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击防护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5979发布日期:2020-03-17 14:3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击防护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石击防护条。



背景技术:

汽车石击防护条为一种可安装于汽车车底的防护条,其能有效地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底和车门下边缘易被碎石和泥沙等撞击,导致车底和车门下边缘易被石头的撞击而刮花,从而对汽车本身造成损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石击防护条为直条状,无法完美地与汽车完全贴合,将其安装于汽车上,不仅不够美观,而引起的弹性差;此类防护条一般都是通过粘结剂粘贴与汽车上,不仅使得其拆装不便,且由于汽车长期暴露在室外,高温会将粘结剂融化,导致防护条从汽车上脱落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击防护条,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同,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快速地对防护条进行拆装,同时其拆装过程快速便捷、不易脱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击防护条包括防护条本体以及底板,所述防护条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凹槽,所述防护条本体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对准所述凹槽,所述防护条本体得以卡接于所述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防护条本体设有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所述第一面板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第三面板分别从所述第一面板的两侧向上扩张延伸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第三面板的内侧壁上均粘贴有橡胶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面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第一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防护条本体包括第一防护条本体以及两个第二防护条本体,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分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上设有多个卡钩,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上设有多个卡槽,各个所述卡钩分别对准各个所述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间隔分布于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防护条本体包括基体层以及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密封层、耐候层以及耐磨层,所述密封层涂覆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耐候层涂覆于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所述耐磨层涂覆于所述耐候层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可分离的底板和防护条本体,通过所述防护条本体上的卡块卡入所述底板上的凹槽内,得以快速地对所述防护条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通过对所述防护条本体两端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不仅能够方便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的安装,同时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以及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得以形成一个与汽车上向匹配的石击防护条,从而使得所述石击防护条能与汽车之间进行完美的匹配,使得其外观更加美观大方;其设有橡胶条,得以有效地将所述第二面板与汽车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第三面板与汽车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使得所述防护条本体得以与汽车能够完美地贴合,同时所述橡胶条得以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与汽车之间的弹性,避免了由于两者之间的弹性差,导致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石击导致汽车本体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石击防护条各部件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护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护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条本体的涂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是一种石击防护条1包括防护条本体10以及底板20,所述底板20螺纹固定于汽车上,所述防护条本体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板20,所述防护条本体10得以快速地进行拆装,从而简化了防护条本体10的安装过程,同时也为后期进行更换提供方便;所述底板20上设有凹槽21,所述防护条本体10上设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对准所述凹槽21,当需要对其进行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卡块11套入所述凹槽21,然后滑动所述卡块11,所述卡块11得以将所述防护条本体10卡接于所述底板20上,该操作简单方便,符合人们对安装的需求。

其中,所述防护条本体10设有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13以及第三面板14,所述第一面板12连接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三面板14,所述卡块11一体地从所述第一面板12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三面板14分别从所述第一面板12的两侧向上扩张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面板12、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三面板14得以围成一个向内凹陷的腔体,所述卡块11安装于所述腔体内,当对其进行安装时,只需将所述腔体内的所述卡块11对准所述凹槽21,从而所述卡块11得以将所述防护条本体10固定于所述底板20上。

其中,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三面板14的内侧壁上均粘贴有橡胶条17,当所述防护条本体10安装好后,所述第一面板12、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三面板14得以将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包裹,同时所述橡胶条17得以填充所述第二面板13与车体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三面板14与车体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所述防护条本体10得以与汽车能够完美地贴合,同时所述橡胶条17得以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与汽车之间的弹性,避免了由于两者之间的弹性差,导致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石击导致汽车本体受到损伤。

其中,所述第二面板13上设有加强筋131,所述加强筋131一体连接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一面板12,当所述防护条本体10安装好后,所述第二面板13朝向地面,所述加强筋131得以增强所述第二面板13以及所述第一面板12之间的强度,从而当汽车在行驶时,所述第二面板13得以有效地对汽车本体进行保护,从而使得汽车本体不易因在行驶过程中被石击而造成损伤。

其中,所述防护条本体10包括第一防护条本体15以及两个第二防护条本体16,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分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的两端,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上设有多个卡钩161,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上设有多个卡槽151,各个所述卡钩161分别对准各个所述卡槽151,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优选为长条形,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优选为弧形结构,当对所述防护条本体10进行安装时,只需将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上的所述卡块11插入所述底板20上的所述凹槽21内,然后滑动插入所述凹槽21内的所述卡块11,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得以完整地卡接于所述底板20上,当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安装好后,分别将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对准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的两端,将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上的各个所述卡钩161分别对准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上的各个卡槽151,然后向里推进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得以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的两端,从而完成了对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安装。

其中,所述底板20上设有多个螺纹孔22,多个所述螺纹孔22间隔分布于所述底板20上,当对整个所述石击防护条1进行安装时,只需先将所述底板20通过所述螺纹孔22螺纹固接于汽车上,然后将所述防护条本体10卡接于所述底板20上得以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更换时,只需将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条本体16从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的两端抽出,然后将所述第一防护条本体15上的所述卡块11从所述底板20上的所述凹槽21内抽出,由此所述防护条本体10得以从所述底板20上拆卸下来,由此使得整个装置安装方便、后续更换也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胶粘使得所述防护条本体10无法长期牢固地粘贴于汽车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防护条本体10包括基体层30以及从所述基体层30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密封层40、耐候层50以及耐磨层60,所述密封层40涂覆于所述基体层30的外表面,所述密封层40得以有效地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密封性能,所述耐候层50涂覆于所述密封层40的外表面,所述耐候层50得以有效地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耐候性能,所述耐磨层60涂覆于所述耐候层50的外表面,所述耐磨层60得以有效地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强度,避免其外表面被刮花。

其中,所述基体层30优选为铝合金材质,其能够在保证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弹性的同时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强度,使得其能兼具强度和弹性的要求。

其中,所述密封层40优选为硅橡胶层,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填充性,将其涂覆于所述基体层30的外表面,得以有效地增强所述基体层30的密封性。

其中,所述耐候层50优选为聚酰亚胺层,将其涂覆于所述密封层40的外表面,得以提高所述防护条本体10在各个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无论是高温条件下或是低温天气下,得以保持所述防护条本体10表面的稳定性,不易变形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耐磨层60优选为顺丁橡胶层,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将其涂覆于所述耐候层50的外表面,得以有效地增强所述防护条本体10的耐磨性,从而得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