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6687发布日期:2020-08-05 00:4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破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汽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当人员被困车内处于紧急情况时,需要破窗时就需要专业的破窗器,来赢得宝贵救援时间,目前一般只有大型公共交通工具才会配备少量的专业破窗工具,一般的私家车或室内是没有专业的破窗工具:而现有专业破窗工具外形大多呈锤形设置,无法随身或随车携带;有的集成破窗功能的工具的破窗头部一般为外漏部分,为了携带方便,其破窗头部往往做的比较圆滑,使其破窗能力大大下降导致难以轻松破窗,如果做的比较尖锐的话又容易刮坏容纳物品,比如容易刮坏包包或汽车工具箱,甚至发生危险;现有隐藏式破窗工具,往往是在破窗头前边加装一个螺纹盖子,其缺点在于容易被人忽视,其使用前期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提供的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方便收纳或携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破窗;具体方案是:

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包括破窗壳体、破窗杆和触发筒;所述破窗壳体前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破窗通道,所述破窗通道底壁倾斜布置形成支撑面,所述破窗通道内壁设有触发卡凸;所述破窗杆活动穿设在破窗通道内,破窗杆前端设有破窗尖端,破窗尖端与破窗杆之间设有环绕破窗杆布置的环形卡凸;所述破窗杆上还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支撑面上、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卡凸上;所述触发筒活动穿设在破窗通道上,所述触发筒内壁设有可与环形卡凸相抵靠的抵靠卡凸,当所述触发筒向破窗通道底壁一侧移动时,所述抵靠卡凸与环形卡凸相互抵靠并带动破窗杆与触发筒同向移动;所述触发筒外周设有与供击发凸起穿过的缺口,当破窗杆随触发筒移动至触发卡凸与环形卡凸相接触时,抵靠卡凸与环形卡凸相分离使破窗杆的破窗尖端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伸出触发筒外。

本技术方案中: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动破窗,通过按压触发筒使破窗杆能够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撞击玻璃,确保使用者快速完成破窗操作;具体的,触发筒能够沿破窗通道滑动,在滑动时能够挤压压缩弹簧,由于支撑面呈倾斜布置,压缩弹簧受到压缩后在支撑面的倾斜支撑下呈一定角度倾斜,使破窗杆的环形卡凸与触发筒内壁的抵靠卡凸能够相互抵靠,破窗杆能够跟随触发筒移动,当触发筒带动破窗杆持续移动至环形卡凸与击发凸起相抵靠时,破窗杆在击发凸起的抵靠作用下不再倾斜,使环形卡凸与抵靠卡凸相分离,破窗杆的破窗尖端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触发筒外,破窗尖端即可击碎与触发筒相接触的玻璃。在不使用时破窗杆的破窗尖端位于触发筒内,可防止破窗尖端刮坏其它物品,更加便于收纳携带,在使用可快速将触发筒抵靠在玻璃上直接按压破窗壳体即可实现破窗,其操作更为方便快速。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筒前端设有供破窗尖端穿过的破窗孔,所述破窗孔直径大于破窗尖端直径并小于环形卡凸直径。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筒前端设有若干环绕破窗孔布置的防滑凸垫。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破窗通道内壁设有沿破窗通道延伸方向布置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与设于触发筒外周的限位卡凸滑动适配。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底壁设有与破窗通道同轴布置的防脱孔,所述破窗杆远离破窗尖端一端穿过防脱孔并设有防脱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破窗通道内还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支撑面上、另一端抵靠在触发筒与支撑面相对的端面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破窗壳体包括左右拼接成型的左壳和右壳,所述左壳和右壳可拆卸拼接固定。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左壳和右壳表面设有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破窗,通过按压触发筒可使破窗杆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撞击玻璃,确保使用者快速完成破窗操作,保证破窗过程的顺利及可靠性。在不使用时破窗杆的破窗尖端位于触发筒内,可防止破窗尖端刮坏其它物品,更加便于收纳携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1。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2。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3。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触发筒与破窗杆配合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按压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的触发示意图。

