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012发布日期:2020-05-20 00: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车灯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调节组件,属于车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照明系统是否进行正确的指向调整,不仅关乎实际的照射效果,也关乎车辆行驶的安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车的近光灯调得很高,使对面车辆产生眩光,非常影响安全。同时,如果不能正确调节车大灯指向,也会影响车大灯的照射范围,以及路面的照射效果。车灯调节系统通常用于汽车车灯的照射角度调节,以获得最佳的行车照明,并避免交通事故,以达到更高级别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现有的车灯调节系统通常是通过调节螺钉的旋转带动设置在反光镜上的卡式螺母的移动,实现反射镜上下调光功能。但调节螺钉安装在车灯外壳的内部,当车灯安装后如何从外部实现对调节螺钉的驱动则需要外部的调节结构进行配合实现,目前的外部调节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也较为方便的车灯调节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车灯外壳、设置于车灯外壳内部的反光镜、用于支撑所述反光镜的车灯调节支架、安装于所述车灯调节支架上的卡式螺母、与所述卡式螺母相配合的调节螺钉以及位于所述车灯外壳外侧的调节杆;在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调节螺钉的远离所述卡式螺母的一端穿出于所述车灯外壳的外部并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在所述车灯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杆的第一轴座以及第二轴座;所述调节杆的远离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

采用上述结构,调节杆转动,能够带动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设置在调节螺钉上,所以调节杆转动能带动调节螺钉转动,因为调节螺钉能够与车灯调节支架上的卡式螺母配合进而带动车灯调节支架进行移动,在车灯调节支架上设置有反光镜,车灯调节支架的移动带动反光镜移动,进而实现对车灯灯光调节的功能。

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位于所述车灯外壳内部的第三轴座上,在所述调节螺钉上设置有限位装置用于卡在所述第三轴座的两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螺钉上的挡环以及套设在所述调节螺钉上的弹性夹片所述调节螺钉上设置有台肩,所述弹性夹片包括一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顶在所述台肩上,所述第二弹片顶在所述第三轴座上,第三轴座和限位装置对调节螺钉起到限定位置的作用,同时通过弹性夹片和调节螺钉上的台肩之间的配合使调节螺钉在与卡式螺母进行螺接配合时具有缓冲自由度。

所述车灯外壳内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车灯调节支架端部的插接部插入到所述导向槽内,使车灯调节支架与车灯外壳连接为一体,且能够调节车灯调节支架相对于车灯外壳的位置。

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导向槽接触的面为弧形面,在车灯调节的过程中,调节螺钉与卡式螺母的配合会带动车灯调节支架移动,车灯调节支架会在导向槽内转动和移动,设置为弧形面更便于车灯调节支架在导向槽内的转动和移动。

所述车灯调节支架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柱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套转动;所述连接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由两个相对的平面组成的平面组,用于与车灯壳体上设置的导向槽面接触,在车灯调节的过程中,调节螺钉与卡式螺母的配合会带动车灯调节支架移动,车灯调节支架能够通过设置在连接柱上的连接套在导向槽内移动,而连接柱能够相对于连接套转动。

所述连接柱和连接套之间相互卡接限定二者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可以防止连接套脱离连接柱。

所述连接套与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二者周向相对位移的限位结构,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套内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能够卡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在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块在周向上的宽度,卡块能够在卡槽内转动,并且卡槽还可以限制卡块转动的角度进而限制连接柱在连接套内转动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杆的转动能使调节杆上的第一锥齿轮带动调节螺钉上的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调节螺钉转动,调节螺钉与车灯调节支架上的卡式螺母配合,进而对车灯调节支架上的车灯反射镜起到调节的作用,也就是实现了对车灯灯光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车灯的立体图。

图2为车灯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车灯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k-k向剖视图。

图7为连接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连接柱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连接柱与连接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连接柱与连接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对技术方案进行解释,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车灯外壳2、设置于车灯外壳内部的反光镜13、用于支撑所述反光镜13的车灯调节支架1、安装于所述车灯调节支架1上的卡式螺母12、与所述卡式螺母12相配合的调节螺钉3以及位于所述车灯外壳2外侧的调节杆4;在所述调节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调节螺钉3的远离所述卡式螺母12的一端穿出于所述车灯外壳2的外部并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1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1;在所述车灯外壳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杆4的第一轴座51以及第二轴座52;所述调节杆4的远离所述调节螺钉3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

采用上述结构,调节杆4转动,能够带动与第一锥齿轮41啮合的第二锥齿31轮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31设置在调节螺钉3上,所以调节杆4转动能带动调节螺钉3转动,因为调节螺钉3能够与车灯调节支架1上的卡式螺母12配合进而带动车灯调节支架1进行移动,在车灯调节支架1上设置有反光镜13,车灯调节支架1的移动带动反光镜13移动,实现对车灯灯光调节的功能。

