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7250发布日期:2020-05-08 14: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结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led车灯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led远近光前照灯的需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于整灯成本降低的需求也越加明显,现有技术中的反射式led远近光基本上都是分别设置调光结构或者不设置调光机构。对于前者,由于零件结构繁多,既增加了整灯成本,又需要较大的内部调光空间需求。

对于后者,由于无调光结构,主近光及辅近光之间截止线无法对齐,近光与远光相对位置也容易产生偏差,则会导致光型截止线不佳,容易引起法规不合格或者客户的抱怨等问题。

如图1a所示,为辅近光光型调光偏下的光型,图1b则为远光光型调光偏上的光型,均为不良光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整灯调光系统及反射镜零件的个数并有效降低成本的可实现各功能之间的光型调光对齐的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其特点为,包括成一体结构的主近光反射镜、辅助近光反射镜和远光反射镜;

所述主近光反射镜背部设有主近光线路板,所述主近光线路板上固定有主近光光源,所述主近光反射镜与所述主近光线路板固定连接;

所述辅助近光反射镜背部设有辅助近光线路板,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上固定有辅助近光光源,所述辅助近光反射镜背部设有第一连接导向柱,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上开设有用于接纳所述第一连接导向柱并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可保持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与所述辅助近光反射镜左右限位而前后相对可位移的条形孔;

所述远光反射镜背部设有远光线路板,所述远光线路板上固定有远光光源,所述远光反射镜背部设有第二连接导向柱,所述远光线路板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第二连接导向柱并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可保持所述远光线路板与所述远光反射镜左右限位而前后相对可位移的条形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结构还包括一可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前后移位的第一推拉结构;以及一可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远光线路板前后移位的第二推拉结构。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近光线路板背部连接有主近光散热器,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背部连接有辅助近光散热器,所述远光线路板背部连接有远光散热器。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呈前后走向的长圆孔,所述第一连接导向柱为圆柱,所述第一连接导向柱的外径与所述长圆孔的短边相适应。

同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呈前后走向的长圆孔,所述第二连接导向柱为圆柱,所述第二连接导向柱的外径与所述长圆孔的短边相适应。

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近光光源、辅助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均为led光源,各光源的外侧设置有遮光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深度;所述第二连接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深度。

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近光反射镜与所述辅助近光线路板经一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导向柱及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连接定位;所述远光反射镜与所述远光线路板经一个以上所述第二连接导向柱及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连接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近光反射镜处于一体结构的中间位,所述辅助近光反射镜和远光反射镜分处左右两侧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提供了一种反射式led远近光全新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单独远光、单独近光反射镜设计为远近光一体反射镜,以主近光为调光基准,再通过调整辅近光散热器小总成及远光散热器小总成的前后位置,实现各功能之间的光型调光对齐,以减少整灯调光系统及反射镜零件的个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车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减少了整灯调光系统零件,达到了减少整灯成本的目的。

2、将三个反射镜做成一个反射镜,减少了反射镜零件,达到了减少整灯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不良光型,图1a示意了辅助近光光型调光偏下的光型,图1b示意了远光光型调光偏上的光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车灯调光结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近光散热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近光光型;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近光光型;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远近光光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的车灯远近光前后微调光结构,装配完成的远近光小总成,将原本的辅助近光反射镜210、主近光反射镜220和远光反射镜230设计成一整体反射镜200,散热器小总成分别为单独的主近光散热器总成310、辅助近光散热器总成320和远光散热器总成330。

图4所示为主近光散热器小总成,包含散热器410、线路板420、led光源430、遮光罩440等零部件,如图5所示,为其分解图,散热器小总成可以通过散热器上的定位柱及冷铆柱先装配好再与主近光反射镜220进行装配调光。

其中,主近光散热器总成310通过定位孔与反射镜背部的定位柱直接装配到反射镜上固定,直接实现主近光光型。如图2所示,定位柱221和222分别与定位孔311和312相匹配,其中定位孔可以开设于主近光线路板上,也可以开设于散热器上,只需满足主近光反射镜220与散热器总成310的整体装配即可。具体光型如图6所示。

辅助近光散热器总成320上开设有前后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意)的长条形孔321和322,孔的长度大于辅助近光反射镜210前后导向柱211和212的外径,孔的宽度与导向柱的外径相适应。安装到辅助近光反射镜210上后螺钉预紧,此时左右方向通过线路板长条形孔(这里指长条形孔321和322开设于辅助近光线路板上的情况)与辅助近光反射镜210的背部导向柱定位,上下方向将散热器小总成预压紧,通过专机在前后方向所设的一高精度推动结构,在前后方向推动辅助近光散热器总成320,当辅助近光截止线与主近光截止线对齐后螺钉紧固,实现辅近光截止线与主近光截止线的对齐,具体近光光型如图7所示。即,通过前后走向的长条形孔,实现了反射镜与散热器总成(尤其指设置辅助近光光源的辅助近光线路板)在左右方向的限位以及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可控,以便于在需要进行调光时,通过控制两者的前后相对位移,实现了光线的控制和调节。当然,由于通常情况下,光源是直接设置于线路板上的,因此,最直接的做法是在线路板上开设前后方向的长条孔(例如长圆孔)来满足与反射镜的相对位移控制;当然由于线路板的背部还连接有散热器,也需要考虑散热器与线路板是否要固定连接为一体。

基于同样的原理,在远光散热器总成330上开前后方向的长条形孔331和332,孔的长度大于远光反射镜230前后导向柱231和232的外径,安装到远光反射镜上后螺钉预紧,左右方向通过远光线路板上的长条形孔(这里指长条形孔331和332开设于远光线路板上)与反射镜导向柱定位,上下向将散热器小总成预压紧,专机在前后方向通过另一高精度推动结构,在前后方向推动远光散热器总成,当远光光斑与近光拐点相对位置对齐后螺钉紧固,实现远光光斑与近光拐点的对齐,具体远近光光型如图8所示。即,由于远光光源安装于远光线路板上,在远光线路板相对于远光反射镜仅前后位移时,相应的实现了远光光源与远光反射镜间的前后位置变换,进而为前后方向的微调光实现可能。

进一步,当远近光小总成调光结束后,将远近光小总成作为一个整体装入整灯,再进行整体上下、左右的调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