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7777发布日期:2020-05-08 14:4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车辆在遇到泥石流、地震、风暴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小型道路障碍时,只能等待专业的救援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等)将障碍物清除或人工清除才能继续前行,当情况继续恶化时,可能错失逃生机会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对于经常行驶在野外的车辆,例如货车等,如果被障碍物阻挡而无法前进,则因其体积较大从而堵塞道路,使其他车辆无法通行。

现有技术中,普通车辆易受小型道路障碍的影响,对于该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亟待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前端横向开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滑动配合一箱体,所述的容纳腔底部连接一驱动箱体伸出或者收回至容纳腔内的推动装置,所述的箱体内横向转动连接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经安装在箱体内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的传动轴驱动两组安装在箱体内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破障机构;

所述的破障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且同轴连接在传动轴上的凸轮,所述的箱体前端纵向滑动连接有多组与所述凸轮相匹配的矩形杆,满足凸轮的转动可以将相应的矩形杆向前推出,所述的矩形杆与凸轮的配合端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的矩形杆外套设有连接在矩形框和箱体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的矩形杆另一端连接一推板,所述的推板前端连接有一用于破坏障碍物的矩形钉阵;

所述的推动装置、驱动装置之间电连接,且与所述车体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的下端铰接一转动板,所述的箱体上端竖向开有一凹槽,所述的凹槽内滑动配合一斜面朝向前方设置的梯形限位块且满足不脱离,所述的限位块底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一限位弹簧,所述的凹槽底部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的限位块的底部连接有一与电磁铁配合的磁铁,所述的电磁铁与所述的车体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转动板连接一限位块配合的横杆,满足横杆卡在限位块后端从而限制转动板的转动,所述的转动板的转轴同轴连接一齿轮,所述的箱体下端连接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车体的控制系统电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一不完成齿轮,所述的不完全齿轮与所述的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转动板呈“人”字形设置,所述的箱体下端连接一用以限制转动板向后转动的l形杆。

优选的,所述的破障机构中的多组所述的凸轮大小不等,且自箱体中心位置的凸轮至车体侧面位置的凸轮大小逐渐变小,多组所述凸轮的位置满足自箱体中心位置的矩形杆至车体侧面位置的矩形杆依次被所对应的凸轮推出,形成多分度凸轮结构,所述的矩形钉阵中自箱体中心侧的钉至相应侧车体端的钉的高度依次降低。

优选的,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容纳腔的内液压缸,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容纳腔的内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内置有与箱体后侧壁相连接的液压推杆,所述的液压缸电连接所述车体的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箱体内的自锁式电机,所述的自锁式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经皮带进行连接,所述的自锁式电机电连接所述车体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车辆前方的空间,放置一可推出和收回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内巧妙地利用多分度凸轮的特性,将矩形杆和推板朝着箱体外推动的同时,箱体内的两组破障装置中的推板在相应凸轮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类似于波浪状的推动波,将路上的障碍物朝着车体的两侧进行推动,实现轻障的目的,所述推板上连接有阶梯状的矩形钉阵,在凸轮的作用下对车辆前方的路障进行破坏,与此同时,箱体前端的转动板不仅起到盖合的目的,同时在破障中,其底部的人字形的倾斜面对道路上小型障碍物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破障效果好,不占用空间,不需要人工劳动,省时省力,且避免了因路障造成的时间和经济的损失,同时结构巧妙,使用方便简单,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车体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及其推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及其前端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去掉底部侧壁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两组破障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分度凸轮结构及其与矩形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破障装置工作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组推板形成锥面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板的转动限制部分的剖面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板及其连接部分的俯视图。

