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7855发布日期:2021-06-01 14:2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扶手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安全扶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扶手和车辆。



背景技术:

扶手作为供人攀扶的构件,不仅要满足人们攀扶的要求,更要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例如通常a柱装饰板、顶棚结构等车辆装饰件上会设置有安全扶手,以用于为乘坐人员提供着力点而方便上下车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手持安全扶手来减少乘坐人员的晃动,而现有的扶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人员舒适度的扶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扶手,包括一体成型的扶手本体,该扶手本体包括扶手主体部和位于该扶手主体部两端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扶手主体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手指相仿的仿形凸起。

可选地,所述扶手主体部的内侧面依次间隔均匀地设置有三个所述仿形凸起,且三个所述仿形凸起依次构造为食指仿形凸起、中指仿形凸起以及无名指仿形凸起。

可选地,所述中指仿形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食指仿形凸起的宽度,且大于所述无名指仿形凸起的宽度。

可选地,三个所述仿形凸起的中心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扶手主体部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并偏向所述扶手主体部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扶手主体部的横截面积从所述食指仿形凸起至所述无名指仿形凸起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横截面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扶手主体部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扶手主体部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仿形凸起由仿生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公开的扶手。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a柱,所述扶手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到所述a柱,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扶手主体部内侧设置模拟人员手指的仿形凸起,使扶手主体部从触觉上极大地接近于人的手部,实现模拟人手拉手的动作,使得人员在握持过程中更加舒适,满足人员对于舒适度的要求。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本体11扶手主体部12第一安装部

13第二安装部2仿形凸起21食指仿形凸起

22中指仿形凸起23无名指仿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扶手,包括一体成型的扶手本体1,一体成型保证结构强度且便于成型,并且该扶手本体1包括扶手主体部11和位于该扶手主体部11两端的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在本公开中,该仿生扶手能够用于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中,尤其适用于安装到车辆a柱上,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进行固定,且第一安装部12位于第二安装部13的上方。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在本公开提供的扶手中,扶手主体部11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手指相仿的仿形凸起2。

当人员将手握持到扶手主体部11的内侧时,通过设置模拟人员手指的仿形凸起2,使扶手主体部11从触觉上极大地接近于人的手部,实现模拟人手拉手的动作,使得人员在握持过程中更加舒适,满足人员对于舒适度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到的“内”是指人员四指接触的一面为内侧面,具体例如在安装到a柱后,扶手主体部11面向a柱的一侧为内侧,而方位词“上、下”,则具体可以根据车辆的竖直方向定义,在实际安装时,远离地面的一侧为上,接近地面的一侧为下。

进一步地,根据模拟实际拉手过程中,拉手部位主要集中在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三个手指,因而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内侧面依次间隔均匀地设置有三个所述仿形凸起2,且三个所述仿形凸起2依次构造为食指仿形凸起21、中指仿形凸起22以及无名指仿形凸起23,以依次配合人员手部的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触碰,实现手拉手的触感。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计为四个手指的仿形凸起,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只要能够给使用人员带来较好的舒适感即可。

除此之外,由于在模拟实际拉手过程中,食指所需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因而,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指仿形凸起22的宽度小于所述食指仿形凸起21的宽度,且大于所述无名指仿形凸起23的宽度。可选择地,食指仿形凸起21的宽度可以为20mm,中指仿形凸起22的宽度可以为19mm,无名指仿形凸起23的宽度可以为15mm。

为了方便人员的攀扶,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轴线a与a柱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具体地,根据不同车型,扶手主体部11的轴线a与a柱的轴线的夹角不同,例如,重卡的a柱是垂直于地面的,因而,在重卡车型中,可选择地,扶手主体部11的轴线与a柱的轴线的夹角可以为25°-30°,而在商务车中,由于商务车的a柱与垂直地面的垂线是呈夹角设置的,且该夹角在10°-13°之间,因而,在商务车中,扶手主体部11的轴线a与a柱的轴线的夹角可以为15°-17°。也即,使得扶手主体部11能够朝向远离a柱的轴线偏移,方便人员的手部的攀扶。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三个所述仿形凸起2的中心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b,且该直线b与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轴线a呈夹角设置并偏向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内侧。这样,能够进一步地实现手持部朝向远离a柱的方向偏离,更加方便人员的攀扶,提高舒适感。

如图3所示,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横截面积从所述食指仿形凸起21至所述无名指仿形凸起23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当将本公开提供的扶手安装到a柱上时,扶手的下部比较容易妨碍到驾驶员的视野,因而,使得扶手主体部11从上至下由粗至细的平滑过渡,上端较宽保证结构强度,下端变窄以保证驾驶员的视野开阔,保证安全驾驶。

其中,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可以为任意合适的构造,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不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所述第一安装部12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安装部13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二安装部1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2的横截面面积。例如在安装到a柱时,第一安装部12位于最上方,因而承受拉力,圆形能够分散拉力,实现受力均匀,避免结构变形,而第二安装部13则位于最下方,采用椭圆形结构,能够减小横截面面积,以降低对于驾驶员的视野的影响,且第二安装部13承受为压力,椭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满足与人手部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2与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安装部13与所述扶手主体部11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也即,本公开提供的扶手整体呈光滑的过渡,无论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均无尖部出现,能够保证对于人手部的保护,且也方便一体成型。

另外,为了从触感上进一步接近人员的手指,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凸起2由仿生材料制成,从材料上模拟手指,进一步增加人员攀扶的舒适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