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车辆内的动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8862发布日期:2020-08-25 18:5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感测车辆内的动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作感测技术,涉及为了向驾驶者或周边提供提醒而在车辆内感测动作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内有产生动作的人或动物的状态下,当驾驶者离开驾驶座时,有必要向驾驶者提醒车辆内有感测到动作的人或动物。

作为用于感测车辆内部的动作的方案,有相机、雷达、红外线等之类的以往技术申请专利。但是,消耗电流及价格、感测范围、电波人体无害性之类的技术性难关未能得到解决,还没有实际产品化的事例。

作为车辆相关的动作感测的类似产品,有uip、ims、atas之类的用于防盗的产品,但产品的安装位置及传感算法各异。

在感测车辆的室内动作的装置中,开放型超声波传感器部件是为了以最佳性能的指向角排列,通常固定于圆筒形的结构体。为了在圆筒结构体固定传感器,将额外的机构结构物即传感器支架用作媒介,固定于传感器支架的传感器通过线束用连接器连接于电路板而完成上述装置。

在此,感测动作的超声波传感器部件至少由一个接收端超声波传感器和发送端超声波传感器构成,为了感测性能,需要追加接收端传感器或发送端传感器的数量。那么,用于固定所追加的每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架部件也在通常装置的制造工艺中被要求作为用于固定传感器的媒介需要追加部件。

在所述开放型超声波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了传感器与圆筒结构物的固定结构,将传感器支架作为媒介的组装结构复杂。这是因为,在传感器容纳于传感器支架之后,传感器支架再组装于装置来制造。当将其直接适用于车辆时,由于支持传感器和传感器支架的组装结构及容纳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架和圆筒结构物的组装结构的产品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存在产品成本上升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10-0664782(2006.12.27)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直接组装成固定于圆筒结构物的壳体之后被传感器与基板之间的支架固定这样直接组装而消除制造工艺复杂性的装置。

另外,所述装置通过在制造工艺中对直接组装有传感器的所述壳体、支架及基板采用的不是螺纹紧固方式而是装卸式紧固方式,从而使得制造工艺更简化。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感测车辆内的动作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感测所述动作;壳体,安装有所述传感器,并固定所述传感器的下部;支架,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传感器的上部进行固定;基板,置于所述支架的上方并固定,所述基板与所述传感器的连接器接通而接收传感信号的输入,并将输入的传感信号向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输出;以及主体,在上方固定成覆盖结构体,所述结构体以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的壳体、支架及基板的顺序层叠,所述装置通过利用各个所述固定的组装结构来制造。

所述传感器分别是感测x轴、y轴及z轴的所述动作的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通过与在所述壳体的顶面形成的固定部和在所述支架的底面形成的固定部直接抵接的所述组装结构来制造。

所述壳体形成有圆筒形的凹陷圆锥体,以使固定的各个所述传感器能够持指向角进行感测。

为了所述传感器安装于内部并防止前后移动的所述固定的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传感器的前面抵接的第一固定部及与所述传感器的后面抵接的凸起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从而形成用于所述安装的空间,为了所述传感器安装于内部并防止左右移动的所述固定的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传感器的左侧面抵接的侧壁形状的第三固定部及与所述传感器的左侧面抵接的侧壁形状的第四固定部从而形成用于所述安装的空间。

所述支架为了固定所述传感器的上方外廓而在底面形成有固定罩部。

所述装置还包括为了固定所述结构体而插入并紧固的螺栓。

所述装置还包括:线束,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基板之间容纳传感器的线缆;以及引导件,用于在所述支架的一侧面防止所述传感器的线束活动。

所述引导件以在内部具有所述线束的容纳空间的直角形或弧形的弹性体形成,将插入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所述线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

根据本实施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测车辆内的动作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感测所述动作;壳体,安装有所述传感器,并固定所述传感器的下部;支架,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传感器的上部进行固定,并装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基板,置于所述支架的上方并装卸式固定,所述基板与所述传感器的连接器接通而接收传感信号的输入,并将输入的传感信号向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输出;以及主体,在上方固定成覆盖结构体,所述结构体以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的壳体、支架及基板的顺序层叠,所述装置通过利用各个所述固定的组装结构来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感测车辆内动作的传感器无需额外的媒介,通过直接固定于装置来制造,从而具有制造部件缩减并制造工艺简化的效果。

另外,将壳体、基于不是螺纹固定方式而是装卸式紧固结构来固定支架及基板的一体式结构,从而具有制造部件的制造工艺更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中所附的下面附图例示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与后述的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一起起到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不应仅限定于这些附图中记载的事项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装置安装于车辆内部的状态的例示图。

