操作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以及接收所述压力信号,处理后生成报警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吸附力;以及接收所述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器与所述物联网通讯系统通讯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三个层次的缓冲组件,使得充电桩能根据不同的撞击程度启动不同的缓冲保护,从而实现充电桩的防撞功能,达到充电桩耐用的效果,避免汽车直接撞击充电桩的本身而使得充电桩毁坏;

2、本发明通过收卷机构对充电线进行收卷,并且通过防缠绕机构使充电线整齐的收卷在第一转动杆上,保证充电线的收卷平整;

3、本发明能够根据收卷的充电线厚度自动调节防缠绕机构的位置,使得充电线的收卷更加的智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中箱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与物联网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中:

1、桩体;2、箱体;3、防撞板;4、弹性垫;5、推杆;6、套筒;7、第一弹性件;8、第一齿条;9、第一滑块;10、第二弹性件;11、滑槽结构;12、限位件;13、齿轮;14、第二齿条;15、缓冲体;16、第三弹性件;17、第一转动杆;18、第二转动杆;19、电机;20、输出轴;21、第三转动杆;22、第四转动杆;23、第一磁性件;24、第二磁性件;25、第二滑块;26、限位板;27、滑槽;28、控制器;29、处理器;30、位移传感器;31、压力传感器;32、无线通讯器;33、报警器;34、充电线;35、充电口;36、凹槽结构;37、凸起结构;38、滚珠;39、第一限位部;40、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如图1-2所示该基于智慧城市的充电桩包括桩体1、箱体2、缓冲机构、收卷机构、防缠绕机构和控制单元,其中: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设置在箱体2内,缓冲机构和箱体2均安装在桩体1内,且箱体2设置在缓冲机构的上方;收卷机构用于缠绕待收纳的充电线34,防缠绕机构用于在缠绕前对待收纳的充电线34进行压平;缓冲机构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防撞板组件、一级缓冲组件、二级缓冲组件和三级缓冲组件,防撞板组件通过一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桩体1一侧壁的外侧,三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桩体1的内侧壁上,且与一级缓冲组件相对的一侧;控制单元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控制单元与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电连接,控制单元与三级缓冲组件电连接,用于检测三级缓冲组件的压力并发出警报。

在上述实施例中,充电桩主要由桩体1、箱体2、缓冲机构、收卷机构、防缠绕机构和控制单元组合形成,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均设置在箱体2内,缓冲机构和箱体2均安装在桩体1内,且箱体2设置在缓冲机构的上方,收卷机构主要用于缠绕待收纳的充电线34,防缠绕机构主要用于在缠绕前对待收纳的充电线34进行压平,缓冲机构主要用于保护桩体1,避免汽车直接撞击桩体1而导致充电桩的损坏。具体地,缓冲机构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防撞板组件、一级缓冲组件、二级缓冲组件和三级缓冲组件组合形成,防撞板组件通过一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桩体1一侧壁的外侧,用于保护桩体1以避免汽车直接撞击桩体1,三级缓冲组件连接在桩体1的内侧壁上,并且连接在与连接一级缓冲组件的侧壁相对应的侧壁上,而且控制单元与三级缓冲组件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检测三级缓冲组件的压力并发出警报,以警告汽车车主或工作人员来保护充电桩的安全;此外,收卷机构和防缠绕机构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还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物联网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收卷机构的开启以及调整防缠绕机构的位置,使得待收纳的充电线34的收卷更加智能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防撞板组件包括防撞板3、弹性垫4和推杆5,弹性垫4包覆在防撞板3的外侧面上,推杆5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板3上且与弹性垫4相对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一级缓冲组件。

如图1所示,防撞板3的外侧面上包覆有弹性垫4,即防撞板3远离桩体1的一侧面上包覆有弹性垫4,防撞板3的内侧面上垂直连接有推杆5,即防撞板3上与弹性垫4相对的一侧面连接推杆5的一端,推杆5的另一端与一级缓冲组件连接。防撞板组件的设置起到第一层保护,避免汽车直接撞击到桩体1上,还可以避免汽车撞击导致的自身破损。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桩体1靠近防撞板3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结构;一级缓冲组件包括套筒6以及安装于套筒6内的第一弹性件7,套筒6与通孔结构的上侧壁滑动连接,推杆5的一端伸入套筒6内且与套筒6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7夹持在套筒6的侧壁与推杆5之间。

