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可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0059发布日期:2021-07-23 21:1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可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图像采集单元,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可加热装置,包括该可加热装置的图像采集单元,包括该可加热装置的图像采集单元的车辆,以及制造可加热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车辆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或其他车载图像采集单元来采集图像或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视图。这种采集的图像或与之相关的信息通常通过各种手段传输到显示器、车辆控制单元或驾驶员,以便使驾驶员在驾驶时了解其周围环境或自动或手动地影响对车辆的控制。因此,由一个或多个车载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这种图像或信息通常对于辅助驾驶员和维持车辆的安全操作很重要。

为了确保抓取或以其他方式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准确和/或无遮挡图像,摄像头或其他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利用能够执行各种所需功能的附件。例如,可以将广角镜头附件添加到车载图像采集单元,以便提供更广角的图像。这样的附件的其他功能可以包括清洁用于采集图像的镜头或构件,加热用于采集图像的镜头或构件等。然而,目前,对于用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装置(例如附件)存在未解决的需求,该装置以组合式易于制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加热、密封和宽视角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至少满足了上述需求。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可加热装置。该可加热装置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其中限定的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内腔,以及布置在第二端处的容纳部分。主体的容纳部分包括在其中的开口,该开口提供通向内腔的通道。该可加热装置还包括透明玻璃基板,该透明玻璃基板在第一端处固定到主体并且在其内表面上包括透明导电涂层,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面对主体的第一端。该可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单元,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限定在主体中的内腔外部,并且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接触。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由车载电源选择性地提供的电流,并且将该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从而选择性地加热透明玻璃基板。该可加热装置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被配置为将主体的容纳部分中的开口与车载图像采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相联接,以使得限定在主体中的内腔被气密密封并且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具有穿过内腔并穿过透明玻璃基板延伸到达车辆周围的外部环境的视野。

该透明玻璃基板可以借助于非导电粘合剂固定到主体。

该非导电粘合剂可以是非导电紫外线(uv)光固化粘合剂。

该非导电粘合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该非导电粘合剂可以布置在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与主体外周面之间,该外周面在主体的第一端处围绕内腔的开口。

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可以是氧化铟锡(ito)导电涂层。

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可以是导电电阻加热涂层。

该透明玻璃基板还可在其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透明抗反射(ar)涂层。

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可以在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上接触透明导电涂层,该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没有透明抗反射(ar)涂层。

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元接触所述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的至少两个接触部分上的透明导电涂层,所述至少两个接触部分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并且该至少两个接触部分没有透明抗反射(ar)涂层。

该透明玻璃基板还可在其外表面上包括抗反射(ar)涂层,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外表面背对主体的第一端。

该透明玻璃基板还可以在其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透明抗反射(ar)涂层,并且也在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包括抗反射(ar)涂层。

该透明玻璃基板可以包括硼硅酸盐玻璃或硼硅酸盐浮法玻璃。

响应于透明玻璃基板被选择性地加热,该透明玻璃基板可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其外表面的雾、霜、雪、冰、水和湿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外表面背对该主体的第一端。

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可以包括布置在主体上的汇流条。

汇流条可以包括选自由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该导电接触弹簧可以被压缩在汇流条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之间,该导电接触弹簧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接触。

该导电接触弹簧可以包括选自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可以在汇流条和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之间布置导电粘合剂,该导电粘合剂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接触。

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可以包括布置在主体上的至少两个导电单元。该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可以分别包括汇流条。

该主体还可以包括面对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的外周面,该外周面在主体的第一端处围绕内腔的开口并且在其中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凹槽,并且该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分别布置在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凹槽内。

该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可分别包括汇流条和被压缩在汇流条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导电接触弹簧,该导电接触弹簧接触在该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

汇流条可以包括选自由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该导电接触弹簧可以包括选自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该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可分别包括汇流条和布置在汇流条与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导电粘合剂,该导电粘合剂接触在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

该汇流条可以包括选自由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加热装置还被限定为,该至少一个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所述可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体式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非导电载体,在所述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其被固定到至少一个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以及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其被固定到至少一个非导电载体的与其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上,其中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被进一步固定至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而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被进一步固定至主体的在主体的第一端处围绕内腔开口的外周面,从而在第一端处将透明玻璃基板固定至主体。

