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8871发布日期:2021-02-20 19: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多数车辆的前保总成上设有防下沉构件,用于承载保险杠蒙皮中间的重量,以防止保险杠下沉。此外,在前保格栅的两端还设有导风板用于增加进气前保格栅的效率,且防止车辆前方的气流向车辆两侧的轮胎流动。但是现有技术中防下沉构件和导风板为相互独立的结构,且二者均需与前保总成和车辆的前端模块连接,安装结构较为复杂,且因高速气流可能导致导风板及防下沉构件产生晃动,也即二者的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差。导风板和防下沉构件需要设计两套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可同时实现导风及前保防下沉的功能,其刚度和稳定性较好,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包括前保总成、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及前端模块,所述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包括导风板及一体形成于所述导风板上的第一防下沉结构,所述前保总成包括前保格栅及设置于所述前保格栅两端的第二防下沉结构,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前保格栅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前保格栅及所述前端模块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与所述导风板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位于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前保格栅的一侧,所述第二防下沉结构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相适应,所述第二防下沉结构搭接于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上。
[00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前端模块上,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及所述第三连接面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二防下沉结构搭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上还设有支撑筋,每一所述支撑筋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及所述第三连接面上,多个所述支撑筋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还包括连接块及三角块,所述三角块设置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并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块相连,所述三角块固定于所述前端模块上。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及所述三角块的上端均设有螺栓安装面,所述螺栓安装面上设有多个螺栓安装孔。
[0009]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前保格栅之间还设有密封泡棉,所述密封泡棉的形状与所述导风板前端面的形状相适应。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风板上设有卡扣,所述前端模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扣孔。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在远离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一侧的侧面上及所述第一防下沉结构在朝向所述前端模块一侧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是由玻璃纤维改性聚丙烯制作形成的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
[0014]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由一体成型的导风板及第一防下沉结构组成,一方面,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上的导风板可挡住车辆前方的气流,防止气流向两侧的车轮流动,引导气流向中间的冷凝器流动,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另外,因导风板与第一防下沉结构为一体结构,第一防下沉结构不再需要其他部件进行装配,可缩短第一防下沉结构在y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距离,可提高第一防下沉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相应的,第一防下沉结构也可增强导风板的刚度和稳定性。
[0015]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可同时实现导风及前保防下沉的功能,其刚度和稳定性较好,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0022]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包括前保总成10、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及前端模块30,前保总成10、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及前端模块30沿车辆长度方向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两个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分别设置在前保总成10的两端,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前保总成10支撑于两个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上,也即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一端固定在前端模块30上,一端与前保总成10连接,并给前保总成10提供z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支撑力。
[0023]
该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包括导风板21及一体形成于导风板21上的第一防下沉结构22,该前保总成10包括前保格栅及设置于前保格栅两端的第二防下沉结构11,该导风板21设置在前保格栅的两端,且位于前保格栅及前端模块30之间,导风板21前端面的形状与前保总成10连接处的形状相适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与导风板21的板面相互垂直,且位于导风板21远离前保格栅的一侧。第二防下沉结构11的位置与第一防下沉结构22相适应,第二防下沉结构11搭接于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上。也即通过第一防下沉结构22和第二防下沉结构11的连接,实现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对前保总成10的z向支撑。
[0024]
本实施例中的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由一体成型的导风板21及第一防下沉结构22组成,一方面,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上的导风板21可挡住车辆前方的气流,防止气流向两侧的车轮流动,引导气流向中间的冷凝器流动,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1的厚度可为1.5~2.0mm,在保证稳定导风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导风板21的重量;另一方面,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上的第一防下沉结构22可实现对前保总成10的z向支撑作用。另外,因导风板21与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为一体结构,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不再需要其他部件进行装配,可缩短第一防下沉结构22在y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距离,可提高第一防下沉结构22的刚度和稳定性,相应的,第一防下沉结构22也可增强导风板21的刚度和稳定性。
[0025]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第一防下沉结构22包括支撑块221,支撑块221固定于前端模块30上,该支撑块221包括第一连接面2211、第二连接面2212及第三连接面2213,第一连接面2211与第三连接面2213相互平行,第二连接面2212连接于第一连接面2211与第三连接面2213之间,在第一连接面2211、第二连接面2212及第三连接面2213之间形成一台阶面,第二防下沉结构11搭接在第二连接面2212上。
[0026]
进一步地,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上还设有支撑筋222,以对第二防下沉结构11进行支撑。每一支撑筋222跨设于第一连接面2211、第二连接面2212及第三连接面2213上,多个支撑筋22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7]
进一步地,第一防下沉结构22还包括连接块223及三角块224,三角块224设置于支撑块221远离导风板21的一侧,并通过连接块223与支撑块221相连,三角块224固定于前端模块30上,通过连接块223及三角块224的设置,第一防下沉结构22受到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支撑块221及三角块224传递至前端模块30上,这在一方面能够通过支撑块221及三角块224两个固定点来更好地对前保总成10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也能够优化第一防下沉结构22受到的力的传递路径,在低速碰撞下,对行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8]
进一步地,支撑块221的上下两端及三角块224的上端均设有螺栓安装面225,该螺栓安装面225上设有多个螺栓安装孔226,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通过该螺栓安装孔226安装在车辆的前端模块30上。在螺栓安装面225上还设有多个垂直于螺栓安装面225的加强板228。
[0029]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2,在导风板21与前保格栅之间还设有密封泡棉23,该密封泡棉23的形状与导风板21前端面的形状相适应。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泡棉23可黏贴在导风板21的前端面上,通过在前保格栅和导风板21的前端面之间设置密封泡棉23,可防止车辆前方的气流向车辆两侧的车轮流动,增强导风板21的导风性能。
[0030]
图4所示为图1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在螺栓安装面225朝向前端模块30的一侧设有定位柱229,该定位柱229垂直于螺栓安装面225,并
向前端模块30方向延伸。相应地,在前端模块30上设有与该定位柱229配合连接的定位柱孔。当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安装到前端模块30上时,定位柱229伸入定位孔内,定位柱229与定位柱孔相互配合连接可起到预定位的作用。
[0031]
请参照图2及图4,导风板21上设有卡扣211,前端模块30上设有与该卡扣211配合连接的卡扣孔,在将防下沉导风构件20安装于前端模块30上时,卡扣211卡合于卡扣孔内,以防止导风板21晃动。
[0032]
本实施中导风板21上的卡扣211设置在导风板21的顶端,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在安装过程中,可先将导风板21的卡扣211安装在前端模块30的卡扣孔中,然后再将第一防下沉结构22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在前端模块30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卡扣211同样起到预安装的作用,便于第一防下沉结构22的安装。
[0033]
请继续参照图4,导风板21在远离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一侧的侧面上及第一防下沉结构22在朝向前端模块30一侧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227。
[0034]
进一步地,该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是由玻璃纤维改性聚丙烯(如聚丙烯加20%的玻璃纤维)制作形成的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由玻璃纤维改性聚丙烯制作形成的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刚性及强度较好。
[0035]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由一体成型的导风板21及第一防下沉结构22组成,一方面,前保防下沉导风构件20上的导风板21可挡住车辆前方的气流,防止气流向两侧的车轮流动,引导气流向中间的冷凝器流动,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另外,因导风板21与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为一体结构,第一防下沉结构22不再需要其他部件进行装配,可缩短第一防下沉结构22在y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距离,可提高第一防下沉结构22的刚度和稳定性,相应的,第一防下沉结构22也可增强导风板21的刚度和稳定性。
[003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前保防下沉导风结构,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