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0323发布日期:2020-06-12 16:2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鲜运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需求的种类也越发的繁多;商家经常需要进行生鲜产品的长途运输。这对运输的水平和成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生鲜产品在进行长途运输时经常会出现水果、蔬菜类的生鲜产品损坏,对于损坏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的包装箱与包装箱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导致的损坏,以及由于运输车的冷藏温度波动较大导致生鲜产品腐烂加速,进而导致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鲜产品在进行长途运输时经常会出现水果、蔬菜类的生鲜产品损坏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的包装箱与包装箱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以及由于运输车的冷藏温度波动较大导致生鲜产品腐烂加速,进而基于问题的根源设计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包括车体、保温车厢、制冷机;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所述保温车厢;所述制冷机用于对所述保温车厢内提供冷气;所述运输车还包括车厢气垫、隔档气垫、气管、主压力泵和溢流阀;

所述车厢气垫设置在所述保温车厢的周围以及顶部的内壁上;所述车厢气垫为一体充气式结构;

所述隔档气垫设置在所述保温车厢的车门两侧;所述隔档气垫沿竖直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隔档气垫之间留有距离;所述隔档气垫与所述车厢气垫通过所述气管连通;

所述主压力泵与所述车厢气垫之间设置所述制冷机;在所述车厢气垫上远离所述主压力泵的位置设置所述溢流阀。

工作时,通过主压力泵工作实现将制冷机内的冷空气充入车厢气垫中,当车厢气垫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溢流阀实现保压和稳压的作用,进而保证车厢气垫的形态;同时车厢气垫中的冷空气通过气管进入隔档气垫中;装载时,将装有生鲜产品的包装箱和或包装袋放置在相邻的隔档气垫之间;通过内部充有冷空气的车厢气垫和隔档气垫,实现了对保温车厢内的生鲜产品进行均匀的降温冷藏,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持续保鲜;且将生鲜产品放置在充气式的车厢气垫和隔档气垫之间,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生鲜产品的磕碰,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运输质量。

优选的,所述隔档气垫的上端沿横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中贯穿有条状的魔术贴毛面;在所述车厢气垫对应所述魔术贴毛面的位置设置魔术贴勾面。

工作时,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的尺寸不同,通过将魔术贴毛面揭开,进而使得隔档气垫的通槽沿魔术贴毛面滑动,进而实现调整隔档气垫的位置,进而使得隔档气垫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保持接触,进而保证隔档气垫能够充分的对生鲜产品进行降温,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确定好隔档气垫的位置后,只需将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重新粘合即可实现对隔档气垫进行固定,进而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隔档气垫的一侧表面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挡板气垫;所述挡板气垫与所述隔档气垫连通;所述挡板气垫的外侧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封闭后实现将所述挡板气垫阻挡在所述拉链内侧。

工作时,通过充气式的挡板气垫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运输车在使用时摆放更多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而且能够增加隔档气垫内的冷空气与生鲜产品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运输车内冷藏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在挡板气垫的外侧设置拉链,实现在不需要挡板气垫时也能够将挡板气垫收卷在拉链内侧,进而保证隔档气垫之间也能够放置尺寸较高的生鲜产品。

优选的,所述隔档气垫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成凹凸相间的结构;所述挡板气垫的一端能够插接在所述凹凸相间的结构中。通过在隔档气垫的表面设置凹凸相间的结构,不仅能够将挡板气垫的一端插接在凹凸相间的结构中进而实现增加挡板气垫的承重能力,而且凹凸相间的结构增加了隔档气垫的表面积,进而提高了隔档气垫中的冷空气对保温车厢内的空气的制冷效果,进而提高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优选的,所述保温车厢的中部设置挤压气垫;所述挤压气垫充气状态能够实现对两侧的所述隔档气垫进行挤压;所述挤压气垫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厢气垫的顶部;所述挤压气垫通过一号充气泵与保温储气罐连接;所述一号充气泵用于对所述挤压气垫和所述保温储气罐中的气体进行转移;所述保温储气罐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储气罐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温车厢外部。