可以进一步规定实施例,其中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覆盖非导电载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特别是第一和第二汇流条,而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仅覆盖非导电载体。

还建议第一和第二汇流条的厚度至少为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的厚度;和/或第一和第二汇流条分别具有与线束连接器的卷曲式接触头,优选地,该卷曲式接触头被卷曲接触头保护装置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限定为,在第一和第二汇流条与主体之间布置至少一个压力垫,和/或至少一个夹子用于固定透明玻璃基板和主体的附接。

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其限定为,第一非导电载体将第一导电单元支撑在第一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而第二非导电载体将第二导电单元支撑在第二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并搭接所述第一和第二非导电载体;并且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固定到第一和第二非导电载体的与第一和第二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上,该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还桥接第一和第二非导电载体。

该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可以包括丝网印刷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非导电载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金属汇流条,该金属汇流条分别包括布置在其上并接触透明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的导电粘合剂层。

第一和第二金属汇流条可分别包括选自由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第一和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分别包括双面粘合带或丝网印刷的粘合剂层。

该主体可以是大致圆锥形的,使得内腔的至少两个相对表面从主体的第二端朝向主体的第一端相对于彼此散开,从而允许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具有穿过内腔并穿过透明玻璃基板延伸到车辆周围的外部环境的宽视野。

主体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附接臂,该至少一个附接臂从主体的靠近第一端的外表面朝向主体的第二端延伸,该至少一个附接臂被配置为附接至车载图像采集单元,以将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固定到可加热装置。

主体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附接臂,该至少两个附接臂从主体的第一表面的外表面朝着主体的第二端延伸,所述至少两个附接臂被配置为附接至车载图像采集单元,以将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固定到可加热装置。

主体可以包括选自由玻璃填充尼龙、尼龙66、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组成的组的材料。

该主体还可以包括在内腔和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延伸的透气孔,该透气孔包括安置在其中的可透气膜,该可透气膜被配置为允许内腔中的湿气或蒸气逸出该内腔,同时禁止内腔外部的湿气或蒸汽通过可透气膜重新进入该内腔。

该可透气膜可以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

该密封构件可以包括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tpe)。

该密封构件可以包括索环。

该车载图像采集单元可以选自由摄像头、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扫描仪组成的组。

在另一方面,一种车辆包括可加热装置。

该可加热装置可被安装到车辆的外部。

附图说明

前述发明内容以及以下详细描述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会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说明的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示例。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手段。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系统、设备和方法的实现,并且与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与本公开一致的优点和原理,其中:

图1是用于安装至车辆的示例性组件的透视图,该组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其上连接有可加热装置;

图2是该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透视图;

图3提供了图示安置在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透气孔内的可透气膜的多个视图;

图4是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到位于主体外周面上的凹槽的汇流条;

图5是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前透视图,其中汇流条被安置在主体外周面上的凹槽中;

图6提供了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并安置到主体外周面上的凹槽中且位于汇流条上的导电接触弹簧;

图7是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前透视图,其中导电接触弹簧被安置到主体外周面的凹槽中并定位于汇流条上;

图8提供了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或填充到主体外周面上的凹槽中并且定位于汇流条上的导电粘合剂;

图9是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前透视图,其中导电粘合剂被安置或填充到主体外周面的凹槽中并定位于汇流条上;

图10提供了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涂敷到主体外周面上的非导电粘合剂以及能够涂敷该非导电粘合剂的示例性设备;

图11是图10所示的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放置在非导电粘合剂上的透明玻璃基板,该非导电粘合剂用以将透明玻璃基板固定至主体;

图12提供了可加热装置的主体的多个视图,其示出了被放置在非导电粘合剂上的透明玻璃基板,该非导电粘合剂用以将透明玻璃基板固定至主体;

图13是可加热装置的侧视图,其示出了用密封剂或粘合剂密封了的主体的汇流条;

图14提供了包括汇流条、非导电载体和非导电粘合构件的一体式组件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

图15是图像采集单元的俯视图,其示出了被附接到图像采集单元的一部分上的密封构件;

