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044发布日期:2019-11-08 22:5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靠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靠枕。



背景技术:

靠枕是供人头部、颈肩倚靠的用品,在汽车用品领域,靠枕一般对应于用户颈部,汽车靠枕用于对乘坐者的颈部进行支撑,提高乘坐舒适度。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3114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靠枕,包括靠枕本体和固定连接在靠枕本体上用于与汽车座椅相连的背带,靠枕本体大致呈长方体。另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19141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疲劳汽车座垫,包括靠背、垫板,靠背包括头部靠枕和背部靠垫,头部靠枕和背部靠垫间设置有颈部靠枕。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颈部靠枕一般通过背带捆绑于头部靠枕和背部靠垫间的内凹部位,颈部靠枕安装好后,其高度位置即已确定。但不同身高的人坐于汽车座椅上时,人员颈部难以正对颈部靠枕,颈部靠枕无法起到较好的颈部支撑作用,影响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枕,表枕的位置可调,能够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靠枕,包括用于接触人颈部的表枕、用于与座椅固定的背带,还包括与背带固定的里枕,所述表枕、里枕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魔术贴固定,所述表枕粘贴于里枕的位置沿表枕的宽度方向可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座椅上使用本靠枕时,用户通过背带将里枕固定于座椅的头部靠垫和背部靠垫之间,然后可根据自身的身高调整表枕粘贴于里枕的位置,使自身坐于座椅时颈部正对表枕;表枕起到较好的颈部支撑作用,人员乘坐的舒适度较高。

优选的,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钩面片、毛面片,所述钩面片固定于表枕上,所述毛面片固定于里枕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魔术贴的毛面片、钩面片质感不同,触摸钩面片时会有刺痛感。使用本靠垫时,用户的头颈可能接触到里枕朝向表枕的表面,将毛面片设置于该面能降低用户接触的不适感;正常使用情况下,用户不会接触到钩面片。

优选的,所述钩面片呈长条状,所述钩面片的长度方向沿表枕的宽度方向,所述毛面片均匀分布于里枕朝向表枕的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满足表枕、里枕位置调节的前提下,表枕上无需全部设置钩面片,能够减少魔术贴的用量,利于节约成本;而均布于里枕表面的毛面片便于用户固定表枕的位置,将表枕粘贴于里枕时无需将魔术贴对准方位,且表枕能粘贴于里枕表面的任意位置,满足用户对表枕位置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背带包括弹性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带具有弹性,弹性带能将里枕拉紧固定于座椅上,提高里枕安装时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弹性带分别通过端部与里枕的两端固定,所述弹性带背离里枕的端部分别设有相互固定的锁定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条弹性带能与里枕组合形成环状,两条弹性带通过锁定结构进行固定,能够方便里枕与汽车座椅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里枕朝向表枕的表面呈弧形内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里枕的内凹面可与座椅靠背的弧形曲线圆滑过渡,在里枕上调节表枕的位置后,弧形内凹的里枕表面能使表枕的位置贴合人的身体曲线,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表枕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表枕将空腔密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表枕内的空腔能起到类似气垫的作用,表枕长期使用后不易压扁变形;通过设置空腔,也能减少表枕的用料量,利于减少成本。

优选的,所述表枕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空腔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连通有充气压囊,所述充气压囊的两端均设有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片的单向进气方向朝向空腔;所述表枕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设有堵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能通过按压充气压囊的方式向空腔内进气,从而增大表枕的厚度,用户也能通过取出堵头的方式将空腔内的气排出,以减少表枕的厚度。表枕的厚度改变时,表枕表面与座椅的距离也产生改变,本靠枕能够满足用户对表枕凸出程度的调节需求,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靠枕的表枕位置可调,表枕起到较好的颈部支撑作用,能够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2、通过设置魔术贴,表枕与里枕的粘贴位置能方便地进行调节,且足够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靠枕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一种靠枕的爆炸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一的一种靠枕的爆炸图二;

图4为实施例二的一种靠枕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一种靠枕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表枕的A-A剖视图。

图中,1、表枕;2、里枕;3、背带;4、魔术贴;42、毛面片;41、钩面片;31、弹性带;32、锁定结构;11、空腔;12、进气管;13、充气压囊;14、单向阀片;15、排气孔;16、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靠枕,包括用于接触人颈部的表枕1、用于固定表枕1的里枕2、用于与座椅固定的背带3,背带3固定于里枕2背离表枕1的一侧。当本靠枕安装于座椅后,表枕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

参照图2和图3,里枕2朝向表枕1的表面呈弧形内凹,该内凹面可与座椅靠背的弧形曲线圆滑过渡。表枕1、里枕2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魔术贴4固定。魔术贴4包括相互配合的钩面片41、毛面片42,其中钩面片41固定于表枕1上,毛面片42固定于里枕2上,钩面片41呈长条状,钩面片41的长度方向沿表枕1的宽度方向,钩面片41平行设置有多个。毛面片42预设有较大的尺寸,毛面片42的尺寸与里枕2朝向表枕1的表面尺寸相近,毛面片42均匀分布于里枕2的表面。

本靠枕在满足表枕1、里枕2位置可调的前提下,表枕1上无需全部设置钩面片41,能够减少魔术贴4的用量,利于节约成本;而均布于里枕2表面的毛面片42便于用户固定表枕1的位置,将表枕1粘贴于里枕2时无须费力对准钩面片41和毛面片42。在里枕22上调节表枕11的位置后,弧形内凹的里枕22表面能使表枕11的位置贴合人的身体曲线,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背带3包括弹性带31和锁定结构32,弹性带31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弹性带31分别通过端部与里枕2的两端固定,弹性带31背离里枕2的端部分别连接于锁定结构32,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32为插扣、插槽的组合。

在汽车座椅上使用本靠枕时,用户通过背带3将里枕2固定于座椅的头部靠垫和背部靠垫之间,然后可根据自身的身高调整表枕1粘贴于里枕2的位置,使自身坐于座椅时颈部正对表枕1;表枕1起到较好的颈部支撑作用,人员乘坐的舒适度较高。正常情况下表枕1与里枕2的粘贴强度足够高,表枕1的位置不易产生自发移动。

实施例二:

参照图4,一种靠枕,包括表枕1、用于固定表枕1的里枕2、用于与座椅固定的背带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背带3仅包括单根弹性带31,弹性带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里枕2的两端,用户可通过拉伸弹性带31的方式将弹性带31套设于座椅上。

实施例三:

参照图5和图6,一种靠枕,包括表枕1、用于固定表枕1的里枕2、用于与座椅固定的背带3。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表枕1的内部设有空腔11,表枕1形成空腔11的腔壁并将空腔11密封。表枕1上连接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与空腔11连通,进气管12上连通有充气压囊13,充气压囊13的两端均设有单向阀片14,单向阀片14的单向进气方向朝向空腔11。表枕1上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排气孔15,排气孔15内设有堵头16,人员通过拆装堵头16能切换封闭排气孔15、打开排气孔15的两种状态。

用户能通过按压充气压囊13的方式向空腔11内进气,从而增大表枕1的厚度,用户也能通过取出堵头16的方式将空腔11内的气排出,以减少表枕1的厚度。表枕1的厚度改变时,表枕1朝外的表面与座椅的距离也产生改变,本靠枕能够满足用户对表枕1凸出程度的调节需求,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