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7785发布日期:2021-04-30 09:2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汽车防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淹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使得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家庭,而汽车的安全问题是车主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连续强降雨等经常因排水不及时而形成大片积水甚至是城市内涝。现在的状况下,无论是行驶中的还是停放着的汽车面对不期而至的深度不断增加的积水,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应对的措施,甚至只能眼看着自己的爱车被淹而无计可施。

汽车被淹后,可能造成车内电路被水泡而短路或有短路的风险、零部件的损坏、座椅及内饰面因水浸开裂损坏等,需对汽车进行大量的保养、维修后才能使用,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时间上的耽误,更因汽车电路浸水后会带来驾驶安全的风险。市场上现有的汽车防淹装置实际使用时,需有一个较大的场地将防水淹装置铺好,再将汽车开进去,装置的使用对场地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有助手协助才能使用,而在实际的场景中,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能满足这种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常不实用,因此,为防止洪涝期间汽车受淹,亟需研制一种适用面广、便于操作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汽车防淹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相关问题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面广、便于操作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汽车防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防淹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充气的气泵;

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所述汽车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位于汽车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

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具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汽车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汽车防淹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三气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囊包括位于汽车底盘前端下方的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以及第一防撞气囊,于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一边的边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缺口,沿所述支撑气囊本体的其他三边边沿向上翻起形成所述第一防撞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与所述第一防撞气囊连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囊包括位于所述汽车底盘下方中端的方形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以及于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相对两端设置的第二防撞气囊,其中,所述第二防撞气囊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沿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两边沿向上翻起,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的相对两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防淹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绑带,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通过所述绑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的侧面及顶面分别设置用于供所述绑带穿设的绑扎扣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开设有气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上铺设有支撑底垫,所述支撑底垫的上表面与所述汽车底盘的可受力底面适配并承载汽车通过底盘可受力底面传导下来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底垫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上设置与所述卡孔位置对应、尺寸匹配的卡件,所述支撑底垫通过所述卡孔与所述卡件相配合进而与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三块独立的、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前部、中部、后部,使得汽车被气囊环绕,当地面雨水积到一定高度时,气囊在水中产生的浮力等于汽车重量的时候,气囊会随着水面的加高而将汽车托举起来,从而避免汽车被淹没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车身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动车,其操作使用时无需额外的场地空间,对三个气囊分别充气、分别穿插安置在汽车底部并绑扎连为一体即可,单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与汽车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与汽车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的组装图;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连接处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淹装置100,该汽车防淹装置100包括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以及用于给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充气的气泵13;第二气囊11位于第一气囊10与第三气囊12之间,第一气囊10、第三气囊12分别与第二气囊11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汽车200的容纳空间,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分别位于汽车200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第一气囊10上分别具有两个第一缺口14,第三气囊12分别具有两个第二缺口19,第一缺口14、第二缺口19的开设位置与汽车200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地,如图3-5所示,第一气囊10与第三气囊12的结构相同,第一气囊10包括位于汽车200底盘前端下方的方形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以及第一防撞气囊102,于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一边边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第一缺口14,沿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的其他三边边沿向上翻起形成第一防撞气囊102。相应地,第三气囊12包括位于汽车底盘后端下方的方形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以及第三防撞气囊121,于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一边边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第二缺口19,沿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的其他三边沿向上翻起形成第三防撞气囊121。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气囊10和第三气囊12均呈具有缺口的沙发状。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气囊11包括位于汽车200底盘中端下方的方形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以及于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的相对两端设置的第二防撞气囊111,其中,第二防撞气囊111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第二防撞气囊111、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使用状态,第二防撞气囊111沿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的两边沿向上翻起,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可以通过将第二防撞气囊111翻起或放平实现相互转换,第一气囊10以及第三气囊12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第二防撞气囊111的相对两侧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汽车防淹装置100还包括若干个绑带15,第一气囊1以及第三气囊12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第二防撞气囊111通过绑带1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囊10、第三气囊12与第二防撞气囊11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限于绑带15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卡扣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连接方式。

此外,第一防撞气囊102以及第三防撞气囊121与第二防撞气囊111的侧面及顶面分别设置用于供绑带穿设的绑扎扣环16。具体地,当汽车防淹装置100绑扎安装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将绑带穿入相对的两个防撞气囊顶部的绑扎扣环16内,对汽车200进行横向绑扎,使得汽车200与汽车防淹装置100的固定更牢固。

值得一体的是,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上分别开设有气嘴17,具体地,可以使用气泵13分别对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进行充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6,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上铺设有用于与汽车底盘的可受力底面适配并承载汽车通过底盘可受力底面传导下来的重量的第一支撑底垫18、第二支撑底垫20以及第三支撑底垫21,支撑底垫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撑气囊本体上。具体地,汽车底盘通常不是平坦的,且汽车底盘分为可受力底面以及不可受力底面,对于不可受力底面,需要在支撑气囊本体上铺设一层与可受力底面适配的支撑底垫,从而避免汽车底盘的不可受力底面和支撑气囊本体进行贴合受力。具体地,第一支撑底垫18、第二支撑底垫20以及第三支撑底垫2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孔、第二卡孔以及第三卡孔,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上设置与第一卡孔、第二卡孔以及第三卡孔位置对应、尺寸匹配的第一卡件103、第二卡件112以及第三卡件122,第一支撑底垫18、第二支撑底垫20以及第三支撑底垫21通过第一卡孔、第二卡孔以及第三卡孔与第一卡件103、第二卡件112以及第三卡件122相配合进而与第一支撑气囊本体101、第二支撑气囊本体110、第三支撑气囊本体120固定连接。

继续参照图2,当需要使用该汽车防淹装置时,使用气泵13先通过气嘴17对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进行充气,其中,第二气囊11完成充气后,两侧的第二防撞气囊111处于水平状态,这样一方面是利于第二气囊11穿过汽车底部,另一方面是便于汽车两侧的车门根据需要的打开与关闭。然后再将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分别插入汽车200的底盘下方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将第二气囊11两侧的第二防撞气囊111翻起来使其处于第二状态,然后通过绑带将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连接在一起,一些情况下,还可以将绑带穿入相对的两个防撞气囊顶部的绑扎扣环16内,对汽车200进行横向绑扎,使得汽车防淹装置100与汽车200的固定更牢固。这样三块独立的、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前部、中部、后部,使得汽车被气囊环绕,当地面雨水积到一定高度,气囊在水中产生的浮力等于汽车重量的时候,气囊会随着水面的加高而将汽车托举起来,从而避免汽车被淹没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车身损坏。穿过绑扎扣环16的绑带还可与旁边的固定物体绑扎,防止汽车被水冲走。当汽车防淹装置100使用完毕后,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第三气囊12通过气嘴17进行放气,然后折叠收纳起来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