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3464发布日期:2021-07-20 16:0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最早期应用在心脏起搏器中。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使得植入人体的起搏器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锂电池一般有高于3.0伏的标称电压,更适合作集成电路电源。二氧化锰电池,就广泛用于计算器,数码相机、手表中,锂电池也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有些电动车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但是,现有的电动车锂电池在使用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会对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而现有的市场上并没有电动车锂电池用的发热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包括:框架和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波纹管、连接管一、连接管二、弹性垫、电极片一、电极片二和蜂鸣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连接管一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二,所述连接管二通过所述安装孔二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一的一端,所述连接管二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一,所述蜂鸣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热板。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槽和所述凹槽一连接。

优选的,所述波纹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一固定安装在所述导热板的底部,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上。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温棉。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一和所述连接管二内均盛放有氮气。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二顶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二和安装槽三,所述弹性垫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极片一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三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极片二固定安装在所述弹性垫的顶部,所述电极片一与所述电极片二通过电线与所述蜂鸣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当锂电池的温度较高时可使氮气进行膨涨,进而可将弹性垫与电极片二顶起,从而可使电极片二与电极片一连接,使蜂鸣器通电工作,对使用者进行提醒;使用者可根据锂电池的安装位置对框架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将框架上的导热板贴合在锂电池上,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对锂电池的温度进行监测,大大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连接管二的剖面图;

图3为实用新型框架的剖面图;

图4为常规电压等级时dc-dc隔离降压电路原理图;

图5为针对电池组为非常规电压等级的一种dc-dc隔离降压原理图其一;

图6为针对电池组为非常规电压等级的一种dc-dc隔离降压原理图其二。

图中标号:1、框架,2、波纹管,3、连接管一,4、连接管二,5、弹性垫,6、电极片一,7、电极片二,8、蜂鸣器,9、转动轴,10、导热板,11、保温棉,12、氮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用新型连接管二的剖面图;图3为实用新型框架的剖面图。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发热监控装置,包括:框架1和监测装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监测装置包括波纹管2、连接管一3、连接管二4、弹性垫5、电极片一6、电极片二7和蜂鸣器8,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通槽,通槽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连接管一3固定安装在转动轴9的一端,连接管二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二,连接管二4通过安装孔二固定安装在连接管一3的一端,连接管二4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一,蜂鸣器8固定安装在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连接管二4顶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二和安装槽三,弹性垫5固定安装在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电极片一6固定安装在安装槽三的内侧壁上,电极片二7固定安装在弹性垫5的顶部,电极片一6与电极片二7通过电线与蜂鸣器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装置可对锂电池的温度进行监测,当锂电池的温度较高时监测装置内的蜂鸣器8可通电工作,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参考图1和图3可知,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一,凹槽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热板10。

需要说明的是,导热板10可对锂电池产生的温度进行传导,便于本实用新型对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进行监测。

参考图3可知,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一的两端分别与通槽和凹槽一连接,波纹管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一固定安装在导热板10的底部,波纹管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内的氮气12可通过波纹管2与导热板10进行连接,从而可使氮气12的温度与锂电池的温度同步提升。

参考图3可知,框架1内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温棉11。

需要说明的是,保温棉11可对导热板10进行保温,从而可大大的减小导热板10的温度与锂电池之间的温度差。

参考图2可知,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内均盛放有氮气12。

需要说明的是,氮气12可对导热板10传递的温度进行吸收。

需要补充的是,电动车锂电池在正常工作时,其发热温度都至少在30℃以上,这个温度能够促使氮气膨胀,且电动车锂电池的发热温度最多也不会超过60℃,因此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氮气的膨胀体积不会过小也不会过大,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极片二7和电极片一6之间是存在一定间距的,这个距离可以满足氮气在锂电池正常发热温度范围内的膨胀,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膨胀,因此锂电池正常发热温度范围内,氮气的膨胀完全能够推动电极片二7和电极片一6接触,且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波纹管2、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内部均设有若干导热铜丝(图中未画出),导热铜丝的末端连接在导热板10上,导热铜丝可以直接将导热板10上的热量传递至氮气,且多个导热铜丝的设置,能够实现氮气内部受热的均匀性,正常情况下,氮气的体积膨胀随着温度提高就会慢慢膨胀,因此会促使氮气发生明显膨胀。

值得说明的是,弹性垫5为弹性金属片,且弹性垫5的两侧边和连接管二4的两侧壁之间为抵紧接触,在正常温度下,由于弹性垫5和连接管二4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车体颠簸不足以促使弹性垫5随着颠簸,只有当温度达到可以促使氮气明显膨胀时,才可以推动弹性垫5及其上的电极片二7上移并与电极片一6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使用者可先检查本实用新型内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善,框架1与连接管一3之间通过转动轴9与波纹管2进行连接,从而使用者可根据锂电池的安装位置对框架1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将框架1上的导热板10贴合在锂电池上,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对锂电池的温度进行监测,大大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导热板10可对锂电池产生的温度进行传导,保温棉11可对导热板10进行保温,从而可大大的减小导热板10的温度与锂电池之间的温度差,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内的氮气12可通过波纹管2与导热板10进行连接,从而可使氮气12的温度与锂电池的温度同步提升,从而当锂电池的温度较高时可使氮气12进行膨涨,进而可将弹性垫5与电极片二7顶起,从而可使电极片二7与电极片一6连接,使蜂鸣器8通电工作,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