所述调节螺钉3安装于位于所述车灯外壳2内部的第三轴座53上,在所述调节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螺钉3上的挡环34以及套设在所述调节螺钉3上的弹性夹片33,所述调节螺钉3上设置有台肩,所述弹性夹片33包括一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弹片33b与第二弹片33a,所述第一弹片33b顶在所述台肩上,所述第二弹片33a顶在所述第三轴座53上,第三轴座53和限位装置对调节螺钉3起到限定位置的作用,同时通过弹性夹片33和调节螺钉3上的台肩之间的配合使调节螺钉3在与卡式螺母12进行螺接配合时具有缓冲自由度。

所述车灯外壳2内侧设置有导向槽21,所述车灯调节支架1端部的插接部11c插入到所述导向槽21内,使车灯调节支架1与车灯外壳2连接为一体,且能够调节车灯调节支架1相对于车灯外壳2的位置。

所述插接部11c与所述导向槽21接触的面为弧形面,在车灯调节的过程中,调节螺钉3与卡式螺母12的配合会带动车灯调节支架1移动,车灯调节支架1会在导向槽21内转动和移动,弧形面更便于车灯调节支架1在导向槽21内的转动和移动。

所述车灯调节支架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柱11a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1a上的连接套11b;所述连接柱11a为圆柱形,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套11b转动;所述连接套11b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由两个相对的平面组成的平面组,用于与车灯壳体上设置的导向槽21面接触,在车灯调节的过程中,调节螺钉3与卡式螺母12的配合会带动车灯调节支架1移动,车灯调节支架1能够通过设置在连接柱11a上的连接套11b在导向槽内移动,而连接柱11a能够相对于连接套11b转动。

所述连接柱11a和连接套11b之间相互卡接限定二者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可以防止连接套11b脱离连接柱11a。

所述连接套11b与连接柱11a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二者周向相对位移的限位结构,在所述连接柱11a上设置有卡槽122;所述连接套内壁设置有卡块124,所述卡块124能够卡在所述卡槽122内;所述卡槽122在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块124在周向上的宽度,卡块124能够在卡槽122内转动,并且卡槽122还可以限制卡块124转动的角度进而限制连接柱11a在连接套11b内转动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杆4的转动能使调节杆4上的第一锥齿轮41带动调节螺钉3上的第二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调节螺钉3转动,调节螺钉3与车灯调节支架1上的卡式螺母12配合,进而车灯调节支架1上的车灯反射镜13起到调节的作用,也就是实现了对车灯灯光的改变。

所述车灯调节支架包括本体部、位于本体部两端的连接柱11a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1a上的连接套11b;所述连接柱11a为圆柱形,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套11b转动;所述连接套11b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由两个相对的平面组成的平面组,用于与车灯壳体上设置的导向槽21面接触。

所述连接柱11a和连接套11b之间相互卡接限定二者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所述连接柱11a上设置有卡槽122;所述连接套11b内壁设置有卡块124,所述卡块124能够卡在所述卡槽122内防止连接套11b在连接柱11a上脱离;所述卡槽122在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块124在周向上的宽度,从而使所述卡块124在卡槽122内能够沿周向移动。

所述连接套11b与连接柱11a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二者周向相对位移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柱11a上的限位凸棱126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套11b内壁上的凹槽125,所述限位凸棱126能够插入到所述凹槽125内,当所述连接套11b相对于连接柱11a相对转动时,所述限位凸棱126能够在所述凹槽125内移动并被所述凹槽125的侧壁限定位置。

在所述连接套11b的远离所述本体部的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檐127,在所述连接柱11a的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台肩,当所述连接柱11a插入到所述连接套11b内时,所述台肩能够挡住所述檐127从而对连接套11b进行限位。

在所述连接柱11a的靠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123。

所述加强筋123可以围绕连接柱11a设置一圈。

所述加强筋123的端部对所述连接套11b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灯调节支架两端的连接柱11a能够插入到连接套11b内,通过卡块124与卡槽122、限位凸棱126与凹槽125进行配合,使连接柱11a与连接套11b连接在一起,并且所示连接柱11a还可以在连接套11b内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连接套11b与导向槽21面接触,连接柱11a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可以沿着导向槽21滑动,加强筋对连接套11b起限位作用,既可以保证连接柱11a不会与导向槽21接触也不会发生连接套11b与连接柱11a脱落的情况;可以保证在对车灯调节支架进行转动的时候带动连接柱11a转动而连接套11b不会转动;车灯调节支架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连接套11b沿着导向槽21移动,连接套11b与导向槽21始终是面接触,不会因压力过大而损毁。

在使用时,将连接套11b套在所述连接柱11a上,让所述卡块124卡进所述卡槽122内,让所述限位凸棱126插入到所述凹槽125内,所述加强筋的端部顶在所述连接套11b靠近所述本体部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台肩121能挡住连接套11b上的檐127阻止连接柱11a继续向本体部方向移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