图中,1、车体;2、容纳腔;3、箱体;4、传动轴;5、凸轮;6、矩形杆;7、矩形框;8、复位弹簧;9、推板;10、矩形钉阵;11、转动板;12、凹槽;13、限位块;14、限位弹簧;15、电磁铁;16、磁铁;17、横杆;18、齿轮;19、驱动电机;20、不完全齿轮;21、l形杆;22、液压缸;23、液压推杆;24、自锁式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2,一种车辆前破障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1前端横向开有容纳腔2,容纳腔2内开在车体1前端,目的是为了节省空间,不占用空间,所述的容纳腔2内滑动配合一箱体3,箱体3呈前端开口状,所述的容纳腔2底部连接一驱动箱体3伸出或者收回至容纳腔2内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完成箱体3的伸出与收回的工作,且要保证箱体3不会从容纳腔2内推出,同时,在伸出时,推动装置能确保箱体3在被推出至工作位置时,将其锁定在当前位置,所述的箱体3内横向转动连接一传动轴4,所述的传动轴4经安装在箱体3内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的传动轴4驱动两组安装在箱体3内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破障机构,破障机构受传动轴4的驱动进行工作,箱体3中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3分为两个部分,两组破障机构分别安装在箱体3的两个半箱体3内,且呈对称分布;

所述的破障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且同轴连接在传动轴4上的凸轮5,所述的箱体3前端纵向滑动连接有多组与所述凸轮5相匹配的矩形杆6,箱体3前端连接一配合板,配合板上开有矩形滑槽,使得矩形杆6只能在矩形滑槽内进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满足凸轮5的转动可以将相应的矩形杆6向前推出,所述的矩形杆6与凸轮5的配合端连接有矩形框7,所述的矩形杆6外套设有连接在矩形框7和箱体3之间的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连接在矩形框7和配合板之间,且套设在矩形杆6外,在矩形杆6被凸轮5的推动下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将矩形杆6向外推出后,在凸轮5的回复行程中,矩形杆6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回复待初始位置,所述的矩形杆6另一端连接一推板9,所述的推板9前端连接有一用于破坏障碍物的矩形钉阵,推板9及其上的矩形钉阵对车辆前的路障进行适应性的破坏且同时将其向前推动,直到车辆能顺利通过路障,推板9及其矩形钉阵的往复移动加大了破坏的力度,提高了破障效率;