如图1所示,桩体1靠近防撞板3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结构,套筒6连接在通孔结构的上侧壁上且与通孔结构的上侧壁滑动连接,推杆5的一端伸入套筒6内,并且推杆5与套筒6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7安装于套筒6内,并且第一弹性件7夹持在套筒6的侧壁与推杆5之间。当汽车撞击防撞板3时,推杆5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压第一弹性件7,第一弹性件7的设置起到初步缓冲保护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二级缓冲组件包括第一齿条8、第一滑块9、第二弹性件10和滑槽结构11,滑槽结构11上具有限位件12,滑槽结构11的一端连接通孔结构的下侧壁且与套筒6分离设置,另一端折弯形成限位件12;第一齿条8的一端连接套筒6且与推杆5相对的一侧,另一端与三级缓冲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滑块9连接在第一齿条8的下表面上,且第一滑块9与滑槽结构11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0夹持在第一滑块9和限位件12之间。

如图1所示,滑槽结构11上具有限位件12,滑槽结构11的一端连接通孔结构的下侧壁,并且滑槽结构11与套筒6分离设置,二者之间存在空隙,滑槽结构11的另一端折弯形成限位件12;第一齿条8的一端连接套筒6,并且第一齿条8连接在与连接推杆5的一侧相对应的另一侧,第一齿条8的另一端与三级缓冲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滑块9设置在第一齿条8和滑槽结构11中间,并且第一滑块9的上表面连接第一齿条8的下表面,第一滑块9的下表面连接滑槽结构,并且第一齿条8通过第一滑块9与滑槽结构11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0夹持在第一滑块9和限位件12之间。当汽车继续对防撞板3施加压力时,推杆5在压力的作用下全部伸入套筒6内,此时防撞板3与套筒6抵接,直接对套筒6进行施压,套筒6在压力作用下向桩体1内部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8通过第一滑块9沿着滑槽结构11向左滑动,第一滑块9在压力作用下对第二弹性件10施加压力,第二弹性件10的设置起到再次缓冲保护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三级缓冲组件包括齿轮13、第二齿条14、缓冲体15和第三弹性件16,齿轮13与第一齿条8啮合,第二齿条14与齿轮13啮合;缓冲体15连接桩体1的内侧壁,且与桩体1的内侧壁形成容纳空间,控制单元与缓冲体15电连接;缓冲体15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桩体1的内侧壁形成梯形的下底边,梯形的上底边与第二齿条14相抵接;第三弹性件16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且第三弹性件16夹持在梯形的上底边和桩体1的内侧壁之间。

如图1所示,缓冲体15连接在桩体1的内侧壁上,缓冲体15与桩体1的内侧壁形成容纳空间,缓冲体15的横截面呈梯形,并且桩体1的内侧壁形成梯形的下底边,梯形的上底边与第二齿条14相抵接;第三弹性件16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并且第三弹性件16夹持在梯形的上底边和桩体1的内侧壁之间。当汽车继续对防撞板3施加压力时,防撞板3慢慢靠近桩体1的外侧壁直至防撞板3与桩体1的外侧壁相抵接,此时套筒6在防撞板3的压力作用下整体向左滑动直至全部进入桩体1内部,第一齿条8以及第一滑块9在套筒6的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左滑动,从而对第二弹性件10施加压力,与此同时由于第一齿条8与齿轮13啮合,齿轮13与第二齿条14啮合,第二齿条14在第一齿条8的传动作用下向左运动,从而向缓冲体15施加压力,由于缓冲体15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被压缩变形,且由于缓冲体15内部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6,能够起到进一步地缓冲保护作用。而且,缓冲体15还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检测缓冲体15受到的压力,具体地,当第二齿条14碰撞缓冲体15时,安装在缓冲体15上的压力传感器31会将压力信号传递至处理器29,处理器29处理后生成报警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28,控制器28根据该报警指令控制报警器33发出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收卷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8和驱动单元,第一转动杆17的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第二转动杆18的一端,第二转动杆18的另一端与箱体1的一侧壁转动连接;充电线34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动杆17;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单元的运转。

