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透车枕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121发布日期:2020-02-14 16:3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防渗透车枕套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枕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透车枕套。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套中的头枕枕皮里面的枕芯一般为发泡结构,常见的头枕包括两部分:发泡好的枕芯、枕皮,将枕芯套在枕皮里面之后将枕皮缝合或者在枕皮处拉上拉链即成成品。由于枕皮和枕芯套装的方式需要人工安装而且由于不好安装费时费力,导致人工成本高。

现有一种改进技术,将发泡材料先注入枕皮里面,直接在枕皮里面发泡形成枕皮的形状,这种生产方式节约了套装的成本。为了实现注入的发泡材料不在枕皮的缝接处外漏,一般的做法是在枕皮的缝合处用防水胶贴上,由于防水胶很贵,且防水胶粘贴过程也需要由人工来操作,费时费力提高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防渗透车枕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渗透车枕套,包括缝合形成的枕皮以及注入所述枕皮内部的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在所述枕皮内发泡形成枕芯;所述枕皮对应缝合处的内侧和/或外侧缝制具有防水功能的设定宽度的防水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枕皮内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枕套的前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向内凹陷有第一弧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四角及中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中部可活动地活动板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板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通过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第二弧面结构,所述活动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减震弹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板的四角及中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向下延伸的下延伸板以及向上延伸的上延伸板;所述下延伸板相对于所述枕套的前侧面,设置为向下向后弯曲的第三弧面结构;所述上延伸板相对于所述枕套的前侧面,设置为向上向后弯曲的第四弧面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对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分别设置向后弯曲的第五弧面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渗透车枕套,包括缝合形成的枕皮以及注入所述枕皮内部的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在所述枕皮内发泡形成枕芯;所述枕皮对应缝合处的内侧和/或外侧缝制具有防水功能的设定宽度的防水布。

在枕皮的缝合处缝制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水布,能够将枕皮缝合处的缝隙遮住,防止发泡材料由枕皮缝合处的缝隙溢出;另外防水布价格便宜,用机器操作缝制防水布,可以降低材料及人力的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枕皮内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枕套的前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

在枕皮内设置支撑架,支撑架设置两个可活动连接的支撑板使得在头枕内设置支撑结构,提高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感,能够对使用者的头颈部起到支撑作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第一弧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在一起。

将支撑板设置为贴合人体曲线的弧面结构能够使得头枕的支撑板贴合在使用者的头颈部,增加使用者使用头枕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上、下延伸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板形成第五弧面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枕皮;200、防水布;300、第一支撑板;320、活动板;322、下延伸板;323、上延伸板;330、固定板;340、支撑杆;400、第二支撑板;500、第一减震弹簧;600、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缝合形成的枕皮100以及注入所述枕皮100内部的发泡材料,所述发泡材料在所述枕皮100内发泡形成枕芯;所述枕皮100对应缝合处的内侧和/或外侧缝制具有防水功能的设定宽度的防水布200。

在常规头枕制作工艺中,将发泡材料注入枕皮100之后,发泡材料进行发泡,发泡过程中发泡材料会从枕皮100缝合的缝隙处溢出,不利于头枕的美观,而且会影响头枕的使用。因此需要在枕皮100缝合处的缝隙上缝制或贴制条状的遮挡层。现有技术中,在缝隙处粘贴防水胶,但是防水胶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人工粘贴,提高了人力成本而且提高材料费。在本实施例中,在缝隙处缝制防水布200,一方面防水布200价格较低,另一方防水布200的缝制过程可以由机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枕芯的内部。将支撑架设置在枕芯内部既可以保证支撑架对枕芯的支撑作用,又不至于使得支撑架凸出枕皮100,影响美观。

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是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枕皮100内增设支撑结构。所述枕皮100内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00及第二支撑板400,所述第一支撑板300靠近所述枕套前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300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枕套的前侧面是指使用者使用枕套时所使用的侧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300的中部向内凹陷有第一弧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30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的长度;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0及第二支撑板400之间的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500将所述第一支撑板300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连接在一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弧面结构设置为贴合使用者的头颈部的曲线,可以增加使用者使用头枕时的舒适感。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0及第二支撑板400之间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500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50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0的四角及中部。五个第一减震弹簧500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板300与第二支撑板400之间,可以使得支撑板均匀承受使用者头颈部施加的压力,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弹性舒适感。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300包括中部的活动板320以及位于所述活动板320两侧的固定板330;所述固定板330的两侧通过支撑杆34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320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第二弧面结构,所述活动板320与第二支撑板400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减震弹簧60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板300的中部设置为可活动的,而第一支撑板300除中部活动板320以外的其他区域设置为固定板330,固定板330与第二支撑板400固定连接。将部分第一支撑板300的结构设置为固定的,可以保证整体支撑架的支撑强度,另外在第一支撑板300上又设置活动板320同时保证了第一支撑板300的弹性,增加舒适度。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活动板3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0之间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600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600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板320的四角及中部。通过五个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板400与活动板320之间的第二减震弹簧600,可以使得活动板320受力均匀。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板320两侧分别设置向下延伸的下延伸板322以及向上延伸的上延伸板323;所述下延伸板322相对于所述枕套的前侧面,设置为向下向后弯曲的第三弧面结构;所述上延伸板323相对于所述枕套的前侧面,设置为向上向后弯曲的第四弧面结构。为进一步增加使用者使用头枕时的舒适感,将第一支撑板300上的活动板320沿上下两侧方向向外延伸,并且将延伸部分的曲线设置为贴合使用时人体头颈部曲线的结构,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向后是相对于使用者使用枕套的前侧面而言的,向后方向与前侧面方向相反。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一对所述固定板330远离所述活动板320的一侧分别向后弯曲有第五弧面结构。在第一支撑板300的两个固定板330外侧的端部分别向后弯曲成弧面结构,同样为了贴合使用者的头颈部曲线,增加使用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使用头枕时的使用面为枕套的前侧面,远离枕套使用面的方向为向后方向。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