工作时,当生鲜产品装载后,保温车厢的车门关闭,一号充气泵工作,一号充气泵将保温储气罐中的气体抽入挤压气垫中,挤压气垫不断的膨胀,进而实现对两侧的隔档气垫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保证运输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出现相互碰撞或倾斜翻滚的情况,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运输品质;当需要将运输车内的生鲜产品卸载下来时,通过一号充气泵将挤压气垫中的空气抽入保温储气罐中,进而实现将挤压气垫收缩在保温车厢的顶部,进而便于对运输车上的生鲜产品进行卸载;通过设置具有保温功能的保温储气罐,使得从挤压气垫中抽出的冷空气保存在保温储气罐中依然保持较低的温度,便于节省在下一趟的生鲜输送过程中需要投入用于制冷的能源,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挤压气垫内部设置一组柱状的调温气垫;所述调温气垫对应所述隔档气垫的位置进行设置;所述调温气垫的上端通过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车厢气垫的顶部;所述调温气垫通过二号充气泵与所述车厢气垫连通;所述二号充气泵用于对所述调温气垫和所述车厢气垫中的气体进行转移;所述移动部件用于对调温气垫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通槽的凸起结构中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隔档气垫的位移量;每个所述隔档气垫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二号充气泵均与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工作时,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某个隔档气垫中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首先控制器根据位移传感器反馈的该隔档气垫的位移量,进而控制移动部件对对应的调温气垫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将调温气垫的位置调整到与该隔档气垫对齐时,控制器控制二号充气泵工作,二号充气泵将车厢气垫中的冷空气抽入调温气垫中,调整气垫不断膨胀,直至调整气垫与隔档气垫接触时,二号充气泵停止工作,进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实现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对隔档气垫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对局部温度上升的位置进行补偿,进而保证保温车厢内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移动部件能够选择电机驱动丝杠螺母、电动推杆或者气缸等形式进行实现。

优选的,所述调温气垫上沿竖直方向上设置两个条状突出结构;所述条状突出结构在充气状态能够与所述隔档气垫的侧边进行紧密贴合。通过设置两个条状突出结构使得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和隔档气垫中的空气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交换,进而保证热交换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隔档气垫的上端内部设置湿度调节部件;所述湿度调节部件用于对所述隔档气垫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

工作时,在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和隔档气垫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通过湿度调节部件增加隔档气垫中的空气湿度,进而改变了隔档气垫中热传递的介质,进而大幅度提高调整气垫对隔档气垫进行温度补偿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保温车厢内温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通过内部充有冷空气的车厢气垫和隔档气垫,实现了对保温车厢内的生鲜产品进行均匀的降温冷藏,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持续保鲜;且将生鲜产品放置在充气式的车厢气垫和隔档气垫之间,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生鲜产品的磕碰,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运输质量。

2.本发明中通过将魔术贴毛面揭开,进而使得隔档气垫的通槽沿魔术贴毛面滑动,进而实现调整隔档气垫的位置,进而使得隔档气垫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保持接触,进而保证隔档气垫能够充分的对生鲜产品进行降温,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确定好隔档气垫的位置后,只需将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重新粘合即可实现对隔档气垫进行固定,进而方便使用。

3.本发明中通过充气式的挡板气垫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运输车在使用时摆放更多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而且能够增加隔档气垫内的冷空气与生鲜产品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运输车内冷藏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在挡板气垫的外侧设置拉链,实现在不需要挡板气垫时也能够将挡板气垫收卷在拉链内侧,进而保证隔档气垫之间也能够放置尺寸较高的生鲜产品。

4.本发明中当生鲜产品装载后,挤压气垫不断的膨胀,进而实现对两侧的隔档气垫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保证运输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出现相互碰撞或倾斜翻滚的情况,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运输品质;当需要将运输车内的生鲜产品卸载下来时,通过一号充气泵将挤压气垫中的空气抽入保温储气罐中,进而实现将挤压气垫收缩在保温车厢的顶部,进而便于对运输车上的生鲜产品进行卸载;通过设置具有保温功能的保温储气罐,使得从挤压气垫中抽出的冷空气保存在保温储气罐中依然保持较低的温度,便于节省在下一趟的生鲜输送过程中需要投入用于制冷的能源,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5.本发明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某个隔档气垫中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根据位移传感器反馈的该隔档气垫的位移量控制移动部件对对应的调温气垫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将调温气垫的位置调整到与该隔档气垫对齐时,控制器控制二号充气泵工作,二号充气泵将车厢气垫中的冷空气抽入调温气垫中,调整气垫不断膨胀,直至调整气垫与隔档气垫接触时,二号充气泵停止工作,进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实现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对隔档气垫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对局部温度上升的位置进行补偿,进而保证保温车厢内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切视图;