所述的推动装置、驱动装置之间电连接,且与所述车体1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推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经过控制器与车体1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在车体1的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推动装置将箱体3推出或者收回至容纳腔2内,然后驱动装置会驱动传动轴4进行转动,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破障机构完成破障工作,本装置占用空间,且破障效果好,对于突发的道路障碍情况具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2,所述的箱体3的下端铰接一转动板11,所述的箱体3上端竖向开有一凹槽12,所述的凹槽12内滑动配合一斜面朝向前方设置的梯形限位块13且满足不脱离,限位块13与凹槽12实现不脱离需要在凹槽12的顶部设置一限位框,使其在竖向滑动中不会从限位块13中脱离,此种实现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实现,此处就不再进行赘述,所述的限位块13底部与凹槽12底部之间连接一限位弹簧14,限位弹簧14起到复位的作用,所述的凹槽12底部安装有电磁铁15,所述的限位块13的底部连接有一与电磁铁15配合的磁铁16,所述的电磁铁15与所述的车体1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车体1上的控制系统对电磁铁15发生通电指令后,通过控制器会使电磁铁15通电,电磁铁15会瞬间将磁铁16吸附,此时限位块13强行向下拖动,一旦通电结束,限位块13在限位弹簧14的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的转动板11连接一限位块13配合的横杆17,满足横杆17卡在限位块13后端从而限制转动板11的转动,横杆17在转动板11向上转动至横杆17与限位块13配合的位置时,横杆17将与限位块13上的梯形斜面配合,将克服限位弹簧14的弹力使限位块13向下压,待转动板11上的横杆17越过限位块13后,限位块13在限位弹簧14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限位块13后端的平面将限制转动板11的向下转动,起到卡紧的作用,转动板11在此时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起到遮挡板的作用,或者是类似于保险杠的作用,所述的转动板11的转轴同轴连接一齿轮18,所述的箱体3下端连接一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与车体1的控制系统电连接,车体1上的控制系统在发出控制指令后,会经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9进行工作,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一不完成齿轮20,所述的不完全齿轮20与所述的齿轮18啮合传动,驱动电机19在收到指令后驱动驱动电机19带动不完成齿轮20转动一周,不完成齿轮20驱动齿轮18转动,此时,转动板11会被带动转动相应的度数,待转动板11转动至其上的横杆17与限位块13配合后,不完成齿轮20与齿轮18的啮合脱离,由于是不完成齿轮20的驱动,所以,在转动板11处于下方时,不完成齿轮20与齿轮18处于脱离状态,因此,两者之间不会受到影响,转动板11在转动设置时可以设置一定的倾角,确保转动板11在横杆17与限位块13脱离配合后,能顺利转动至下方,所述的转动板11呈“人”字形设置,所述的箱体3下端连接一用以限制转动板11向后转动的l形杆21,l形杆21起到限制转动板11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翻转的作用,在转动板11转动至下方时,转动板11呈人字形设置,我们也可以在转动板11的底部连接橡胶垫,使得车辆在行进中将前方的路面上的障碍物在人字形板的作用下,朝着车体1两侧推动,达到清障的目的,特别是对于类似于树枝、渣土等障碍,转动板11则起到很好的清理效果,省时省力且高效,避免了交通堵塞的发生。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2,所述的破障机构中的多组所述的凸轮5大小不等,且自箱体3中心位置的凸轮5至车体1侧面位置的凸轮5大小逐渐变小,多组凸轮5的基准圆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初始位置时,凸轮5与所对应矩形杆6的位置的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多组所述凸轮5的位置满足自箱体3中心位置的矩形杆6至车体1侧面位置的矩形杆6依次被所对应的凸轮5推出,形成多分度凸轮5结构,多组凸轮5在被传动轴4驱动转动一周回到初始位置时,靠近箱体3中心位置的凸轮5的凸起端首先会将矩形杆6完全推出,然后向外延伸,多组凸轮5依次将对应的矩形杆6向外推出,且在传动过程中,多组的矩形杆6依次被驱动至前方极限位置,且由于凸轮5大小依次降低,则形成一向后的动斜面结构,此斜面结构能很好地将障碍物在被破坏后朝着车辆的两侧进行传送,清障效果理想,所述的矩形钉阵中自箱体3中心侧的钉至相应侧车体1端的钉的高度依次降低,钉阵的斜面结构辅助矩形杆6形成的斜面结构,使得障碍物能更好得朝着车体1两侧进行推动且在破障中提供一定的侧向破坏力和侧向的推力,则清障效果更佳。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2,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容纳腔2的内液压缸22,所述的液压缸22内置有与箱体3后侧壁相连接的液压推杆23,所述的液压缸22电连接所述车体1的控制系统,液压缸22经控制器与所述车体1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液压缸22起到往复推动作用的同时,液压缸22还有锁定的功能,在被推动后对箱体3进行锁定。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2,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箱体3内的自锁式电机24,所述的自锁式电机24的输出轴与传动轴4之间经皮带进行连接,所述的自锁式电机24电连接所述车体1的控制系统,车体1上的控制系统在发出指令后经控制器控制自锁式电机24进行工作,使其经皮带驱动传动轴4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需要进行路障处理时,车体1的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器控制液压缸22工作,将箱体3从容纳腔2内向外推出后锁定在工作位置,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15通电,电磁铁15瞬间将磁铁16吸附,限位块13被强行向下拖动,横杆17与限位块13的配合失效,此时,转动板11打开,然后,控制器控制自锁式电机24进行工作,自锁式电机24经皮带驱动传动轴4进行转动,传动轴4带动其上的凸轮5进行转动,凸轮5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将与之配合的矩形杆6向前推动,复位弹簧8在向前推动到极限位置后进行回复,矩形杆6上的推板9及矩形钉阵对车辆前障碍进行破坏和清理,同时,矩形板形成的斜面结构将障碍朝着车辆两侧进行推动,与此同时,转动板11的人形设置也对障碍物起到清理的效果,清障结束,车体1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19转动一周,驱动电机19经不完成齿轮20和齿轮18的啮合带动转动板11向上翻转,待横杆17克服限位弹簧14的弹力越过限位块13,卡在限位块13后方时,不完全齿轮18与齿轮18的啮合脱离,此时,控制器控制液压缸22工作,将箱体3收回至容纳腔2内即可,等待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