图2是图1的装置分解的状态的例示图。

图3a至图3c是将图2的传感器固定于壳体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图4a至图4e是在固定有图3a至图3c的传感器的壳体固定图2的支架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图5a至图5b是在图4a至图4d的壳体、传感器及支架的组装体固定图2的基板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图6是在图5a至图5b的壳体、传感器、支架及基板的组装体固定图2的主体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支架及基板装卸式固定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弧状的引导件的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前说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或单词不应限定于通常性或词典性含义,应立足于发明人为了将其自身实用新型以最佳方法来说明而可以将用语的概念适当定义的原则,以符合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的一实施例,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构思,应理解为本申请包含可以替代这些的多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装置100安装于车辆内部的状态的例示图。

所述装置100在车辆的内部安装于顶板或顶棚。安装于车辆内部的装置100的壳体110暴露在外部,能够肉眼识别。在暴露的壳体110形成具有指向角的凹陷圆锥形状的圆锥体111。

装置100内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传感器120。传感器120可以是超声波传感器,其传感方式不特别限定。传感器120位于在壳体110中相当于具有指向角的圆锥体111的位置。传感器120位于圆锥体111的内侧顶点,因此免受破损、污染等而得到保护,能够保持传感质量。作为参考,图1中例示出用于以超声波方式感测x轴、y轴及z轴的动作的三个传感器120。传感器120根据指向角感测前方的动作。

以下,假设装置100安装于车辆的顶板。装置100感测在车辆的内部产生的动作而向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输出。ecu能够将动作信息按照每个设定的提醒项目以a/v提醒信号输出。例如,当在驾驶者坐在驾驶座上的状态下打开驾驶座门时,驾驶者从驾驶座下来的情况等成为提醒项目,可以向驾驶者告知感测到车辆的室内动作的提醒信号。当在车内有人或动物的状态下,驾驶者离开车辆,当人或动物长时间搁置于车内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此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按照每个提醒项目向驾驶者立即告知提醒信号,从而能够预先杜绝事故。

图2是图1的装置100分解的状态的例示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装置100包括壳体110、传感器120、支架230、基板240及主体250。

所述壳体110固定传感器120,决定传感器120的传感方向。

所述传感器120感测车辆内部的动作。在超声波传感器的情况下,收发超声波来感测动作。

所述支架230在上方对安装于壳体110的传感器120进行固定,并固定传感器120的线束221。

所述基板240控制传感器120的工作,接收传感器120信号的输入来判断动作,将判断的信号输出至ecu。传感器120的连接器222接通于基板240的连接器242。

其中,为了固定组装,在相同位置形成壳体110的固定孔112、支架的固定孔及基板的固定孔,螺栓241在其位置垂直贯通并紧固于壳体110的固定孔112。

所述主体250在上面覆盖用螺栓241紧固的结构体而与壳体110结合。背面固定部251插入车辆的顶板的内侧之后,推入弹性体的正面固定部252,从而紧固的主体250设置于车内。在拆卸时,将正面固定部252在向内侧推开的状态下向下拔出即可。

以下,对装置100的各构成部件及组装结构进行说明。

图3a至图3c是示出图2的传感器120固定于壳体110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参照图3a,在壳体110的圆锥体111的顶点位置安装并固定各传感器120。

参照图3b,在安装传感器120的下部的位置,作为防止传感器120前后移动的固定结构,壳体110形成有第一固定部310及第二固定部320。另外,作为防止传感器120左右移动的固定结构,壳体110形成有第三固定部330及第四固定部340。

所述第一固定部310防止传感器120被推向前方(室内方向)。与传感器120的上部抵接的第一固定部310延伸成覆盖传感器的上部一侧。另外,第二固定部320具有三角凸起形状,凸起阻挡安装于内侧的传感器120的下侧后面而防止其被推向后方(内侧方向)。即,在第一固定部310与第二固定部320之间嵌入安装的传感器120的下部被防止前后移动并固定。

优选的是,第二固定部320形成有倾斜部321,以保持圆锥体111的指向角。即,安装于内部的传感器120通过倾斜部321的指向角而传感方向形成相同的指向角,该指向角与圆锥体111的指向角一致。

所述第三固定部330及第四固定部340防止传感器120向左右移动。第三固定部330及第四固定部340具有侧壁形状。那么,第一固定部310、第二固定部320、第三固定部330及第四固定部340形成传感器120的安装空间。