图16提供了图像采集单元和可加热装置的俯视图,其示出了被联接到可加热装置的图像采集单元和附接至该图像采集单元的密封构件;

图17是用于安装到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组件的俯视图,该组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与其联接的可加热装置;

图18是包括汇流条、非导电载体和非导电粘合构件的另一单件式组件的分解图;

图19是连同主体、密封构件和图像采集单元在一起的图18的一体式组件的分解图;

图20是组装好的图19的可加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的可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22是用于安装至车辆的外部的示例性壳体的透视图,如图17所示的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在该外壳内;以及

图23是包括安装到车辆的外部的如图22所示的壳体的示例性车辆的侧视图,如图17所示的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在该外壳内,因此也安装在该车辆上。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文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相应地,将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建议本文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或方法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形式。另外,为了增加清晰度和简洁性,可能会省略对公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当理解,本文采用的措词和术语是为了描述本公开的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例如,单数术语如“一个”或“一种”的使用不旨在限制项目的数量。为了清楚起见,也在说明书中使用关系术语,例如但不限于“顶部”、“底部”、“左”、“右”、“上部”、“下部”、“向下”、“向上”、“侧”,但不旨在限制本公开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任何一个特征都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特征结合使用。通过阅读说明书,本公开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旨在将所有这样的附加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放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保护。

图1是可以安装到车辆(例如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车辆300)的示例性组件100的透视图。组件100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图像采集单元5具有联接至其上的可加热装置10。

参考图1,其示出了组件100,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和可加热装置10。图像采集单元5可以联接至可加热装置10(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使得图像采集单元5的视野延伸穿过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像采集单元5可以选自由摄像头、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扫描仪组成的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加热装置10可以被配置为允许宽视野的图像采集单元5,通过提供限定在主体11中的气密密封内腔14来保护图像采集单元5的至少一部分免受碎屑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提供可加热构件32。在这种情况下,可加热装置10的可加热构件32是可以被选择性地加热的透明玻璃基板32(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响应于被选择性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其外表面上的雾、霜、雪、冰、水和湿气,该透明玻璃基板32的外表面背对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一端。虽然将透明玻璃基板32描述为透明的,但是透明玻璃基板32不限于此。以下参考图4至图12来详细描述透明玻璃基板32,包括将透明玻璃基板32固定到可加热装置10上。

图2是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透视图。

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可以是大致圆锥形的,使得在主体11中限定的内腔14的至少两个相对表面15a、15b相对于彼此从主体11的一端朝向主体11的另一端散开,从而允许图像采集单元5具有宽视野,该视野延伸穿过内腔14并延伸至车辆周围的外部环境。虽然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被示出和描述为大致圆锥形,但是应当理解,主体1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或尺寸,并且不限于大致圆锥形。

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可以包括:附接臂18,其可附接至图像采集单元5;凹槽12,其形成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中;以及图像采集单元容纳开口16。图像采集单元容纳开口16可以能够与图像采集单元5的至少一部分联接并容纳之,并且提供通向可加热装置10的内腔14的通道。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主体11可以由选自玻璃填充尼龙、尼龙66、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组成的组的材料形成或制成。主体11可以例如通过诸如注射成型之类的制造工艺形成。

图3提供了多个视图,其示出了安置在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透气孔内的可透气膜20。透气孔可以在内腔14和主体11的外表面之间延伸。透气孔可以包括安置在透气孔内的可透气膜20,以便可透气膜20允许内腔14内的湿气或蒸气逸出内腔14,同时禁止内腔14外部的湿气或蒸气穿过可透气膜20重新进入内腔14。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透气膜可以由诸如聚四氟乙烯(ptfe)之类的材料形成或制成。透气孔和相应的可透气膜20可以位于内腔14和主体11的外表面之间的任何位置。在该示例中,透气孔和相应的可透气膜20位于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顶部或底部外表面上。

图4是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到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的汇流条24。图5是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前透视图,其中汇流条24被安置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