图3是图2中b-b处的剖切视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车体1、保温车厢2、挤压气垫21、保温储气罐22、调温气垫23、移动部件24、位移传感器25、条状突出结构26、车厢气垫3、隔档气垫4、通槽41、魔术贴毛面42、魔术贴勾面43、挡板气垫44、拉链45、凹凸相间的结构46、气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鲜产品长途运输车,包括车体1、保温车厢2、制冷机;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所述保温车厢2;所述制冷机用于对所述保温车厢2内提供冷气;所述运输车还包括车厢气垫3、隔档气垫4、气管5、主压力泵和溢流阀;

所述车厢气垫3设置在所述保温车厢2的周围以及顶部的内壁上;所述车厢气垫3为一体充气式结构;

所述隔档气垫4设置在所述保温车厢2的车门两侧;所述隔档气垫4沿竖直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隔档气垫4之间留有距离;所述隔档气垫4与所述车厢气垫3通过所述气管5连通;

所述主压力泵与所述车厢气垫3之间设置所述制冷机;在所述车厢气垫3上远离所述主压力泵的位置设置所述溢流阀。

工作时,通过主压力泵工作实现将制冷机内的冷空气充入车厢气垫3中,当车厢气垫3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溢流阀实现保压和稳压的作用,进而保证车厢气垫3的形态;同时车厢气垫3中的冷空气通过气管5进入隔档气垫4中;装载时,将装有生鲜产品的包装箱和或包装袋放置在相邻的隔档气垫4之间;通过内部充有冷空气的车厢气垫3和隔档气垫4,实现了对保温车厢2内的生鲜产品进行均匀的降温冷藏,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持续保鲜;且将生鲜产品放置在充气式的车厢气垫3和隔档气垫4之间,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生鲜产品的磕碰,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运输质量。

如图4所示,所述隔档气垫4的上端沿横向设置有通槽41;所述通槽41中贯穿有条状的魔术贴毛面42;在所述车厢气垫3对应所述魔术贴毛面42的位置设置魔术贴勾面43。

工作时,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的尺寸不同,通过将魔术贴毛面42揭开,进而使得隔档气垫4的通槽41沿魔术贴毛面42滑动,进而实现调整隔档气垫4的位置,进而使得隔档气垫4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保持接触,进而保证隔档气垫4能够充分的对生鲜产品进行降温,进而保证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确定好隔档气垫4的位置后,只需将魔术贴毛面42与魔术贴勾面43重新粘合即可实现对隔档气垫4进行固定,进而方便使用。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隔档气垫4的一侧表面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挡板气垫44;所述挡板气垫44与所述隔档气垫4连通;所述挡板气垫44的外侧设置有拉链45;所述拉链45封闭后实现将所述挡板气垫44阻挡在所述拉链45内侧。

工作时,通过充气式的挡板气垫44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运输车在使用时摆放更多的生鲜产品包装箱或包装袋,而且能够增加隔档气垫4内的冷空气与生鲜产品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运输车内冷藏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在挡板气垫44的外侧设置拉链45,实现在不需要挡板气垫44时也能够将挡板气垫44收卷在拉链45内侧,进而保证隔档气垫4之间也能够放置尺寸较高的生鲜产品。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隔档气垫4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成凹凸相间的结构46;所述挡板气垫44的一端能够插接在所述凹凸相间的结构46中。通过在隔档气垫4的表面设置凹凸相间的结构46,不仅能够将挡板气垫44的一端插接在凹凸相间的结构46中进而实现增加挡板气垫44的承重能力,而且凹凸相间的结构46增加了隔档气垫4的表面积,进而提高了隔档气垫4中的冷空气对保温车厢2内的空气的制冷效果,进而提高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温车厢2的中部设置挤压气垫21;所述挤压气垫21充气状态能够实现对两侧的所述隔档气垫4进行挤压;所述挤压气垫21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厢气垫3的顶部;所述挤压气垫21通过一号充气泵与保温储气罐22连接;所述一号充气泵用于对所述挤压气垫21和所述保温储气罐22中的气体进行转移;所述保温储气罐22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储气罐22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温车厢2外部。

