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443发布日期:2020-04-21 18:59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都是用手直接操纵的,驾驶员及乘客每次调整风向的时候都需要抬起胳膊,并前倾身体,尤其是座椅调整靠后时,调整起来更加不便。另一方面,现有的汽车出风口风向调整好以后只能朝一个方向吹风,而长时间朝一个方向吹风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且现有的汽车出风口调节无法实现自动控制。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出风口自动控制以及提供不同出风模式的出风口风向控制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出风口自动控制以及提供不同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执行机构、导流片总成支架、导流片总成和第二执行机构;

所述壳体固定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壳体的外侧;所述导流片总成通过导流片总成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执行机构设置在导流片总成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空心圆柱体以及与空心圆柱体一体成型的空心半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底部与汽车空调出风口处固定连接,其顶部开设有与空心圆柱体内径大小一致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体竖直设置在所述空心半球体的顶部,且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径与空心半球体顶部的通孔对应连接;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底部左端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底部右端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空心半球体内部,且所述支撑轴和安装孔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穿过安装孔,并位于壳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导流片总成支架呈m形,包括左半支架、右半支架、中间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所述左半支架和右半支架通过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左半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右半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左半支架和右半支架呈v形,所述中间部为矩形管状;所述左半支架一端与中间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上;所述右半支架一端与中间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导流片总成包括导流片环形支架以及设置在导流片环形支架中部的导流片;

所述导流片包括位于中部的圆台及均匀设置在圆台侧面的叶片;所述圆台上底面中部形成有控制臂,且所述控制臂位于中间部内;所述控制臂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控制臂的轴线相交;

所述导流片环形支架的左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导流片环形支架的右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竖直形成在导流片环形支架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器和第二旋转轴;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依次穿过中间部的前侧面、控制臂上的通孔和中间部的后侧面,且所述第二旋转轴与中间部的前后侧面间隙配合,与控制臂上的通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触屏式操作装置;所述触屏式操作装置与第一执行装置和第二执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执行装置和第二执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实现了随时随地调整空调出风方向,且增加了风向控制装置,实现风向的自动控制,促进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控制机构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来布置,且能提供不同的出风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中的第一滑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中的第二滑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壳体;2-第一执行机构;3-导流片总成支架;4-导流片总成;5-第二执行机构;6-左半支架;7-右半支架;8-中间部;9-导流片环形支架;10-导流片;11-控制臂;12-第二旋转轴;13-安装孔;14-第一旋转轴;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第一滑块;18-第二滑块;19-第二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向调节不变以及无法实现自动控制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执行机构2、导流片总成支架3、导流片总成4和第二执行机构5;

所述壳体1固定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执行机构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且位于壳体1的外侧;所述导流片总成4通过导流片总成支架3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且位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执行机构5设置在导流片总成支架3上。

具体地,所述壳体1包括空心圆柱体101以及与空心圆柱体101一体成型的空心半球体102;所述空心半球体102的底部与汽车空调出风口处固定连接,其顶部开设有与空心圆柱体101内径大小一致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体101竖直设置在所述空心半球体102的顶部,且所述空心圆柱体101的内径与空心半球体102顶部的通孔对应连接;所述空心半球体102的底部左端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底部右端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可转动地设置在空心半球体102内部,且所述支撑轴12和安装孔13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执行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和第一旋转轴14;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轴14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4的一端穿过安装孔13,并位于壳体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速器用于降低第一电机的转速,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带动第一旋转轴14进行转动。设置第一减速器的目的是解决第一电机直接与第一旋转轴14连接造成的第一旋转轴14转速过快的问题。

所述导流片总成支架3呈m形,包括左半支架6、右半支架7、中间部8、第一滑块17和第二滑块18;所述左半支架6和右半支架7通过中间部8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7设置在左半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18设置在右半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半支架6和右半支架7呈v形,所述中间部8为矩形管状;所述左半支架6一端与中间部8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12上;所述右半支架7一端与中间部8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轴14上。

所述导流片总成4包括导流片环形支架9以及设置在导流片环形支架9中部的导流片10。

具体地,所述导流片10包括位于中部的圆台及均匀设置在圆台侧面的叶片;所述圆台上底面中部形成有控制臂11,且所述控制臂11位于中间部8内;所述控制臂11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控制臂11的轴线相交。

所述导流片环形支架9的左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导流片环形支架9的右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竖直形成在导流片环形支架9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17与第一滑槽15滑动配合;所述右半支架7上形成有第二滑块18,所述第二滑块18与第二滑槽16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导流片总成4摆动时,滑块始终处于滑槽内部。

所述第二执行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器和第二旋转轴19。具体地,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旋转轴19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19依次穿过中间部8的前侧面、控制臂11上的通孔和中间部8的后侧面,且所述第二旋转轴19与中间部8的前后侧面间隙配合,与控制臂11上的通孔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14转动带动导流片总成支架3旋转,从而通过导流片总成支架3的中间部8带动导流片总成4前后摆动;所述第二旋转轴19转动时带动控制臂11转动,从而实现导流片总成4的左右摆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触屏式操作装置;所述触屏式操作装置与第一执行装置和第二执行装置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执行装置和第二执行装置,从而实现左右扫风、前后扫风和环形扫风等多种模式。触屏时操作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到任何位置,如方向盘上、座椅上和门内饰板上。此外,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添加声控系统,进而实现语音控制等智能控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实现了随时随地调整空调出风方向,且增加了风向控制装置,实现风向的自动控制,促进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控制机构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来布置,且能提供不同的出风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