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7672发布日期:2019-12-10 19:31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输颗粒状的物料时,通常会采用在底部安装有传送带的自卸车进行运输,以方便在其到达目的地时进行卸货。现有的带有传送带的自卸车,一般未对传动带采取有效的防砸防重压等保护装置,这样在装料时,物料通常会直接冲击传送带,易使传送带发生损坏,而在满载运输时,整车的物料几乎全部依靠传送带来进行承重,这对传送带会造成不小的压力,非常不利于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卸料时,传送带在开启时,会较为困难,不利于提高卸料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包含倒v型中滑料板、左侧斜滑料板及右侧斜滑料板,所述倒v型中滑料板的上端通过上限位链条悬吊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中部设有的车厢横梁上,下端通过四个角设有的下限位链条对应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底部的车厢左下纵梁及车厢右下纵梁连接固定,所述倒v型中滑料板位于自卸车的车厢内部且位于自卸车的传送带正上方,所述左侧斜滑料板及右侧斜滑料板对称分设在所述倒v型中滑料板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自卸车的车厢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斜滑料板的上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中部的车厢左中纵梁连接固定,下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底部的车厢左下纵梁连接固定;

所述右侧斜滑料板的上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中部的车厢右中纵梁连接固定,下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内侧底部的车厢右下纵梁连接固定;

在所述车厢左下纵梁及车厢右下纵梁之间设置着所述自卸车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支承在自卸车的车架横梁及车架纵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倒v型中滑料板包含沿自卸车的车厢前后且呈倒v型设置的左中滑料板和右中滑料板;

所述左中滑料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中滑料板的上端呈倒v型交汇在一起,在所述左中滑料板与右中滑料板呈倒v型交汇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一根沿自卸车的车厢前后且呈水平设置的中滑料板上纵梁,在所述左中滑料板与右中滑料板呈倒v型交汇的上端外侧、设置着所述上限位链条;

在所述左中滑料板的下端和右中滑料板的下端均设置有一根沿自卸车的车厢前后且呈水平设置的中滑料板下纵梁,每根所述中滑料板下纵梁均焊接在与之相对应的左中滑料板或右中滑料板的下端内侧;

在每根所述中滑料板下纵梁的两端均连接着一条所述的下限位链条,每根所述中滑料板下纵梁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下限位链条与同侧设置的车厢左下纵梁或车厢右下纵梁连接固定。

为防止装载物料时,物料起拱:在所述倒v型中滑料板的左中滑料板及右中滑料板的内侧还设有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通过在传送带正方设置的倒v型中滑料板,在装载物料过程,保护传送带不被物料直接冲击,而是先由倒v型中滑料板接受物料的直接冲击,而后再从倒v型与侧滑料板之间的缝隙滑落到传送带上,这样便可有效的避免了物料直接冲击传送带和对传送带造成冲击损伤;

通过在传送带正方设置的倒v型中滑料板,在满载物料运输时,分担车厢内满载的物料的一部分压力,起到有效减轻传送带在运输时承载的压力,便于自卸车在卸货时传动带启动迅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在装载物料过程中,通过在传送带的正上方安装的倒v型中滑料板和在倒v型中滑料板的两侧安装侧斜滑料板,可有效避免物料直接冲击传送带,减弱物料对传送带造成的冲击压力,减少了物料对传送带造成的冲击损伤,有利于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2)在满载物料运输时,车厢内满载的物料大部分会被中滑料板分担一部分压力,进而有效的减轻了传送带在运输时承载的压力,方便了其在卸货时启动迅速;

(3)通过在倒v型中滑料板四角设置的限位链条,来避免在装载物料过程中,倒v型中滑料板发生翻转,增加自卸车空载行驶时倒v型中滑料板的横向和纵向的稳定性;

(4)可通过在倒v型中滑料板1的左中滑料板1.1及右中滑料板1.2的内侧设置振动电机来带动倒v型中滑料板1振动,防止在装载物料过程中,骨料起拱,减轻其对供料皮带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倒v型中滑料板;1.1、左中滑料板;1.2、右中滑料板;1.3、中滑料板上纵梁;1.4、中滑料板下纵梁;2、左侧斜滑料板;3、右侧斜滑料板;4、上限位链条;5、下限位链条;

100、车厢;101、车厢横梁;102、车厢左中纵梁;103、车厢右中纵梁;104、车厢左下纵梁;105、车厢右下纵梁;200、传送带;300、车架横梁;400、车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输送带式自卸车防砸防重压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倒v型中滑料板1、左侧斜滑料板2及右侧斜滑料板3,倒v型中滑料板1的上端通过上限位链条4悬吊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中部设有的车厢横梁101上,下端通过其四个角设有的下限位链条5对应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底部的车厢左下纵梁104及车厢右下纵梁105连接固定,倒v型中滑料板1位于自卸车的车厢100内部且位于自卸车的传送带200正上方,左侧斜滑料板2及右侧斜滑料板3对称分设在倒v型中滑料板1的左右两侧,并位于自卸车的车厢100内部。

左侧斜滑料板2的上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中部的车厢左中纵梁102连接固定,下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底部的车厢左下纵梁104连接固定;

右侧斜滑料板3的上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中部的车厢右中纵梁103连接固定,下端与设置在自卸车的车厢100内侧底部的车厢右下纵梁105连接固定;

在车厢左下纵梁104及车厢右下纵梁105之间设置着自卸车的传送带200,传送带200支承在自卸车的车架横梁300及车架纵梁400上。

如图2所示,倒v型中滑料板1包含沿自卸车的车厢100前后且呈倒v型设置的左中滑料板1.1和右中滑料板1.2;

左中滑料板1.1的上端与右中滑料板1.2的上端呈倒v型交汇在一起,在左中滑料板1.1与右中滑料板1.2呈倒v型交汇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一根沿自卸车的车厢100前后且呈水平设置的中滑料板上纵梁1.3,在左中滑料板1.1与右中滑料板1.2呈倒v型交汇的上端外侧、设置着上限位链条4;

在左中滑料板1.1的下端和右中滑料板1.2的下端均设置有一根沿自卸车的车厢100前后且呈水平设置的中滑料板下纵梁1.4,每根中滑料板下纵梁1.4均焊接在与之相对应的左中滑料板1.1或右中滑料板1.2的下端内侧;

在每根中滑料板下纵梁1.4的两端均连接着一条下限位链条5,每根中滑料板下纵梁1.4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下限位链条5与同侧设置的车厢左下纵梁104或车厢右下纵梁105连接固定。

为防止装载物料时,物料起拱:在倒v型中滑料板1的左中滑料板1.1及右中滑料板1.2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振动电机以变化的频率振动带动左中滑料板1.1及右中滑料板1.2振动,以防止骨料起拱,减轻其对供料皮带的压力。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