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装置、出风口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5131发布日期:2021-03-26 22:5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车用空调装置、出风口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内空气消毒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空调装置,一种出风口装置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上对车内的空气净化,主要通过空调过滤器对进入车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达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3.但是,目前的这种空调过滤器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的空调过滤器一般只过滤0.3μm以上的颗粒物,但对通过空调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中所含的细菌病毒无法灭杀。另外,空气流经空调过滤器后,会再流经蒸发芯体。而蒸发芯体表面通常会有冷凝水,这会在适宜情况下滋生细菌,从而导致送入车内的空气中所含细菌会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以使得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进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该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体,所述空调箱体内形成有进风流动路径,所述进风流动路径包括沿着进风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体和排风风道,其中,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流动路径上的杀菌灭毒装置。
6.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车用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进风流动路径上的杀菌灭毒装置,这样,车用空调装置启动后,杀菌灭毒装置将对沿着进风流动路径流动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空气流经过蒸发体后,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将通过排风风道排出以送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
7.进一步地,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形式:形式一: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流动路径上,所述杀菌灭毒装置能够对所述吸附装置进行消毒;形式二:所述杀菌灭毒装置能够对所述蒸发体的外表面进行消毒。
8.更进一步地,所述杀菌灭毒装置位于所述吸附装置的迎风侧;和/或,所述吸附装置为通风吸附网。
9.另外,所述杀菌灭毒装置为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
10.另外,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所述杀菌灭毒装置靠近所述蒸发体的出风侧布置;方式二:所述杀菌灭毒装置靠近所述蒸发体的进风侧布置;方式三:所述杀菌灭毒装置位于所述排风风道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排风风道与所述蒸发体的出风侧并联连通,其中,每个所述排风风道内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风门。
12.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方式三时,每个所述排风风道内设置有所
述杀菌灭毒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排风风道中,沿着排风方向所述杀菌灭毒装置位于所述风门的下游侧。
13.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口装置,该出风口装置包括出风风道、杀菌灭毒装置和吸附装置,其中,所述出风风道的一端用于与车用空调装置的排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另一端用于与车内空间连通;所述杀菌灭毒装置和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路径上;所述杀菌灭毒装置能够对所述吸附装置进行消毒。
14.该出风口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空气流将通过出风风道进入到车内,由于杀菌灭毒装置和吸附装置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风路径上,这样,吸附装置将能够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而杀菌灭毒装置能够对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进行杀灭消毒处理,同时,杀菌灭毒装置还能够对吸附在吸附装置上的细菌病毒进行杀灭消毒处理,这样,由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将通过出风风道送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
15.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情形一:所述杀菌灭毒装置位于所述吸附装置的迎风侧;情形二:所述吸附装置为通风吸附网;情形三:所述出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吸附装置为覆盖住多个所述出风风道的进风口的通风吸附网。
16.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和/或,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出风口装置。
17.这样,如上所述的,由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可以进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车用空调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图4是图3的侧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车用空调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6是图5的侧视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出风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空调箱体,2-蒸发体,3-排风风道,4-杀菌灭毒装置,5-吸附装置,6-出风侧,7-进风侧,8-风门,9-迎风侧,10-出风风道,11-车用空调装置,12-出风口装置,13-风机,14-空调过滤器,31-除霜排风通道,32-吹面排风通道,33-吹脚排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参考图1、图3和图5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体1,空调箱体1内形成有进风流动路径,进风流动路径包括沿着进风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
