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0504发布日期:2021-05-14 15:2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电子后视镜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摄像技术实现的电子后视镜,以及装配有该后视镜的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越来越普及,驾驶安全变得尤为重要,现有老旧的外后视镜设计在使用的时候会让驾驶员分出一部分精力向两边转头张望,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且传统后视镜的体积较大,汽车高速行进时会产生较大风阻及噪声震动等不利影响,增加油耗。对应部分狭窄的停车位时,传统后视镜即使经过折叠也还是会增加车身的宽度。
3.当前出现了一些在传统后视镜基础上增加摄像头辅助驾驶员视野的方案,但增加的摄像头并没有改善传统后视镜体积大、不便于观测的缺陷。且因为传统后视镜的功能需要,其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不具有可移植和模块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出一种采用摄像技术代替传统后视镜的电子后视镜,以克服传统后视镜体积大、安装位置固定的缺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子后视镜,安装于汽车车身的侧面,包括:
6.壳体,包括中空的内腔;
7.连接座,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侧面之间,所述连接座内含中空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内腔和所述车身的侧面;
8.第一摄像头,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一摄像头穿过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座的第一端以采集外部图像;
9.第二摄像头,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摄像头穿过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以采集外部图像,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之间,且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车身一侧;
10.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子后视镜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侧面具有打开使用的第一姿态,以及收折贴附于所述车身的侧面的第二姿态,当所述电子后视镜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车身的后方延伸,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身的侧面呈80度~105度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摄像头朝向所述车身的后方采集图像,以及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头朝向所述车身的侧方采集图像。
11.本申请电子后视镜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收容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给予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以密封保护,保证二者正常工作。通过所述内腔与所述通道的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线路可以连接至所述车身内部,与所述汽车形成电性连通并传输数据的功能。进一步,通过所述连接座对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的侧面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电子后视镜与传统后视镜一样,具备了打开使用的第一姿态和收折于所述车身的侧面的第二姿态。在所述电子后视镜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
述第一摄像头通过在所述壳体内的设置,使其朝向所述车身的后方采集图像,其视角类似于传统后视镜的视角。同时所述第二摄像头可以向所述车身的侧方采集图像,其视角可用于实现车载环视系统的图像采集功能。因为本申请电子后视镜的图像采集功能对于传统后视镜的可替代性,而安装摄像头比安装镜面所需要的体积小,使得本申请电子后视镜可以在体积占比更小的情况下达到替换传统后视镜的功能。相对于传统后视镜具备了更小的体积,可以提升汽车的道路通过性,以及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振动噪音,减小油耗。
12.同时,本申请电子后视镜采用模块化设计,且直接采用显示屏对驾驶员输出后方图像,因此其安装位置相对自由。比较于传统后视镜需要利用镜面反射原理而必须设置于驾驶室相对两外侧的方案,本申请电子后视镜可以在车身任意位置设置,只要保证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朝向以便功能实现,都可以满足本申请电子后视镜的使用需要。
13.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为流媒体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流媒体摄像头更适合用作后视图像的采集,而所述第二摄像头采用广角摄像头,有利于利用所述第二摄像头搭建车载环视系统以对驾驶员提供驾驶辅助。
14.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车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且大于等于0度,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头倾斜于车底面采集所述车身的侧方图像。所述第二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为了更准确的收集地面信息,宜将所述第二摄像头朝向车底面倾斜设置以消除畸变。
15.其中,还包括折叠电机,所述折叠电机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座固连,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壳体固连,所述折叠电机用于实现所述电子后视镜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的自动切换。所述电子后视镜的自动收折或打开功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16.其中,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动部外围,所述转动部内含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连接座的通道,避免所述折叠电机的设置而对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线路形成阻隔。
