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6316发布日期:2021-06-08 17:1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普通轮胎,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对轮胎的最基本需求,即轮胎负荷能力、轮胎尺寸等性能的要求,绝大多数没有考虑到轮胎适用路况的性能。
3.现有的轮胎,广泛地在胎冠表面设置周向主槽和横向花纹槽。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轮胎在恶劣路面上的抓地力和牵引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其优点是:胎体具有较好的抓地力和牵引力。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包括胎体,所述胎体胎冠的周向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沿胎体周向均匀分布的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沿着胎冠的中心线分布,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各设置两个,两个中侧花纹块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中侧花纹块正对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之间,两个第一边侧花纹块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两个第二边侧花纹块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均位于中侧花纹块远离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一边侧花纹块与第一中心花纹块沿着胎体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二边侧花纹块与第二中心花纹块沿着胎体的轴线方向分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的设置以及分布,使得胎体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提高了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陷入泥土的能力;并且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之间的间隙形成交联的凹槽网络,降低了胎体表面的刚性,提高了牵引性能;第一中心花纹块、第二中心花纹块、中侧花纹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的分布,也使之不易损坏崩裂,提高了胎体的耐用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中心花纹块沿着胎冠中心线的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中心花纹块沿着胎冠中心线的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沿着胎冠中心线开设,使得胎体的花纹具有了方向性,这样,有利于胎体保持直行的稳定性;并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开设,使得第一中心花纹块和第二中心花纹块与地面接触的边缘长度增加,增加了边缘效应
来,提高了牵引性能。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所述胎体轴线的方向,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胎体转向时,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不同宽度的设置,使得第一中心花纹块的第一凹槽处和第二中心花纹块的第二凹槽处的边缘与地面的接触位置不共线,从而形成双层接触,转向阻力较大,增大了胎体转弯抓地力和牵引性能,使胎体不易打滑。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中心花纹块和第二中心花纹块均开设有横槽,横槽位于第一中心花纹块远离第一凹槽的侧边,横槽位于第二中心花纹块远离第二凹槽的侧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槽增加了第一中心花纹块和第二中心花纹块的边缘效应,提高了胎体的牵引性能,使胎体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有利于缩短制动距离。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侧花纹块远离胎体轴线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抓地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抓地槽的设置,降低了中侧花纹块的刚性,使得胎体的牵引性能增加。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沿着靠近胎体轴线的方向,抓地槽呈多级逐级下降的阶梯形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抓地槽的多级下降,使得沿着远离胎体轴线的方向上,中侧花纹块的刚性均匀降低,使得中侧花纹块的耐久性能较好,并使胎体有更好的滑动控制和转弯抓地力。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边侧花纹块与第二边侧花纹块上关于其中心连线的中垂面镜像对称,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靠近中侧花纹块的一侧开设有u形槽,u形槽的开口朝向中侧花纹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抓地槽,u形槽为较细的槽型,使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不易变形,保持了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的刚性,有利于提高胎体操控的稳定性,u形槽的槽型较细,在制动时u形槽受到地面摩擦力打开,与地面的接触增加,摩擦力更大,进一步使胎体的牵引力增加;u形槽的开口朝向中侧花纹块,使得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上的u形槽也关于其中心连线的中垂面镜像对称,使得u形槽在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上没有同向花纹,对胎体的直行和转向,均有较好的制动力,提高了胎体的操控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远离中侧花纹块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边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槽的设置使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相互远离的一侧的粗糙性增加,而第一边侧花纹块和第二边侧花纹块位于胎体的胎肩位置,提高了胎肩位置与路面的摩擦力,提高了胎体的牵引性能。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通过设置牵引组件,提高了胎体的牵引性能和耐用性;
25.2.通过设置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相对宽度,有利于胎体保持直行的稳定性,增
大了胎体转弯抓地力和牵引性能,使胎体不易打滑;
