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6191发布日期:2021-11-15 21:2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中能够钩挂购物袋等的结构(以下称为“挂物用钩结构”),特别是紧凑且刚性优异,并且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成本降低的挂物用钩结构。


背景技术:

2.以往,这种汽车用内饰部件例如在构成行李箱的内侧面的侧饰件上,采用挂物用钩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内饰部件(1)中的钩(4))。
3.图6中的(a)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的说明图,同图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d向视截面图。
4.参照图6中的(a)、(b),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1上的开口4、和设置在从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的钩5,钩5由在开口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50、和从该钩挂部50连接到开口4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支撑片54构成。
5.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例如如图7所示,在从支撑片54的前端到其根部的直线距离l1较长的情况下,在钩挂部50上钩挂购物袋等的情况下,应力集中在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支撑片54容易在根部附近弯折。
6.为解决上述不良情况(支撑片54的弯折),如图8中的(a)、(b)所示,以往通过采用使支撑片54整体为曲柄形状的结构(以下称为“以往的第一结构”),以提高支撑片54的刚性,并且除此之外,如图9中的(a)、(b)所示,通过采用将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的结构(以下称为“以往的第二结构”),构成为使集中于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的应力分散。
7.然而,从图7和图8或图9的比较可知,在采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的情况下,因上述的曲柄形状、r形状,从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到钩挂部50的前端的纵(上下)方向的直线距离尺寸为图9中的(a)、(b)中的h1+h2长度。另外,在由模具成型支撑片54、钩挂部50时,为配合其纵(上下)方向的直线距离尺寸,开口4的纵(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也必须设定得较长,进而,由于r形状而导致支撑片54的根部附近的宽度扩大,因此与此相配合,开口4的横(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也必须设定得较长。由此,在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在采用了上述的以往的第一以及第二结构的情况下,挂物用钩结构30整体必须成为大型的结构。
8.另外,在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30中,作为提高钩5整体的刚性的机构,考虑在钩5的背面配置托架那样的其他部件的结构(以下称为“其他部件设置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背衬钩13”)。但是,在该其他部件设置方式中,由于需要该其他部件、其他部件的安装所需的另外的其他部件,因此存在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重量以及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导致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9.现有的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

