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6387发布日期:2021-03-05 18:1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给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现有的车辆常会安装空调系统,驻车空调作为一种用于车辆上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其通常安装在驾驶室上。
3.常见的驻车空调通常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盖合固定于下盖上,当下雨水时,雨水很容易经由上盖进入驻车空调的下盖内,常见的驻车空调的下盖存在排水难的缺陷。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水的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7.一种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所述下盖由一隔板分隔成室内区及室外区,所述室内区的底面边缘处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内排水孔,所述室外区的至少一外侧壁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外排水孔。
8.所述室外区的底面边缘处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外排水孔。
9.所述驻车空调包括下盖及上盖,所述下盖由一隔板分隔成室内区及室外区,所述室内区的底面边缘处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内排水孔。
10.所述室内区固设有一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分隔成风机室及固设有蒸发芯体的蒸发室,所述风机室固设鼓风机,所述蒸发室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冷凝水排水槽,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连通至第一内排水孔,所述蒸发芯体固设于蒸发室内。
11.所述风机室设有多个第二冷凝水排水槽,所述室内区远离室外区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内排水孔,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分别连通至对应的第二内排水孔。
12.所述隔板顶部离下盖的底面的距离大于位于下方的外排水孔离下盖的底面的距离。
13.所述第一外排水孔为正六边形。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外排水孔及第一内排水孔的设置,使得第一外排水孔可以将室外区的水排出及让室外区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当下雨时,便于让进入室外区内的雨水能很快从第一外排水孔排出,且便于让室内区的水从第一内排水孔排出。
附图说明
15.图1a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驻车空调的立体图(1);
16.图1b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驻车空调的立体图(2);
17.图2为图1b的分解图(1);
18.图3为图1b的分解图(2);
19.图4为图1b的分解图(3);
20.图5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驻车空调的上盖的背面立体图;
21.图6为图3的局部立体图;
22.图7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驻车空调的压缩机及支撑架板组装后的立体图;
23.图8为图1b的剖视图。
24.【符号说明】
25.车顶板1
26.拉紧条11
27.上盖2
28.台阶区21
29.下盖3
30.隔板31
ꢀꢀꢀꢀꢀꢀꢀ
室内区32
ꢀꢀꢀꢀꢀꢀ
室外区33
31.鼓风机34
ꢀꢀꢀꢀꢀ
压缩机35
ꢀꢀꢀꢀꢀꢀ
蒸发芯体36
32.冷凝风机37
ꢀꢀꢀ
冷凝器38
ꢀꢀꢀꢀꢀꢀ
面盖39
33.垫高块341
34.进气孔391
ꢀꢀꢀꢀ
出气孔392
35.第一内排水孔321
ꢀꢀꢀꢀꢀꢀꢀ
第二内排水孔322
36.容纳室323
37.风机室3231
ꢀꢀꢀꢀꢀꢀꢀꢀꢀꢀꢀꢀꢀ
蒸发室3232
38.第一冷凝水排水槽3233
ꢀꢀꢀ
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
39.保温盖体3235
40.支撑架板324
41.侧板3241
ꢀꢀꢀꢀꢀꢀꢀꢀꢀꢀꢀꢀꢀꢀꢀ
底板3242
42.下凹区3243
ꢀꢀꢀꢀꢀꢀꢀꢀꢀꢀꢀꢀ
锁片3244
43.条形固片3245
44.第一外排水孔331
ꢀꢀꢀꢀꢀꢀꢀꢀ
第二外排水孔332
45.第一螺栓41
ꢀꢀꢀꢀꢀꢀꢀꢀꢀꢀꢀꢀꢀ
第一螺柱42
46.第二螺帽43
ꢀꢀꢀꢀꢀꢀꢀꢀꢀꢀꢀꢀꢀ
第二固定螺柱44
47.内饰盖板5
48.加强条6
49.密封棉条7。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
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51.请参阅图1a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所述下盖3由一隔板31分隔成室内区32及室外区33,所述室内区32的底面边缘处可以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内排水孔321,所述室外区33的至少一外侧壁可以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外排水孔331。
52.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外排水孔331及第一内排水孔21的设置,使得第一外排水孔331可以将室外区33的水排出及让室外区33内部的空气流通,当下雨时,便于让进入室外区33内的雨水能很快从第一外排水孔331排出,且便于让室内区32的水由第一内排水孔21排出。