26.3.通过设置抓地槽,降低了中侧花纹块的刚性,使得胎体的牵引性能增加。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胎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旨在体现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中,1、胎体;2、牵引组件;21、第一中心花纹块;211、第一凹槽;212、横槽;22、第二中心花纹块;221、第二凹槽;23、中侧花纹块;231、抓地槽;24、第一边侧花纹块;241、u形槽;242、边槽;25、第二边侧花纹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提高轮胎牵引力的花纹块结构,包括胎体1,胎体1胎冠的周向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沿胎体1周向均匀分布的牵引组件2,牵引组件2的设置增大了胎体1在各种地形上的抓地力,提高了胎体1的牵引力。
33.参照图2,牵引组件2包括第一中心花纹块21、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中侧花纹块2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第一中心花纹块21、第二中心花纹块22沿着胎体1胎冠的中心线分布,中侧花纹块2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各设置两个,两个中侧花纹块23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中侧花纹块23分设于第一中心花纹块21的两侧,中侧花纹块23正对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之间的间隙,两个第一边侧花纹块24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两个第二边侧花纹块25分设于胎冠中心线的两侧,且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均位于中侧花纹块23远离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一边侧花纹块24与第一中心花纹块21沿着胎体1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与第二中心花纹块22沿着胎体1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一边侧花纹块24与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上关于其中心连线的中垂面镜像对称。通过对牵引组件2各部分的设置和分布,牵引组件2在胎体1的表面形成交联的凹槽网络,降低了胎体1表面的刚性,提高了牵引性能,也使牵引组件2的各部分不易损坏崩裂,提高了胎体1的耐用性,同时使得胎体1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提高了第一中心花纹块21、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中侧花纹块2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陷入泥土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胎体1牵引能力的增加。
34.参照图2和图3,第一中心花纹块21沿着胎冠中心线的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211,第二中心花纹块22沿着胎冠中心线的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221,沿着胎体1轴线的方向为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宽度方向,第二凹槽221的宽度大于第一凹槽211的宽度,且第二凹槽221的宽度为第一凹槽211的2

4倍。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设置使得第一中心花纹块21和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与地面接触的边缘长度增加,增加了边缘效应来,提高了牵引性能,并且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开设方向相同,形成了沿着胎冠中心线方向的花纹,有利于胎体1保持直行的稳定性;第二凹槽221和第一凹槽211不同宽度的设置,使得第一中心花纹块21的第一凹槽211处的边缘和第二中心花纹块22的第二凹槽221处的边缘与地面的接触位置不共线,形成双层接触,转向阻力较大,增大了胎体1转弯抓地力和牵引
性能。
35.参照图1,第一中心花纹块21和第二中心花纹块22均开设有横槽212,横槽212位于第一中心花纹块21远离第一凹槽211的侧边,横槽212位于第二中心花纹块22远离第二凹槽221的侧边,使第一中心花纹块21和第二中心花纹块22的边缘效应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强了胎体1的牵引性能。
36.参照图3,中侧花纹块23远离胎体1轴线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抓地槽231,沿着靠近胎体1轴线的方向,抓地槽231呈多级逐级下降的阶梯形状,抓地槽231为三级阶梯形状。
37.参照图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远离中侧花纹块23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边槽242。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靠近中侧花纹块23的一侧开设有u形槽241,u形槽241的开口朝向中侧花纹块23,即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上的u形槽241也关于其中心连线的中垂面镜像对称,那么u形槽241在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上没有同向花纹,对胎体1的直行和转向,均有较好的制动力,提高了胎体1的操控稳定性。
3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车辆在行驶时,第一中心花纹块21、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中侧花纹块2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的设置以及分布,使其不易损坏而又较好的耐用性,也使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提高了第其陷入软质地面的能力,使牵引能力提高,并且第一中心花纹块21、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中侧花纹块23、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之间的间隙形成交联的凹槽网络,降低了胎体1表面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了牵引性能。
39.进一步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不同宽度的设置,使得第一中心花纹块21和第二中心花纹块22上形成沿着胎冠中心线方向的花纹,有利于胎体1保持直行的稳定性,并增大了胎体1转弯抓地力和牵引性能。
40.进一步的,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上的u形槽241关于其中心连线的中垂面镜像对称,使u形槽241在第一边侧花纹块24和第二边侧花纹块25上没有同向花纹,有利于提高胎体1的操控稳定性。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