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7998发布日期:2020-06-20 14:1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充电桩。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正在由传统内燃汽车向环保清洁的电动汽车过渡,充电桩是保证电动汽车续航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授权公告号为cn2088622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尘防雨充电桩结构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充电桩插座、内侧挡板、外侧挡板、磁性组件和驱动机构,充电桩壳体设置有放置腔和插接开口,充电桩插座设置于放置腔内;驱动机构安装在放置腔内,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充电桩插座,用于驱使充电桩插座往复直线升降运动,以使充电桩插座上的插口对准插接开口或者隐藏至放置腔内;内侧挡板滑动设置于充电桩壳体内,外侧挡板滑动设置在充电桩壳体外,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通过磁性组件传动连接,内侧挡板与充电桩插座传动连。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进行充电时,车体需要靠近充电桩,而充电桩缺少相关的防护设施,导致充电桩主体容易被车体碰撞而造成损坏,为此需要对充电桩进行改进,降低充电桩被撞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充电桩,具有对车身与充电桩的碰撞进行缓冲,降低充电桩被撞坏的风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充电桩体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沿支撑杆周向设置的四个防撞块,所述防撞块两端端面分别和相邻防撞块的端面抵接,所述防撞板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防撞块环绕充电,能够对各个方向的碰撞进行缓冲;当车身与充电桩体发生碰撞前,车身会先与防撞块碰撞,缓冲块向靠近支撑杆方向移动,防撞块与支撑杆之间的弹性缓冲件压缩,对防撞块进行缓冲,减轻碰撞对充电桩体和车体本身的破坏,被撞缓冲块在向靠近支撑杆方向移动的同时,与之相邻的防撞块因为端面的抵接作用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移动,弹性缓冲件拉伸,阻碍其继续移动,使防撞装置的缓冲效果更好,降低充电桩体被撞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所述压缩内设置有伸缩杆一,所述拉伸弹簧内设置有伸缩杆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设置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使弹性缓冲件既能缓冲压缩冲击又能缓冲拉伸冲击;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分别对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在防撞块上,另一端与支撑杆抵接,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防撞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伸缩杆二包括位于拉伸弹簧内的外管二和插接在外管二中的内管二,外管二一端与防撞块固定连接,内管二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板抵接,并设置有穿过连接板与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块向靠近支撑杆方向移动时,压缩弹簧压缩对防撞块进行缓冲,内管二向靠近外管二方向移动,拉伸弹簧保持不变;防撞块向远离支撑杆方向移动时,压缩弹簧与支撑杆分离,内管二向远离外管二方向移动,内管二上的挡块带动连接板向远离防撞块方向移动,拉伸弹簧拉伸,对防撞块进行缓冲,避免了压缩弹簧被拉伸和拉伸弹簧被压缩,起到了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侧侧壁与支撑杆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外侧侧壁与弹性缓冲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不是头部或尾部垂直与防撞装置发生碰撞,而是侧面与防撞装置发生刮擦时,防撞块与套筒连接绕支撑杆转动,进一步降低了车体和充电桩体发生损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壁开设有与支撑杆垂直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筒于支撑杆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珠与支撑杆和套筒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力,使套筒更容易绕转轴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呈水平设置,盖板底面与防撞块顶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对防撞块与套筒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方便车主充电时踩踏,同时盖板与支撑杆连接不会发生旋转,能够避免车主因盖板旋转而摔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盖板与支撑杆铰接,盖板底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与防撞块发生碰撞时,防撞块向靠近支撑杆方向移动,防撞块顶部与支撑块抵接,使盖板向上翻转,避免车身与盖板发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块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能够避免车体与防撞装置发生轻微碰撞时车体漆面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四个防撞块环绕充电,能够对各个方向的碰撞进行缓冲;发生碰撞的防撞块会与相邻的防撞块联动,提升缓冲效果;

2.伸缩杆一和伸缩杆二对分别对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起到了保护作用;

3.当车体侧面与防撞装置发生刮擦时,防撞块与套筒连接绕支撑杆转动,进一步降低了车体和充电桩体发生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防撞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防撞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伸缩杆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伸缩杆二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盖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桩体;2、支撑杆;3、防撞块;4、弹性缓冲件;41、压缩弹簧;42、拉伸弹簧;43、伸缩杆一;431、外管一;432、内管一;44、伸缩杆二;441、外管二;442、内管二;45、连接板;46、连接杆;5、套筒;6、环形槽;7、滚珠;8、橡胶垫;9、盖板;10、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1,充电桩体1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远离充电桩体1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杆2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撞装置。

