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7865发布日期:2020-08-25 18:5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座椅靠背(seatback),涉及用于调节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



背景技术:

高级车型车辆的后排座椅有时应用有斜倚(reclining),但是一般情况下,轿车、巴士、suv(sportsutility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车辆等的后排座椅的靠背(back)的角度是被固定的。

尤其是,suv车辆的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没有固定在车体,可以应用角度调节功能,但是,角度被调节后,不具有充分的刚性,存在松解或冲撞时闩锁器(latch)被解除的不稳定性。

以上的背景技术中记载的事宜是用于帮助对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的,有可能包括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5613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闩锁器组件,调节车辆的座椅靠背的角度,并且用于进行在角度被调节的状态下不会因冲撞等而容易被松解的车辆座椅靠背的调节。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观点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闩锁器支架,安装于车辆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闩锁器,由主体部、锁定部和支架结合部构成,所述主体部被所述闩锁器支架支承,所述锁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向下方弯曲(bending)构成并且并且形成有多个锁定槽,所述多个锁定槽从所述锁定部的下端向上方分离,所述支架结合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上端;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架结合部铰链结合;以及电缆,与所述旋转支架连接,其中,在所述电缆被牵引时,所述闩锁器进行旋转动作。

并且,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器支架形成有限位器,形成在与所述旋转支架对应的高度并且阻止所述旋转支架向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侧的移动。

而且,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形成为从下端向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侧弯曲的形状。

并且,所述闩锁器支架包括:座椅靠背结合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以及,棒状主体支承部,从所述座椅靠背结合部的两侧面垂直延伸形成,其中,所述闩锁器的所述主体部支承在所述主体支承部上,在所述电缆被牵引时,以所述主体支承部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闩锁器支架还可以包括引导部,引导部铰链结合在所述主体支承部,对结合在所述闩锁器以及所述闩锁器的锁定部的锁扣件(striker)进行引导和支承。

并且,还可以包括:导向弹簧,结合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主体支承部之间,在所述引导部以所述主体支承部为基准旋转时,对所述引导部施加弹性还原力。

而且,还可以包括:回位弹簧,一侧连接于所述支架结合部,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架。

并且,还可以包括:控制杆,结合在所述电缆的一侧,设置为通过被旋转操作,能够牵引所述电缆。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可以调节车辆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同时调节角度后即使发生冲撞等负荷,闩锁器的锁定状态也不会被解除,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车辆后排的图。

图2a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2b是在图2a状态下的侧面形状示意图。

图3a是图1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是在图2a的状态下被启动的状态,图3b是图3a状态下的侧面形状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平面形状示意图。

图6至图7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中发生冲撞时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旋转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多级闩锁器;110:闩锁器支架;111:座椅靠背结合部;112:主体支承部;113:引导部;114:导向弹簧;120:闩锁器;121:主体部;122:锁定部;122-1:第一锁定槽;122-2:第二锁定槽;123:支架结合部;130:旋转支架;140:回位弹簧;150:电缆;160:限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和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上的优点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现的目的,需要参考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以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时,对于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公知技术或重复说明,减少或省略其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车辆后排的图。

图2a是图1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2b是图2a状态下的侧面形状示意图,图3a是图1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是在图2a的状态下被启动的状态,图3b是图3a状态下的侧面形状示意图。

并且,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平面形状示意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

如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闩锁器组件是多级闩锁器100安装在后排座椅靠背10的座椅靠背框架11从而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组件,与从相邻的车体20突出安装的锁扣件200结合。

即,如图2a示出,锁扣件200的杆210与构成闩锁器组件的后述的闩锁器120结合,从而实现定位,根据闩锁器120的结合位置,可以多级调节坡度,在图2a的状态下,作为一例,如图2b示出,座椅靠背10形成为26度的坡度,如图3a示出,杆210结合在闩锁器120的其它位置时,作为一例,如图3b示出,座椅靠背10可以形成32度的坡度。

杆210为棒(bar)形状,从车体20向座椅靠背框架11侧的侧方突出形成,为了支承刚性,如图所示,可以构成为形状等。

如图4以及图5示出,多级闩锁器100包括闩锁器支架110、闩锁器120、旋转支架130、回位弹簧140、电缆150以及限位器160。

闩锁器支架110是用于安装于座椅靠背10的座椅靠背框架11且与闩锁器120等结合的构件,闩锁器支架110包括座椅靠背结合部111、主体支承部112、引导部113以及导向弹簧114。