工作时,当生鲜产品装载后,保温车厢2的车门关闭,一号充气泵工作,一号充气泵将保温储气罐22中的气体抽入挤压气垫21中,挤压气垫21不断的膨胀,进而实现对两侧的隔档气垫4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保证运输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出现相互碰撞或倾斜翻滚的情况,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运输品质;当需要将运输车内的生鲜产品卸载下来时,通过一号充气泵将挤压气垫21中的空气抽入保温储气罐22中,进而实现将挤压气垫21收缩在保温车厢2的顶部,进而便于对运输车上的生鲜产品进行卸载;通过设置具有保温功能的保温储气罐22,使得从挤压气垫21中抽出的冷空气保存在保温储气罐22中依然保持较低的温度,便于节省在下一趟的生鲜输送过程中需要投入用于制冷的能源,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挤压气垫21内部设置一组柱状的调温气垫23;所述调温气垫23对应所述隔档气垫4的位置进行设置;所述调温气垫23的上端通过移动部件24连接在所述车厢气垫3的顶部;所述调温气垫23通过二号充气泵与所述车厢气垫3连通;所述二号充气泵用于对所述调温气垫23和所述车厢气垫3中的气体进行转移;所述移动部件24用于对调温气垫23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通槽41的凸起结构中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25;所述位移传感器25用于检测所述隔档气垫4的位移量;每个所述隔档气垫4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25和所述二号充气泵均与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工作时,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某个隔档气垫4中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首先控制器根据位移传感器25反馈的该隔档气垫4的位移量,进而控制移动部件24对对应的调温气垫23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将调温气垫23的位置调整到与该隔档气垫4对齐时,控制器控制二号充气泵工作,二号充气泵将车厢气垫3中的冷空气抽入调温气垫23中,调整气垫不断膨胀,直至调整气垫与隔档气垫4接触时,二号充气泵停止工作,进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实现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对隔档气垫4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对局部温度上升的位置进行补偿,进而保证保温车厢2内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移动部件24能够选择电机驱动丝杠螺母、电动推杆或者气缸等形式进行实现。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调温气垫23上沿竖直方向上设置两个条状突出结构26;所述条状突出结构26在充气状态能够与所述隔档气垫4的侧边进行紧密贴合。通过设置两个条状突出结构26使得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和隔档气垫4中的空气能够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交换,进而保证热交换的效率。

所述隔档气垫4的上端内部设置湿度调节部件;所述湿度调节部件用于对所述隔档气垫4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

工作时,在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和隔档气垫4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通过湿度调节部件增加隔档气垫4中的空气湿度,进而改变了隔档气垫4中热传递的介质,进而大幅度提高调整气垫对隔档气垫4进行温度补偿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保温车厢2内温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工作时,通过主压力泵工作实现将制冷机内的冷空气充入车厢气垫3中,当车厢气垫3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溢流阀实现保压和稳压的作用,进而保证车厢气垫3的形态;同时车厢气垫3中的冷空气通过气管5进入隔档气垫4中;装载时,将装有生鲜产品的包装箱和或包装袋放置在相邻的隔档气垫4之间;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的尺寸不同,通过将魔术贴毛面42揭开,进而使得隔档气垫4的通槽41沿魔术贴毛面42滑动,进而实现调整隔档气垫4的位置,确定好隔档气垫4的位置后,只需将魔术贴毛面42与魔术贴勾面43重新粘合即可实现对隔档气垫4进行固定,进而方便使用;当生鲜产品装载后,保温车厢2的车门关闭,一号充气泵工作,一号充气泵将保温储气罐22中的气体抽入挤压气垫21中,挤压气垫21不断的膨胀,进而实现对两侧的隔档气垫4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保证运输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生鲜产品的包装箱或包装袋出现相互碰撞或倾斜翻滚的情况,进而保证了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运输品质;当需要将运输车内的生鲜产品卸载下来时,通过一号充气泵将挤压气垫21中的空气抽入保温储气罐22中,进而实现将挤压气垫21收缩在保温车厢2的顶部,进而便于对运输车上的生鲜产品进行卸载;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某个隔档气垫4中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首先控制器根据位移传感器25反馈的该隔档气垫4的位移量,进而控制移动部件24对对应的调温气垫23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将调温气垫23的位置调整到与该隔档气垫4对齐时,控制器控制二号充气泵工作,二号充气泵将车厢气垫3中的冷空气抽入调温气垫23中,调整气垫不断膨胀,直至调整气垫与隔档气垫4接触时,二号充气泵停止工作,进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实现调整气垫中的冷空气对隔档气垫4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对局部温度上升的位置进行补偿,进而保证保温车厢2内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提高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