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5040发布日期:2020-10-17 01:3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多汽车防滑装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易因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而出现松弛、脱落等情况,大大影响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牢固性;

且现有的大多汽车防滑装置,在松软的沙石或雪地路段行驶时,难以充分的与其相接触,以提供持续的抓地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与防滑效果;

针对以上缺陷,现提供所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依据接触作用与支撑作用相结合的方式,来不断的为车辆提供抓地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与防滑效果,且本实用新型还依据第一伸缩弹簧与第二伸缩弹簧共同的回复力作用,以及卡柱与活动柱间的抵紧作用,来保证橡胶板与轮胎外表面相接触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避免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而出现松弛、脱落等情况,大大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牢固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包括橡胶板、卡柱、第一连接带、梯形卡槽、海绵块、承载块、第二连接带、固定块、卡孔、防滑粒、活动柱、c型块、梯形卡块、连接柱、活动板、第一伸缩弹簧、导线孔、第二伸缩弹簧、支撑柱和连接绳,所述橡胶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梯形卡块,所述橡胶板的另一端开设有梯形卡槽,且梯形卡槽与梯形卡块互为配合结构,所述橡胶板上均匀分布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顶部中心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c型块,且c型块的开口朝上,所述承载块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海绵块,且海绵块上均匀嵌入有防滑粒;

所述橡胶板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连接带,且第一连接带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卡柱,且卡柱与第一连接带间的所夹锐角呈六十度,所述橡胶板的另一侧均匀分布有第二连接带,且第二连接带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卡孔,且卡孔与第一连接带和卡柱均互为配合结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对应开设有导线孔,且两个导线孔以卡孔为中心点分布,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对应嵌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导线孔与卡孔间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柱,且活动柱与卡柱均互为配合结构,所述活动柱靠近卡孔的底部一侧与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导线孔远离活动柱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第一伸缩弹簧,且两个第一伸缩弹簧之间均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连接绳穿过导线孔,且其一端与活动柱远离卡孔的端部相点焊固定,且其另一端与活动板的中心处相点焊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块与橡胶板和海绵块之间均通过粘接固定,且同一承载块上的两个海绵块分别位于靠近梯形卡槽处和靠近梯形卡块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板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均通过缝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带与卡柱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带与固定块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且每两个第一连接带为一组,且每两个固定块为一组,且每组第一连接带与一个第二连接带和一组固定块均互为对应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伸缩弹簧与固定块和活动板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第二伸缩弹簧与固定块和活动柱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上的活动柱共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柱互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伸缩弹簧和第二伸缩弹簧均处于静态时的活动柱与水平面间的所夹锐角呈三十度,且连接绳均处于绷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在松软的沙石或雪地路段行驶时,海绵块上的防滑粒将与路面相接触,且海绵块将逐步的被挤压,使得防滑粒与路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并嵌入至其中,以提供初步的抓地力,之后c型块将与路面相接触,而依据c型块的开口朝上,则c型块与路面将呈一定角度的接触角,并通过该接触角所提供的支撑作用,以提供后续的抓地力,并依据接触作用与支撑作用相结合的方式,来不断的为车辆提供抓地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与防滑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时,将带动第一连接带上的卡柱逐步的挤压活动柱,而依据活动柱与支撑柱之间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则支撑柱属于活动柱的受力支点,即活动柱受到挤压力作用,带动第二伸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同时活动柱还将经连接绳带动活动板向上运动,活动板带动第一伸缩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依据第一伸缩弹簧与第二伸缩弹簧共同的回复力作用,以及卡柱与活动柱间的抵紧作用,来保证橡胶板与轮胎外表面相接触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避免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而出现松弛、脱落等情况,大大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侧面剖视图;

