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9415发布日期:2019-11-27 17: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是城市扬尘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场地路面为硬化,且缺少植被覆盖,土壤直接暴露在外,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从而形成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施工现场进出的作业车辆,在施工现场作业一段时间后,其车身车轮位置沾染大量泥土,之后离开施工现场驶入城市道路上后,携带的泥土逐渐干燥脱落,在车轮的碾压下形成风尘,扬尘一旦形成,会给城市的空气指标带来极大的影响,且空气中的扬尘非常难以清理,只有通过降雨的形式才能得到减轻。

据此,治理扬尘的最佳方法是从源头开始治理,即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控制,通常是对施工现场的进出车辆进行清洗,通过高压水枪对进出车辆进行冲刷,减少携带出的泥土,然而常规的清洗设备效果不太理想,附着在车轮及车身底部的泥土不易清洗,所以缺少该类提高治理效果的设备,减少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车身泥土附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设备,能够帮助治理扬尘的清洗过程中,增加车辆抖动,促使附着泥土的掉落,包括挡板,外支架,地面横杆,所述挡板设置有两道,分布在两侧,所述外支架设置有多道,其排列设置在挡板的外侧面,其底端与挡板的底端平齐,挡板与外支架稳定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地面横杆分为左横杆与右横杆,所述左横杆与右横杆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左横杆与右横杆均存在多道并且分别排列设置在挡板的内侧面底端,左横杆与右横杆的底端面为平直面,所述左横杆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端面与左横杆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右横杆的前端设置有调节弧板,所述调节弧板的内侧轮廓与调节杆的上端面外部轮廓一致,所述调节弧板能够套在调节杆的上端面上从而将调节杆的上端面覆盖,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若干道螺丝孔,所述调节弧板上设置有若干道与之对应的套孔,所述对应位置的套孔与螺丝孔能够套入固定螺丝将调节杆与调节弧板固定为一体,从而左横杆分别与右横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用于铺设在建筑施工现场车辆行进路线上,首先按照上述流程将其安装好,车辆车轮压过左横杆与右横杆时,由于左横杆与右横杆具备一定厚度,厚度可观,则车轮会出现起伏颠动,促使粘附在车轮与车身上的泥土与尘土掉落,实际操作过程中,该设备辅助喷水装置使用,水与泥土结合增加重力,随着车辆的抖动或颠动能够促使泥土掉落,尤其是车轮的泥土,由于一直压着路面上,喷水装置不易清洗完全,借助本实用新型设备可以使得车轮起伏抖动,有利于清洗,避免从施工现场驶出的车辆对城市造成扬尘污染,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杆与调节弧板上不同位置的螺丝孔与套孔对位固定可以调整地面横杆形成的整体长度,达到适应不同车辆车身宽度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具备挡板与外支架,作为两侧支撑能够保证地面横杆的摆放稳固,在进行喷水清洗作业时,挡板能够避免水柱外溅,影响施工人员操作,而且喷射的水流都会集中落入到两侧挡板之间,造成地面上具备富足的水层,有利于对车轮泥土的清洗。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左横杆与右横杆的顶部位置截面为弧形状,处于顶部左侧下方的侧边一位置为斜直倾斜状,处于顶部右侧下方的侧边二为竖直状,该设计是为了增加左横杆与右横杆厚度的同时减少对车轮的损伤,顶部位置为弧形状减少对车轮的压强,而其左侧下方的侧边一位置为斜直倾斜状有利于车轮爬升,而其右侧下方的侧边二位置为竖直状,则从该位置越过的车轮会陡然下落,形成车辆抖动效果,促使泥土掉落。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左横杆前端的调节杆上设置有多道卡槽,所述右横杆前端的调节弧板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卡板,在相应位置的螺丝孔与套孔处于对应状态时,卡板与相应位置的卡槽位置对应并且卡板能够卡入在卡槽内,改进的目的在于保证调节杆与调节弧板连接的相对稳固,在车轮巨大压力的作用下不会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横杆与右横杆未相接状态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示意图及连接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c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设备,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挡板1,外支架2,地面横杆3,所述挡板1设置有两道,分布在两侧,所述外支架2设置有多道,其排列设置在挡板1的外侧面,其底端与挡板1的底端平齐,挡板1与外支架2稳定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挡板1处于竖直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地面横杆3分为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所述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均存在多道并且分别排列设置在挡板1的内侧面底端,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的底端面为平直面,所述左横杆31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杆33,所述调节杆33的底端面与左横杆31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右横杆32的前端设置有调节弧板34,所述调节弧板34的内侧轮廓与调节杆33的上端面外部轮廓一致,如图5所示,所述调节弧板34能够套在调节杆33的上端面上从而将调节杆33的上端面覆盖,所述调节杆33上设置有若干道螺丝孔331,如图3局部放大图及图5所示,所述调节弧板34上设置有若干道与之对应的套孔341,所述对应位置的套孔341与螺丝孔331能够套入固定螺丝将调节杆33与调节弧板34固定为一体,从而左横杆31分别与右横杆3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用于铺设在建筑施工现场车辆行进路线上,首先按照上述流程将其安装好,车辆车轮压过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时,由于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具备一定厚度,厚度可观,则车轮会出现起伏颠动,促使粘附在车轮与车身上的泥土与尘土掉落,实际操作过程中,该设备辅助喷水装置使用,水与泥土结合增加重力,随着车辆的抖动或颠动能够促使泥土掉落,尤其是车轮的泥土,由于一直压着路面上,喷水装置不易清洗完全,借助本实用新型设备可以使得车轮起伏抖动,有利于清洗,避免从施工现场驶出的车辆对城市造成扬尘污染,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杆33与调节弧板34上不同位置的螺丝孔331与套孔341对位固定可以调整地面横杆3形成的整体长度,达到适应不同车辆车身宽度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具备挡板1与外支架2,作为两侧支撑能够保证地面横杆3的摆放稳固,在进行喷水清洗作业时,挡板1能够避免水柱外溅,影响施工人员操作,而且喷射的水流都会集中落入到两侧挡板1之间,造成地面上具备富足的水层,有利于对车轮泥土的清洗。

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的顶部35位置截面为弧形状,处于顶部35左侧下方的侧边一361位置为斜直倾斜状,处于顶部35右侧下方的侧边二362为竖直状,该设计是为了增加左横杆31与右横杆32厚度的同时减少对车轮的损伤,顶部35位置为弧形状减少对车轮的压强,而其左侧下方的侧边一361位置为斜直倾斜状有利于车轮爬升,而其右侧下方的侧边二362位置竖直状,则从该位置越过的车轮会陡然下落,形成车辆抖动效果,促使泥土掉落。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左横杆31前端的调节杆33上设置有多道卡槽332,如图3中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右横杆32前端的调节弧板34的前端设置有与卡槽332对应的卡板342,在相应位置的螺丝孔331与套孔341处于对应状态时,卡板342与相应位置的卡槽332位置对应并且卡板342能够卡入在卡槽332内,改进的目的在于保证调节杆33与调节弧板34连接的相对稳固,在车轮巨大压力的作用下不会脱离。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