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因其尺寸适中、携带方便、便于观看音视频等,已经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然而,当长时间手拿平板电脑观看音视频或上网等时,会使得手部关节酸痛,因此,用以固定智能设备的支架也是越来越受欢迎。其中,车载支架让开车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在驾驶环境下,使用手机作为导航工具也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熟知的外出驾驶方式。而在车载状态下智能手机如何可以更为安全、便捷的使用更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所谓车载手机支架,可以用最舒适的方式来使用的、最简约、易用数码支架,注重的是用户体验及优秀的结构设计。车载手机支架根据人体工程学,人-机的设计理念的参与,让开车的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种类繁多,但现有的智能手机车载支架都是采用红外线感应松夹,当手机放于手机支架时,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有物体传输一信号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手机夹具装置将手机加紧,当需要将手机取出时,触碰下手机机身两侧,在电容触摸传感器作用下传输一信号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手机夹具装置松开。但也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是手机在没有放到位就夹,且容易误夹不透明物体,也易误夹伤手指。
目前的车载支架仅是做到固定电子设备或者是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充电在车辆熄火后就无法在为电子设备充电,不能随时给电子设备充电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旨在解决车辆熄火后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伸缩组件、充电系统、充电宝及上壳体,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壳体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充电宝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宝通过卡接机构或磁吸机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充电系统输出端通过插接方式或接触连接方式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两条滑轨及开设于所述充电宝两侧的两条滑槽,两条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设于两条所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磁吸机构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若干磁柱,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底壳内,多个所述磁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充电宝上,多个所述磁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插接方式包括插接公头及插接母头,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插接母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接触连接方式包括顶针及触点,所述顶针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顶针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触点的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步进电机、电机座、联轴器、螺杆、螺杆支架、限位座、旋转轴承及固定顶住,所述电机座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电机座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电机座的上方,所述螺杆支架设于所述限位座上,所述螺杆支架螺旋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旋转轴承设于所述固定顶住的底面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轴承适配,所述固定顶住设于所述底壳上;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同,所述连接件整体成l形,l形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分别设有一个椭圆通孔,所述连接件的角位设有一个圆形限位孔,连接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形限位孔连接所述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弹簧固定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伸缩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对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弹簧固定槽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所述弹簧固定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进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内与所述底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置于所述弹簧固定槽的长度中间,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内;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同,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竖板、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及定位柱,所述支架底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架竖板的下端,所述支架底板的另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与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另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支架竖板截面成弧形,所述支架竖板的上端内面设有保护软层;
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通过黏贴或嵌入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壳或上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红外感应到手机使得支架收缩及通过触碰一侧使得支架张开的智能化感应的无线充电车载支架,操作简单,方便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智能科技感及极大的使用体验感,且解决了现有红外感应装置易误夹伤手的问题,一款安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功率主回路电气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处理器的电气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ntc测温预留的电气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解码电路一的电气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解码电路二的电气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指示灯的电气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感应触摸与驱动电机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14为图4车载支架的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5车载支架的电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10、伸缩组件30、充电系统、充电宝40及上壳体20,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10内,所述伸缩组件30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10上,所述上壳体20设于所述底壳10上,所述充电宝40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20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40的充电端。
所述充电宝40通过卡接机构或磁吸机构设于所述上壳体20上;所述充电系统输出端通过插接方式或接触连接方式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40的充电端。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20上的两条滑轨60及开设于所述充电宝40两侧的两条滑槽70,两条所述滑轨60分别滑动设于两条所述滑槽70内。
所述磁吸机构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若干磁柱90,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底壳10内,多个所述磁柱90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充电宝40上,多个所述磁柱90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上。
所述插接方式包括插接公头50及插接母头80,所述插接公头50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插接公头50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20,所述插接母头0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充电宝40的pcb板上。
所述插接公头50采用的是type-c公头,所述插接母头80采用的type-c母头。
所述接触连接方式包括顶针91及触点92,所述顶针91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顶针9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20,所述触点92的设于所述充电宝40的pcb板上。
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
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控制端。利用连接组件的两端开孔与动力组件和伸缩支架组件上的柱子进行连接,使得连接可以自由活动。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步进电机、电机座、联轴器、螺杆、限位座、螺杆支架、旋转轴承及固定顶住,所述电机座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电机座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电机座的上方,所述螺杆支架设于所述限位座上,所述螺杆支架螺旋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旋转轴承设于所述固定顶住的底面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轴承适配,所述固定顶住设于所述底壳上;利用螺杆和螺杆支架的作用,使得该结构在步进电机的作用下能够可调可控。
所述螺杆支架的顶面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形连接柱,所述螺杆支架的顶面上还设有一加强块,所述加强块设于两个所述圆形连接柱之间,所述螺杆支架的底面两端成阶梯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同,所述连接件整体成l形,l形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分别设有一个椭圆通孔,所述连接件的角位设有一个圆形限位孔,连接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形限位孔连接所述底壳。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弹簧固定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伸缩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对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弹簧固定槽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所述弹簧固定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进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内与所述底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置于所述弹簧固定槽的长度中间,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内。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同,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竖板、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及定位柱,所述支架底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架竖板的下端,所述支架底板的另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与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另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支架竖板截面成弧形,所述支架竖板的上端内面设有保护软层;
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通过黏贴或嵌入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壳或上壳体上。
将该车载支架在车上固定好,将电源线连通,使得车载支架处于有电的工作状态,在将手机准备放在支架上时,设在支架上的红外感应传感器检测到手机时,会发出相应的指令给驱动电机电路,驱动电机电路执行指令驱动步进电机工作推动伸缩支架张将手机放进去自动夹紧,如果手机支持无线充电,那么车载支架无线充电功能会检测到,此时,车载支架上的无线充处理器会进行相应的检测并开启无线充电功能,在使用结束后,在支架的侧面进行感应红外感应开关,红外感应开关会发出信号给驱动电机电路,驱动电机电路执行信号信息驱动步进电机进行相应的动作,张开伸缩支架取出手机后,自动缩回初始位置,同时无线充电功能断开,在整个过程中的电气部分都是现有的成熟电路结构,仅是组合在一起使用,在此不进行详述,仅在附图中给出相应的电气原理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