如图2所示,充电线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杆17上,第一转动杆17主要用来缠绕收纳待收纳的充电线34,第一转动杆17的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第二转动杆18的一端,第二转动杆18的另一端与箱体2的一侧壁转动连接,因此当开启驱动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第一转动杆17以及第二转动杆18转动,从而将待收纳的充电线34缠绕收纳在第一转动杆17上,并且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待收纳的充电线34的另一端连接充电口35。并且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单元的运转从而驱动第一转动杆17的转动,进而将待收纳的充电线34缠绕在第一转动杆17上。

进一步地,箱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孔结构,且孔结构的孔壁上形成有凹槽结构36;第二转动杆18上设置有与凹槽结构36对应的凸起结构37,并且凸起结构37与凹槽结构36之间设置有滚珠38。

如图2所示,在箱体2一侧壁上开设的孔结构的孔壁上形成有凹槽结构36,第二转动杆18上设置有与凹槽结构36对应的凸起结构37,并且在凸起结构37与凹槽结构36之间设置有滚珠38,因而使得第二转动杆18上的凸起结构37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绕凹槽结构36转动,从而将待收纳的充电线34缠绕在第二转动杆18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箱体2上与连接第二转动杆18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9和输出轴20,控制单元与电机19电连接,输出轴20通过安装孔与第一转动杆17连接。

如图2所示,箱体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电机19的输出轴20穿过安装孔与第一转动杆17连接,并且电机19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下,电机19运转,电机19的输出轴20带动第一转动杆17转动,从而将待收纳的充电线34缠绕收纳在第一转到杆17上。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杆18上与连接第一转动杆17相对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9,第一转动杆17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0。

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部39安装在第二转动杆18一端的端部,用于形成阻挡,防止第二转动杆18在转动的过程中从箱体2的侧壁上脱落。两个第二限位部40分别安装在第一转动杆17的相对的两端端部,以避免充电线34缠绕在第一转动杆17之外的区域,确保充电线整齐的收卷在第一转动杆17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防缠绕机构包括第三转动杆21、第四转动杆22、第一磁性件23、第二磁性件24和两个滑动结构;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结构转动连接,第三转动杆21与第四转动杆22上下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第一转动杆17平行设置在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的上方;滑动结构与箱体2滑动连接,第一磁性件23设置在滑动结构上,第二磁性件24设置在箱体2上,控制单元电连接并控制第一磁性件23和第二磁性件24产生吸附力。

如图2所示,第三转动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结构转动连接,相应地,第四转动杆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结构转动连接,并且第三转动杆21与第四转动杆22上下间隔排布,第三转动杆21与第四转动杆22二者平行设置,而且第一转动杆17平行设置在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的上方,待收纳的充电线34自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之间的间隙穿过缠绕在第一转动杆17上,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分别对待收纳的充电线34外表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得充电线34经过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的压力操作后更加平整。而且滑动结构与箱体2滑动连接,第一磁性件23设置在滑动结构上,第二磁性件24设置在箱体2上,控制单元电连接并控制第一磁性件23和第二磁性件24产生吸附力,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17与第三转动杆21之间的距离增大,以避免第一转动杆17和第三转动杆21之间的空隙不足以继续缠绕充电线34,从而使得防缠绕机构能够根据收卷机构已收卷的充电线34的厚度自动调整自身的位置。此外,控制单元还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物联网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防缠绕机构的开启以及调整防缠绕机构的位置,使得待收纳的充电线34的收卷更加智能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滑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块25和限位板26,第二滑块25与限位板26通过支撑杆连接,且滑动结构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26转动连接;箱体2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槽27,第二滑块25与滑槽27滑动连接;第一磁性件23设置在第二滑块25上,第二磁性件24设置在滑槽27内,且远离安装孔的一侧。

