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2392发布日期:2021-06-01 23:3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商用车汽车的长足进步,市场上对商用汽车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由商用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其中商用汽车侧撞的情形所造成的破坏、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极其严重的。汽车没有侧护栏,车子受到侧面撞击时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伤亡。对于大型货车来说,当小型汽车从侧面撞过来时,如果没有防护栏,小型汽车很容易钻进火车底部直接卡死,生还的机会很小,侧撞的损害也很严重。汽车侧护栏还有一个更优异的特点就是防止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由于大货车视觉盲区等事故因素卷入车底。所以,为了有效的保护并防止或减轻此类侧撞事故,针对载货汽车侧防护栏的研究和设计近年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商用车辆的侧护栏装置中多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但历来这样的侧护栏装置存在着质量笨重、成本高、工艺繁琐、重复利用率低的缺点,由于金属护栏刚性特点强,一旦事故车辆撞上金属护栏,更加“雪上加霜”。

因此,设计了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防止或减轻侧撞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侧防护栏质量重,成本高,且耐冲撞力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在防护栏碰撞时,不仅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冲撞力,减轻侧撞事故的发生,而且轻质环保、美观实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包括若干组相互平行的折弯方管,所述折弯方管折弯部与车体连接,所述折弯方管另一侧固定连接两组侧防护栏横梁,所述侧防护栏横梁通过连接件与折弯方管固定连接,所述侧防护栏横梁一侧与前端直头连接,一侧与后端弯头连接,所述侧防护栏横梁顶部和底部为光滑表面,右侧面为a型单槽或者m型双槽,左侧面设有一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底部断开形成一段间隙。

进一步,所述m型双槽包括两组减震槽和三组减震腔室,所述侧防护栏横梁右侧面包括第一倾斜筋、第二倾斜筋和第三倾斜筋和第四倾斜筋,所述第一倾斜筋与上顶板、第一右侧板、右侧板围成第一减震腔室,所述第二倾斜筋、第三倾斜筋与第二右侧板、右侧板围成第二减震腔室,所述第四倾斜筋与第三右侧板、右侧板和下底板围成第三减震腔室。

进一步,所述a型单槽包括一组减震槽和五组减震腔室,所述侧防护栏横梁右侧面包括第八倾斜筋、第五倾斜筋和第六倾斜筋和第七倾斜筋,所述第八倾斜筋与上顶板、第一右侧板围成第四减震腔室,所述第八倾斜筋、第五倾斜筋与右侧板围成第五减震腔室,所述第五倾斜筋和第六倾斜筋、右侧板与第四右侧板围成第六减震腔室,所述第六倾斜筋、第七倾斜筋与右侧板围成第七减震腔室,所述第七倾斜筋与第三右侧板与下底板围成第八减震腔室。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方形铁板和第二方形铁板,所述第一方形铁板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一方形铁板和第二方形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折弯方管卡接于第一方形铁板与第二方形铁板之间,且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与第一方形铁板和第二方形铁板围成的矩形区域将折弯方管与侧防护栏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侧防护栏横梁两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前端直头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后端弯头设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折弯方管为两组。

进一步,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均采用聚丙烯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材料挤压一体成型而成。

进一步,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壁厚为3mm。

进一步,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外侧尺寸为108mm*30m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防护栏横梁右侧面上设置a型单槽或者m型双槽,通过减震槽和减震腔室的共同作用,在防护栏碰撞时,不仅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冲撞力,减轻侧撞事故的发生,而且轻质环保、美观实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连接件将折弯方管与侧防护栏横梁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方形铁板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然后利用螺栓与第一方形铁板和第二方形铁板围成的矩形区域将折弯方管与侧防护栏横梁固定连接,安装便捷,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免除焊接带来的不便。