17.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摄像头连接处设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连接于所述内腔中的水管,所述喷水口用于朝向所述第一摄像头喷水以清洁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水管收容于所述内腔中可以使得所述水管穿过所述车身的侧面连通至所述汽车的水箱取水,或在所述内腔中设立独立的储水装置。
18.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外围套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容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加热片用于消除所述第一摄像头上的水气,除霜除雾,增强环境适应性。
19.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上方,所述第二侧面也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车身一侧,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转向灯。所述转向灯设置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上方,可以避免所述转向灯的光线对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地面图像形成的影响。
20.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的底面,所述底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所述底面平行于所述车底面设置,所述底面设有朝向车底面投射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可用于地面照明、美观装饰等多种效果。
21.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传感器获取到的图像进行亮化及降噪处理,提升所述电子后视镜的夜视能力。所述控制器的引入可以简化车载处理器的运算量,并提供更好的后视图像对驾驶员形成驾驶辅助。
22.本申请还涉及包括上述电子后视镜的汽车。本申请汽车因为装配了上述电子后视镜,其外形尺寸得到了缩减,且因为所述电子后视镜的模块化设计,安装位置便于随汽车的外形调整,提升汽车的外观一致性,并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振动噪音,减小油耗。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视镜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视镜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视镜的局部示意图;
27.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视镜中第一摄像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9.请参看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涉及的一种电子后视镜100,安装于汽车车身200的侧面处。电子后视镜100包括壳体30、连接座40、第一摄像头10以及第二摄像头20。其中壳体30包括中空的内腔31,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都收容并固定在内腔31中。壳体30通过连接座40与车身200的侧面连接,连接座40内含中空的通道41,通道41用于连通内腔31和车身200的侧面,以使得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的线路能够通过通道41连接至车身200的内部。壳体30包括有远离连接座40的第一端301。第一摄像头10位于靠近第一端301的位置,且第一摄像头10从第一端301穿出壳体30,以采集车身200外部的图像。壳体10在第一端301与连接座40之间还包括第一侧面302。第一侧面302位于壳体30远离车身200的一侧,即第一侧面302位于电子后视镜100相对于车身200的外侧。第二摄像头20靠近第一侧面302设置,且第二摄像头20从第一侧面穿出壳体30,以采集车身200外部的图像。因为第一侧面302连接于第一端301,因此从第一端301穿出壳体30的第一摄像头10,和从第一侧面302穿出壳体30的第二摄像头20各自的图像采集角度不同,使得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可以行使不同的图像采集功能。
30.连接座40与壳体30的连接为转动连接,以使得壳体30可以相对于车身200转动,实现电子后视镜100的收折功能。具体的,电子后视镜100通过壳体30与连接座40的转动连接,具有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为打开使用的第一姿态,以及具有收折后贴附于车身200的侧面的第二姿态。当电子后视镜100处于打开使用的第一姿态时,电子后视镜100中的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也随壳体30相对于车身200为打开的工作角度。此时壳体30的第一端301朝向车身200的后方,设置于第一端301的第一摄像头10采集图像的方向也随之朝向车身200的后方。而第一侧面302与车身200的侧面呈80度~105度的夹角,优选为90度夹角,设置于第一侧面302处的第二摄像头20采集图像的方向朝向车身200的侧方。
31.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通过壳体30的内腔31同时收容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
20,可以对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进行密封保护,保证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的正常工作。通过内腔31连通至通道41,使得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的线路可以连接至车身200内部,与汽车形成电性连通并传输数据的功能。当然,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的其余管线也可以通过这一通路与车身200内部连接。与传统的后视镜一样,通过连接座40对壳体30与车身200的侧面之间实现转动连接,使得电子后视镜100具备了打开使用的第一姿态和收折于车身200的侧面的第二姿态。电子后视镜100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摄像头10朝向车身200的后方采集图像,其视角类似于传统后视镜的视角,因此通过将第一摄像头10的图像传输到车内显示器上对驾驶员进行显示,可以代替传统后视镜的功能。驾驶员在利用本申请第一摄像头10了解后视图像时,不需要太大的转头角度,可以兼顾前方的驾驶视角,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同时第二摄像头20可以向车身200的侧方采集图像,其视角可用于实现车载环视系统的图像采集功能。汽车在配备车载环视系统之后,可以通过目标识别、障碍物检测等技术对驾驶员的驾驶提供辅助。因为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的图像采集功能对于传统后视镜的可替代性,且第一摄像头10和第二摄像头20的体积之和,都远小于传统后视镜的玻璃面积占比,使得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可以在体积占比更小的情况下达到代替传统后视镜的功能,且具备智能驾驶辅助的能力。