座椅靠背结合部111是结合于座椅靠背框架11的侧面上端的部分,由结合于座椅靠背框架11的后面和两侧面而构成。

主体支承部112是从座椅靠背结合部111的两侧面垂直延伸而连接的棒状形状的构成。

引导部113铰链结合在主体支承部112,对后述的闩锁器120以及杆210进行引导和支承,并且前面以及侧面形成有部分导槽,以使杆210结合在闩锁器120。

并且,通过杆210以及闩锁器120的活动,以主体支承部113为基准可以旋转一定角度。

为了这样的引导部113的旋转后的还原,导向弹簧114结合在引导部113与主体支承部112之间。

闩锁器120由主体部121、锁定部122以及支架结合部123构成。

主体部121支承在闩锁器支架110的主体支承部112上,锁定部122具有从主体部121的前侧向下方弯曲(bending)的形状,锁定部122形成有从下端向上方形成且彼此分离的第一锁定槽122-1和第二锁定槽122-2。

并且,为了与后述的旋转支架130结合,支架结合部123形成在主体部121的上端。

旋转支架130构成为一侧与支架结合部123铰链结合,并且形成为以其另一侧与从座椅靠背结合部111突出形成的后述的限位器160抵接的方式进行延伸的形状。

回位弹簧140的一侧与旋转支架130连接,并且另一侧与支架结合部123连接,从而铰链结合的旋转支架130以支架结合部123为基准旋转后解除外力时,通过弹力,可以还原位置。

其次,电缆150连接旋转支架130与图6示出的控制杆(level)l之间,从而起到在操作控制杆l从而电缆150被牵引时,举起旋转支架130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所示,这样的控制杆l形成在座椅靠背的一侧的使用者可操作的位置。

图6至图7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的闩锁器组件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如图6示出,将控制杆l向牵引电缆150的解除方向、即附图中的向上方旋转时,如图7a示出,电缆150被牵引,旋转支架130以支架结合部123为基准进行旋转。

那么,如图7b示出,旋转支架130摆脱限位器160变得自由,如图7c示出,旋转支架130向上方移动,同时使包括锁定部122的闩锁器120旋转。

主体部121支承在主体支承部112上的闩锁器120以主体支承部112为轴如图所述旋转时,插入结合在锁定部122的锁定槽的与杆210的锁定被解除。

因此,例如在解除锁定在第一锁定槽122-1的杆210的锁定之后再次锁定在第二锁定槽122-2,从而可以调节座椅靠背10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闩锁器组件将座椅靠背与车体结合,并且如上述过程所述,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可以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

但是,在使用者未操作控制杆l的状态下,闩锁器120不会轻易脱离杆210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闩锁器120的任意脱离,在闩锁器支架110的座椅靠背结合部111形成限位器160。

图8a至图8c示出了在未设置如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器160的情况下发生冲撞的实验过程。

如图8a示出,对多级闩锁器100施加实验负荷时,在锁扣件200产生反作用力。

那么,如图8b示出,由于锁扣件200的反作用力,锁定部122被推压并旋转,从而发生被松解的现象。

如图8c示出,通过依次性的侧面形状,可以很好地理解通过锁定部122的旋转的脱离。

如图9放大示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旋转支架130以及电缆150,从而只要没有发生电缆150被牵引从而旋转支架130将闩锁器120举起的情况,则通过如图8a示出的过程,在图8b示出的状态,旋转支架130受到限位器160阻止,从而具有锁定部122无法旋转的结构。

因此,锁定部122的与锁扣件200的锁定在一定的冲撞负荷下也不会被解除,从而可以进一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另外,如图10示出,闩锁器120以以主体支承部112为基准的旋转轴y为基准可以旋转,相反,旋转支架130以以支架结合部123为基准的旋转轴x为基准进行旋转,所以在牵引电缆150的方向上的外力下闩锁器120可以旋转,但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力下闩锁器120由于限位器160不会旋转。

作为一种应用情况,构成为从锁定部122的下端向座椅靠背框架11侧弯曲两次,从而在发生冲撞负荷时,能够进一步阻止闩锁器120的旋转。

参照附图说明了上述的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该技术领域的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不限定于记载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修改以及变形。因此,这些修改例或者变形例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