体2和排风风道3,其中,车用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进风流动路径上的杀菌灭毒装置4。
29.在该车用空调装置中,由于车用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进风流动路径上的杀菌灭毒装置4,这样,车用空调装置启动后,杀菌灭毒装置将对沿着进风流动路径流动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空气流经过蒸发体2后,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将通过排风风道3排出以送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
30.另外,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形式:形式一中,参考图2和图4,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吸附装置5,吸附装置5设置在进风流动路径上以对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进行吸附,杀菌灭毒装置4能够对吸附装置5进行消毒,这样,通过吸附装置5的吸附,以及杀菌灭毒装置4的消毒杀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进入到车内的空气流的卫生性。同时,杀菌灭毒装置4能够对吸附装置5进行消毒,以避免吸附装置5上集聚较多的细菌病毒,从而提升吸附装置5的吸附性和卫生性。形式二中,杀菌灭毒装置4能够对蒸发体2的外表面进行消毒,这样,即便是蒸发体2的外表面凝结有水,但通过杀菌灭毒装置4,蒸发体2的外表面例如迎风侧或出风侧的外表面也能够保持卫生性。例如,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靠近蒸发体2布置。
31.当然,吸附装置5可以采用任何能够对细菌病毒具有吸附作用的结构和材料,例如,吸附装置5可以为醋酸纤维、纸质、金属、纱布或活性炭纤维材质的板体或通风网体。因此,不论吸附装置5采用何种材料和结构,只要能够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即可。
32.吸附装置5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一种结构形式中,吸附装置5可以为不通风的板体,这样,进风的空气流吹在板体的板面上,然后向四周扩散,并越过板体的边缘处后继续沿着进风流动路径流动。或者,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吸附装置5可以允许空气流通过吸附装置5自身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吸附装置5允许空气流穿过,例如,吸附装置5可以为通风吸附网,这样,在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的同时,还能够允许空气流通过。
33.另外,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设置在相对于吸附装置5的任何位置处,只要能够对吸附装置5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即可。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吸附装置5包括在进风流动路径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层板体,这样,空气流能够沿着板体之间的间隔流动,而杀菌灭毒装置4则可以分布在各个板体之间的间隔中,这样,杀菌灭毒装置4不仅可以对通过各个板体之间的空气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还能够对各个板体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杀菌灭毒装置4位于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9,这样,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9能够最大程度地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而杀菌灭毒装置4则可以对迎风侧9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当然,可选择地,杀菌灭毒装置4也可以位于吸附装置5的出风侧,或者,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9和出风侧分别设置有杀菌灭毒装置4。
34.另外,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为任何类型的杀菌灭毒装置,其只要能够对空气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即可,例如,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为臭氧消毒装置(空气流在进入车内之前可以经过除臭处理),或者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为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例如紫外线灯),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发射的紫外线可以均匀地穿过空气流以对空气流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地也能够更均匀地照射在吸附装置5以对吸附装置5进行消毒。
35.另外,在该车用空调装置中,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设置在进风流动路径的任何位置处。因此,车用空调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36.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杀菌灭毒装置4靠近蒸发体2的出风侧6布置,这样,空
调开启时,杀菌灭毒装置4例如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同步开启工作,对流经蒸发体2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瞬间灭杀,同时更高效的对蒸发体2的出风侧6的表面滋生的细菌进行灭杀,这样经过净化后的空气可以通过排风风道排出以送入到车内。进一步地,在设置有吸附装置5的结构中,杀菌灭毒装置4和吸附装置5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分开布置,这样,空调开启,例如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同步开启工作,空气流经过吸附装置5时,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被阻挡并吸附,开启的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对被吸附在吸附装置上的细菌病毒进行长时间照射并灭杀,同时对蒸发体的出风侧的表面滋生的细菌进行灭杀,从而净化了送入车内的空气。
