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804发布日期:2020-05-20 00:1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由于整车与壁障接触面积小,导致纵梁几乎无法起到吸能作用,壁障会直接撞击左前轮,带动轮胎撞击门槛和a柱下端,侵占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遇到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能够使碰撞能量得到吸收,以减小车体变形,进而达到减小对车上人员生存空间的侵占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在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由于整车与壁障接触面积小,导致纵梁几乎无法起到吸能作用,壁障会直接撞击左前轮,带动轮胎撞击门槛和a柱下端,侵占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能够在遇到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能够使碰撞能量得到吸收,以减小车体变形,进而达到减小对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的侵占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a柱、前轮罩板以及加固件,其中,所述加固件包括碰撞部以及支撑部,所述碰撞部安装于所述前轮罩板后方,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碰撞部连接并且向后延伸与所述a柱固定。

优选的,所述碰撞部为刚性的板状件。

优选的,所述车辆包括底盘,所述碰撞部与所述底盘成成45°-7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碰撞部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a柱固定,所述碰撞部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a柱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

优选的,所述车辆包括侧围,所述加固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侧围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加固件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围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具有能够与所述侧围的一部分以及所述a柱的一部分匹配的形状,且所述碰撞部与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固定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加固件与所述a柱以及所述侧围均为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碰撞部及所述支撑部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车辆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两侧的两个所述加固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车辆在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障壁碰撞车辆前轮后,会带动轮胎撞击所述加固件,碰撞能量通过该加固件得到吸收,减小车体变形,进而达到减小对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的侵占。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固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固件,3-a柱,

2-侧围,4-底盘,

101-碰撞部,103-第二支撑件,

102-第一支撑件,10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a柱3、前轮罩板以及加固件1,其中,所述加固件1包括碰撞部101以及支撑部,所述碰撞部101安装于所述前轮罩板后方,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碰撞部101连接并且向后延伸与所述a柱3固定。

当该车辆在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时,壁障撞击轮胎后,导致轮胎向后方位移并撞击到轮罩板,之后轮胎带动轮罩板撞击到该加固件1的碰撞部101,碰撞部101承受碰撞冲击后,碰撞能量传递到支撑部,通过支撑部使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辆a柱3。通过该技术方案,一方面使车辆前轮后方到a柱3之间的车体结构得到加固;另一方面通过该加固件,能够使碰撞能量传递到a柱,增加吸收能量的区域,以减小由于碰撞导致的车体变形造成对驾驶空间的侵占。

该碰撞部101为刚性的板状件。高强度的碰撞部用以承受碰撞,避免在碰撞过程中碰撞部由于刚性不足而轻易产生形变。

该车辆包括底盘4,碰撞部101与底盘4成成45°-70°的夹角。在碰撞过程中,轮胎向后方冲击碰撞部101,由于碰撞部101倾斜设置,使轮胎在于碰撞部101接触后能够改变轮胎的位移方向,使冲击分散,以减小对车辆a柱的冲击。

该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102和第二支撑件103,碰撞部101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02与a柱3固定,碰撞部101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件103与a柱3固定。通过该技术方案,碰撞部101、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以及a柱3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能够显著提高该区域的强度,增强抵御变形的能力,增加a柱吸收能量的范围。

第一支撑件10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03平行。使碰撞部101、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与a柱的形状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该车辆包括侧围2,所述加固件1包括安装于所述侧围2表面的固定板104,所述加固件1通过所述固定板104与所述侧围2固定。通过固定板104,使该加固件1与车辆侧围2固定,在碰撞过程中,侧围2也承受冲击,分担了a柱的冲击,增加了碰撞时车辆的吸能结构的范围。

该固定板104具有能够与所述侧围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a柱3的一部分匹配的形状,且所述碰撞部101与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固定板104贴合。以使该加固件1与侧围2的安装更加稳定。

该加固件1与所述a柱3以及所述侧围2均为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方式,使该加固件1与车体的固定更加牢固,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承受冲击的能力。

该碰撞部101及所述支撑部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使该加固件1形状更加稳定,提升对冲击的承受能力。

该车辆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两侧的两个所述加固件1。使车辆无论正、副驾驶侧在遇到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时,都能够减小车体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a柱(3)、前轮罩板以及加固件(1),其中,所述加固件(1)包括碰撞部(101)以及支撑部,所述碰撞部(101)安装于所述前轮罩板后方,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碰撞部(101)连接并且向后延伸与所述a柱(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101)为刚性的板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底盘(4),所述碰撞部(101)与所述底盘(4)成45°-7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102)和第二支撑件(103),所述碰撞部(101)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02)与所述a柱(3)固定,所述碰撞部(101)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103)与所述a柱(3)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03)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侧围(2),所述加固件(1)包括安装于所述侧围(2)表面的固定板(104),所述加固件(1)通过所述固定板(104)与所述侧围(2)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4)具有能够与所述侧围(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a柱(3)的一部分匹配的形状,且所述碰撞部(101)与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固定板(104)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1)与所述a柱(3)以及所述侧围(2)均为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101)及所述支撑部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两侧的两个所述加固件(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A柱(3)、前轮罩板以及加固件(1),其中,所述加固件(1)包括碰撞部(101)以及支撑部,所述碰撞部(101)安装于所述前轮罩板后方,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碰撞部(101)连接并且向后延伸与所述A柱(3)固定。该车辆在正面小偏置碰撞的工况下,障壁碰撞车辆前轮后,会带动轮胎撞击所述加固件(1),碰撞能量通过该加固件(1)得到吸收,减小车体变形,进而达到减小对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的侵占。

技术研发人员:宋旭;冯虎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6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