参考图4和图5,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包括一对凹槽12,在凹槽12中设置有开口22,每个凹槽12中有一个开口22。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开口22用作汇流条槽22。汇流条24放置在主体11的凹槽12中,每个凹槽12中的一个汇流条,并且每个汇流条24的端部穿过每个汇流条槽22,以便它们从主体11的一侧朝向主体11另一侧延伸。虽然示出并描述了两个凹槽12,但是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上可以采用任何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凹槽12,并且虽然每个凹槽12包括一个汇流条槽22,但是可以使用任何数目的一个或多个汇流条槽22。另外,虽然示出并描述了两个汇流条24,但是可以采用任何数量的一个或多个汇流条24。汇流条24可以由包括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等金属及其组合的导电材料形成或制成。

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尤其是凹槽12中的汇流条槽22,允许从外部进入汇流条24。因此,汇流条24能够电连接至车载电源(未示出)并接收由车载电源选择性地提供的电流,并且将该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如本文将进一步描述的那样)。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可以涂敷有透明导电涂层(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那样),该透明导电涂层响应于接收到电流而选择性地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关于透明玻璃基板32的更多细节在下面并参考图6-12提供。

图6提供了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并安置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并且定位于汇流条24上的导电接触弹簧26。图7是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前透视图,其中导电接触弹簧26安置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并且定位于汇流条24上。

参考图6和图7,可以被夹持在或定位在汇流条24和透明玻璃基板32之间的导电元件的第一示例是导电接触弹簧26。每个汇流条24与对应的导电接触弹簧26一起形成导电单元的第一示例。每个导电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被限定在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中的内腔14的外部。此外,每个导电单元可以完全布置在限定在主体11中的内腔14的外部。每个导电接触弹簧26可以位于每个汇流条24的顶部。每个导电接触弹簧26可以被压缩在每个汇流条24和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之间。这样,每个导电单元的每个导电接触弹簧26可以直接接触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以将从汇流条24流出的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32来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每个导电接触弹簧26可以由包括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以及其他金属及其组合的材料形成或制成。

图8提供了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插入或填充到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并且定位于汇流条24上的导电粘合剂28。图9是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前透视图,其中导电粘合剂28被安置或填充到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凹槽12中并且定位于汇流条24上。

参考图8和图9,可以被夹持在或定位在汇流条24和透明玻璃基板32之间的导电元件的另一示例是导电粘合剂28。每个汇流条24与对应的导电粘合剂28一起形成导电单元的第二示例。由汇流条24之一和对应的导电粘合剂28形成的每个导电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限定在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中的内腔14的外部。此外,由汇流条24之一和相应的导电粘合剂28形成的每个导电单元可以完全布置在限定在主体11中的内腔14的外部。导电粘合剂28可以插入或填充到每个凹槽12中,以便位于汇流条24的顶部。通过布置在汇流条24和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之间,导电粘合剂28可以直接接触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因此,导电粘合剂28可以将从汇流条24流出的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32,以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

图10提供了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多个前视图,其示出了涂敷到主体11的外周面上的非导电粘合剂30以及能够涂敷非导电粘合剂30的示例性设备31。

参考图10,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将导电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为导电接触弹簧26)放置在汇流条24上之后,可以将非导电粘合剂30涂敷到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外周面上。非导电粘合剂30可以是非导电紫外线(uv)光固化粘合剂。非导电粘合剂30可以被涂敷在主体11的外周面上,以便被布置成邻近于主体11的将固定透明玻璃基板32的端部的外边缘。如图10所示,可以采用诸如可编程或自动机器31之类的设备31来将非导电粘合剂30涂敷到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上。

图11是如图10所示的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前视图,其示出了被放置在非导电粘合剂30上的透明玻璃基板32,该非导电粘合剂30用以将该透明玻璃基板32固定至主体11。图12提供了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多个视图,其示出了按压在非导电粘合剂30上的透明玻璃基板32,该非导电粘合剂30用以将透明玻璃基板32固定至主体11。

参考图11和图12,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在涂敷有非导电粘合剂30的端部处放置在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外周面上,以便将非导电粘合剂30布置在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和围绕内腔14的开口的外周面之间。如图12所示,一旦将透明玻璃基板32放置在可加热装置10上,就可以通过按压元件或按压机以一定的力将其向下按压。在一个示例中,将2牛顿力向下施加在透明玻璃基板32上。然而,可以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任何适当或恰当的力。如先前所讨论,透明玻璃基板32的面对主体11的端部的内表面可以在其上包括透明导电涂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可以是氧化铟锡(ito)导电涂层。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可以是导电电阻加热涂层,并且还可以在其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透明抗反射(ar)涂层。