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破窗壳体100、支撑面110、触发卡凸120、破窗杆200、破窗尖端210、环形卡凸220、防脱部230、触发筒300、缺口310、抵靠卡凸320、限位卡凸330、破窗孔340、防滑凸垫350、压缩弹簧400、复位弹簧5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包括破窗壳体100、破窗杆200和触发筒300;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动破窗,通过按压触发筒300使破窗杆200能够在压缩弹簧400弹力作用下撞击玻璃,确保使用者快速完成破窗操作。为了实现快速破窗,破窗壳体100前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破窗通道,所述破窗通道底壁倾斜布置形成支撑面110,所述破窗通道内壁设有触发卡凸120;所述破窗杆200活动穿设在破窗通道内,破窗杆200前端设有破窗尖端210,破窗尖端210与破窗杆200之间设有环绕破窗杆200布置的环形卡凸220;所述破窗杆200上还套有压缩弹簧400,所述压缩弹簧400一端抵靠在支撑面110上、另一端抵靠在环形卡凸220上;所述触发筒300活动穿设在破窗通道上,所述触发筒300内壁设有可与环形卡凸220相抵靠的抵靠卡凸320,当所述触发筒300向破窗通道底壁一侧移动时,所述抵靠卡凸320与环形卡凸220相互抵靠并带动破窗杆200与触发筒300同向移动;触发筒300外周设有与供击发凸起穿过的缺口310,当破窗杆200随触发筒300移动至触发卡凸120与环形卡凸220相接触时,抵靠卡凸与环形卡凸220相分离使破窗杆200的破窗尖端210在压缩弹簧400弹力作用下伸出触发筒300外。

如图1至图6所示,触发筒300能够沿破窗通道滑动,在滑动时能够挤压压缩弹簧400,由于支撑面110呈倾斜布置,压缩弹簧400受到压缩后在支撑面110的倾斜支撑下呈一定角度倾斜,使破窗杆200的环形卡凸220与触发筒300内壁的抵靠卡凸能够相互抵靠,破窗杆200能够跟随触发筒300移动,当触发筒300带动破窗杆200持续移动至环形卡凸220与击发凸起相抵靠时,破窗杆200在击发凸起的抵靠作用下不再倾斜,使环形卡凸220与抵靠卡凸320相分离,破窗杆200的破窗尖端210在压缩弹簧400的弹力作用下伸出触发筒300外,破窗尖端210即可击碎与触发筒300相接触的玻璃,实现破窗操作。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破窗效果,破窗杆200可优先选用刚性合金杆,或者其破窗尖端210由刚性材料支撑。在使用前整个破窗杆200位于触发筒300内部,可避免破窗尖端210损坏其它物品,也更方便携带。

如图1至图6所示,破窗杆200通过压缩弹簧400的弹力作用弹出触发筒300,使得破窗尖端210可与玻璃直接接触,本实施例在触发筒300前端设有供破窗尖端210穿过的破窗孔340,所述破窗孔340直径大于破窗尖端210直径并小于环形卡凸220直径。破窗孔340可确保破窗杆200的破窗尖端210可伸出触发筒300外,在破窗孔340的限制下可避免整个破窗杆200伸出触发筒300外,确保使用安全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破窗救援装置在进行破窗操作时,需要将触发筒300抵靠在玻璃面,为了防止抵靠在玻璃面上的装置发生滑动,本实施例在触发筒300前端设有若干环绕破窗孔340布置的防滑凸垫350。在防滑凸垫350的作用下可防止触发筒300发生移动,确保破窗操作成功。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按压破窗壳体100时,需要确保触发筒300移动的稳定性,防止触发筒300发生偏移,本实施例设置限位结构用于提高触发筒300移动的稳定性,即在破窗通道内壁设有沿破窗通道延伸方向布置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与设于触发筒300外周的限位卡凸330滑动适配。当限位卡槽与限位卡凸330卡合适配后,触发筒300可沿破窗通道稳定移动。

如前所述,在破窗操作时,需要防止破窗杆200脱落,本实施例在支撑面110底壁设有与破窗通道同轴布置的防脱孔,所述破窗杆200远离破窗尖端210一端穿过防脱孔并设有防脱部230。防脱部230在防脱孔的限制下,无法穿过防脱孔,可防止破窗杆200从破窗外壳内脱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按压破窗后,需要确保触发筒300能自行复位,以提高破窗操作的便捷性,本实施例在破窗通道内还设有复位弹簧500,复位弹簧500一端抵靠在支撑面110上、另一端抵靠在触发筒300与支撑面110相对的端面上。按压触发筒300后,触发筒300能够在复位弹簧500的弹力作用下自行恢复,以方便连续进行破窗操作。

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方便拆装整个装置。本实施例的破窗壳体100包括左右拼接成型的左壳和右壳,所述左壳和右壳可拆卸拼接固定。通过拼接安装的方式不仅方便拆装并且稳定性高,且为了方便握持,本实施例在左壳和右壳表面设有握持部。握持部更方便使用者握持整个装置,本实施例中握持部上可设置防滑层,避免装置在使用时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桶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