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8190发布日期:2020-06-23 21:0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较为突出,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较便捷的出行方式,因此,为满足用户出行需求,体型小、重量轻的电动话板车作为短途智能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但是,电动滑板车的电池续航里程有限,且现有滑板车需要人为更换电池方能满足续航的目的。因此,如何在方便快捷地在户外为电动滑板车进行充电并且能够安全停放电动滑板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该滑板车充电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待充电的滑板车进行充电,并能够将该待充电的滑板车进行锁定以防止其丢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充电机构及第二充电机构,所述第一充电机构固定装设于路面,所述第二充电机构装设于滑板车的车体立杆处;所述第一充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充电母端及智能锁,所述第二充电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及充电公端,所述充电母端及智能锁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通过所述智能锁相锁合;所述充电公端装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并能够与所述充电母端进行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适配,且所述充电母端装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上述智能锁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正对于上述第一凹槽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智能锁的一侧开设第一通孔;上述智能锁朝向上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装设有锁轴,上述锁轴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插接至上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二壳体相抵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齐,上述锁轴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至上述锁定孔,以将上述第二壳体锁扣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母端装设若干个插接件,所述充电公端形成有与所述插接件数量相同的插孔,所述插接件能够与所述插孔相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壳体及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且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之间相互围设形成安装孔,且上述安装孔能够紧贴于滑板车的车体立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第二凹槽,所述充电公端装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装设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充电公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两侧面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三壳体相对的两侧面形成第三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凸起部能够与所述第三凹槽进行插接配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是通过将第一充电机构固定设置在路面上,并将第二充电机构装在滑板车的车体立杆上,进而通过第一充电机构中的充电母端及第二充电机构中的充电公端进行插接配合,从而达到对该滑板车进行充电的目的,能够解决滑板车在户外出行过程中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另外,还通过该第一充电机构中的智能锁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进行锁合,能够将滑板车安全停放在第一充电机构所在的位置,以防止滑板车丢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第一充电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充电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0、滑板车充电装置;10、第一充电机构;11、第一壳体;111、第一凹槽;112、第一通孔;113、凸起部;12、充电母端;121、插接件;13、智能锁;131、锁轴;20、第二充电机构;21、第二壳体;211、锁定孔;212、第三壳体;213、第四壳体;214、安装孔;215、第二凹槽;216、固定件;217、第三凹槽;22、充电公端;22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100,该滑板车充电装置100能够在户外为待充电的滑板车进行充电,并能够在为滑板车提供停放位置的同时防止其丢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该滑板车充电装置100包括第一充电机构10及第二充电机构20,该第一充电机构10固定装设在户外的路面处,该第二充电机构20装设在滑板车上;该第一充电机构10包括第一壳体11、充电母端12及智能锁13,充电母端12及智能锁13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第二充电机构20包括第二壳体21及充电公端22,该充电公端22能够与充电母端12进行插接配合,进而基于该充电母端12及充电公端22之间的插接配合作用,实现第一充电机构10向第二充电机构20进行供电的目的;该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之间可通过智能锁13进行锁合,从而在安装有第二充电机构20的滑板车停放在第一充电机构10所在位置处时,能够避免第二充电机构20脱离第一充电机构10,可避免滑板车在停车充电的过程中出现丢失。

可以理解的是,滑板车至少应包括有前轮、后轮、踏板、车架及车体立杆等常规部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机构20可装设在滑板车的车体立杆上;另外,在对待充电的滑板车充电时,该第二充电机构20中的充电公端22朝向第一充电机构10,并且该充电公端22能够与第一充电机构10中的充电母端11进行插接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机构10中的充电母端12可与供电的电源进行电连接,且在第二充电机构20中的充电公端22可与位于滑板车上用于储电的设备进行电连接,进而,充电母端12与充电公端22相插接配合时,供电的电源输送电流至充电母端12,并通过充电母端12输送电流至充电公端22,最终经充电公端12输送电流至滑板车上用于储电的设备内,从而实现对滑板车的充电过程。另外,充电母端12可电连接的电源可以为第一充电机构10内部所设置的电源,也可以设置在该第一充电机构10外部的电源。

可以理解的是,智能锁13装设在第一壳体11上,且该智能锁13的一个侧面朝向充电母端11。其中,当位于滑板车的车体立杆处的第二壳体21朝向第一壳体11移动以令该第二壳体21朝向第一壳体11进行插接操作;同时,智能锁13可实时监控第二壳体21是否与第一壳体11完成插接操作,并在该智能锁13监控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完成插接时,该智能锁13将执行锁定操作,以将第二壳体21锁定在第一壳体11处;另外,当智能锁13检测到用户的解锁操作时,该智能锁13将解除锁定以令第二壳体21能够脱离第一壳体11。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壳体11的外部设置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该二维码令智能锁13运行,如:当用户使用手机扫该二维码时,该智能锁13可执行锁定操作以将第二壳体21锁定在第一壳体11处;当用户需要取车时,用户可再次扫该二维码并生成验证信息,该智能锁13可根据该验证信息验证用户身份,并在验证通过时执行解锁操作。