743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刚性优异,并且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成本降低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13.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上的开口、和设置在从上述开口稍微向外突出的位置上的钩,上述钩具备:在上述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从该钩挂部连接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的形状的第一支撑部;从上述钩挂部连接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下边部的形状的第二支撑部,并且,通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上述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上述钩挂部。
14.在上述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钩挂部的上下方向背面边缘部上形成有凸缘部。
15.在上述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钩的背面设置有纵肋。
16.在上述本发明中,上述纵肋也可以形成为纵向截断上述钩挂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而达到上述开口的内侧上边部和内侧下边部的形状。
17.发明效果
18.在本发明中,如前所述,采用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从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侧支撑钩挂部的结构的钩作为汽车用内饰部件中的具体的挂物用钩结构,因此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1~3。
19.作用效果1
20.根据本发明,由于钩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支撑其钩挂部,因此与由一个支撑部支撑钩挂部的以往的钩相比,即使在挂物用钩结构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整体的刚性,从而能够提供刚性优异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21.作用效果2
22.在本发明中,因负荷而在钩(钩挂部以及其支撑部)上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在一处,而是通过分散在第一及第二支撑部的根部附近,即开口的内侧上下两边部(钩的上下方向)而被缓和,因此不需要采取以往的相对于这样的应力的对策(例如,使支撑部整体为曲柄形状,或者在开口的宽度方向两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等),能够将开口的宽度和高度设定为比以往小,通过这一点,能够提供适于使挂物用钩结构整体构成为紧凑型,另外,适于提高挂物用钩结构周边的设计自由度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挂物用钩结构。
23.作用效果3
24.根据本发明,如前所述,即使在挂物用钩结构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整体的刚性,因此不需要采用用于确保其刚性的以往的对策(追加其他部件),通过这一点,能够提供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成本降低的挂物用钩结构。
附图说明
25.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挂物用钩结构的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示意图。
26.图2是图1的a部附近放大图。
27.图3是图2的b向视截面图。
28.图4是图2的c向视截面图。
29.图5是图1的a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30.图6中的(a)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的说明图,同图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d向视截面图。
31.图7是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中的应力集中的说明图。
32.图8中的(a)是提高钩的刚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8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e向视图。
33.图9中的(a)是提高钩的刚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9中的(b)是同图中的(a)的f向视图。
34.符号说明
35.1汽车用内饰部件
36.2台座部
37.2a台座部的上表面
38.2b、2c台阶
39.21凹部
40.21a平面部
41.3挂物用钩结构
42.30以往的挂物用钩结构
43.4开口
44.5钩
45.50钩挂部
46.50a、50b凸缘部
47.51第一支撑部
48.52第二支撑部
49.53纵肋
50.54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52.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挂物用钩结构的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附近放大图,图3是图2的b向视截面图,图4是图2的c向视截面图,图5是图1的a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53.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作为行李箱的侧饰件由树脂成型为所要的形状,通过安装在位于行李箱的侧面的车身板(省略图示)上,构成行李箱的内侧面。
54.在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中,设有台座部2作为将在行李箱内展开的未图示的公知的行李罩无抖动且稳定地配置的机构。该台座部2形成为,沿着汽车的前后方向呈导轨状较长地延伸的形状,以及从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装饰面(具体而言,是面向行李箱内的面。以
下称为“车内装饰面”)向行李箱内突出规定量的形状,在行李箱内展开的行李罩的边缘部载置于台座部的上表面2a,由此,该行李罩无抖动且稳定地配置,能够覆盖行李箱整体。
55.另外,在该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中,采用图2所示的挂物用钩结构3(能够钩挂购物袋等的结构)。
56.作为相对于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挂物用钩结构3的组装采用例,在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中,相对于上述的台座部2组装挂物用钩结构3。即,在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中,通过在台座部2的侧面设置两个台阶2b、2c而形成凹部21(该凹部21也构成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车内装饰面),在该凹部21的底即平面部21a上开设开口4,并且构成为,钩5成为从开口4的内侧边缘部延伸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在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整体中台座部2以外的部位组装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另外,也可以由相对于图1所示的行李箱的侧饰件以外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组装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
57.参照图2以及图5,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构成为,具备:开设在汽车用内饰部件1上的开口4、和设置在从开口4稍微向外(具体而言是车内的方向)突出的位置上的钩5。在上述位置设置钩5是为了容易钩挂购物袋等。
58.钩5构成为,具备:在开口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钩挂部50;从钩挂部50连接到开口4的内侧上边部4a的形状的第一支撑部51;和从该钩挂部50连接到开口4的内侧下边部4b的形状的第二支撑部52。在该结构中,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51、52从开口4的内侧上下两边部4a、4b侧支撑钩挂部50。
59.另外,作为钩5的具体的结构例,在图1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中,通过在钩挂部50的上下方向背面边缘部上形成凸缘部50a、50b(参照图2及图4),从而提高钩5整体的刚性,因此不需要采用为提高钩5整体的刚性,相对于因负荷而在钩5整体上产生的应力的以往的对策,例如在开口4的宽度方向两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或者在支撑部51、52的根部附近设置刚性强化凸缘等。
6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由于钩5用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51、52支撑钩挂部50的结构作为其基本结构,因此与仅由一个支撑片54(参照图6)支撑钩挂部的以往的钩相比,即使挂物用钩结构3整体小型化,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5整体的刚性。
61.进而,在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中的钩的背面设置纵肋53(参照图3和图4)作为进一步提高钩整体的刚性的机构。该纵肋53形成为纵向截断钩挂部50、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51、52而达到开口4的内侧上边部4a和内侧下边部4b附近的形状。
62.此外,在图2和图4中示出了并列地具备两个上述纵肋53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该例子。纵肋53的数量、配置间隔等纵肋53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63.另外,在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中,通过两个支撑部51、52形成为从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车内装饰面向行李箱内倾斜规定量而突出的形状,钩挂部50构成为配置在比汽车用内饰部件1的车内装饰面向车内方向(图1的例子中是“行李箱内的方向”)稍微突出的位置上。这是为了便于钩挂如上所述的购物袋等物品。
64.另外,在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中,在其钩5的结构上,因负荷而在钩5整体(钩挂部50和第一以及第二支撑部51、52)上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在一处,而是通过分散在第一及第二支撑部51、52的根部附近,即开口4的内侧上下两边部(钩5的上下方向)而被缓和,因此不
需要采取以往的相对于这样的应力的对策(例如,使支撑部整体为曲柄形状,或在开口的宽度方向两边部附近形成为较大的r形状的圆弧部等),能够将开口4的宽度和高度设定为比以往小,通过这一点,能够具有使挂物用钩结构3整体构成为紧凑型,另外,提高挂物用钩结构3周边的设计自由度的优点。
65.进而,对于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即使在其结构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负荷的钩整体的刚性,因此不需要采用用于确保该刚性的以往的对策(追加其他部件),通过这一点,能够适于实现汽车用内饰部件整体的轻量化、部件数量的削减、成本降低。
66.另外,在图2的挂物用钩结构3中,根据第一及第二支撑部50、51的截面形状、尺寸、材质等大致决定钩5整体的刚性,即使变更钩挂部50相对于开口4周缘的平面部21a的倾斜角度(以下称为“面角度”),也能够在钩5整体中得到充分的刚性,因此具有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这样的面角度的优点。
67.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在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能够进行更多的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