(3)本实用新型前端直头内设有第一卡接凸起,第一卡接凸起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后端弯头设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左侧面的凹槽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便捷,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免除焊接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m型双槽侧防护栏横梁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m型双槽侧防护栏横梁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防护栏前端直头与后端弯头安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a型单槽侧防护栏横梁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a型单槽侧防护栏横梁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图9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折弯方管;2、侧防护栏横梁;21、凹槽;22、间隙;23、减震槽;201、第一倾斜筋;202、第二倾斜筋;203、第三倾斜筋;204、第四倾斜筋;205、上顶板;206、第一右侧板;207、右侧板;208、第二右侧板;209、第三右侧板;210、下底板;211、第八倾斜筋;212、第五倾斜筋;213、第六倾斜筋;214、第七倾斜筋;215、第四右侧板;24、第一减震腔室;25、第二减震腔室;26、第三减震腔室;2101、第四减震腔室;2102、第五减震腔室;2103、第六减震腔室;2104、第七减震腔室;2105、第八减震腔室;3、前端直头;31、第一卡接凸起;4、后端弯头;41、第二卡接凸起;5、第一方形铁板;6、第二方形铁板;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商用汽车塑料侧防护栏,包括若干组相互平行的折弯方管1,所述折弯方管1折弯部与车体连接,所述折弯方管1另一侧固定连接两组侧防护栏横梁2,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通过连接件与折弯方管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方形铁板5和第二方形铁板6,所述第一方形铁板5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2左侧面的凹槽21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22内,所述第一方形铁板5和第二方形铁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折弯方管1卡接于第一方形铁板5与第二方形铁板6之间,且通过螺栓7固定,所述螺栓7与第一方形铁板5和第二方形铁板6围成的矩形区域将折弯方管1与侧防护栏横梁2固定连接,安装便捷,可以有效免除焊接带来的不便。

如图4所示,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一侧与前端直头3连接,一侧与后端弯头4连接,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顶部和底部为光滑表面,左侧面设有一组凹槽21,且所述凹槽21的底部断开形成一段间隙22,有效地缓解冲撞力,减轻侧撞事故的发生,而且美观实用。

如图5-6所示,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右侧面为m型双槽,所述m型双槽右侧面包括两组减震槽23和三组减震腔室,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右侧面包括第一倾斜筋201、第二倾斜筋202和第三倾斜筋203和第四倾斜筋204,所述第一倾斜筋201与上顶板205、第一右侧板206、右侧板207围成第一减震腔室24,所述第二倾斜筋202、第三倾斜筋203与第二右侧板208、右侧板207围成第二减震腔室25,所述第四倾斜筋204与第三右侧板209、右侧板207和下底板210围成第三减震腔室26,在防护栏碰撞时,减震槽23和三组减震腔室不仅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冲撞力,减轻侧撞事故的发生,而且美观实用。

如图7所示,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两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前端直头3设有第一卡接凸起31,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1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2左侧面的凹槽21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22内,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后端弯头4设有第二卡接凸起41,所述第二卡接凸起41卡接于侧防护栏横梁2左侧面的凹槽21底部断开形成的间隙22内,且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安装便捷,可以有效免除焊接带来的不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方管1为两组。

为了减轻撞击事故的伤亡程度,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2均采用聚丙烯材料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挤压一体成型而成,塑料侧护栏产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一旦受撞击也会让事故车辆“软着陆”,有利减轻事故伤亡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2壁厚为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侧防护栏横梁2外侧尺寸为108mm*30mm。

实施例2:

如图8-10所示,所述侧防护栏横梁右侧面为a型单槽,所述a型单槽包括一组减震槽和五组减震腔室,所述侧防护栏横梁2右侧面包括第八倾斜筋211、第五倾斜筋212和第六倾斜筋213和第七倾斜筋214,所述第八倾斜筋211与上顶板205、第一右侧板206围成第四减震腔室2101,所述第八倾斜筋211、第五倾斜筋212与右侧板207围成第五减震腔室2102,所述第五倾斜筋212和第六倾斜筋213、右侧板207与第四右侧板215围成第六减震腔室2103,所述第六倾斜筋213、第七倾斜筋214与右侧板207围成第七减震腔室2104,所述第七倾斜筋214与第三右侧板209与下底板210围成第八减震腔室2105。防护栏碰撞时,减震槽23和三组减震腔室不仅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冲撞力,减轻侧撞事故的发生,而且美观实用。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塑料侧防护栏进行性能测试试验,将此塑料侧防护栏间隔1.2米固定牢固,且不因振动而松动,用直径220mm士10mm的圆形平压头施以1kn的静压力垂直作用于该装置外表面的各部分时,侧面防护装置在最后250mm段的变形量为0-21.46mm,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冲击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