此外,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接触部分(即,区域)可以直接接触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的导电元件(例如导电接触弹簧26或导电粘合剂28)。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接触部分可以没有透明抗反射(ar)涂层,以避免通过在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覆盖透明导电涂层而向透明玻璃基板32增加不希望的电阻。透明玻璃基板32还可在其外表面上包括抗反射(ar)涂层,透明玻璃基板32的外表面背对透明玻璃基板32固定到的主体11的端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具有各种厚度,并且可以包括硼硅酸盐玻璃或硼硅酸盐浮法玻璃或由其制成。此外,响应于透明玻璃基板32被选择性地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其外表面上的雾、霜、雪、冰、水或湿气。

图13是可加热装置10的侧视图,其示出了主体11的被密封剂或粘合剂密封的汇流条槽22之一。参考图13,在将透明玻璃基板32放置并固定到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上之后,可进一步用涂敷在每个汇流条槽22处的密封剂或粘合剂来密封可加热装置10,以密封汇流条槽22使其与外部环境隔离。结果,一旦将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内腔14附接到图像采集单元5上,就可以将其整体气密密封起来(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那样)。

图14提供了示例性的一体式组件33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该一体式组件33可以包括导电单元的其他示例(例如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作为一体式组件33的一部分。这样,可加热装置10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体式组件33,该一体式组件33可以包括在第一非导电载体34的外表面上支撑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在第二非导电载体35的外表面上支撑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非导电载体35。一体式组件33还可以包括固定到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的外表面的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6,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6覆盖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并桥接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一体式组件33还可以包括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该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固定到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的与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的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该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还桥接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6可以进一步固定至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并且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可以进一步固定至主体11的外周面上,该外周面围绕内腔14的在主体11的透明玻璃基板32要固定到的端部处的开口,从而将透明玻璃基板32固定到主体11。应当理解,在可加热装置10的该示例中,至少凹槽12和汇流条槽22可以从主体11的外周表面消除,以便形成连续的大致平坦表面,该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可以被固定到该连续的大致平坦表面。

如图14所示,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可以包括丝网印刷在相应的第一非导电载体34和第二非导电载体35的第一金属汇流条38和第二金属汇流条39,它们分别包括布置在其上的导电粘合剂层。第一金属汇流条38和第二金属汇流条39能够电连接至车载电源(未示出),并接收由车载电源选择性地提供的电流,并且将该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包括相应第一金属汇流条38和第二金属汇流条39和导电粘合剂层的第一和第二导电单元都可以直接接触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上的透明导电涂层,以将从第一金属汇流条38和第二金属汇流条39流出的电流传导至透明玻璃基板32以加热透明玻璃基板32。虽然示出并描述了第一汇流条38和第二汇流条39,但是应当理解,在一体式组件33中可以包括单一金属汇流条,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金属汇流条。第一金属汇流条38和第二金属汇流条39可分别包括选自由银、铜、铜铍、金、铝、锌、镍、黄铜、青铜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或由其形成。

此外,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6和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37可分别包括双面粘合带或丝网印刷的粘合剂层。

图15是图像采集单元5的俯视图,其示出了被附接到图像采集单元5的一部分上的密封构件50。图16提供了图像采集单元5和可加热装置10的俯视图,其示出了被联接到可加热装置10的图像采集单元5和附接到其上的密封构件50。图17是用于安装到车辆的组件100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组件100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可加热装置10连接至图像采集单元5。

参考图15,图像采集单元5可在其端部或至少一部分(例如镜筒)上配备(例如压配合)密封构件50。密封构件50可以包括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或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形成。在该示例中,密封构件50是索环。图像采集单元5还包括图像采集附接构件42。例如,图像采集附接构件42可以包括孔、开口、突起、夹子、钩和环、粘合剂或其他附接特征。