参照图2和图3,防撞装置包括沿支撑杆2周向设置的四个防撞块3,防撞块3横截面呈圆心角为九十度的扇面形,防撞块3两端端面分别与相邻的防撞块3端面抵接,四个防撞块3构成一个圆环形,防撞块3和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4;车身与防撞块3发生碰撞时,被撞防撞块3向靠近支撑杆2方向移动,被撞防撞块3与支撑杆2之间的弹性缓冲件4压缩;与被撞防撞块3相邻的防撞块3向远离支撑杆2的方向移动,与其连接的弹性缓冲件4拉伸,共同对被撞防撞块3进行缓冲。

支撑杆2上套接有套筒5,套筒5内壁开设有与支撑杆2垂直的环形槽6,环形槽6内设置有若干滚珠7,滚珠7直径大于环形槽6深度,并与支撑杆2侧壁抵接,套筒5外壁与弹性缓冲件4连接;当车体侧面与防撞块3发生刮擦时,防撞块3通过弹性缓冲件4驱使套筒5绕支撑杆2旋转,使防撞块3能够与车体侧面同步移动,降低车体被划伤的风险。

防撞块3远离支撑杆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8,避免车体与防撞装置发生轻微碰撞时车体漆面损坏。

弹性缓冲件4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压缩弹簧41和拉伸弹簧42,压缩弹簧41和拉伸弹簧42沿防撞块3的对称线方向平行设置,压缩内设置有伸缩杆一43,拉伸弹簧42内设置有伸缩杆二44。

参考图4,压缩弹簧41一端焊接固定在防撞块3靠近支撑杆2的一侧,另一端与套筒5外侧壁抵接,伸缩杆一43包括与防撞块3焊接固定的外管一431,外管一431远离防撞块3的一端插接有内管一432,内管一432另一端与套筒5外侧壁固定连接,初始状态时,内管一432半位于外管一431内;当防撞块3向靠近套筒5方向移动时,内管一432向外管一431内移动,压缩弹簧41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当防撞块3向远离套筒5方向移动时,内管一432向外管一431外移动,压缩弹簧41与套筒5脱离,保持原长度。

参考图5,拉伸弹簧42一端焊接固定在防撞块3上,另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板45,伸缩杆二44包括位于拉伸弹簧42内的外管二441和插接在外管二441中的内管二442,内管二442长度小于外管二441的长度,外管二441一端与防撞块3焊接固定,内管二442靠近套筒5的一端与连接板45抵接,并焊接固定有连接杆46,连接杆46另一端与套筒5外侧壁敢接固定,初始状态时,内管二442完全位于外管二441中;当防撞块3向靠近套筒5方向移动时,内管二442向外管二441内移动,拉伸弹簧42保持不变,当挡块远离当防撞块3向远离套筒5方向移动时,内管二442向外管二441外移动,驱使连接板45向远离防撞块3方向移动,拉伸弹簧42拉伸,起到缓冲作用。

参考图3和图6,支撑杆2上铰接有四块盖板9,对防撞块3与套筒5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盖板9底面焊接固定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一条支角边与盖板9抵接,另一条直角边与支撑杆2平行;当车体与防撞块3发生碰撞时,防撞块3向靠近支撑杆2方向移动,防撞块3顶部与支撑块10抵接,使盖板9向上翻转。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车体与防撞块3发生碰撞时,被撞防撞块3向靠近支撑杆2方向移动,被撞防撞块3与支撑杆2之间的压缩弹簧41压缩;与被撞防撞块3相邻的防撞块3向远离支撑杆2的方向移动,与其连接的拉升弹簧拉伸,共同对被撞防撞块3进行缓冲,降低了车体和充电桩体1发生碰撞而损坏的风险;当车体侧面与防撞块3发生刮擦时,防撞块3通过弹性缓冲件4驱使套筒5绕支撑杆2旋转,使防撞块3能够与车体侧面同步移动,降低车体被划伤的风险。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