37.方式二:如图5和图6所示的,杀菌灭毒装置4靠近蒸发体2的进风侧7布置,这样,杀菌灭毒装置4例如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不仅能够对进入到蒸发体2的空气流进行杀菌灭毒处理,还能够对蒸发体2的进风侧7的表面的细菌进行灭杀。例如,空调关闭后、开启前,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开启,长时间对蒸发体的进风侧7的表面的细菌进行灭杀。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的具体开启时长可以通过整车的需求来设定。
38.方式三:参考图3和图4,杀菌灭毒装置4位于排风风道3内,这样,空调开启时,例如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能瞬间灭杀排风通道3中的空气流所含的细菌病毒,也可以对蒸发体的出风侧的表面上滋生的细菌进行灭杀,从而净化了送入车内的空气。另外,在设置有吸附装置5的结构中,杀菌灭毒装置4和吸附装置5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分开布置,这样,空调开启,例如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同步开启工作,空气流经过吸附装置5时,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被阻挡并吸附,开启的紫外线杀菌灭毒装置对被吸附在吸附装置上的细菌病毒进行长时间照射并灭杀,同时对蒸发体的出风侧的表面滋生的细菌进行灭杀,从而净化了送入车内的空气。
39.另外,可选择地,杀菌灭毒装置4也可以设置在图5中的空调过滤器14和风机13间。
40.另外,排风风道3可以为一个,或者,排风风道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排风风道3与蒸发体2的出风侧6并联连通,其中,每个排风风道3内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风门8。例如,在图2、图4和图6中,排风风道3的数量为3个。例如在图4中,排风风道3包括除霜排风通道31、吹面排风通道32、吹脚排风通道33。其中,从除霜排风通道31吹出来的空气流主要吹向前风窗玻璃以除霜除雾,从吹面排风通道32吹出来的空气流主要吹向乘员上半身,从吹脚排风通道33吹出来的空气流主要吹向乘员下半身。
41.另外,多个排风风道3可以共用一个杀菌灭毒装置4,该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设置在多个排风风道3与蒸发体2的出风侧6并联连通的位置处。或者,在车用空调装置包括方式三时,每个排风风道3内设置有杀菌灭毒装置4,其中,每个排风风道3中,沿着排风方向上杀菌灭毒装置4位于风门8的下游侧,这样,每个排风风道3可以根据实际进风需求来通过各自的风门8和杀菌灭毒装置4对空气流进行杀菌灭毒处理。另外,在每个排风风道3中,杀菌灭毒装置4或者杀菌灭毒装置4和吸附装置5可以设置排风通道的出风端口和风门最高位置之间。
42.当然,空调开启时,所有的排风风道3的风门8和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开启,或者仅打开需要进风的排风风道3的风门8和杀菌灭毒装置4,而其他的排风风道3的风门8和杀菌灭毒装置4可以关闭。
43.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口装置,参照图7,该出风口装置包括出风风道10、
杀菌灭毒装置4和吸附装置5,其中,出风风道10的一端用于与车用空调装置的排风风道连通,出风风道10的另一端用于与车内空间连通;杀菌灭毒装置4和吸附装置5设置在出风风道10的出风路径上;杀菌灭毒装置4能够对吸附装置5进行消毒。
44.该出风口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空气流将通过出风风道进入到车内,由于杀菌灭毒装置和吸附装置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风路径上,这样,吸附装置将能够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而杀菌灭毒装置能够对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进行杀灭消毒处理,同时,杀菌灭毒装置还能够对吸附在吸附装置上的细菌病毒进行杀灭消毒处理,这样,由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将通过出风风道送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
45.另外,在该出风口装置中,出风口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情形一:杀菌灭毒装置4位于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这样,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9能够最大程度地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而杀菌灭毒装置4则可以对迎风侧9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当然,可选择地,杀菌灭毒装置4也可以位于吸附装置5的出风侧,或者,吸附装置5的迎风侧9和出风侧分别设置有杀菌灭毒装置4;情形二:吸附装置5为通风吸附网,这样,在吸附空气流中的细菌病毒的同时,还能够允许空气流通过。当然,吸附装置5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吸附装置5可以为不通风的板体,这样,进风的空气流吹在板体的板面上,然后向四周扩散,并越过板体的边缘处后继续沿着进风流动路径流动;情形三:出风风道10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吸附装置5为覆盖住多个出风风道10的进风口的通风吸附网,杀菌灭毒装置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为多个,在图7中,一个杀菌灭毒装置4和一个通风吸附网即可满足多个出风风道10的出风需求。
46.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11,和/或,该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出风口装置12。
47.这样,如上的,由车用空调装置提供的温度适宜并且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可以进入到车内,从而提升通过车载空调进入到车内的空气的卫生性,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4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0.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