53.于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区33的两相对的外侧壁均间隔设有第一外排水孔331,所述第一外排水孔331可以为正六边形,让第一外排水孔331呈蜂窝式分布,但并不以此为限。
54.再者,所述隔板31顶部离下盖3的底面的距离可以大于位于下方的第一外排水孔331离下盖3的底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室外区33的水能尽快从第一外排水孔331排出,减少由室外区33跨过隔板31进入室内区32的水量。
55.接着,所述室外区33的底面边缘处可以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外排水孔332,从而加快室外区33的水流出室外区33。
56.进一步,所述驻车空调固设于车顶板1,包括下盖2及上盖3,所述上盖2盖合固定于下盖3上。
57.进一步,所述室内区32可以固设有一容纳室323,所述容纳室323分隔成风机室3231及蒸发室3232,所述风机室3231固设鼓风机34,所述蒸发室3232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冷凝水排水槽3233,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3233连通至第一内排水孔321,所述蒸发室3232内固设有蒸发芯体36,从而便于鼓风机34及蒸发芯体36对位安装,且便于蒸发芯体36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一冷凝水排水槽3233流至第一内排水孔321,且由第一内排水孔321流出室内区32。
58.请参阅图1a至图8所示,以下对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驻车空调的其它结构进行解释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59.所述室内区32固设有鼓风机34、压缩机35、控制面板及蒸发芯体36,所述室外区33固设有冷凝风机37及冷凝器38,所述压缩机35及控制面板分别位于鼓风机34的一侧,所述下盖3于鼓风机34的下方固设有面盖39,所述面盖39上设有进气孔391及出气孔392,所述压缩机35通过冷媒管路连接蒸发芯体36及冷凝器38,所述冷凝风机37露出上盖2外,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为现有的驻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的控制面板,图中未示出,但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赘述,所述上盖2与下盖3均设于车顶板1的外表面上,从而让现有驻车空调的室内机及室外机集成一体,可以整体进行安装,使驻车空调安装便利,且让所述压缩机35及控制面板分别位于鼓风机34的一侧,使得压缩机35的运作振动不会影响到控制面板,让驻车空调整体空间布局合理。
60.进一步,为了防止水进入上盖2后,于上盖2的内表面扩散开,滴落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所述上盖2的内表面朝向下盖3可以凸设有一台阶区21,所述台阶区21围绕冷凝风机37设置,从而利用台阶区21的设置,让进入上盖2的水只能在台阶区21扩散,无法再往上盖2的内表面其它区域扩散。
61.再者,所述风机室3231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所述室内区32远离
室外区33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内排水孔322,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分别连通至对应的第二内排水孔322,从而可以利用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将流入风机室3231的冷凝水经由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及第二内排水孔322排出室内区32,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3234分别间隔设于鼓风机34的两侧。
62.接着,所述鼓风机34的下方可以固设有垫高块341,从而防止进入风机室3231的冷凝水影响到鼓风机34的正常运行。
63.另外,所述容纳室323的顶部可以为保温盖体3235,从而防止容纳室323的热量散失,其中,所述保温盖体3235的材质可以为保利龙,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保温盖体3235也可以采用其它种保温材质。
64.进一步,所述室内区32可以固设有一支撑架板324,所述支撑架板324具有一体成型的一侧板3241及一底板3242,所述压缩机35固设于侧板3241,所述底板3242的中部形成有一下凹区3243,所述压缩机35悬于底板3242的下凹区3243上,从而虽然压缩机35锁固于侧板3241,但是下凹区3243可以提供给压缩机35下倾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压缩机35的重心,让压缩机35的平稳性提高。
65.再者,所述侧板3241可以垂直设于底板3242的一侧中部,所述底板3242于侧板3241的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有一锁片3244,所述底板3242的另一侧形成有一条形固片3245,所述条形固片3245与锁片3244均通过第一螺栓41配合第一螺柱42锁固于室内区32上,由于锁片3244弯折形成于侧板3241的两侧,使得锁片3244不会受到侧板3241的遮挡,便于压缩机35的安装与拆卸。
66.进一步,所述下盖3可以凸设有多个第二螺帽43,所述车顶板1的内表面固设有一内饰盖板5,所述内饰盖板5穿设有第二固定螺柱44,所述第二固定螺柱44分别对应螺合于第二螺帽43内,所述下盖3的背面对应第二螺帽43处固设有加强条6,从而利用加强条6的设计,可以分散第二固定螺柱44下拉下盖3的力,防止下盖3变形及拉裂漏水。
67.再者,为了便于驻车空调与车顶板1固定,所述车顶板1的内表面可以间隔固设有多个拉紧条11,所述第二固定螺柱44穿过对应的拉紧条11,所述面盖39设于车顶板1的内表面下方。
68.接着,所述下盖3的背面与车顶板1的外表面之间可以固设有密封棉条7,所述密封棉条7围绕面盖39设置,从而提升下盖3与车顶板1连接的密封性。
6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