图中:1为橡胶板;2为卡柱;3为第一连接带;4为梯形卡槽;5为海绵块;6为承载块;7为第二连接带;8为固定块;9为卡孔;10为防滑粒;11为活动柱;12为c型块;13为梯形卡块;14为连接柱;15为活动板;16为第一伸缩弹簧;17为导线孔;18为第二伸缩弹簧;19为支撑柱;20为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防滑装置,包括橡胶板1、卡柱2、第一连接带3、梯形卡槽4、海绵块5、承载块6、第二连接带7、固定块8、卡孔9、防滑粒10、活动柱11、c型块12、梯形卡块13、连接柱14、活动板15、第一伸缩弹簧16、导线孔17、第二伸缩弹簧18、支撑柱19和连接绳20,橡胶板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梯形卡块13,橡胶板1的另一端开设有梯形卡槽4,且梯形卡槽4与梯形卡块13互为配合结构,橡胶板1上均匀分布有承载块6,承载块6的顶部中心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4,且连接柱14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c型块12,且c型块12的开口朝上,承载块6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海绵块5,且海绵块5上均匀嵌入有防滑粒10;

橡胶板1的一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连接带3,且第一连接带3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卡柱2,且卡柱2与第一连接带3间的所夹锐角呈六十度,橡胶板1的另一侧均匀分布有第二连接带7,且第二连接带7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卡孔9,且卡孔9与第一连接带3和卡柱2均互为配合结构,固定块8的顶部对应开设有导线孔17,且两个导线孔17以卡孔9为中心点分布,固定块8的顶部对应嵌入有支撑柱19,且支撑柱19位于导线孔17与卡孔9间的中心处,支撑柱19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1,且活动柱11与卡柱2均互为配合结构,活动柱11靠近卡孔9的底部一侧与固定块8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18,导线孔17远离活动柱11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第一伸缩弹簧16,且两个第一伸缩弹簧16之间均连接有活动板15,连接绳20穿过导线孔17,且其一端与活动柱11远离卡孔9的端部相点焊固定,且其另一端与活动板15的中心处相点焊固定;承载块6与橡胶板1和海绵块5之间均通过粘接固定,且同一承载块6上的两个海绵块5分别位于靠近梯形卡槽4处和靠近梯形卡块13处;橡胶板1与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7之间均通过缝接固定,第一连接带3与卡柱2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第二连接带7与固定块8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且每两个第一连接带3为一组,且每两个固定块8为一组,且每组第一连接带3与一个第二连接带7和一组固定块8均互为对应分布;第一伸缩弹簧16与固定块8和活动板15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第二伸缩弹簧18与固定块8和活动柱11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固定块8上的活动柱11共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柱11互为对称设置,第一伸缩弹簧16和第二伸缩弹簧18均处于静态时的活动柱11与水平面间的所夹锐角呈三十度,且连接绳20均处于绷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先将未设置有承载块6的橡胶板1的一侧与轮胎外表面相贴近,再将梯形卡块13置于梯形卡槽4的内部,最后将第一连接带3穿过卡孔9,直至橡胶板1与轮胎外表面相紧靠;

当车辆在松软的沙石或雪地路段行驶时,海绵块5上的防滑粒10将与路面相接触,且海绵块5将逐步的被挤压,使得防滑粒10与路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并嵌入至其中,以提供初步的抓地力,之后c型块12将与路面相接触,而依据c型块12的开口朝上,则c型块12与路面将呈一定角度的接触角,并通过该接触角所提供的支撑作用,以提供后续的抓地力,并依据接触作用与支撑作用相结合的方式,来不断的为车辆提供抓地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与防滑效果;

当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时,将带动第一连接带3上的卡柱2逐步的挤压活动柱11,而依据活动柱11与支撑柱19之间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则支撑柱19属于活动柱11的受力支点,即活动柱11受到挤压力作用,带动第二伸缩弹簧18发生弹性形变,同时活动柱11还将经连接绳20带动活动板15向上运动,活动板15带动第一伸缩弹簧16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依据第一伸缩弹簧16与第二伸缩弹簧18共同的回复力作用,以及卡柱2与活动柱11间的抵紧作用,来保证橡胶板1与轮胎外表面相接触时的稳定程度,有效的避免车辆发生剧烈晃动或颠簸而出现松弛、脱落等情况,大大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牢固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