32.因为相对于传统后视镜具备了更小的体积,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可以提升汽车的通过性,特别是在电子后视镜100处于第二姿态时,可以将电子后视镜100从展开的状态转换为收折的状态。类似于现有镜面后视镜收折后可以缩小汽车的宽度尺寸原理,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在第一姿态展开时,因为距离车身更远,能具备更好的视野以采集后方视频图像。而当电子后视镜100处于第二姿态收折时,因为更贴近车身,宽度尺寸更小,利于汽车的道路通过或者停车等场景。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体积占比较现有的传统后视镜更小,而在电子后视镜100处于第一姿态时,还因为更小的体积占比减小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振动噪音,相应减小了油耗。
33.一种实施例,第一摄像头10作为后视图像的采集,可以采用流媒体摄像头。而第二摄像头20作为车载环视系统的图像采集,可以采用广角摄像头。以获得更贴合使用要求的视频图像。
34.一种实施例,对于第二摄像头20而言,其主要采集的图像为车身200的侧面偏下方的图像,以便于查找车身200周围以及地面可能存在的障碍物。此时宜设置第一侧面302与车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且大于等于0度,以使得第二摄像头20倾斜于车底面采集车身200的侧方图像。尤其当第二摄像头20采用广角摄像头实现时,第二摄像头20朝向车底面倾斜的设置方式可以更大程度的消除广角镜头的畸变,并使得第二摄像头20收集到的地面信息更准确。
35.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2,电子后视镜100还包括折叠电机50。折叠电机50包括固定部51和转动部52,固定部51固定连接于连接座40,转动部52与壳体30固定连接。折叠电机50的转动部52可以电动的绕固定部51转动,因此折叠电机50可用于实现电子后视镜100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的自动切换。省去驾驶员手动收折或打开电子后视镜100的繁琐操作,提升用户体验。需要提出的是,区别于传统镜面后视镜为了保护镜面,其转动轴线通常平行于竖直方向以使得镜面后视镜收折后镜面不外露。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中折叠电机50的转动轴线设置相对自由。既可以同样采用平行于竖直方向的方式设置,还可以采用其
余方向设置,因为电子后视镜100的体积较小,第一摄像头100面积也较小,不易受到破坏,因此折叠电机50的转动轴线设置也相对自由。
36.一种实施例,固定部51套设于转动部52的外围,转动部52的内部包含通孔521,通孔521用于连通壳体30的内腔31和连接座40的通道41。也可以描述为折叠电机50为中空,其内部包含通孔521,通孔52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内腔31和通道41,以使得内腔31中的管线能连接至车身200的内部。
37.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3,电子后视镜100在第一端301处设有喷水口60。喷水口60设置于第一摄像头10与第一端301的连接处,喷水口60正对第一摄像头10设置,且喷水口,60连接于内腔31中的水管61,喷水口60用于朝向第一摄像头10喷水以清洁第一摄像头10。水管61收容于内腔31中,水管61可以穿过车身200的侧面连通至汽车的水箱取水,或在内腔31中设立独立的储水装置以提供水源。当对水压进行第一的调节之后,喷水口60可以有效的将第一摄像头10处的污垢、杂质等清除,从而获得更好的图像采集效果。喷水口60为多个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向第一摄像头10喷水,进一步保证第一摄像头10的清洁。而相较于传统后视镜的大面积镜面,第一摄像头10的面积较小,喷水口60的作用范围足够满足使用需求,保证了本实施例具备较好的实施效果。
38.一种实施例,第一摄像头10的外围套设有加热片70。加热片70也容置于内腔31中,加热片70用于对第一摄像头10加热,以消除第一摄像头10上的水气,除霜除雾,增强环境适应性。因为第一摄像头10可能存在霜雾等影响图像采集的情况,包括前述中提到的喷水口60实施例,使得加热片70对第一摄像头10进行加热后,能够较好的缓解第一摄像头10因为水气产生的图像采集不清的缺陷。同时,加热片70套设于第一摄像头10的外围,对第一摄像头10的加热相对均匀,能够避免局部加热造成的第一摄像头10变形的情况。
39.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壳体30还包括与第一侧面302连接的第二侧面303。第二侧面30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侧面302的上方,且第二侧面303也位于壳体30背离车身200一侧,第二侧面303上设有转向灯80。传统后视镜上也多在其背离车身200的一侧设有转向灯,以在驾驶员准备拐弯时提醒前后车以及行人注意。因此申请电子后视镜100也设置了转向灯80,且因为第一侧面302朝向车身200的下方倾斜,因此宜将转向灯80设置于第二摄像头20的上方,一方面转向灯80在闪烁时其光线不会对第二摄像头20采集地面图像形成影响,另一方面转向灯80在相对水平的位置设置,也有利于前后车以及行人的观测。
40.一种实施例,壳体30包括与第一侧面302连接的底面304。底面304位于第一侧面302相对于第二侧面303的另一侧,且底面304平行于车底面设置。底面304设有朝向车底面投射的指示灯90。指示灯90可用于地面照明,保证第二摄像头20的图像采集清晰,还可以将指示灯90设置为汽车的logo灯、迎宾灯等,提升汽车的装饰效果。
41.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4,第一摄像头10还包括控制器11和传感器12。第一摄像头10采集到的图像通过传感器12形成电信号并朝向汽车传输。控制器11用于将传感器12获取到的图像进行亮化及降噪处理,提升本申请电子后视镜100的夜视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的引入使得第一摄像头10获取到的图像经过内部预处理后再传输给车载处理器,可以简化车载处理器的运算量,以便于实时提供优化后的的后视图像对驾驶员形成驾驶辅助。
42.本申请还涉及装备上述电子后视镜100的汽车(图中未示)。可以理解的,汽车因为装配了上述电子后视镜100,其外形尺寸得到了缩减,且因为电子后视镜100的模块化设计,
安装位置便于随汽车的外形调整,提升汽车的外观一致性,并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振动噪音,减小油耗。
43.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