现在参考图16至图17,在其上配合或放置有密封构件50的图像采集单元5通过密封构件50联接至可加热装置10,该密封构件50被安置到在可加热装置10的通向内腔14的端部处的图像采集单元容纳开口16中或与之接合,如先前描述的附图所示。此外,可加热装置10可以包括可加热装置附接构件44,其对应于图像采集附接构件42并且形成在附接臂18上。例如,可加热装置附接构件44可以包括孔、开口、突起、夹子、钩和环、粘合剂或其他附接特征。在某些示例中,附接构件42、44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包括突起和对应开口或一对对应开口。另外,在附接构件42、44是孔或开口的情况下,附接构件42、44可容纳穿过其中的紧固元件,例如螺钉、销钉或夹子。

现在参考图18至图21,其示出了具有可替换式一体式组件63的可加热装置10的特定实施例,该可替换式一体式组件63将参考图18进一步描述,并且将连接该密封构件50和图像采集单元5也要附接到的主体11,以便提供如图20和21所示的可加热装置10。

一体式组件63包括pe箔形式的非导电载体65,其承载两个汇流条68、69。汇流条68、69被ag丝网印刷在非导电载体65上。此外,汇流条68、69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卷曲式接触头70和第二卷曲式接触头71。所述卷曲式接触头70、71由卷曲接触头保护装置72保护,并确保与线束连接器73的电连接。

图18还示出了两个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6、67,其中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6附接到非导电载体65的前侧,使得其不覆盖汇流条68、69。汇流条68、69的厚度确保一旦它们附接至非导电载体65,它们就突出到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6上方。

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7附接到非导电载体65的后侧以及两个汇流条68、69。

根据图19,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经由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6附接到一体式组件63,而一体式组件63与主体11的附接经由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67来确保。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有必要通过插入两个导电的双面粘合构件74、75来确保汇流条68、69与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之间的电接触,每个双面导电构件74或75与一个汇流条68或69相关联。

如图21中最佳可见,通过将压力垫80、81置于一体式组件63与主体11之间,可以进一步保证汇流条68、69与透明玻璃基板32的内表面之间的电接触。

此外,图21还示出了透明玻璃基板32、一体式组件63和主体11之间的连接可以借助于四个夹子77至79来固定。

要强调的是,实现本发明既不需要两个导电的双面粘合构件74、75,也不需要两个压力垫80、81和夹子76至79。

图22是用于安装到示例性车辆300(图23)的外部302的示例性壳体200的透视图。组件10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17所示)可以被安装在壳体200内,以使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然而,如图22所示,组件100的可加热装置10的透明玻璃基板32可以暴露于外部环境。图23是包括壳体200的示例性车辆300的侧视图,如图22所示,壳体200被安装到车辆300的外部302上。如图17所示,组件1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安装在壳体200内,因此可将其安装到车辆300上。如前所述,至少组件100的可加热装置10可以电连接至车辆300的车载电源(未示出)。如图23所示,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图像采集单元5是摄像头的情况下,摄像头可以具有延伸穿过组件100的可加热装置10的主体11的宽视野以抓取或以其他方式采集车辆300周围的外部环境的图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这样采集的图像或与之有关的信息传输到显示器、车辆控制单元或车辆300的驾驶员,以使驾驶员在驾驶时了解其周围环境或影响对车辆300的自动或手动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背离其广泛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变。因此,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旨在涵盖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

附图标记清单

5图像采集单元

10可加热装置

11主体

12凹槽

14内腔

15a、15b相对表面

16图像采集单元容纳开口

18附接臂

20可透气膜

22汇流条槽

24汇流条

26导电接触弹簧

28导电粘合剂

30非导电粘合剂

31粘合剂涂敷装置

32透明玻璃基板

33一体式组件

34第一非导电载体

35第二非导电载体

36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37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38第一金属汇流条

39第二金属汇流条

42图像采集单元附接构件

44可加热装置附接构件

50密封构件

63一体式组件

65非导电载体,pe箔

66第一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67第二非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68第一汇流条,ag丝网印刷的

69第二汇流条,ag丝网印刷的

70第一卷曲式接触头

71第二卷曲式接触头

72卷曲接触头保护装置

73线束连接器

74第一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75第二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76夹子

77夹子

78夹子

79夹子

80压力垫

81压力垫

100组件

200壳体

300车辆

302车辆的外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