参照图3c,示出了在图3b的所述安装空间安装并固定传感器120的状态的截面。

图4a至图4e是示出在固定有图3a至图3c的传感器120的壳体110固定图2的支架230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参照图4a,支架230的底面与安装于壳体110的传感器120相对,顶面与基板240相对。在贯通螺栓241的支架230的固定孔431、432、433中嵌入固定有在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壳体110的固定孔112。

参照图4b,示出了支架230的所述底面。在支架230的底面,为了覆盖固定传感器120的上部外廓而形成有固定罩部434、435、436。固定罩部434、435、436起到对安装于壳体110的传感器120的上部外廓进行固定的作用。固定罩部434、435、436的一侧具有圆领形状,以在传感器的顶面左右侧分别进行包裹。固定罩部434、435、436的另一侧具有防止台形状,以防止传感器120被推向后方向。另外,在支架230的一侧面,为了防止各传感器120的线束221活动,形成有对应的引导件437。

参照图4c,引导件437起到能够装卸地紧贴固定线束221的作用,保障传感信号质量。引导件437容纳插入于内侧空间的线束221来防止线束221活动。引导件437不仅限于图4c中示出的直角形状,可以具有为了防止线束221活动而形成内侧容纳空间的各种形状。

参照图4d及图4e,示出了传感器安装于第一固定部310与第二固定部320之间的空间,安装的传感器120的上部被固定罩部436覆盖并固定的组装结构的截面。

各传感器120的下部安装于在壳体110的各圆锥体111的每个顶点位置形成的第一固定部310与第二固定部320之间。另外,各传感器120上部的一侧安装于第一固定部310的延伸部位,在固定罩部436的前方向固定传感器120的顶面左右侧,传感器120上部的后端在固定罩部436的后方向通过防推台防止被推向后方向。

图5a至图5b是在图4a至图4e的壳体110、传感器120及支架230的组装体固定图2的基板240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参照图5a,基板240放置成嵌合于支架230的四边顶面边框中。各个螺栓241插入在形成于相同位置的各个基板240的固定孔、支架230的固定孔431~433及壳体110的固定孔112的对应位置并螺纹紧固。作为参考,支架230的固定孔433对基板240无固定地与壳体110的固定孔112紧固。其中,各固定孔的位置、数量及紧固方式可以在用于固定组装结构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241紧固,壳体110、传感器120、支架230及基板240组装成一体型。

参照图5b,在所述一体型的组装体中,各传感器120的线束221嵌入支架230的引导件437中而防止活动,传感器120的连接器222接通于对应基板240的连接器242。通过所述接通,传感器120的传感信号输入至基板240。

图6是在图5a至图5b的壳体110、传感器120、支架230及基板240的一体型组装体固定图2的主体250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主体25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嵌入所述一体型组装体而紧固,从而完成装置100的组装。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710、支架730及基板740装卸式固定的组装结构的例示图。

参照图7a,通过所述壳体710、支架730及基板740的装卸式固定,去除螺栓241部件,去除螺栓241螺纹组装工艺。即,通过部件去除及组装工艺的去除,同比于装置100的制造费用,效率增大。

参照图7b,为了壳体710和支架730的装卸式固定的组装结构,在壳体710形成垂直形状的支承塔711及支承塔711的容纳孔712,在与容纳孔711对应的位置,在支架730的一侧形成凸起731。那么,在长度方向的一侧,以支架730的凸起731插入支承塔711的容纳孔712的方式固定。另一侧也以相同方式固定。

参照图7c,为了支架730和基板740的装卸式固定的组装结构,在支架730的一侧形成固定凸起732。那么,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基板740以被固定凸起732的覆盖的方式插入,从而固定成防止外部脱落。另一侧也以相同方式固定。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弧状的引导件837的例示图。

图4c的引导件437为直角形状,因此容纳在内侧的线束221可能脱落。当线束221在容纳于引导件437中的状态下由于固定力弱而从引导件437脱落时,可能产生噪音,传感信号质量可能会下降。

与此相反,图8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弧状的引导件837是一侧固定于支架230而另一侧能够从支架230能够弹性地开放。开放的另一侧作用有在弹性恢复力下要向原位回去的力,该作用的恢复力的力对容纳在引导件837中的线束221作用为固定力。即,利用另一侧开放空间的弹性,能够装卸地插入在内侧容纳空间中的线束221在其弹性恢复力下紧贴于引导件837的弧形内表面,从而保持更强的固定力。

本实用新型虽通过有限的实施例和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当然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