如图2所示,滑动结构主要由第二滑块25、限位板26和支撑杆组合形成,第二滑块25与限位板26通过支撑杆连接,且滑动结构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第三转动杆2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26转动连接,相应地,第四转动杆22的两端也分别与限位板26转动连接;箱体2的相对两内侧壁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7,第二滑块25与滑槽27滑动连接。第一磁性件23安装在第二滑块25上,第二磁性件24安装在滑槽27的下槽壁上,即远离安装孔的一侧,第一磁性件23与第二磁性件24的异性磁极相对,因此当第一转动杆17上缠绕的充电线34较多时,此时缠绕有充电线34的第一转动杆17的尺寸较大,进而对防缠绕机构产生向下的压力,此时第二滑块25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槽27向下滑动。由于考虑到第二滑块25向下滑动的速度较慢,造成防缠绕机构与第一转动杆17之间的间隙不足以继续在第一转动杆17上缠绕充电线34,此时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磁性件23和第二磁性件24工作,由于第一磁性件23和第二磁性件24处于异性相吸的状态,二者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加快第二滑块25的滑动速度,使得防缠绕机构与第一转动杆17之间的距离增大,确保充电线34可以继续缠绕在第一转动杆17上,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28、处理器29、位移传感器30、压力传感器31、无线通讯器32和报警器33,其中:

压力传感器31设置在缓冲体15的侧面上,且与第二齿条14相对的一侧,用于检测缓冲体15的压力变化,生成压力信号并发送至处理器29;

位移传感器30设置在第二滑块25上,用于检测第二滑块25的位移变化,生成位移信号并发送至处理器29;

处理器29接收位移信号,处理后生成操作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28;以及接收压力信号,处理后生成报警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28;

控制器28接收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第一磁性件23与第二磁性件24产生吸附力;以及接收报警指令,并根据报警指令控制报警器33发出警报;

处理器29通过无线通讯器32与物联网通讯系统通讯连接。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缓冲体15的外表面(即与第二齿条14相对的一侧面)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1,当第二齿条14碰撞压力传感器31时,压力传感器31会将压力信号传递至处理器29,处理器29接收该压力信号,处理后生成报警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28,控制器28接收该报警指令并控制警报器33发出警报。第二滑块25能够在滑槽27内滑动,位移传感器30安装在第二滑块25上,第一磁性件23安装在第二滑块25上,第二磁性件24安装在滑槽27的下槽壁上,位移传感器30用于检测第二滑块25的位移变化,当第一转动杆17上缠绕的充电线34较多时,此时缠绕有充电线34的第一转动杆17的尺寸较大,进而对第三转动杆21和第四转动杆22产生向下的压力,此时第二滑块25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槽27向下滑动,位移传感器30检测到第二滑块25滑行时的位移信号,并将该位移信号发送至处理器29;处理器29接收该位移信号,处理后生成操作指令,如启动指令,并将该启动指令发送至控制器28;控制器28接收到该启动指令并控制第一磁性件23以及第二磁性件24的工作,由于第一磁性件23和第二磁性件24处于异性相吸的状态,二者之间产生吸引力,因此能够加快第二滑块25滑动的速度,使得第三转动杆21与第四转动杆22之间的距离增大,待收纳的充电线34可以继续缠绕在第一转动杆17上。

而且,电机19的启动可以通过远程发送操作信息来实现具体地,当需要对待收纳的充电线34进行收卷操作时,物联网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发送操作信息,并通过无线通讯器32发送至处理器29,处理器29接收该操作信息,处理后生成操作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28,控制器28接收该操作指令并控制电机19的启动。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触屏、按钮或者遥控等方式将需要收卷充电线34的操作信息远程发送至处理器29,使得充电线34的收卷更加的智能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驱动方式为电机19驱动,当然也可以采用手动驱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部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部件固有的其它部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底”、“顶”、“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者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者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