其中,在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位于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壳体21的一侧,且该第一凹槽111的形状与第二壳体21相适配,即:在将第二壳体21插入至该第一凹槽111时,第二壳体21外表面能够与第一凹槽111的外表面相贴合。另外,在该第一凹槽111的底部装置充电母端12,且在第二壳体21完全插入至第一凹槽111内时,该充电母端12正对于充电公端22,且该充电母端12与充电公端22实现插接过程。

其中,智能锁13装设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且正对于第一凹槽111的侧面。另外,在该第一凹槽111朝向智能锁1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12,在该智能锁13朝向第一凹槽111的一侧上装设有锁轴131,该锁轴131可穿过第一通孔112,并与插接在第一凹槽111内部的第二壳体21相抵紧配合,从而智能锁13可利用锁轴131紧抵在第二壳体21上,以将第二壳体21限位锁扣在第一凹槽111内。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21上形成有锁定孔211,且在第二壳体21插入至第一凹槽111内时,该锁定孔211正对于第一通孔112;进而,当第二壳体21完全插入至第一凹槽111内时,智能锁13检测到第一通孔112正对于锁定孔211(即:在第二壳体21完全插入至第一凹槽111内时,第一通孔112可与锁定孔211处于相对齐的状态)时,并控制锁轴131穿过第一通孔112并伸至锁定孔211内,从而利用锁轴131与锁定孔211之间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二壳体21锁定在第一凹槽111处,从而达到将安装有第二充电机构20的滑板车安全停放在第一充电机构10所处位置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智能锁13并不局限于通过锁轴131与锁定孔211之间的卡接配合达到锁定第二壳体21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智能锁13将第二壳体锁定在第一凹槽111处。

其中,在充电母端12上装设有若干个插接件121,该插接件121能够输送电流,且该插接件121可与用于供电的电源进行电连接;在充电公端22上形成有若干个插孔221,插孔221与插接件121的数量相同,且该插孔221与插接件121进行插接配合,进而能够实现充电母端12向充电公端22送电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该插接件121和/或插孔221上可以具有信号检测功能,或者,在插接件121或插孔221上设置有信号检测件,以便于实时检测插接件121与插孔221是否实现插接配合内、实时检测位于滑板车上的储电设备的电量等等。

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壳体21包括第三壳体212及第三壳体213,该第三壳体212与第四壳体213之间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如螺接、铆接等连接方式。

另外,该第三壳体212与第四壳体213相互围设形成有安装孔214,该第二壳体21通过该安装孔214与滑板车的车体立杆进行固定,以使该安装孔214紧贴在车体立杆处,如:第二壳体21通过该安装孔214安装在滑板车上的车体立杆处,即用户可将第三壳体212设置在滑板车车体立杆的一侧,将第四壳体213设置在滑板车车体立杆的另一侧,且第三壳体212与第四壳体213所围成的安装孔214紧贴在车体立杆的外表面,进而,用户可利用螺杆、螺帽等部件将车体立杆固定在该安装孔214内部。

其中,在该第三壳体212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15,充电公端22装设在该第二凹槽215内,且充电公端22与第二凹槽215相贴合;另外,该第三壳体212还设置有固定件216,该固定件216能够将充电公端22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215内。

其中,在第三壳体212相对的两侧面上形成有第三凹槽217,第三凹槽217所在平面与锁定孔211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另外,在第一凹槽111相对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凸起部113,且该凸起部113与第三凹槽217的形状相适配,且凸起部111能够与第三凹槽217进行插接配合,即:在第三壳体212插入至第一凹槽111的过程中,用户可令该第三凹槽217正对于凸起部113,并沿着凸起部113将第三壳体212推向第一凹槽111。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滑板车充电装置100的充电过程可描述为:

用户将第二充电机构20安装在滑板车的车体立杆上,并在该滑板车需要充电时,用户可令第三壳体212上的第三凹槽217与位于第一凹槽111内的凸起部113对齐;然后,用户施加外力以将该第三壳体顺着凸起部113插入至第一凹槽111内,同时,充电母端12上的插接件121与位于充电公端22上的插孔实现插接配合,进而充电母端12可以向充电公端进行输送电流,以实现对滑板车的充电过程。另外,智能锁13在检测到第三壳体212上的锁定孔211与第一凹槽111侧面处的第一通孔112相对齐时,智能锁13控制锁轴131穿过第一通孔112并伸至锁定孔211处,以将第三壳体212锁定在第一凹槽111处,从而将滑板车锁定停放在第一充电机构10所在的位置处。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滑板车充电装置100,通过将第一充电机构10固定设置在路面上,并将第二充电机构20装在滑板车的车体立杆上,进而通过第一充电机构10中的充电母端12及第二充电机构20中的充电公端22进行插接配合,从而达到对该滑板车进行充电的目的,能够解决滑板车在户外出行过程中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另外,还通过该第一充电机构10中的智能锁13将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21进行锁合,能够将滑板车安全停放在第一充电机构10所在的位置,以防止滑板车丢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